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523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校正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利用一次反射光校正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校正装置。
然而,公知的微循环血流测速仪校正装置校正过程,悬浮液需要倒入、倒出校正瓶。此外,测量血流速度的光纤会与悬浮液接触,使得校正完毕之后需要擦拭光纤及洗净校正瓶。因此,于校正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过程中,造成许多不便。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一密闭本体,具有一凹陷部,它设置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以及一悬浮液,它盛装于上述密闭本体内,且该悬浮液至少与上述凹陷部的末端接触;当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设置于上述凹陷部内时,可校正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
本发明的一特征在于,盛装于密闭本体内的悬浮液高度至少与凹陷部的末端接触,该一对光纤不需要与校正装置中的悬浮液接触。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设置于凹陷部内时,一光纤发射一激光时,部分光藉由凹陷部反射一第一次反射光并藉由另一光纤接收。
本发明的一优点在于,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设置于此校正装置中完成校正后,不需要再擦拭此对光纤。进一步,在校正完毕的后,此对光纤可直接用以量测血流速。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悬浮液盛装于密闭本体内,不需要将密闭本体内的悬浮液倒入与倒出,不需更换,可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再一优点在于,增进校正的效率与量测精度。
图4为说明利用本发明的校正装置校正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方块图;图5为显示本发明的微循环血流测速仪校正装置的另一种型态装置图。
图3为概要地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微循环血流测速仪校正装置校正微循环血流测速仪图。如图3所示,微循环血流测速仪具有一主机(未显示)、一第一光纤21与一第二光纤22。当校正微循环血流测速仪时,第一与第二光纤21、22皆设置于本体30的凹陷部33内。第一光纤21发射一激光束I后,激光束I藉由透明视窗34与悬浮液35分别反射一第一次反射光I。与校正反射光I’。接着,第一次反射光I。与校正反射光I’皆经由第二光纤22接收,并藉由主机自我校正微循环血流测速仪。
图4为概要地说明利用本发明的校正装置校正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方块图。如图4所示,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主机包括激光光源14、光二极管放大电路18、第一滤波电路15、第二滤波电路17、模/数转换器16及中央处理器11。校正反射光I’为悬浮液产生的校正信号,经由主机讯号放大处理及中央处理器的运算,可对于讯号的AC成分上做强度补偿校正。而第一次反射光I。为透明视窗产生的校正信号,可在讯号的DC成分上做强度补偿校正。藉由此两项参数的加强校正,可得到较佳的量测结果。
图5为概要地显示本发明的微循环血流测速仪校正装置的另一种型态示意图。本发明的本体的形状并非一定是圆柱状,如图5所示,亦可以是长方体或多边柱状。此外,凹陷部除了可形成于本体的端面外,已可以形成于本体的侧面;并且悬浮液的高度至少与凹陷部的末端,即透明视窗完全接触。
于此发明中,当微循环血流测速仪停止使用时,此校正装置可用以保护此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将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放置于此校正装置的凹陷部内,使光纤免于碰撞的危险。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当可作少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密闭本体,具有一凹陷部,它设置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以及一悬浮液,它盛装于上述密闭本体内,且该悬浮液至少与上述凹陷部的末端接触;当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设置于上述凹陷部内时,可校正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部,其末端具有已知折射率的一透明视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视窗,其材料是选择自下列所组成的族群玻璃及薄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对光纤,其中的一光纤发射一激光束后,另一光纤接收至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校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部,它是用以保护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的凹陷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校正装置,它包括一密闭本体,它具有一凹陷部,用以设置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以及一悬浮液,它盛装于上述密闭本体内,且该悬浮液至少与上述凹陷部的末端接触。当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的一对光纤设置于上述凹陷部内时,可校正上述微循环血流测速仪。
文档编号A61B19/00GK1429525SQ0114529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31日
发明者黄坤灏, 谢志辉, 林康平, 董玉平, 游本松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