专利名称:骨痹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医疗行业中治疗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肥大性脊椎炎等疾病的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之类疾病引起疼痛是成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此病的方法多采用手法按摩,牵引硬外膜封闭,手术摘除等,外用药有李氏膏药,骨刺消等。内服常用中药和激素等药物治疗本病,对于轻微的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一些年久病重的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病变、肥大性脊性炎腰椎盘滑脱症,这类患者靠按摩、牵引,很难达到治愈目的;硬外膜封闭也难治愈,注射激素药物将为后期治疗设置障碍;手术治疗也易复发。上述治疗方法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所需费用高,而且不易根治,易产生后遗症,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医疗行业中治疗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办法和药物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用药周期短,见效快,治疗彻底,不易复发,药物价格适中,病人治疗无痛苦,使用方法简便的一种骨痹消及其制备方法为本发明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骨痹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它使用下述组分雪上一枝蒿2.68%、马钱子3.68%、乳香2.68%、没药2.68%、全蝎1.68%、蜈蚣1.68%、吴茱萸2.68%、蒿苯2.68%、川乌3.68%、草乌2.68%、红花2.68%、田三七2.68%、冰片2.68%、麝香0.16%、芝麻油46%、黄丹19%。
骨痹消的制备方法是这样的依照上述配方,按组分配方比(重量比),取组分中的川乌、草乌、蒿苯在芝麻油中煎煮熬炼去渣浓缩成药油,待粘药油滴水成珠时,加入过120目筛的黄丹粉末均匀混和熬炼成黑色药膏,按配方比例再加入工粉碎的吸浸麝香的吴茱萸粉末及马钱子、乳香、没药、雪上一枝蒿、全蝎、蜈蚣、红花、田三七九种粉末与冰片均匀混和成制品,每取20克制品成椭圆形摊涂在特制的牛皮胶敷料布上包装而成。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它的治疗构思,配方组成及制备工艺,其药理分析及使用方法是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或因过食酒、肉、肥、甘损伤脾胃,湿浊内生,或因房劳伤精、体劳伤骨、思劳伤脾、肾中精气虚衰,不能充养骨髓,约束诸骨,防止脱位,而脊髓藏于脊椎动脉内,脊椎动脉中医称“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行于脊里,上行人脑,并从脊椎里分出属肾。若髓海空虚,病邪就会乘虚而入,侵入脊髓。若此病发于中老年人或素体虚之人,体内钙、磷的慢性流失、骨质疏松、椎间盘与脊椎紧密吻合,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组成(含90%的水分,即脊髓,10%的纤维环)。若病邪侵入脊髓,日久不化,使脊椎尖端软骨产生无菌性炎症,而形成了骨质增生。再若过度劳作,使脊椎段超负荷的承受外力,使腰椎慢性劳损、腰椎肥大,形成肥大性脊椎炎,中医称为腰肌劳损、腰椎肥大,侵占了脊椎管的位置,而形成腰椎管狭窄症。若此病发于青壮年,发病急骤,加之髓海空虚,无力约束诸骨、关节,防止脱位。或因劳作时体位不正,或因睡觉时辗转反侧,椎间盘位置放松,或冒雨涉水,或疲劳汗出时受凉而使病邪加重,脊椎管内病毒旺盛,迫使椎间盘向外澎出,而形成了椎间盘突出症。因腰段受力最多、最大,故腰椎间盘突出比较常见。若骨质增生未得到及时治疗,或因某种原因而使病邪加重,可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现代CT检查报告中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椎管内有“气雾影”,这些“气雾影”中医诊断为“风”,故腰椎病人为“风盛之候”。当腰椎产生病变时,就会累及腰腿神经中枢和根部,引起下肢疼痛、胀痛、麻木。若本病发于颈椎时,累及上肢神经中枢和根部,而出现颈强、肩痛、上肢酸楚疼痛等相应临床症状。
“李氏骨痛痹消”是由多种药材配制而成的外用膏药,敷贴患处,从毛孔渗入腠理,通经贯络,活血散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解毒,松解粘连,兴奋脊髓,促进纤维环愈合回纳,恢复骨质达到治愈目的。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肥大性脊椎炎、内风湿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等引起的肢体功能性疼痛、胀痛、麻木,对某些陈旧性骨折、骨伤、年久复发疼痛有显著疗效。
具体药效分析如下雪上一枝蒿,重量组分比为2.68%,此药苦、温麻、祛风除湿、消肿镇痛、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用于神经痛、风湿骨痛,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为吗啡的43.7倍。有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摘自中华医学大观(主编谭电波)上册第2部23页,由彭平建、张迪光、李铁,1995年5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马钱子重量组分比为3.68%,此药散血热、通络止痛、消肿,用于肢体软瘫,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摘自实用中药手册,主编孔增波1990年6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兴奋脊髓,能协助其它药物使脊椎管内的病毒迅速排出体外,两药合用有镇痛、解毒、除湿通络之功效而为君。
乳香重量组分比为2.68%,此药辛串入心经,活血定痛,而“诸疮痒痛,皆属于心”。其性能伸筋,《本草纲目》里杨清叟说“凡经不伸者,敷药宜用乳香”;没药重量组分比为2.68%,此药破血止痛,散瘀消肿,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脉痹阻日久,必有血瘀,再配红花、辛散温通,色赤入血;田三七乃阳明、厥阴血分药止血、散血、定痛。四药合用,具有化瘀通络、伸筋止痛之效。
蜈蚣重量组分比为1.68%,此药入肝筋,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洛止痛。全蝎重量组分比为1.68%,此药有祛风通经络、攻毒散结滞,截风最速。川乌重量组分比为3.68%,此药辛温有毒,除寒湿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腰脊风寒,督脉为病,脊强而厥风湿顽痹。草乌重量组分比为2.68%,此药辛温,有大毒,除寒湿痹痛,肩胛痛,不可俯仰,而《本草纲目》里杨清叟说“风寒湿痹,骨内冷痛,或损伤入骨、年久发痛,宜草乌、肉桂、姜汁调涂立效。吴茱萸重量组分比为2.68%,此药开腠理,润肝燥脾,燥能祛湿,能除湿痹、血痹、通关节止痛,使湿邪从腠理排出,有开门驱贼之意。以上9味药,可协助君药齐奏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为臣药。
大量的辛温药物中,虽有雪上一枝蒿清热解毒,马钱子散血热,但恐辛温有过,以伤其心,故以冰片、辛、苦、微寒,而散热止痛而佐之。
因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病位都在脊椎动脉内,故用蒿苯专入脊椎动脉(督脉),能治160种恶风鬼注、流入腰痛冷,通血之功。
麝香重量组分比为0.16%,此药通诸窍、开经洛、透肌骨,治风邪在骨髓者宜用之,使风邪得出,二药合用为使。
而麝香、冰片、芳香开窍,开经洛、透肌骨,入骨髓,结合吴茱萸开腠理,蒿苯入督脉,马钱子兴奋脊髓,结合配方中其它药物,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渗透皮肤入其腠理,直达病所,雪上一枝蒿有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诸药合用,能使脊椎动脉内的风寒湿热病毒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使经洛通畅,疼痛自止,诸症自消。
用法热源熔化,以药物背面不烫手,温度适宜敷贴患处,每次1~2贴,3~7天更换。用药后,局部有疼痛、痒、麻等加重现象属正常的药理反应,逐渐可自行消失,如果有易发炎,过敏的皮肤不适者可间断使用,低温下保存,有效期3年。
综上所述,本发明李氏骨痹消及制备方法有如下优点一是配方独特、新颖合理;二是药物来源广,价格便宜;三是从治疗1700多个病例中证实,治疗周期短,见效快,治疗彻底,不复发,使用方便,患者无痛苦。
下面通过制取5000克重的李氏骨痹消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了解。
使用下列各组分配比雪上一枝蒿134克、马钱子184克、乳香134克、没药134克、全蝎84克、蜈蚣84克、吴茱萸134克、蒿苯134克、川乌184克、草乌134克、红花134克、田三七134克、冰片134克、麝香8克、芝麻油2300克、黄丹950克,按下列方法和步骤制取一、组分中的原材料制备(1)取黄丹粉950克烘干粉碎过120目筛的黄丹粉末;(2)取麝香8克加温水稀释至含量0.25%的浓度,再将去其杂质的吴茱萸34克放入稀释溶液,待吴茱萸吸收稀释溶液后,烘干粉碎成麝香吴茱萸粉末;(3)将棉布或帆布浸泡在熔化的牛皮胶中,制取牛皮胶敷料布。
二、本发明李氏骨痹消成品制备
取川乌184克、草乌134克、蒿苯134克在2300克重的芝麻油中煎煮熬炼去渣浓缩成药油,待粘油滴水成珠时,加入过120目筛的黄丹粉末950克,搅拌均匀混和熬炼成黑色药膏,再加入人工粉碎的麝香吴茱萸粉末142克及马钱子184克、乳香134克、没药134克、雪上一枝蒿134克、全蝎84克、蜈蚣84克、红花134克、田三七134克粉末。上述九种粉末与冰片134克搅拌均匀混和成制品,每取20克制品成椭圆形摊涂在牛皮胶敷料布料上包装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李氏骨痹消,其特征是它含有(重量比)雪上一枝蒿2.68%,马钱子3.68%、乳香2.68%、没药2.68%、全蝎1.68%、蜈蚣1.68%、吴茱萸2.68%、蒿苯2.68%,川乌3.68%、草乌2.68%、红花2.68%、田三七2.68%、冰片2.68%、麝香0.16%、芝麻油46%、黄丹19%。
2.一种李氏骨痹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组分配比(重量比)取川乌、草乌、蒿苯在芝麻油中煎煮熬炼,去渣浓缩成药油,待药油滴水成珠时,加入过120目筛的黄丹粉末,均匀混和熬炼成黑色油膏,按配比再加入人工粉碎的吸浸麝香的吴茱萸粉末及马钱子、乳香、没药、雪上一枝蒿、全蝎、蜈蚣、红花、田三七九种粉末与冰片均匀混和熬成制品,每取20克制品成椭圆形摊涂在特制的牛皮胶敷料布上包装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李氏骨痹消及其制备方法是用来治疗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肥大性脊椎炎等疾病的一种中药制剂,由川乌、草乌、蒿苯、黄丹粉末,吸浸麝香的吴茱萸粉末,人工粉碎的马钱子、乳香、没药、雪上一枝蒿、全蝎、蜈蚣、红花、田三七、冰片粉末与芝麻油用特制工艺蒸制和熬煮而成,摊涂于特制的敷料布上,用来贴在患者疼痛处,此药配方独特,用药周期短,见效快,治愈彻底,不易复发,药价适中,病人治疗无痛苦。
文档编号A61P19/08GK1408386SQ0112860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9日
发明者李光辉 申请人: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