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三腔二囊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三腔二囊管。
三腔二囊管用于因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而破裂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而且肝功能受损严重的肝硬化患者,以此达到快速止血的作用。现有的三腔二囊管有三腔一通圆形胃气囊,充气后压迫胃底;一通椭圆形气囊,充气后压迫食管下段;一通胃腔,经此管可吸引、冲洗及注入止血药物。其原理是利用充气的气囊分别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以达到止血治疗效果。其不足之处是(1)置管期间,病人要侧卧或头部侧转,并吐出唾液,病人痛苦大;(2)压迫止血期间,要经常吸尽病人咽喉部的分泌物,护理工作量大;(3)病人可能因误吸而并发吸入性肺炎;(4)该管一般要放置24小时,易使食管或胃底粘膜因压迫太久而发生溃烂,坏死,尤其在取出三腔管的过程中;(5)胃腔内注药只能作用于胃内,对胃底、食道出血部位作用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及胃底或食管下段粘膜溃烂、坏死的发生率且护理方便的新型三腔二囊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三腔管、胃气囊和食管气囊,胃气囊和食管气囊附在三腔管的一端,三腔管内容纳有胃导管、胃气囊导管和食管气囊导管,其中胃导管一端通三腔管口,另一端为盲端,位于三腔管盲端处;胃气囊导管一端通三腔管口,另一端通胃气囊;食管气囊导管一端通三腔管口,另一端通食管气囊;所述的三腔管由一个截面是半圆的腔道和两个截面是四分之一圆的腔道构成,胃气囊导管和食管气囊导管分别装在四分之一圆腔道内,胃导管装在半圆腔道内,所述的胃导管截面呈半圆形,其外壁与半圆腔道的内壁密封配合,胃导管可在半圆腔道中活动;在胃气囊和食管气囊间的三腔管上开有一孔,将该孔称为第二孔,又在距三腔管盲端处1cm及距第二孔30cm处各开有一孔,分别称为第一孔和第三孔,第一、二、三孔的圆心位于三腔管半圆腔道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的胃导管在相应于上述三孔圆心所在直线对应处也设有三个孔,其中第一孔距盲端1cm,第二孔距盲端的距离比三腔管上第二孔距盲端的距离短2cm,第三孔距盲端的距离比三腔管上第三孔距盲端的距离短4cm。
为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腔管的半圆腔道的端口处设有一标记,胃导管上也设三个标记,其中第一标记与三腔管上的标记对应,第二标记和第三标记距第一标记分别为2cm和4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是将三腔二囊管放置好并将两个气囊充气后牵引该管,然后推动胃导管,使胃导管的盲端与三腔管的盲端相接触。这时,两管的第一孔在同一位置,而其它两孔分别相距2cm、4cm,由于胃导管的外壁与三腔管半圆腔道的内壁密封配合,所以只有第一孔是开放的,而其余两孔则是关闭的。此时,胃导管可用来吸引、冲洗胃内容物及注入止血药物,而体外的胃导管的第一标记与三腔管上的标记重合。将胃导管向外拉,使胃导管的第二标记与三腔管上的标记重合,此时,两气囊之间的第二孔开放,而其他两孔则关闭。这时的胃导管可用来吸引两气囊间的血液及注入止血药物。以上两步操作应间歇进行,间歇期由病情而定,一般为0.5至1个小时一次。在不进行上述两个操作时,将胃导管再往外拉,使胃导管的第三标记与三腔管的标记重合,此时,第三孔开放而其他两孔关闭。这时的胃导管可接在负压吸引机上,将咽喉部及食管上段的分泌物吸引出来。
与传统的三腔二囊管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持续抽吸食管上部的分泌物,使护理的工作量减少;(2)减少误吸的可能性,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3)在两气囊间注入止血药物,使止血药物的分布更广,更有效地对胃底、食道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治疗;(4)缩短放置三腔管的时间,使因压迫太久而发生胃底及食管下段粘膜糜烂、坏死的发生率降低;(5)可以根据吸出液体的量作为补液的参考;(6)由于置管时间缩短及不用经常吐出唾液,故病人的痛苦减轻。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腔管的截面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腔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胃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1、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附在三腔管1的一端,三腔管1内容纳有胃导管4、胃气囊导管5和食管气囊导管6,其中胃导管4一端通三腔管口,另一端为盲端,位于三腔管盲端7处;胃气囊导管5一端通三腔管口,另一端通胃气囊2;食管气囊导管6一端通三腔管口,另一端通食管气囊3。三腔管1由一个截面是半圆的腔道8和两个截面是四分之一圆的腔道9、10构成,胃气囊导管5和食管气囊导管6分别装在四分之一圆腔道9、10内,胃导管4装在半圆腔道8内。胃导管4截面呈半圆形,其外壁与半圆腔道8的内壁密封配合,胃导管4可在半圆腔道8中活动。在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间的三腔管上开有一孔11,将该孔称为第二孔,又在距三腔管盲端7处1cm及距第二孔30cm处各开有一孔12、13,分别称为第一孔和第三孔,第一、二、三孔的圆心位于三腔管半圆腔道8的同一条直线上,三孔的直径均为2mm;胃导管4在相应于上述三孔11、12、13圆心所在直线对应处也设有三个孔14、15、16,三孔的直径均为2mm,其中第一孔14距盲端1cm,第二孔15距盲端的距离比三腔管上第二孔11距盲端的距离短2cm,第三孔16距盲端的距离比三腔管上第三孔13距盲端的距离短4cm。
本实用新型三腔管的半圆腔道8的端口处设有一标记17,胃导管4上也设三个标记18、19、20,其中第一标记18与三腔管1上的标记17对应,第二标记19和第三标记20距第一标记18分别为2cm和4cm。
权利要求1.一种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1)、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附在三腔管(1)的一端,三腔管(1)内容纳有胃导管(4)、胃气囊导管(5)和食管气囊导管(6),其中胃导管(4)一端通三腔管口,另一端为盲端,位于三腔管盲端(7)处;胃气囊导管(5)一端通三腔管口,另一端通胃气囊(2);食管气囊导管(6)一端通三腔管口,另一端通食管气囊(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腔管(1)由一个截面是半圆的腔道(8)和两个截面是四分之一圆的腔道(9、10)构成,胃气囊导管(5)和食管气囊导管(6)分别装在四分之一圆腔道(9、10)内,胃导管(4)装在半圆腔道(8)内,所述的胃导管(4)截面呈半圆形,其外壁与半圆腔道(8)的内壁密封配合,胃导管(4)可在半圆腔道(8)中活动;在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间的三腔管(1)上开有一孔(11),将该孔称为第二孔,又在距三腔管盲端(7)处1cm及距第二孔(11)30cm处各开有一孔(12、13),分别称为第一孔和第三孔,第一、二、三孔(11、12、13)的圆心位于三腔管半圆腔道(8)的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的胃导管(4)在相应于上述三孔圆心所在直线对应处也设有三个孔(14、15、16),其中第一孔(14)距盲端1cm,第二孔(15)距盲端的距离比三腔管上第二孔(11)距盲端的距离短2cm,第三孔(16)距盲端的距离比三腔管上第三孔(13)距盲端的距离短4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腔管(1)的半圆腔道(8)的端口处设有一标记(17),胃导管(4)上也设三个标记(18、19、20),其中第一标记(18)与三腔管(1)上的标记(17)对应,第二标记(19)和第三标记(20)距第一标记(18)分别为2cm和4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腔管(1)和胃导管(4)上所设的孔的直径为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胃气囊和食管气囊,胃气囊和食管气囊附在三腔管的一端,三腔管由一个截面是半圆的腔道和两个截面是四分之一圆的腔道构成,胃气囊导管和食管气囊导管分别装在四分之一圆腔道内,胃导管装在半圆腔道内,所述的胃导管截面呈半圆形,其外壁与半圆腔道的内壁密封配合,胃导管可在半圆腔道中活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及胃底或食管下段粘膜溃烂、坏死的发生率且护理方便、病人痛苦减轻。
文档编号A61M39/00GK2479999SQ0121554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8日
发明者邓高燕 申请人:邓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