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可吸收固定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370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前路可吸收固定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颈椎的椎间固定板。
背景技术
脊椎疾患的手术治疗已经是常见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近几年用于椎间固定的钛板得到不断的发展,固定板用于对需要固定的脊椎椎骨进行固定,通常在固定板上设置螺孔,手术时将螺钉穿过螺孔钉入椎骨用固定板对椎骨实施固定。由于手术部位狭小而重要,安装固定板的手术就必须操作精细和准确。现有的固定板通过设置多个螺孔,或者通过两个窄板分别并列进行固定等多种方法来保证手术的准确和方便。颈椎是椎体中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的部分。颈椎只承受头部的重量,因此颈椎椎骨属于松质骨这类的非负重骨,而颈椎又是活动部件,椎间交错角度大,因此固定时直接用螺钉固定往往使操作很不方便,不容易准确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领域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手术操作和准确固定的颈椎椎间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颈椎椎间固定板,包括—板和设置在所述板上与固定钉适配的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上还设置有临时固定孔。
所述板和固定钉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材料为碳纳米管增强的塑料,也可以是陶瓷基骨修复用复合材料,还可以是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或聚羟基丁酸—羟基己酸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
所述临时固定孔是可供克氏针穿入的直孔或斜孔。
所述板为方形板,所述固定孔为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孔,分别位于长方形板的两端,与横轴平行排列,板的长度和孔的多少根据需要固定的椎间隙的多少而定,所述临时固定孔为两个。
所述板具有与脊椎的生理弯曲角度相近似的纵向弧度;所述纵向弧度为10-15度。
所述板的边缘成圆弧状。
所述固定孔为倾斜孔或正向螺纹孔或倾斜螺纹孔或T形孔或倒梯形孔。
带有所述固定板的固定融合器,包括一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笼的侧壁通过连接螺钉连接一板,所述板上设置有与固定钉适配的固定孔,所述板上还设置有临时固定孔。
所述笼、板、固定钉和连接螺钉均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材料为碳纳米管增强的塑料,也可以是陶瓷基骨修复用复合材料,还可以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或聚羟基丁酸—羟基己酸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
所述临时固定孔是可供克氏针穿入的直孔或斜孔。
所述笼形状为具有圆形或四边形冠状截面的管状笼,所述管面上有垂直于纵轴排列的壁孔,所述管面的中央有一个与所述连接螺钉配合的连接孔。
所述笼形状为环状。
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板上设置有临时固定孔,在手术时,可先用克氏针或其他细针从该孔穿入,扎进骨质特征为松质骨的颈椎椎骨内作临时固定,在调整好固定板的位置后,再用螺钉穿过螺孔钉入椎骨内将固定板牢牢固定,然后取出克氏针或其他细针,由于能够对固定板临时固定,因此手术时操作方便,又能对板进行适当调整,故能作到将固定板准确固定在颈椎椎骨上。
颈椎椎骨为松质骨的特性还能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使固定板及螺钉在椎骨长好后的一定期限后被完全吸收。所述板的长度和孔的多少根据需要固定的椎间隙的多少而定。固定板的纵向弧度使本实用新型固定后有利于恢复正常的脊椎生理弯曲。固定板的边缘成圆弧状可减少固定板对组织的刺激,也可减少用料降低成本。
带有所述固定板的固定融合器植入后,由于固定板在脊椎上的固定作用,笼能在脊椎上牢固固定,绝不会脱出,同时固定板和笼采用连接螺钉连接而合为一体,有利于操作,分开时也可分别植入。本实用新型的笼和板等构件采用可吸收材料制成,可使其在植入后新骨骼长成后可完全降解并被吸收,后随尿路排除;还能不产生液体积聚,不产生窦道;不妨害身体各部位的成长和发育;不妨害X光和核磁共振的身体检查,随时可观察手术部位的变化。
笼的侧壁上设有钻孔有利于血管长入利于骨融合。不钻孔时可作为相对封闭的容器,利于在植骨时加入生物活性物质,可加快新骨形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剖面图;图3是固定孔的一个实施例;图4是本实用新型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笼5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和图2所示的颈椎椎间固定板,包括一板1和设置在板1上与固定钉2(见图4)适配的固定孔3,板1上还设置有临时固定孔4。本实施例板1为方形板,在靠近四角有四个固定孔3,其排列方式为与板1的横轴平行排列,固定孔3为倾斜螺纹孔,临时固定孔4为两个,位置位于板1中线对称的位置上,临时固定孔4不是螺纹孔,而是比固定孔3小得多的通孔,可供克氏针或其他细针穿入,临时固定孔4为倾斜小孔,也可为直孔。本实施例是一个椎体节段的固定板,固定多个椎体节段的固定板可设置多个固定孔3,临时固定孔4可为两个,也可为三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也可设置四个以上的固定孔,分别位于长方形板1的两端。板1的长度、固定孔、临时固定孔的多少都可根据需要固定的椎间隙的多少而定。本实施例板1和固定钉2由可吸收材料制成,可吸收材料为碳纳米管增强的塑料,也可以是陶瓷基骨修复用复合材料,还可以是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或聚羟基丁酸—羟基己酸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板1还具有与脊椎的生理弯曲角度相近似的纵向弧度;所述纵向弧度为10-15度,板1的边缘成圆弧状。固定孔3为倾斜螺纹孔可保证螺钉拧入时有一定提拉力使椎间产生挤压力,有利于植入物的稳定。
板1长可为22-45毫米,宽15毫米,厚1.2——2.5毫米,厚度的选择根据固定椎体节段的多少而定,以确保固定的可靠性;固定孔3的直径可为2.4——2.8毫米,用固定钉2固定,固定钉2其长度可为10-15毫米(见图4)。2个临时固定孔直径为1-2毫米,于手术中临时固定用,便于手术操作。
实施例2长方形板1上设置有6个固定孔,其中4个分别位于板1的两端,另2个位于长方形板1的中间,分别与板1的横轴平行排列。
实施例3-4固定孔3还可为T形孔或倒梯形孔,如图3所示。
实施例5图4中带有所述固定板的固定融合器,包括一笼5,笼5的侧壁通过连接螺钉6连接板1,板1上设置有与固定钉2适配的固定孔3和供连接螺钉6适配的螺钉连接孔9(见图1),板1上还设置有临时固定孔4。固定钉2尾部为六角形,用特制的套筒扳手拧入,以防止拧入时碎裂。笼5、板1、固定钉2和连接螺钉6均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材料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笼5形状为圆形截面的管状笼,侧壁上有垂直于纵轴排列的壁孔7,管面的中央有一个与连接螺钉6配合的连接孔8,连接孔8的直径为1-3毫米。笼1的外径可为10-12毫米,内径8-10毫米,侧壁散布的壁孔7沿管周平行排列,壁孔7的直径1-3毫米,笼5的长度依手术需要而定,可为5-25毫米。笼的侧壁也可不设孔。
笼5的形状还可为环状或柱状(其截面为四边形)。
权利要求1.一种颈椎前路可吸收固定板,包括一板和设置在所述板上与固定钉适配的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上还设置有临时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可吸收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和固定钉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材料为碳纳米管增强的塑料或陶瓷基骨修复用复合材料或是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或聚羟基丁酸—羟基己酸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椎前路可吸收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固定孔是可供克氏针穿入的直孔或斜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前路可吸收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为方形板,所述固定孔为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孔,分别位于长方形板的两端,与横轴平行排列,所述临时固定孔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椎前路可吸收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具有与脊椎的生理弯曲角度相近似的纵向弧度;所述纵向弧度为10-1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椎前路可吸收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倾斜孔或正向螺纹孔或倾斜螺纹孔或T形孔或倒梯形孔。
7.带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颈椎前路可吸收固定板的固定融合器,包括一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笼的侧壁通过连接螺钉连接一板,所述板上设置有与固定钉适配的固定孔,所述板上还设置有临时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板、固定钉和连接螺钉均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材料为碳纳米管增强的塑料或陶瓷基骨修复用复合材料或是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或聚羟基丁酸—羟基己酸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固定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固定孔是可供克氏针穿入的直孔或斜孔;所述笼形状为具有圆形或四边形冠状截面的管状笼,所述管面上有垂直于纵轴排列的壁孔,所述管面的中央有一个与所述连接螺钉配合的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固定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固定孔是可供克氏针穿入的直孔或斜孔;笼形状为环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可吸收固定板,涉及一种用于颈椎的椎间固定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它包括一板和设置在所述板上与固定钉适配的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上还设置有临时固定孔;所述板和固定钉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材料为碳纳米管增强的塑料,也可以是陶瓷基骨修复用复合材料,还可以是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或聚羟基丁酸-羟基己酸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板上设置有临时固定孔,能够对固定板临时固定,故手术时操作方便,又能对板进行适当调整,故能作到将固定板准确固定在颈椎椎骨上。实用新型的固定板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使固定板及螺钉在椎骨长好后的一定期限后被完全吸收。
文档编号A61B17/70GK2631438SQ03265969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9日
发明者王岩 申请人:王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