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药物马洛替酯缓释制剂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肝病等形成的低蛋白血症一直是治疗上的一大难题。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合成蛋白质减少,当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时,可出现种种临床症伏。对有明显低蛋白血症的肝硬化患者常需输注白蛋白制剂,但输注的白蛋白仅40%保留在血循环内,大部分迅速转移到腹水和其他体液,半衰期也只有3周,不能有效地维持血浆渗透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氨基酸输液疗法,提高了肝硬化患者低蛋白症的治疗水平。氨基酸不仅是蛋白合成的原料,它本身还是促进肝细胞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因素。但氨基酸输液疗法的前提是病变肝脏仍具有一定的蛋白合成代谢能力。
尽管肝脏蛋白合成代谢的代偿能力很强,但肝脏病变到一定程度时,即使输注一定量的氨基酸,肝脏也不能充分利用,以至血液中氨基酸蓄积,引起恶心、心慌、头昏、甚至诱发肝昏迷。因此,提高病变肝脏的蛋白合成代谢能力、应用马洛替酯这一肝脏蛋白合成赋活剂就显得非常重要。
马洛替酯作为一种新型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药物,本质上不同于一般护肝药物,它能激活肝功能,并能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该药作用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核内转录以后的环节,主要是增强核内RNA的合成,使多核蛋白体RNA和转运核糖核酸(tRNA)增加,从而促进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这种作用在蛋白合成功能降低的肝脏较正常肝脏尤为明显。
用马洛替酯治疗肝硬化,可见到血清白蛋白、胆碱脂酶和胆固醇升高,或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上可见低蛋白血症现象改善。马洛替脂的临床应用,如象加强功能低下心脏的泵作用的洋地黄药物,限用于蛋白合成功能低下、而无显著肝炎活动的慢性肝病患者,必须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
尽管马洛替酯是一个优良的、也是唯一的肝蛋白代谢改善剂,而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地区,由此造成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数量非常巨大,马洛替酯理应发挥其独特价值,但在国内的应用非常有限。我厂研制马洛替酯缓释片,旨在采用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克服现有普通片剂的缺点,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易被接受的马洛替酯的新剂型,造福患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新型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药物马洛替酯缓释制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公开制备一种新型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药物马洛替酯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成缓释制剂的原料药组成及配比如下马洛替酯 1000-2000重量份羟丙甲纤维素 700-1200重量份乳糖 350-800重量份磷酸氢钙 300-700重量份淀粉 100-300重量份滑石粉20-80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成缓释制剂制备方法为按处方称取马洛替酯、羟丙甲纤维素、乳糖、磷酸二氢钙、淀粉及滑石粉,充分混匀,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制成临床可接受的缓释剂型,如片剂、胶囊等。
释放度一项可订入权利要求书中本组合物制成药剂的缓释控制方法包如下释放度,取取本发明缓释制剂,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X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套装置,以水-异丙醇(6-9∶2-5)900ml为溶剂,转速为80-120转/分,温度37±0.5℃,依法操作。于第2、4、8小时各取样2ml,滤过,取续滤液1.0ml分别用相同溶剂定量稀释至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干燥(五氧化二磷)至恒重的马洛替酯对照品适量,用水-异丙醇(6-9∶2-5)制成6μ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IVA),在362nm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吸收度。按吸收度分别计算每片在不同时间的释放度。本品每片在2、4和8小时的释放量应分别为标示量的20~45%、35~55%和70%以上,均应符合规定。
本发明的缓释制剂是一种很好新型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药物,本质上不同于一般护肝药物,它能激活肝功能,并能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马洛替酯缓释制剂,旨在采用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克服现有普通片剂的缺点,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易被接受的马洛替酯的新剂型,造福患者。
马洛替酯缓释制剂具有以下特点1、起到治本的作用。与临床上多采用的补偿性增加血清白蛋白的单纯治标的方法不同,本品能改善肝细胞的蛋白合成功能,使肝脏能够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因此,对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损伤、肝蛋白合成代谢障碍等,可起到治本的作用。
2、疗效持久。由于马洛替酯的生物半衰期约为1小时,其活性代谢物马洛替酯的单酯体的生物半衰期也仅约为1.7小时,因此将马洛替酯研制成缓释制剂,可使药物以适度控制的速度缓缓吸收,从而使血药浓度平稳持久、疗效提高。
3、服用次数少,使用方便。由于马洛替酯治疗肝病一个疗程通常至少需3个月,患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服用,其普通制剂日服3次,甚为不便,而缓释片则日服2次,大大方便了患者长期坚持服用。
4、副作用降低。通过缓释技术,使药物缓慢释放,减少马洛替酯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性,从而减少其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使患者更易耐受,利于长期治疗。同时,缓释片也避免了过高血浓度可能导致的副作用。
5、治疗成本较低。与输注白蛋白制剂及氨基酸输液疗法相比,本品费用低且不需静脉给药。
下面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验例1 药效学实验经实验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药物马洛替酯缓释制剂,它能激活肝功能,并能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的作用。以下实验用本发明缓释制剂为马洛替酯缓释片剂。
结果为主要药效学
1、马洛替酯缓释片剂可抑制四氯化碳肝病变的发展和肝硬化的形成,给大白鼠每周腹腔注射二次四氯化碳,每次0.5ml/kg,连续10周,即可造成动物肝硬化。如同时口服马洛替酯,则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现象受到明显抑制而不发生肝硬化。如在用四氯化碳后第5周或第8周开始给以马洛替酯,则在第10周时作病理检查也可看到肝损害的明显改善,肝组织胶原含量测定的研究结果与病理形态观察一致,使用马洛替酯的动物肝组织胶原含量比对照动物为少,肝纤维化程度相应减轻甚至消失。
2、四氯化碳引起的大白鼠肝脏脂质含量增加、血脂减低、血清蛋白下降、转氨酶升高和肝脂肪变性程度等,均在使用马洛替酯缓释片剂后得到改善,并确定最适剂量为250mg/kg。
3、乙硫氨酸与马洛替酯同时皮下注射、或乙硫氨酸注射后再给马洛替酯缓释片剂,均能改善乙硫氨酸脂肪肝的病变程度、抑制肝脏和血清中蛋白量的降低;乙硫氨酸引起的肝组织中总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增加和磷脂减少等,均可因使用马洛替酯而明显改善。
4、家免皮下注射乙硫氨酸(100mg/kg/24h,给药三次)后每隔一天采血检测肝凝血酶元激酶(HPT)、凝血酶元时间(PT)、纤溶酶元(PLG)等。结果发现在注射后第1天或第2天即有HPT降低,PT延长和PLG减少。如果在注射乙硫氨酸后再皮下注射马洛替酯(250mg/kg),则乙硫氨酸肝损害所致HPT、PT和PLG等异常均受到抑制,说明马洛替酯可改善乙硫氨酸中毒性肝损害的肝细胞功能。其原因是马洛替酯缓释片剂促进了肝细胞蛋白代谢功能,使凝血因子合成得以加强。
5、马洛替酯缓释片剂可促进肝脏的再生。切除四氯化碳肝硬化大白鼠肝脏的2/3后,连续应用马洛替酯6天,然后将动物杀死,摘取肝脏称重,计算肝脏再生率。肝脏再生率可达150%,为对照动物的2倍。应用马洛替酯动物的再生肝中的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大白鼠尾静脉注射14C-亮氨酸6小时后摘出肝脏并检测其中的放射性,了解再生肝摄取游离氨基酸的能力。结果表明,应用马洛替酯动物的再生肝中的14C-亮氨酸显著高于对照动物,说明该药可提高肝细胞摄取游离氨基酸以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6、大白鼠灌喂马洛替酯缓释片剂后,肝脏重量以及蛋白质和RNA含量均增加。计算肝组织蛋白量与RNA量的比值。结果表明,肝脏重量和蛋白含量增加是由于每个肝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的缘故。
大白鼠灌喂马洛替酯后隔一定时期,再腹腔注射100μci/kg的3H-胞苷,隔40分钟杀死动物,摘出肝脏作有关测定,测得结果如下(1)肝组织的RNA增加,RNA中的3H-胞苷在灌喂一次马洛替酯后3小时即达高峰,为对照动物的1.7倍,直到用药后15小时仍保持一定的高值。3H-胞苷的摄入量随马洛替酯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2)给马洛替酯后3小时,核RNA中的3H-胞苷摄入量为对照组的1.8倍,核浆和核小体RNA中的3H-胞苷摄入量分别达到1.8倍和2倍。多聚核蛋自RNA和转移RNA中的摄取量也有增加。说明本药可促进肝细胞核内RNA合成,以致多聚核蛋白体RNA和转移RNA增加,从而促进了肝细胞的蛋白合成。
实验例2 急性毒性试验雌雄各半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每组20只,将马洛替酯缓释片分别给予口服(ig)和腹腔注射(ip),以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ig的LD50及95%可信限为3552.44(2838.14~4446.52)mg/kg,ip的LD50及95%可信限为1271.22(930.77~1736.19)mg/kg。
实验例3 临床试验使用双盲法进行临床试验,确认马洛替酯缓释片剂对肝硬化症有效。一天600mg,连续12周口服给药后,在双盲法比较试验的182例中,用药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活性、血清总胆固醇均上升,确认马洛替酯缓释片剂对肝蛋白质的代谢具有改善作用。此外,肝硬化103例患者连续6个月以上长期给药后,肝蛋白质代谢、转氨酶改善及胶质反应等方面均有好转,肝功能有明显改善的占21.4%(22例),稍有改善的占56.3%(58例)。副作用在14,015例中,副作用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占5.5%(768例),发疹、瘙痒等皮肤症状的占1.7%(240例),GOT、GPT、胆红素上升等肝功能异常的占5.5%(776例),嗜睡、头痛等精神症状的占0.4%(62例)。长期给药的7,571例中,未见副作用的种类、频率、程度有变化。
实验例4 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临床比较一、实验目的马洛替酯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蛋白质合成作用,主要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改善肝功。普通片在临床上多为每天给药3次,每次200mg。
本实验以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马洛替酯缓释片为受试制剂。某市售马洛替酯普通片为参比制剂,通过研究健康志愿者在空腹条件下单次口服相同剂量但不同剂型的马洛替酯后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比较两制剂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确认受试缓释片与参比制剂是否生物等效,并具有缓释特征。
通过两种制剂多次给药,研究缓释片达稳态的生物利用度(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及稳态血药浓度和波动情况。
二、实验材料(1)受试制剂马洛替酯缓释片,规格150mg/片,批号990306,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参比制剂马洛替酯普通片,规格100mg/片,批号991101,某公司生产。(3)马洛替酯标准品含量99.9%,批号000501,由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4)仪器美国Waters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486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510型高压泵,7725I型进样阀,PC-800色谱工作站。(5)试剂甲醇为色谱纯,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三、血浆马洛替酯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及方法学考察1、色谱条件色谱柱Waters Nova-PakC18柱(150mm×3.9mm,5μm)流动相甲醇-水-36%醋酸(70∶29.5∶0.5)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62nm进样量20μl柱温为室温灵敏度0.002AVFS2、标准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马洛替酯10.0mg,置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定容至刻度,即得马洛替酯200μg/ml的贮备液,避光4℃冰箱保存。临用时将贮备液用超纯水稀释至所需浓度(10~1000ng/ml),即得马洛替酯工作液。
3、血浆样品的处理与测定精密量取血浆样品1.0ml,加入醋酸钠缓冲液(0.75mol/L,pH5.0)1.0ml,混匀后加入乙酸乙酯5.0ml,涡旋混合萃取1min,3000r/min离心10min,移取上层有机溶液4.0ml于尖底试管中,60℃水浴下氮气流挥干,残渣加入100μl流动相溶解,取20μl进样,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测定,记录色谱峰高,由药物峰高按标准曲线方程,求算出血浆药物浓度。
4、标准曲线制备取正常人空白血浆制备含马洛替酯为100.0、50.0、20.0、10.0、5.0、2.5、1.0ng/ml的系列标准样品,按血浆样品的处理与测定方法操作。以马洛替酯峰高(H)对浓度(C)回归,标准曲线方程为H=7.9748+32.1972C,r=0.9990(n=6),在1~100ng/ml内线性良好。
5、保留时间及检测限按选定的色谱条件,测得标准血浆、空白血浆、血浆样品的色谱图见
图1。由图1可见血浆中的杂质及内源性代谢产物不干扰马洛替酯的测定,马洛替酯的保留时间为6.4min。最低检出浓度为1ng/ml,最低检出量为0.2ng(按信噪比≥3计)。
6、方法精密度取空白血浆加入马洛替酯标准液配制成50.0、20.0、5.0ng/ml三个浓度样品各5份,按血浆样品处理与测定方法操作,于同日不同时间测定和2周内重复测定计算日内、日间精密度,结果见表1。
表1方法精密度 n=5加入量 日内变异日间变异(ng·ml-1) 测得量(ng·ml-1)kSD(%) 测得量(ng·ml-1) RSD(%)50.0 49.73±2.48 5.0 49.20±2.48 5.020.0 20.42±1.74 8.7 0.51±1.69 8.25.0 5.09±0.51 10.05.18±0.42 8.17、方法回收率准确配制50.0、20.0、5.0ng/ml三个浓度各5份,按血浆样品处理与测定方法操作,测定其含量,再与加入量相比即为方法回收率,结果见表2。
8、冷冻血浆稳定性表2 方法回收率 n=5加入量(ng·ml-1) 测得量(ng·ml-1)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50.049.73 99.4±5.020.020.42 102.1±8.7 101.1±7.95.0 5.09 101.9±10.1取空白血浆1ml若干份,加入不同浓度马洛替酯标准液配成浓度为50,200,1000ng/ml标准血浆样品。将血样冷冻(-40℃)保存,每隔2周取血浆,按样品处理与测定方法分析含量,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马洛替酯血浆样品冷冻保存8w内稳定。
表3 稳定性试验加入量(ng/ml) 测得量(ng/ml)x±S RSD(%)2wk 4wk6wk 8wk10001000.141047.16 1035.1988.71 1017.78±27.8 2.7200 215.40 196.86204.3 200.94 204.38±7.95 3.950 46.64 51.79 49.26 49.2649.12±2.114.39、方法小结本实验采用的血浆中马洛替酯HPLC测定法,方法专一性好,血浆及内源性代谢产物无干扰。最低检测浓度为1ng/ml,方法回收率为99.4±5.0%~102.1±8.7,日内、日间变异<10%,线性范围1.0~100.0ng/ml,r=0.9990;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40℃冻存8wk稳定。
四、受试者选择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均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高年级学生。年龄23.2±0.83岁,身高172.6±4.03cm,体重63.6±3.98kg(标准体重±10%)。肝、肾功能(GPT、GOT、BUN、Cr)和心电图试验前检测均正常(见表4)。受试者试验前二周至试验结束未服用其它药物,受试期间忌烟、酒和含咖啡因饮料。试验期间统一食谱,试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获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试验中有临床医师监护,并有急救药物及设备。
五、试验设计(一)单次给药的试验设计采用双周期交叉设计。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先服用缓释片,B组先服用普通片,停药2周后交叉。受试者于前一天晚上7:00开始禁食不禁水。试验于晨7:00左右开始。先于前臂静脉扎入留置针,抽取给药前空白血样后,空腹口服缓释片(150mg×4片)或普通片(100mg×6片)600mg,200ml温开水送服,4h后和10h后统一进午餐和晚餐(统一中式食谱),服用缓释片者于服药后1、2、3、4、5、6、7、8、10、12、24h经留置针抽静脉血4mL于肝素化试管中,服用普通片于服药后0.5、1、1.5、2、2.5、3、4、6、8、12、24h同法抽取血样,分离血浆,-40℃冻存待测。
(二)多次给药的试验设计A组志愿者(即先用缓释片组)在单次用药基础上,继续服用原剂型于第二日晚7:00开始服缓释片,每次300mg(150mg×2片)每12h服药1次,即每天早晨7:00空腹和晚上7:00餐前服药。B组志愿者(即先用普通片组)于第二日下午3:00开始服普通片,每次200mg(100mg×2片),每8h服药1次,即每天早晨7:00空腹,下午3:00,晚上11:00。于开始进行多剂量试验的第5、6、7天晨空腹服药前采血。两组受试者在第7天晨采血后,7:00左右继续服药一次,在服缓释片后1、2、3、4、5、6、7、8、10、12、24各采静脉血4ml;在服普通片后,0.5、1、1.5、2、2.5、3、4、6、8、12、24h同法抽血分离血浆后备用,停药2周后交叉。
六、数据处理(一)单次给药试验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87经统计矩计算得AUCo~t,AUCo~∞,MRT及Ke。按公式t1/2=计算t1/2,Cmax和Tmax为实测值,用3p97软件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两制剂的Cmax和AUC用对数值,Tmax用实测值统计。
生物利用度(F)=缓释片的AUC0~t/普通片的AUC0~t×100%(二)多次给药试验稳态谷浓度(Cmin)以第5、6、7天晨空腹给药前的血药浓度及稳态经时过程τ时间的血药浓度计算平均值。两制剂稳态经时血药浓度数据用3P87软件统计矩计算AUC0~τ。Cmax和Tmax用实测值。按以下公式计算平均稳态浓度Cav=AUC0~τ/τ,式中τ为给药间隔时间。
峰谷浓度波动度DF=(Cmax-Cmin)/Cav,式中的Cmax和Cmin是稳态给药期间最后一个给药剂量的实测药物峰、谷浓度值。
用3P97软件作生物等效性检验,AUC0~τ和Cmax用对数值,Tmax为实测值,由于多次用药两制剂给药间隔时间τ不等,缓释剂为12h,普通制剂为8h,因此,AUC0~τ在作等效性检验时,普通制剂的AUC0~τ乘以系数1.5经对数转换后与缓释制剂进行比较。
七、结果20例健康志愿者交叉单次和多次口服两制剂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见表5~表8。药时曲线图见附图;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9~表14。
由表13可见单次服用马洛替酯缓释片和普通片后,缓释片的t1/2较普通片延长,P<0.01。生物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两制剂的AUC0~τ等效,;而Cmax和Tmax不等效,缓释片的Cmax低于普通片,Tmax、t1/2延迟,。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8.23±12.99%。
由表14可见多次用药达稳态后,马洛替酯缓释片和普通片的Cmin、Cmax和Ca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缓释片的Tmax明显延迟,峰谷浓度波动度(DF)显著小于普通片,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66±8.84%。
生物等效性结果表明两制剂的AUC0~τ生物等效,。Cmax和Tmax生物不等效,缓释剂的Cmax较低,Tmax延迟。
八、结论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马洛替酯缓释片与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马洛替酯普通片在吸收程度(AUC)方面生物等效,单次用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23±12.99%,多次用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66±8.84%。
单次用药后,缓释片的Cmax低于普通片,Tmax、t1/2延迟;多次用药后,缓释片的峰谷波动度DF显著小于普通片,Tmax明显延迟,具有缓释片的缓释特征。
下述实施例均能实现上述实验例的效果。
实施例1缓释片马洛替酯1500g羟丙甲纤维素1050g 乳糖550g磷酸氢钙500g淀粉150g滑石粉50g
按处方称取马洛替酯、羟丙甲纤维素、乳糖、磷酸氢钙、淀粉及滑石粉,充分混匀,干法制粒,压制得10000片。
经检测缓释作用符合本品质量标准的规定。
实施例2缓释胶囊马洛替酯1500g 羟丙甲纤维素1150g 乳糖650g磷酸氢钙550g滑石粉70g按处方称取马洛替酯、羟丙甲纤维素、乳糖、磷酸氢钙、淀粉混合均匀,用90%乙醇制粒,50℃烘干,加入滑石粉,充分混匀,装胶囊,制得10000粒。
经检测缓释作用符合本品质量标准的规定。
实施例3缓释片马洛替酯1500g 羟丙甲纤维素950g 乳糖450g磷酸氢钙600g淀粉130g 滑石粉40g按处方称取马洛替酯、羟丙甲纤维素、乳糖、磷酸氢钙、淀粉及滑石粉,充分混匀,干法制粒,压制得10000片。
缓释控制方法释放度,取取本发明缓释制剂,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X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套装置,以水-异丙醇(7∶3)900ml为溶剂,转速为100转/分,温度37±0.5℃,依法操作。于第2、4、8小时各取样2ml,滤过,取续滤液1.0ml分别用相同溶剂定量稀释至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干燥(五氧化二磷)至恒重的马洛替酯对照品适量,用水-异丙醇(7∶3)制成6μ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IVA),在362nm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吸收度。按吸收度分别计算每片在不同时间的释放度。本品每片在2、4和8小时的释放量应分别为标示量的20~45%、35~55%和70%以上,均应符合规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该缓释制剂主要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马洛替酯 1000-2000重量份 羟丙甲纤维素 700-1200重量份、乳糖 350-800重量份磷酸氢钙 300-700重量份淀粉 100-300重量份滑 石 粉 20-80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该缓释制剂主要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马洛替酯 1500重量份 羟丙甲纤维素 1050重量份、乳糖 550重量份磷酸氢钙 500重量份、淀粉 150重量份滑 石 粉 5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该缓释制剂是由如下方法制得按处方称取马洛替酯、羟丙甲纤维素、乳糖、磷酸二氢钙、淀粉及滑石粉,充分混匀,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制成临床可接受的缓释片剂、缓释胶囊中的任一种。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该缓释制剂缓释控制方法如下释放度,取本发明缓释制剂,照释放度测定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套装置,以6-9∶2-5水-异丙醇900ml为溶剂,转速为80-120转/分,温度37±0.5℃,依法操作。于第2、4、8小时各取样2ml,滤过,取续滤液1.0ml分别用相同溶剂定量稀释至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马洛替酯对照品适量,用水-异丙醇6-9∶2-5制成6μ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62nm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吸收度。按吸收度分别计算每片在不同时间的释放度。本品每单位量在2、4和8小时的释放量应分别为标示量的20~45%、35~55%和70%以上,均应符合规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药物马洛替酯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缓释制剂的原料由马洛替酯、羟丙甲纤维素、乳糖、磷酸氢钙、淀粉、滑石粉组成,制备时按处方称取马洛替酯、羟丙甲纤维素、乳糖、磷酸二氢钙、淀粉及滑石粉,充分混匀,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制成临床可接受的缓释剂型。
文档编号A61P31/12GK1613446SQ20031010326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4日
发明者任武贤, 李亚政, 卫银波, 杨武 申请人: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