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同肿瘤化疗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025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协同肿瘤化疗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助肿瘤化疗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用于协助肿瘤化疗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中成药的制备方法。
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自从1946年氮芥的应用以来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大多数化学药物选择性差,用药后对正常组织和脏器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往往致化疗疗程不能完成等一系列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免疫功能低下等。
目前现代医学各种防治化疗毒副反应的方法疗效肯定如输血、利血升、造血生长因子、枢复宁等。但目前的这些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输血存在血源不足,血中致病因素越来越多限制它的使用;造血生长因子能促进白血病细胞繁殖,抑制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诱发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且不能解决化疗的骨髓外损害,故而对造血生长因子应用存在争议。同时,这些药物主要从单一角度起作用,整体调节效果不佳;且价格昂贵,临床使用受限。
就现有的协同化疗的中药制剂品种大多是以扶正固本为原则选药组方,疗效肯定。然而,临床实践表明许多肿瘤患者本身有血瘀证的存在,特别是接受了化学治疗后,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出现明显增高和加重,表现为舌象和中医血瘀客观症候的出现,微观检测到血液高凝状态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活性降低,与肿瘤中晚期复发和转移相关。故而仅仅从扶正角度出发存在一定不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肿瘤化疗后毒副反应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从祖国医学宝库中筛选出益肾健脾、补气活血的天然植物药,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使其发挥提高人体免疫状态、防治骨髓抑制、减少消化道反应、改善微循环、协同化疗提高疗效、控制肿瘤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存期、缓解生存质量的作用。
本发明中药主要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补骨脂15-25份; 人参15-25份;茯苓10-15份;黄芪10-15份; 女贞子10-15份; 丹参6-15份。
本发明中药各组分的最佳重量配比是补骨脂15份; 人参15份;茯苓12份;黄芪12份; 女贞子12份; 丹参9份。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中成药的生产方法是茯苓、黄芪、丹参通过乙醇提取后,干燥成细粉;其药渣与其它药物共同煎煮,滤液通过乙醇沉降后浓缩,至稠膏,与上述提取后的茯苓、黄芪、丹参细粉混匀,研细、过筛、灭菌后制成胶囊或片剂。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1、本发明药物与肿瘤化疗药物协同作用,体现辨证与辨病、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抗癌与扶正治疗相结合。这是由于本发明药物扶正固本,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调节患者的阴阳、脏腑失调,但其抑癌作用较慢、较差;化学药物抗癌作用较强,但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本发明药物协同化疗杀伤癌细胞,又充分保护了机体内环境免受或减少化疗的损害。临床治愈率及病人的生存质量均有提高。
2、本发明药物在以益肾健脾、扶正培本、提高免疫力的同时,加以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临床实践表明,许多癌症患者有血瘀证的存在,特别是早接受化疗后,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出现率明显提高和加重,表现为舌象和中医客观症候的出现,微观方面检测到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改变、血液凝固及纤溶系统的失调、血栓素及前列腺代谢产物的变化),同时,肿瘤患者的血瘀证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丹参在此复方中的应用针对性地解决了肿瘤患者的血瘀证,丹参能够改善微循环、改变高凝状态、促进血液流通,增强肿瘤组织血液的灌注量及病变部位癌细胞的含氧量,减少乏氧细胞,提高化疗的敏感性。
3、本发明药物采用胶囊或片剂剂型,并应用溶剂提取,克服口服液类药品往往只用水提工艺,所含有的只是溶解于水的成分,则在生产制取过程中大量有效亲脂性成分未充分提出使得它们的药效受到很大的影响。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选用天然中草药为原料,各组分符合药政法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辅助肿瘤患者化疗,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2、本发明为胶囊或片剂剂型,经现代工艺提取而成,携带及服用方便,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定。
3、在同等剂量化疗前提下,肿瘤患者使用此药物合并化疗比单纯化疗提高疗效,减少化疗所致毒副作用。
4、此发明中药的价格明显优于昂贵的造血生长因子、枢复宁等药物。便于临床广泛应用。
5、为探讨本发明制剂联合化疗对骨髓造血组织实质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使用本药物对ICR小鼠化疗后骨髓抑制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6、1实验材料7、1.1实验动物8、1.1.1ICR小鼠雄性20±2克,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9、1.1.2S180肉瘤细胞株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所提供。
10、1.1.3动物分组及给药方式取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五组中药和化疗组(治疗组)、单纯化疗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阳性组;除10只空白对照外,余均接种成S180肉瘤动物模型。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CTX),剂量为250mg/kg,腹腔注射;阳性对照组给药参麦注射液16ml/kg用药当天即中药灌胃,一天一次,每次0.5ml,连续7d。模型对照组、空白组用生理盐水灌胃。
1.2实验药物1.2.1药物是本发明的中药为主要原料,经水提醇沉制备。
1.2.2化疗药物CTX由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批号20010810),以250mgCTX配制成浓度为10mg/ml,小鼠注射剂量为250mg/kg。
2实验方法
2.1外周血像化疗后第5d于小鼠尾静脉取血,测定WBC、HB、PLT2.2红系祖细胞(BFU-E)和粒单细胞集落形成细胞(CFU-GM)培养第八天小鼠脱颈处死,消毒后于无菌工作台将小鼠股骨分离,用IMDM培养液冲打骨髓成单个细胞。取2%白细胞稀释液0.38ml加20μl细胞悬液混匀后,滴计数板计数单个核细胞。参照甲基纤维素法[2]培养,于第十四天计数BFU-E和CFU-GM值。
3实验结果3.1化疗后5d小鼠外周血像结果表1 化疗后第5d小鼠血像变化情况组别 WBC(×109/c) N(%)L(%)治疗组 21.58±1.76 56.25±2.45△△ 48.64±2.82化疗组 19.61±2.58 54.34±2.17△△ 44.71±1.92模型组 22.66±1.89 50.73±2.13 49.22±2.21阳性组 21.17±2.05 55.11±2.18 45.71±2.02空白组 9.65±0.6067.71±2.02 35.88±1.97△△与模型组比较P<0.01表2化疗后造血功能的影响组别HB(g/L)PLT(×109/L)治疗组 90.94±2.81△ 114.89±8.21△化疗组 68.06±1.9693.58±5.21模型组 107.02±4.81 98.36±4.92阳性组 95.12±5.05116.77±6.21空白组 115.37±5.28 115.44±6.61△与化疗组比较P<0.05如表1、2所示,治疗组、化疗组中性粒细胞数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HB、PLT值均高于化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WBC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数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说明,中药联合化疗有影响造血功能的作用。
3.2化疗后红系祖细胞(BFU-E)和粒单细胞集落形成细胞(CFU-GM)计数结果表3组别HB(g/L) PLT(×109/L)治疗组 90.95±2.81△114.88±8.21△化疗组 68.07±1.96 93.57±5.21模型组 107.01 ±4.8198.37±4.92阳性组 95.13±5.05 116.71±6.21空白组 115.37±5.28 115.44±6.61△△与模型组比较P<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3所示,治疗组BFU-E、CFU-GM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化疗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中药联合化疗对造血干祖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3.3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结果表4组别 骨髓有核细胞治疗组 8.12±0.13△化疗组 6.72±0.22模型组 10.23±0.56阳性组 9.64±0.62空白组 5.02±0.37△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值高于化疗组,而低于模型组,治疗组(8.12±0.13),与化疗组(6.72±0.22)比较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组织破坏明确,中药联合化疗对骨髓造血组织实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生产方法如下
先取茯苓、黄芪各1.5千克用50%乙醇加热回流两次,每次两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50-60℃)的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细粉;同样方法用70%乙醇对丹参进行处理。然后将茯苓、黄芪、丹参的药渣与补骨脂、人参、女贞子共同加十倍量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当密度约1.16(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5-60℃)的稠膏,将上述制备的茯苓、白术、丹参细粉加入,搅拌后形成细小颗粒,过60目筛,灭菌,装入胶囊。
实施例2(以制作1000片,0.3克/片药物为例)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补骨脂1.875千克; 人参1.875千克; 茯苓1.5千克;黄芪1.5千克; 女贞子1.5千克; 丹参1.125千克。
生产方法如下先取茯苓、黄芪各1.5千克用50%乙醇加热回流两次,每次两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50-60℃)的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细粉;同样方法用70%乙醇对丹参进行处理。然后将茯苓、黄芪、丹参的药渣与补骨脂、人参、女贞子共同加十倍量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当密度约1.16(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5-60℃)的稠膏,将上述制备的茯苓、白术、丹参细粉加入,搅拌后形成细小颗粒,烘干,研细,灭菌,加入硬脂酸镁少量,糖粉适量压片得。
权利要求
1.一种协同肿瘤化疗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补骨脂15-25份; 人参15-25份; 茯苓10-15份;黄芪10-15份; 女贞子10-15份; 丹参6-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协同肿瘤化疗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补骨脂15份; 人参15份;茯苓12份;黄芪12份;女贞子12份; 丹参9份。
3.根据权利1或2所述的协同肿瘤化疗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剂型是胶囊或片剂。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同肿瘤化疗的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茯苓、黄芪、丹参通过乙醇提取后,干燥成细粉;其药渣与其它药物共同煎煮,滤液通过乙醇沉降后浓缩,至稠膏,与上述提取后的茯苓、黄芪、丹参细粉混匀,研细、过筛、灭菌后制成胶囊或片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50%的乙醇提取茯苓和黄芪,用70%的乙醇提取丹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协同肿瘤化疗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主要是由补骨脂、人参、茯苓、黄芪、女贞子和丹参组成。该中药的加工方法是茯苓、黄芪、丹参通过乙醇提取后,干燥成细粉;其药渣与其它药物共同煎煮,滤液通过乙醇沉降后浓缩,至稠膏,与上述提取后的茯苓、黄芪、丹参细粉混匀,研细、过筛、灭菌后制成胶囊或片剂。该中药具有防治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疏通微循环等功效。
文档编号A61P35/00GK1462629SQ0312689
公开日2003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8日
发明者蔡宇, 张荣华, 朱晓锋, 彭柯萍, 杨爱武, 杨丽, 彭勇, 徐立群 申请人:暨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