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支撑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327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颈椎支撑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颈椎支撑复位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置于受损的颈椎骨节间将其支撑复位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颈椎(Cervical Vertebrae)椎间矫正复位器材,大多造型为一四方或梯形立体,如美国专利案号US6,241,771B1的椎间支撑固定复位装置,其为一用于支撑复位椎间距离的装置,借助其侧视近似梯形的造型,植入待矫正复位的脊椎骨节间,将该上、下二脊椎骨节以该复位器材撑开一定距离,使该脊椎获得支撑及复位。
但该种脊椎椎间支撑复位装置,并未考虑到人体自然曲度及病人疼痛感觉等问题,如人体脊椎的颈椎段并非直线排列,而是有一颈椎生理前突所形成的一颈弯曲度(Cervical curvature),一般或上述的椎间支撑复位装置并没有考虑到此一颈椎生理前突的曲/斜度为一重要的支撑点,配合此曲/斜度支撑在颈椎骨节的终板(endplate)前缘组织上,才不致发生支撑力道不足或骨组织松软快速下陷等问题,及又该顶压在下方颈椎骨节上的支撑复位装置前端的下缘,也应尽量避免以尖角直接接触骨骼组织,降低病人术后的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支撑复位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前斜面恰可配合及支撑在二颈椎生理前突的终板组织前缘上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前斜面实质上为倾斜一至二十五度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前斜面与其一底面的转角为一具曲度的转角或多边钝折角,使其与该下颈椎骨节的相接触点不尖锐,降低病人不适感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复数个尖突可加强插合在颈椎间,有一穿孔可填充入骨骼填充物,及加装设有一导体可在射线显示器中显示位置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为一顶面、一底面及该顶面与底面间连接一前斜面;其特征在于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实质上为一体成形,该前斜面与底面间连接一具曲度的转角或多边钝折角,该前斜面为该底面垂直相对于该顶面倾斜一至二十五度。
上述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中该顶面及底面实质上更进一步向上下两侧,设有一或复数个锯齿状尖突,这些尖突可直接插入或加强咬合在被植入的上下二颈椎骨节间,以增加固定性及摩擦力。
上述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中该顶面向底面更进一步设有一穿孔,该穿孔周缘的围壁实质上可围成一容室,该容室可填充入人工骨骼填充物,以促进原骨骼组织生长。
上述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更进一步在该穿孔周围的围壁上装/插设有一导体,如一金属棒,该导体可使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在一射线显示器中,如X光机,显示其所在位置,增加手术操作时的安全性。
上述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中更具有一后斜面,该后斜面实质上亦同该前斜面为一倾斜角度平面,或可为垂直相接于该顶、底面的直面。
上述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实质上可为任意形状,并以一上视图为圆角四方侧视图为扁形较佳,该扁形圆角四方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前斜面上,更进一步设有一或复数个工具孔,可供一植入工具插/夹合固定,方便将植入在这些颈椎骨节间。
本发明中所定义的顶、底、上、下、前、后等,是指以该装置植入病患者体内的颈椎骨节间后,病患者站立时头部的方向为上、顶,左、右手侧方向为两侧,脚部方向为下、底,及所谓前、后,则是指该装置在植入装设完成后,病人脸部眼睛视线方向为前,反之为后。


图1为本发明颈椎支撑复位装置较佳具体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a及图2b为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的上视及侧视示意图。
图3为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的圆底角设计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于二相邻脊椎骨节间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 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1 穿孔110 顶面120 底面130 前斜面140 后斜面 111 尖突121 尖突122 端点切直线131 上缘132 下缘圆角133 工具孔 134 下缘垂直线135 上缘切线136 上下缘角度差距141 后上缘 142 后下缘151 导体152 导体310 上颈椎骨节 320 下颈椎骨节311 骨节下表面 321 骨节上表面322 前突终板前缘323 椎孔330 位置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兹以较佳具体例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图1为本发明颈椎支撑复位装置较佳具体例100的立体视图,其中110为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的一顶面,120为其一底面,130为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实质上在该顶面110与底面120相连接的一前斜面,140为一与该前斜面130相对的后斜面,151为装设在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中,可在一X光机中显示所在位置的导体之一。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实质上为一一体成形,可植入于二颈椎骨节间,并将这些二颈椎骨节支撑回复成原来自然位置的人工植入物。
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中央,由该顶面110向底面120穿设有一穿孔101,可形成一容室及可在该容室中填充入骨骼填充物。该前斜面130实质上包含有一上缘131、一下缘圆角132,及一或复数个可供一植入工具卡/螺合的工具(螺)孔133,该后斜面140实质上也可为任意直、斜角或为九十度角(以该下表面120为基准)的平面,其亦包含有一后上缘141及一后下缘142,该顶面110实质上为一体成形有复数个直排排列类似锯齿状的尖突111,且这些尖突111尖端可刺入一颈椎骨节中,该底面120亦一体成形有复数个锯齿状尖突121,这些顶110、底面120的尖突111、121,实质上可加强插入咬合在这些颈椎骨节间。
图2a及图2b中,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实质上可为任意形状,且以一侧视为扁形立方体为较佳,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在上视时(图2a所示),其略呈现一四方圆弧形,前端(前斜面130)具有二圆角,后端(后斜面140)为一圆弧形,中央穿设一穿孔101以形成一容室,及实质上可在该容室中填充入骨骼再生填充物,该前斜面130上所设的工具孔133,在组合一植入工具(图中未示)后,可使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得以依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植入在这些颈椎骨节间,而这些尖突111、121则实质上加强插入咬合在这些颈椎骨节中,可防止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在手术后脱离原植入位置,而导体151、152可在一X光机中显示位置。
图2b中,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在侧视图时,若以其底面120尖突121尖端联机作一假想直线122,垂直及切线在该前斜面130下缘圆角132及上缘131等,各作一延伸直线134、135与该直线122相交时,该前斜面130下缘圆角132的延伸垂直切线134,与其上缘131的切线135间,倾斜相差一至二十五度136。而该后斜面140的后下缘142与后上缘141联机,实质上可如同该前斜面130的角度136倾斜,或为与该直线122垂直相交。
图3中,该前斜面130与该底面120的转角,实质上可以该前斜面130的下缘圆角132平滑圆弧的衔接至该底面120(如a.),或可以钝切/折角方式(如b.),衔接至该底面120,使得实际手术时,该前斜面130下缘132非以尖锐角直接刺入接触在该病人的脊椎骨节上,减低病人的不适感。
图4a及图4b中,本发明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实质上可装设在一上310、一下320的二颈椎骨节中,该上颈椎骨节310的一下表面311,及该下颈椎骨节320的一上表面321,实质上可于植入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后,被该顶110、底面120的尖突111、121刺入(如330所示位置),而增加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的植入固定。
而该下脊椎骨节320的脊椎生理前突终板(endplate)组织322,会因该颈椎生理前突自然形成的一颈弯(Cervical curvature),使得这些颈椎骨节的下颈椎骨节320与该上颈椎骨节310凸出,而端点联机约为倾斜一至二十五度(统计结果),故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的前斜面130斜度为一至二十五度,恰可配合该颈弯所自然形成的上310、下颈椎骨节320位置的角度差异。又该前斜面130的下缘圆角132为圆滑设计,故在手术后实质上抵顶在该下颈椎骨节320的生理前突终板组织前缘321上时,不会持续刺激该颈椎骨节,而造成病人的不舒适感。
图4b中,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100的后斜面140,实质上恰可让过该脊椎骨节中脊髓神经穿过的椎孔323(vertebral foramen),而实质上将可能会对该脊髓的压迫性降至最低。
权利要求
1.一种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为一顶面、一底面及该顶面与底面间连接一前斜面;其特征在于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实质上为一体成形,该前斜面与底面间连接一具曲度的转角或多边钝折角,该前斜面为该底面垂直相对于该顶面倾斜一至二十五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中该顶面及底面更进一步设有一或复数个锯齿状尖突,这些尖突实质上可刺入一骨骼组织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更进一步由该顶面向底面设有一穿孔,该穿孔周缘的围壁实质上可围成一容室,该容室可填充入骨骼填充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更进一步装设有一或复数个导体,这些导体可在一射线显示器中显示其所在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更进一步在该前斜面上设有一或复数个工具孔,可供一植入工具插/夹合固定,将该装置植入一颈椎骨节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颈椎支撑复位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置于受损的颈椎骨节间将其支撑复位的颈椎支撑复位装置。所述的一种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其为一顶面、一底面及该顶面与底面间连接一前斜面;其特征在于该颈椎支撑复位装置实质上为一体成形,该前斜面与底面间连接一具曲度的转角或多边钝折角,该前斜面为该底面垂直相对于该顶面倾斜一至二十五度。
文档编号A61B17/70GK1589755SQ0315615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日
发明者林智一 申请人:英属维京群岛商冠亚股份有限公司, 冠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