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的收容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80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尿布的收容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容组件,该组件由在包装中有序地叠放的多个一次性尿布构成,从而这些尿布可以一个挨一个地放置在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文本No.2000-42028A披露了一种由在包装中有序地叠放的多个短衬裤型一次性尿布构成的收容组件,每块尿布包括可渗透液体的顶面层、不可渗透液体的背面层和设置在这两层之间的吸液芯体。在该包装中,这些尿布被如此地布置,从而对于各对相邻的尿布而言,前腰部区域与后腰部区域相对。在以这种方法叠放的每个尿布中,裆部区域被折向该尿布的后腰部区域。在该包装中,各尿布的前和后腰部区域的腰围端部占据包装的上部收容空间,并且各尿布中除腰围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占据在上部收容空间下方确定的下部收容空间。
在绝大部分一次性尿布中,吸液芯体没有延伸到前和后腰部区域的腰围端部,因此尿布中除腰围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大于腰围端部的厚度。尤其是当各尿布的裆部区域被折向相应的后腰部区域而以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叠放尿布时,除腰部区域的腰围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将明显地大于这些腰围端部的厚度。这将导致在占据包装的上部收容空间的尿布部分和占据包装的下部收容空间的尿布的其他部分之间产生一个相当大的厚度差。
根据在上面引用的公开文本中披露的收容组件,在包装的两个彼此相对的侧壁之间一个挨一个地放置的一组尿布在下部收容空间中的总厚度大于在包装的上部收容空间中的总厚度。换句话说,即使尿布被叠放以便在包装底部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占据最大尺寸,也将会在每对尿布的相邻的腰围端部之间留出间隙,并且相应地降低了将尿布叠放在包装内的效率。根据现有技术的这种叠放方法,占据包装的上部收容空间的尿布的腰围端部可能很容易地被折叠,并且很难以所需的稳定性垂直地堆叠多个包装,即,这样的堆放可能会倒塌。另外,现有技术的这种收容组件的缺点在于,当将垂直堆放的尿布组叠放在包装中时,占据包装的上部收容空间的尿布组会弄平或压扁占据包装的下部收容空间的尿布的腰围端部,并且可能在尿布的这些腰围端部上形成多个不规则的折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有效地叠放在包装中的多个一次性尿布构成的收容组件,而且无需担心当垂直地堆叠多个这样的收容组件时,收容组件的这种堆垛会意外地倒塌。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容组件,其包括一种由软片材形成的为六面体的包装,该包装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以及多个叠放在上述包装中的一次性尿布,每个尿布包括具有固定在其上的吸液芯体的主体,且前和后腰部区域的相应的腰围端部不含吸液芯体,从而一次性尿布在包装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一个摞一个地放置,并且在每个尿布中前和后腰部区域彼此相对。
本发明还包括其中包含第一尿布和第二尿布的包装,所述第一尿布中的每个具有面朝向上的腰围端部,所述第二尿布中的每个具有面朝下的腰围端部,在包装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一个挨一个地放置的多个尿布构成其中第一尿布的数量等于第二尿布的数量的一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尿布的数量和第二尿布的数量之间的差值在0至±3的范围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沿垂直方向将至少两组堆叠在包装中。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至少两组在上述包装内并排地堆放。


图1为表示包装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2为表示其中的尿布露出时的包装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尿布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4为包装的侧视图,示出了包括在包装中有序地叠放的尿布的收容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以及图5为包装的侧视图,示出了包括在包装中有序地叠放的尿布的收容组件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从下面给出的说明中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将多个尿布有序地叠放在包装中的方法的细节。
图1为表示包装1A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2为表示剖开其第三侧壁6以露出叠放在其中的尿布13的包装1A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从包装1A中取出的单个尿布13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在图1和2中,横向由箭头X表示,向前方向由箭头Y1表示,向后方向由箭头Y2表示,垂直方向由箭头Z表示。文中使用的关于顶面层14和背面层15的术语“内表面”应该被理解为是指其面向吸液芯体16(吸收部件)的相应表面,关于这些层14、15的术语“外表面”应该被理解为是指其远离芯体16的相应表面。
这样的收容组件包括包装1A和在包装1A中有序地叠放的短衬裤型一次性尿布13,其中尿布13以最大的叠放效率排列在包装1A中。在这种收容组件中,在包装1A中堆放以便沿一个方向一个挨一个地放置的多个尿布13在压缩状态下被包装。
沿一个方向一个挨一个地放置的十个尿布13构成一组G,并且这样的两组G沿垂直方向堆叠,如图2所示。组G的两个这样的堆垛并排地布置在包装1A中,即,尿布13的总共四组G叠放在该包装1A中。
包装1A为由软片材制成的矩形六面体,在该六面体的相对较长的方向上每对相邻表面基本上相互垂直。包装1A可以为正六面体。包装1A包括基本上为矩形且彼此相对的顶壁2和底壁3、在顶壁2和底壁3的相应的相对端部之间延伸的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一侧壁4和第二侧壁5以及在顶壁2和底壁3的相应的相对侧边缘之间垂直地延伸的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三侧壁6和第四侧壁7。这些侧壁4、5、6、7分别具有在顶壁2的相对端部和相对侧边缘上方的延长壁8。第三侧壁6和第四侧壁7的延长壁8设有一对提手带9,该提手带表现为从包装1A向上延伸的圆弧形。
第二侧壁5在该处与第三侧壁6相交的角部10设有一条垂直延伸的穿孔线11。如图1中的假想线所示,由穿孔线11围绕以便在第二和第三侧壁5、6上延伸的区域12可以被撕掉以沿角部10形成一个用于单个尿布13的取出口。
如在图3中所示,该尿布13包括面向穿着者身体的可渗透液体的顶面层14、远离穿着者身体的不可渗透液体的背面层15和插置在这两层14、15之间的吸液芯体16。该芯体16粘结在顶面层14和背面层15中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
芯体16包括由绒毛浆料和超强吸收的聚合物颗粒组成的混合物或者由绒毛浆料、超强吸收的聚合物颗粒和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组成的混合物,在其中任何一种情况下,该混合物被压缩至所需的厚度。必要的是,芯体16的厚度大于顶面层和背面层的厚度。最好,芯体16由可渗透液体层例如薄绵纸或者亲水性纤维的非织织物完全覆盖,以便防止芯体变形和/或者防止聚合物颗粒掉落。
尿布13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腰部区域17和后腰部区域18。在尿布13中,沿纵向延伸的相应腰部区域的横向相对的侧部20通过沿纵向间隔地分布的热合线24在相应的侧边缘部分20的最外边缘附近重叠并连接在一起。尿布13形成有一个腰部孔22和一对位于腰部孔22下方的腿部孔23。
在尿布13中,芯体16的纵向相对的端部16a位于前、后腰部区域17、18的腰围端部的内侧,芯体16的横向相对的侧边缘16b位于腰部区域的横向相对的侧部20和围绕大腿的周边端部21的内侧。在尿布13中,前、后腰部区域的腰围端部19、腰部区域的横向相对的侧部20和围绕大腿的周边端部21没有设置芯体16,因而作为尿布13中除这些部分19、20、21之外的区域的主体25具有大于这些部分19、20、21的厚度。单个尿布13被对折,从而当将尿布13包装在包装1A中时,前腰部区域17和后腰部区域18可以彼此挨着。
在组G中,每个均具有位于主体25上方的相应腰部区域的腰围端部19的第一尿布13a和每个均具有位于主体25下方的相应腰部区域的腰围端部19的第二尿布13b交替地叠放在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在这样的组G中,第一尿布13a的数量为五个,第二尿布13b的数量也为五个,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尿布13a、13b的数量相同。在从第一侧壁4到第二侧壁5的一个方向上,紧位于最前面的第一尿布13a后面的第二尿布13b的前腰部区域17放置在该最前面第一尿布13a的后腰部区域18上,然后紧位于下一个第二尿布13b后面的下一个第一尿布13a的前腰部区域17放置在该第二尿布13b的后腰部区域18上,依此类推。
在这种收容组件中,第一尿布13a和第二尿布13b交替地叠放在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并且在组G中第一尿布13a的数量等于第二尿布13b的数量。因此,不管在第一尿布13a和第二尿布13b中主体25的厚度大于腰围端部19的厚度的情况,在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的组G的厚度在其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基本上没有差别。即使当尿布13叠放在包装1A中以填满在包装1A中的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的最大尺寸时,在每对尿布13之间没有形成间隙,并且因此可提高在包装1A中的尿布13的堆放效率。
在该收容组件中,在组G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中的每对相邻的尿布13之间没有形成间隙,因此用于上部包装1A可以由下部包装1A可靠地支撑,所以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稳固地堆放多个包装1A,而无需担心收容组件的这个堆垛会被不经意地倒塌。
在种收容组件中,组G中的第一尿布13a和第二尿布13b以彼此充分紧密地接触的方式叠置在包装1A的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以防止尿布13的腰围端部19被轻易地折叠。因此,即使当两组G在包装1A中沿垂直方向堆放时,也不用担心尿布13的上部组G会压扁或者压平在下部组G中的尿布13的腰围端部19,并因此而在下部组G中的尿布13的腰围端部上形成多个不规则的折皱。
沿着尿布13的腰围端部19,向外延伸到芯体16的纵向相对端部16a以外的顶面层14和背面层15的相应端部14a、15a重叠并连接在一起。尿布13的腰围端部19设有以伸展的状态固定在其上的围绕腰部的弹性部件26。这些围绕腰部的弹性部件26被插置在顶面层14和背面层15之间,并粘结在这些层14、15的端部14a、15a的相应内表面上。
沿着腰部区域的横向相对的侧部20和围绕大腿的周边端部21,向外延伸到芯体16的横向相对的侧边缘16b之外的顶面层14和背面层15的相应侧边缘部分14b、15b重叠并连接在一起。尿布13的围绕大腿的周边端部21设有以伸展状态固定在其上的围绕大腿的弹性部件27。这些围绕大腿的弹性部件27插置在顶面层14和背面层15之间,并粘结在这些层14、15的侧边缘部分14b、15b的相应内表面上。
图4为表示收容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包装1B的侧视图,图5为表示收容组件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包装1C的侧视图。图4和5示出了其被第三侧壁6切开以露出叠放在其中的尿布13的包装1B、1C。在图4和5中,由箭头Y1表示向前方向,由箭头Y2表示向后方向,并由箭头Z表示垂直方向。
与图1中所示的包装1A相似的,包装1B、1C中的每一个为由软片材制成的矩形六面体,该六面体在每对相邻表面基本上彼此相互垂直的一个方向上相对较长。尿布13为与图1所示类似的短衬裤型一次性尿布13,并且作为尿布13中除了腰围端部19、腰部区域的横向相对的侧部20和围绕大腿的周边端部21之外的区域的主体25具有大于这些部分19、20、21的厚度的厚度。单个尿布13被如此地折叠,即,当这些尿布13被叠放在包装1B、1C中时,其前、后腰部区域17、18可彼此相互接触。
在图4和5中分别示出的收容组件在下面将要描述的那样在布置上不同于图1中示出的收容组件。在图4所示的收容组件中,一个组G由在包装1B的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一个挨一个地叠置的十一个尿布13构成。在图5所示的收容组件中,一个组G由在包装1C的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一个挨一个地叠置的十二个尿布13构成。在这些包装1B、1C中,这些尿布13沿从第一侧壁4到第二侧壁5的方向处于压缩状态。
参照图4,组G包括五个第一尿布13a和六个第二尿布13b。在组G中,第二尿布13b在从包装1B的第一侧壁4向中间部分的方向上一个挨一个地叠放,而第一尿布13a从中间部分沿前后方向朝第二侧壁5地一个挨一个地叠放。
第一尿布13a的腰围端部19位于在除了围绕腰部端部19之外的区域上的主体25的上方。第二尿布13b的腰围端部19位于主体25的下方。关于从包装1B的中间部分朝包装1B的第二侧壁5布置的第一尿布13a,紧位于前面的第一尿布13a后面的尿布13a的前腰部区域17放在该前面的第一尿布13a的后腰部区域18上,并且紧位于该第一尿布13a后面的第一尿布13a的前腰部区域17放在该在前的第一尿布13a的后腰部区域18上,等等。关于从包装1B的第一侧壁3朝包装1B的中间部分布置的第二尿布13b,紧位于前面的第二尿布13b后面的第二尿布13b的前腰部区域17放在该前面的第二尿布13b的后腰部区域18上,并且紧位于该第二尿布13b后面的第二尿布13b的前腰部区域17放在该在前的尿布13b的后腰部区域18上,等等。
在如图4所示的收容组件中,在组G中第二尿布13b的数量比第一尿布13a的数量多一个。尽管第一和第二尿布13a、13b在数量上存在这种差异,但由于在包装1B的顶壁2附近组G沿前后方向的厚度基本上等于在包装1B的底壁3附近的厚度,所以无需担心在组G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两者中的每对相邻尿布13之间可能会形成间隙。这样,提高了尿布13在包装1B中的包装效率。由本实施例得到的无间隙包装使多个包装1B可以稳定地沿垂直方向堆叠,而无需担心该堆垛会意外地倒塌。
参照图5,一个组G由六个第一尿布13a和六个第二尿布13b构成。在该组G中,在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每对第一尿布13a放置在一起,在该对第一尿布13a的后面,每对第二尿布13b放置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对的第一尿布13a和成对的第二尿布13b交替地叠置在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
关于第一尿布13a,裆部区域28被折向在后腰部区域18中延伸的背面层15的外表面,并且腰围端部19位于除这些腰围端部19之外的主体25的上方。关于第二尿布13b,裆部区域28被折向在后腰部区域18中延伸的背面层15的外表面,并且腰围端部19位于主体25的下方。在每对第一尿布13a中,后面的尿布13a的前腰部区域17放置在前面的尿布13a的后腰部区域18上。在每对第二尿布13b中,后面的尿布13b的后腰部区域18放置在前面的尿布13b的前腰部区域17上。第一尿布13a的后腰部区域18和第二尿布13b的后腰部区域18彼此放置在一起。
在图5所示的收容组件中,第一尿布13a的数量等于第二尿布13b的数量,并且在顶壁2附近的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的包装1C的厚度与在底壁3附近的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的包装1C的厚度基本上没有差异。在这种收容组件中,在包装1C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两者中的每对相邻的尿布之间没有形成间隙,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尿布13在包装1C中的包装效率。这样的无间隙包装使得多个包装1C可以沿垂直方向稳固地堆叠,而无需担心这种包装1C的堆垛会意外地倒塌。
如图5所示的收容组件可以如此地变化,即,使得一套有三个或者更多的第一尿布13a和一套有三个或者更多的第二尿布13b交替地叠置在第一和第二侧壁4、5之间。在如图5示出的收容组件中,不必折叠尿布13的裆部区域28。
对于已经在上面描述过的这些收容组件而言,在同一个组G中第一尿布13a的数量和第二尿布13b的数量上的差值最好在0-±3的范围中。在这些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中,三个或者更多的组G可以沿垂直方向堆放和/或三个或者更多的组G可以并排地放置在包装1A、1B、1C中。在包装1A、1B、1C中叠放的尿布并不局限于短衬裤型尿布,也可以为敞开型尿布。在包装1A、1B、1C中叠放的尿布13的数量并未被具体指定,可以增加到十三个或更多,或者减少到九个或更少。
尽管尿布沿着从第一侧壁4到第二侧壁5的方向一个挨一个地放置,但尿布也可以沿着从第三侧壁6到第四侧壁7的方向一个挨一个地放置。因此,横向可由从第一侧壁4朝第二侧壁5的方向限定。
包装1A、1B、1C可用可透气的但又不可渗透液体的塑料薄膜或者透气的但又不可渗透液体的纤维非织织物形成。尿布13的顶面层14可用亲水性纤维非织织物、具有多个微孔的憎水性的纤维非织织物或者具有多个微孔的塑料薄膜形成。尿布13的背面层15可由憎水的纤维非织织物、透气的但又不可渗透液体的塑料薄膜、由彼此层压在一起的叠层构成的复成非织织物或者由憎水的纤维非织织物和透气的但又不可渗透液体的塑料薄膜构成的复成片材形成。
这里使用的塑料薄膜最好由基于聚烯烃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或者聚乙烯制成。
这里使用的纤维非织织物可以从由下述处理得到的一组产品中挑选,即,这些处理包括射流喷网成布法,针刺法,熔喷法,热粘法,纺粘法,化学粘结和热风法。非织织物的组分纤维可以如下所述的组中选取,即该组包括基于聚烯烃、聚酯、聚酰氨的纤维和聚乙烯/聚丙烯或者聚乙烯/聚酯的芯一壳型或者并排型共轭纤维。
根据本发明的收容组件具有下述有利的效果,即,包括第一尿布和第二尿布的多个尿布堆放在包装中,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尿布均具有位于除腰围端部以外的主体上方的腰围端部,所述每一个第一尿布均具有位于主体下方的腰围端部,并且每组尿布由数量大致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尿布构成。即使在腰围端部和主体上厚度不同的多个尿布被叠放在包装中,以便填满在包装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的最大尺寸,在该组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两者中的每对相邻尿布之间也不会形成间隙。这样,提高了尿布在包装中的包装效率。
通过这样的收容组件实现的无间隙包装使得多个包装能够沿着垂直方向稳固地堆叠,而不用担心这样的堆垛会意外地倒塌。
采用这种收容组件,第一和第二尿布以充分紧密接触的方式一个挨一个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以防止腰围端部被轻易地折叠。因此,即使当两个或者更多的组在包装中沿垂直方向堆叠时,也不用担心尿布的上部组会压扁下部组中的尿布的腰部端部并因此在下部组中的尿布的腰围端部上形成多个不规则的折皱。
即使在同一个组中第一尿布的数量不等于第二尿布的数量时,只要这些数量间的差值在0-±3的范围中,就不会在该组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两者中的每对相邻尿布之间形成间隙。这样,提高了尿布在包装中的包装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收容组件,包括由一种软片材形成的呈六面体的包装和多个一次性尿布,其中,该包装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壁,每个尿布包括具有固定在其上的吸液芯体的主体,且前和后腰部区域的相应腰围端部不含吸液芯体,该多个一次性尿布堆放在所述包装中,从而所述一次性尿布在所述包装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一个挨一个地放置,并且每个尿布的所述前和后腰部区域彼此相对,所述收容组件还包括所述包装在其内包含第一尿布和第二尿布,每个所述第一尿布具有面朝上的所述腰围端部,每个所述第二尿布具有面向下的腰围端部,在所述包装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一个挨一个地放置的所述多个尿布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尿布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二尿布的数量的一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组件,其特征为,所述第一尿布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尿布的数量的差值在0-±3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容组件,其特征为,至少两个所述组沿垂直方向堆放在上述包装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收容组件,其特征为,至少两个所述组在所述包装中并排地堆放。
全文摘要
一种尿布收容组件,其中多个一次性尿布(13)在由六面体构成的包装(1A)中,该包装具有垂直地彼此相交的相邻表面,每个尿布具有其中设有吸液芯体的主体(25)和其中没有吸液芯体的周围端部(19),尿布以叠置的关系存放在相对表面之间,其中,具有向上的周围端部(19)的第一尿布(13a)和具有向下的周围端部(19)的第二尿布(13b)存放在包装(1A)中,并且在由叠置在相对表面之间的尿布(13)构成的组(G)中,第一尿布(13a)的数量大致等于第二尿布(13b)的数量。
文档编号A61F5/44GK1558861SQ0281891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7日
发明者大坪俊文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