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痔瘘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纯中药制作而成的治疗痔瘘的药物。
背景技术:
痔瘘是临床上最常见、多发的一种肛肠疾病病。就其发病率之高,俗有“十人九痔”之说。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些问题甚至直到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对此,中医一般认为,导致痔瘘的发病的原因为脏腑虚弱,外受风寒,内蕴热毒,或饮食不节,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远行,气血结滞于肛门所致。而西医认为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①习惯性便秘。②腹内压增高。③直肠下端和肛管的慢性炎症。④长期的饮酒及食用刺激性食物。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手术疗法;②注射疗法;③套扎疗法。但这几种疗法明显存在着痛苦大,花费高,治疗周期长等缺点。而中医临床上多采用辩证施治的方法,常用方剂有凉血地黄汤,逐瘀汤,消痔汤及地榆槐角丸等。但这类治疗方法存在着疗程长,药量大,见效慢,服用不方便等缺点而使患者慢慢失去了治疗的信心,由于病症不能及时治愈,而使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见效快,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使用方便的治疗痔瘘的药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治疗痔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制作而成当归50、紫草40、花椒30、黄连10、苦参15、鲜槐枝60、蜜蜡60、香油500。
以上诸药物洗净晾干后,放入香油内浸泡24小时后,文火熬至药物呈枯黄色后,把香油滤出,把蜜蜡加入香油中搅拌冷却成膏。用时戴一次性指套,将药膏涂于患处,再以脱脂棉或卫生纸外衬,防止膏剂流失。每日一次,临睡前使用。本发明采用以上方案后,具有如下临床效果1、治疗痔瘘有显著疗效,有效率达96%,治愈率达80%。
2、治疗时间短,一般为15-30天。
3、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当归性味甘辛苦温,有补血、活血之功;紫草味苦,性寒。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的功能。
味苦,性寒。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的功能。
花椒性味辛、温,有去寒、顺气、止痛、消肿、等功效。据现代医学实验,花椒所含挥发芳香油,对炭疽杆菌、溶血性琏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葡萄杆菌和对皮肤病某些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黄连性味苦寒,入大肠、肝胆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苦参性味,寒苦。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作用。
鲜槐枝性味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作用,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蜜蜡性味甘、淡、平,有解毒、生肌、定痛之功效,能治疗下痢脓血、久泻不止等证。
香油性味、功效甘凉,润燥滑利通便,解毒生肌。
诸药合用共奏消肿止痛,消炎防腐,补血生肌之功,达到治愈痔瘘的目的。
为验证本发明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于1999-2002年在山东省莘县人民医院进行了如下临床实验取100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不同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分别服用本药7-30天,症状较重者加用一个疗程,疗效分析如下1、基本情况A、共100例痔瘘患者。其中男性73人,女性27人。
B、
C、患者病期
2、疗效标准A、用药后症状减轻者为显效。
B、用药后症状消失,但后又复发者为有效。
C、症状消失,六个月未复发为治愈。
3、疗效情况
上述实验证明本发明可有效治疗痔瘘,有效率,治愈率较高,疗效颇为理想。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药物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所用药物及配比为当归50g、紫草40g、花椒30g、黄连10g、苦参15g、鲜槐枝60g、蜜蜡60g、香油500g。
以上诸药物洗净晾干后,放入香油内浸泡24小时后,文火熬至药物呈枯黄色后,把香油滤出,把蜜蜡加入香油中搅拌冷却成膏。用时戴一次性指套,将药膏涂于患处,再以脱脂棉或卫生纸外衬,防止膏剂流失。每日一次,临睡前使用。主治各种痔疮、肛裂、肛瘘等。
下面为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的具体病例例一王××,男,36岁,于1999年6月27日来就诊,患者自述,便秘、便血,血颜色鲜红,疼痛一月余。诊见齿线上右前区有隆起物,诊为内痔。使用本实施例所治成的膏剂,每日一次,临睡前使用,连用七天后症状消失。随防至今未复发。
例二秦××,女,40岁,于2000年4月来诊,患者自述便血、疼痛一年。诊见肛裂,肛缘皮下见一青紫色瘀血团,痔块稍硬、活动且有触痛。诊为血栓性外痔。使用本实施例所治成的膏剂,每日一次,临睡前使用,连用20天后症状消失。随防至今未复发。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痔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当归50、紫草40、花椒30、黄连10、苦参15、鲜槐枝60、蜜蜡60、香油5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痔瘘的药物,是以当归、紫草、花椒、黄连、苦参、鲜槐枝、蜜蜡、香油为原料,按一定的重量份配制而成,有效率达96%,治愈率达80%,解除痔痿所致的症状迅速,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P9/14GK1483458SQ0313890
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1日
发明者李怀信 申请人:李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