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病床的活动支撑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病床上的活动支撑台。
目前,住在医院里行动不便的病人在病床饮食很不方便,虽然医院可以给病床配置单独落地式的吃饭桌,而且只是在病人需要时才租用,这种单独落地式的吃饭桌造价高,占地空间大,并且需要库房保管,使用时,须要搬动,很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美观价廉和整洁耐用的用于病床的活动支撑台,它可以作为病人吃饭、写作、看书学习、下棋和堆放物品的实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是一个端部通过连接件与台板固连的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轴销,轴销活动地插放于带固定装置的支撑座上的销孔内。通过固定装置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在病床的床头支架上,台板可以绕支撑座转动,病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台板的位置,病人可以将它作为吃饭、写作、看书学习、下棋的工具,使用非常方便,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台板移至床旁,作为堆放物品的工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美观价廉和整洁耐用等优点,它占空间少,病人不仅可以将它作为吃饭、写作、看书学习、下棋的工具,还可以将它移动到床旁作为堆放物品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连接件;2. 台板;3. 支撑杆;4. 轴销;5. 支撑座;6. 销孔;7. 固定台;8. 螺孔;9. 固定件;10. 固定台;11. 螺孔;12. 固定安装孔;13. 卡槽;14. 卡台;15. 弹簧;16. 环台。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个端部通过连接件1与台板2固连的支撑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轴销4,轴销4活动地插放于带固定装置的支撑座5上的销孔6内。通过固定装置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在病床的床头支架上,台板2可以绕支撑座5转动,病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台板2的位置,病人可以将它作为吃饭、写作、看书学习、下棋的工具,使用非常方便,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台板移至床旁,作为堆放物品的工具。
如图1、3所示,固定装置是在支撑座5上设置有弧槽的两侧设置固定台7,固定台7上设置有螺孔8,带弧槽的固定件9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台10,固定件9通过螺钉、设置在固定台10上的螺孔11、支撑座上的螺孔8与支撑座5连接,固定件9的弧槽与支撑座5上的弧槽一起构成一个固定安装孔12。固定装置是这样固定在病床的支架上的将支撑座5上的弧槽与固定件9的弧槽扣合在病床头上的横向铁管架上,将螺钉通过固定台7上的螺孔8、固定件9上的螺孔11将支撑座5固定于病床的支架上。
如图1、3所示,为了便于台板2的定位,使其不致于在使用过程中左右晃动,支撑座5上设置有卡槽13,支撑杆3上设置有与支撑座5上的卡槽13相配合的卡台14。当台板2移至一定位置时,卡台14卡于卡槽13内,防止了台板2的晃动;当需要再次移动台板2时,只需轻轻抬动支撑杆3,使卡台14与卡槽13相脱离即可。
如图3所示,为了使支撑杆3与支撑座5连接可靠,防止支撑杆3及台板2因振动而脱落,套于轴销4上的弹簧15一端抵在支撑座5上,另一端抵在设置于轴销4端部的环台16上。
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病床的活动支撑台,其特征在于一个端部通过连接件(1)与台板(2)固连的支撑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轴销(4),轴销(4)活动地插放于带固定装置的支撑座(5)上的销孔(6)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床的活动支撑台,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是在支撑座(5)上设置有弧槽的两侧设置固定台(7),固定台(7)上设置有螺孔(8),带弧槽的固定件(9)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台(10),固定件(9)通过螺钉、设置在固定台(10)上的螺孔(11)、支撑座上的螺孔(8)与支撑座(5)连接,固定件(9)的弧槽与支撑座(5)上的弧槽一起构成一个固定安装孔(12)。
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病床的活动支撑台,其特征在于支撑座(5)上设置有卡槽(13),支撑杆(3)上设置有与支撑座(5)上的卡槽(13)相配合的卡台(14)。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病床的活动支撑台,其特征在于套于轴销(4)上的弹簧(15)一端抵在支撑座(5)上,另一端抵在设置于轴销(4)端部的环台(16)上。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病床的活动支撑台,其特征在于:一个端部通过连接件与台板固连的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轴销,轴销活动地插放于带固定装置的支撑座上的销孔内。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美观价廉和整洁耐用等优点,它占空间少,病人不仅可以将它作为吃饭、写作、看书学习、下棋的工具,还可以将它移动到床旁作为堆放物品的工具。
文档编号A61G7/05GK2464306SQ0121426
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3日
发明者吕铜 申请人:吕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