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及其压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20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及其压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新式改良的制造方法,及用于该制造方法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所述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具有层叠有医药品、准药品、化妆品、食品等中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物的极薄层的多层结构。
具体地,涉及在下列的物质中,用于高生产性地制造具有层叠有极薄层的多层结构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新式改良的制造方法,及用于该制造方法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下列物质包括仅由被认作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及/或被认作经口投放的医药品及医药品添加剂构成,例如上颚、牙龈粘膜、鼻腔粘膜等的口腔内的经粘膜贴附剂,贴附于口腔内的患处进行治疗、保护的口腔内疾病预防贴附剂、口腔内治疗贴附剂、预防口臭贴附剂、防止口臭贴附剂及在口腔中溶解并主要由消化道吸收的经口投放用的医药制剂,此外还有具有消臭作用、健康保持效果等的准药品、食品等的口腔内投放物。
背景技术
将医药品、准药品、化妆品、食品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物制成片状或者膜状并进行口腔内投放剂化的技术,长久以来提出了各种方案。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作为总称膜状、片状等的薄层状的用语,使用“膜状”这一用语。
例如,在特许2559301号公报中,记载有将混合有膜形成剂、凝胶形成剂、活性物质、非活性填充物、极性溶剂的口腔内投放剂调制液通过涂敷装置在硅化纸上展开,并在80℃的温度下干燥10~15分钟,然后制成片状口腔内投放剂的技术,但是并不是将口腔内投放剂层层叠多层的结构。
在特表2001-504106号公报中,记载有将口腔内投放剂调制液涂抹在适当的载体材料上,将使其干燥后得到的膜状的口腔内投放剂从载体材料剥离,以此制造膜状口腔内投放剂的技术,还公开有作为载体材料,可以使用非硅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非硅化牛皮纸、聚乙烯浸渍牛皮纸或者非硅聚乙烯膜,作为涂抹技术,最好使用滚刀辊(knife over roll)涂敷头。但是,对于制造将口腔内投放剂层层叠多层结构的膜状口腔内投放剂的技术却没有给出启示。
在WO98/56266号公报及特开2002-191343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食品装置,该装置将种类、组合不同的可食性材料分别投入通过隔板隔开的料斗中,并通过料斗下的第一次轧辊形成多个带状的第一次压轧片,然后将带状的第一次压轧片在输送过程中在与片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保持一定间隔地进行组合,并通过由第二次辊压轧粘接而制造多层体结构的食品。但是,该装置,是用于形成具有压轧可塑性的曲奇面团、派面团、饼干面团等的较厚的多层片的装置,并不是用于制造食品等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装置,所述食品等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是通过压接厚度为数百μm~数十μm的极薄的多层可食性材料,以此形成整体厚度为数千μm~数十μm左右的较薄的多层体结构而制成的。
关于得到数千μm~数十μm的厚度的膜状可食性多层结构的专利文献如下。
例如在特表2001-506640号公报中,记载有用于向口腔粘膜部投放丁丙诺啡的片状或者带状的口腔内投放剂,还记载有将涂敷含有丁丙诺啡的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的多层片状或者带状材料以形成多层材料的方式进行组合制成多层的制造方法,但是对于具体的多层结构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得到多层结构的具体的制造装置却没有给出任何启示。
而且,在上述特表2001-506640号公报中,由于把将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涂敷成带、片或者膜并进行干燥后的物质,以原状态切断成投药单位或者多个投药单位并通过开孔进行分离,所以在向口腔内投放时,从其切断物剥离带、片或者膜非常麻烦,另外,在不剥离带、片、膜等的在口腔内具有不适感的材料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下,自然,使用的用途也将被限定,此外,在非可食性材料的情况下,其用途将被进一步限定。
在特开平9-235220号公报中,记载有由含药层、非粘接层和粘接层构成的多层结构的膜状口腔内投放剂。另外,作为其制造方法,其实施例公开有在聚四氟乙烯(登记商标特富龙)制成的壳体上,反复进行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的涂敷或者喷雾、和在进行完经过涂敷或者喷雾的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的干燥后从壳体剥离的操作,以此得到具有所希望的多层结构的膜状口腔内投放剂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制造方法,仅能在实验室的范围中使用而不能在工业上采用。而且,为了制成多层,在形成的口腔内投放剂层上以手涂敷或者喷雾其他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的情况下,大量且正确地涂敷或者喷雾调制液比较困难,不能够控制药剂成分等的正确的量,得到的多层膜状口腔内投放剂,不能满足医药制剂所要求的量的精度。另外,对于制造装置也没有给出任何启示。
在由与本申请相同的申请人提出的专利申请特开2001-288074号公报中,提出了将涂覆层(a)、药剂层I(b)、药物层II(c)三种层,以a、b、c、d、a的顺序层叠而成的膜状片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作为该膜状片剂的制造方法,记载有在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的聚酯剥离膜上反复进行延展干燥,形成所希望的多层层叠结构的方法。
在制造由与本申请同一申请人提出的上述特开2001-28807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多层层叠结构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时,申请人如图1所示,在连续移动的树脂膜上采用涂敷装置200,该涂敷装置200连续地涂敷干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该涂敷装置200,通过将设置于树脂膜卷出轴201上的树脂膜202通过导向辊203和括刀辊204之间向干燥炉205内引导,并通过树脂膜卷取轴206进行卷取,以此连续地移动树脂膜202。其间,向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供给用储存部207供给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208被涂敷到树脂膜上,此时,通过将导向辊203上的树脂膜202和括刀辊204的间隙调整到规定尺寸,以此达到规定的涂敷量(参照局部放大图)。这样形成的树脂膜202上的涂覆层208a,通过经由干燥炉205,由从热风吹出装置209均匀地吹出的热风进行干燥,并将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树脂膜210以卷状卷取在卷取轴206上。
接着,将以卷状卷取在该卷取轴206上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210再次安装到卷出轴201上,并将相同组成或者不同组成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208供给到储存部207,然后再次进行涂敷和干燥,并卷取到卷取轴206上,以此制造层叠形成有两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树脂膜,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涂敷和干燥,能够通过上述以往方法以良好的生产性制造具有所需的多层结构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
但是,即使采用图1所示的涂敷方法,与上述以往方法相同,在反复进行涂敷和干燥来制造具有多层结构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208的涂敷量的正确控制,不能够满足医药制剂所要求的量的精度。
即,第一次涂敷,通过使括刀辊204和树脂膜202的间隙达到规定尺寸,以此正确地控制规定的涂敷量。但是,通过第一次涂敷后的干燥工序形成的干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厚度,由于干燥工序的细微的条件变动、当天的气温、湿度等的干扰而产生变动。其结果,在第二次涂敷中,无论使括刀辊204和树脂膜202的间隙尺寸如何正确,由于实际上涂敷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208的厚度成为第一次形成的干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表面和括刀辊204的间隙,所以第二次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涂敷厚度由于第一次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涂敷厚度的变动而进一步变动。测量第一次涂敷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208a的干燥工序后的厚度变动非常困难。
这样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的涂敷量的偏差,随着涂敷·干燥次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而且,该涂敷、干燥的次数越增加,干燥所需的时间越多,在第二次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干燥时需要第一次的1.5倍的时间,在第三次需要两倍的时间。
在这样的状况中,申请人为了得到将多个较薄的层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进行了以下尝试,即,通过将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在树脂膜的表面上延展并干燥,制造形成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树脂膜,然后在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对置的方式将这些树脂膜彼此进行重叠的状态下,从各树脂膜的背面加压,对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进行压接,剥离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2片树脂膜中的一个。
如此,层叠多层的多层结构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具有可自立地形成膜程度的强度,因此具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附着在剥离的树脂膜上,而不能将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保持在所希望的另一层树脂膜上的情况。
此外,在将层叠多层的多层结构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制成规定形状的药剂时,反复进行在树脂膜表面上形成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时的涂敷、干燥及压接的工序,尽量使用宽幅的树脂膜,在将其切分成规定的窄幅后,向冲裁成规定形状的制药工序供给,如此效率较高。但是,若将表面上保持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宽幅的树脂膜胡乱地切分成窄幅,则具有在保持于树脂膜上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上发生歪斜、褶皱、龟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层叠极薄层的多层结构的层叠膜状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新式改良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即使在制造具有多层结构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时,也能够满足医药制剂等所要求的量的精度,而且在干燥工序等工序中也不会产生时间制约,生产性优异。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及压接装置,该制造方法及压接装置在压接厚度为数百μm~数十μm的极薄多层以此形成整体厚度为数千μm~数十μm左右的较薄多层体结构时,能够仅剥离夹持压接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方,并能够在所需要的另一方(另一个)树脂膜上可靠地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在将保持着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宽幅树脂膜向制剂化工序供给而切分为窄幅时,在保持于树脂膜上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上不会产生歪斜、褶皱、龟裂等且操作性优异。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备有共通性在压接多层来制造多层结构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时,与所希望的数量对应地层叠压接多种投放剂层,得到适应各种用途的多层结构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且装置整体紧凑。
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在树脂膜的表面上涂敷、干燥并形成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将两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以各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以此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所述两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用于形成在上述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相同成分或者不同成分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树脂膜剥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个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个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
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由于具有能够自立且能够形成膜的强度,所以容易产生在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上附着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在所希望的前述另一层树脂膜上不能够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问题,但是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个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个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能够在所希望的另一层树脂膜上可靠地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提供生产性优异的压接装置。
特别是,特征在于,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压接法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层叠结构分别明确地划分出了层叠的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所述压接法通过一对挤压辊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即,如图18的剖面显微镜照片所示,在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层叠结构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和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边界X,能够明确地识别层叠的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与此相对,在通过反复涂敷、干燥进行层叠的以往的层叠涂敷法得到的层叠结构中,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边界Y不清楚,看起来比较模糊,不能够明确地判别层叠的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即,可以说明确地划分层叠的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层叠结构,是通过最先由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新型层叠结构。
在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中,根据需要可以形成更多所希望层数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该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相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在树脂膜的表面上涂敷、干燥并形成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将两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以此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所述两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用于形成在上述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相同成分或者不同成分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树脂膜剥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多重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进一步将另一层树脂膜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重叠在上述树脂膜剥离工序中得到的保持有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树脂膜上,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以此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其中,所述另一层树脂膜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由与上述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同或者不同成分的单层或者多层构成;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多重层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多重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多重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2的发明,能够利用压接法高效地制造将所希望层数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多层重叠而形成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
上述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可以将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树脂膜剥离工序,根据需要还可以将多重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和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作为一连串的工序以连续的方式进行实施,但是,在将树脂膜分别卷绕成卷状暂时制成卷膜,并将该卷膜作为下个工序的原材料进行使用时,也可以通过分批方式进行实施,所述树脂膜形成在中间工序得到的单层或者多层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
在中间工序形成卷膜、以分批方式实施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在树脂膜的表面上涂敷、干燥并形成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卷膜形成工序将在上述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卷成卷状,形成卷膜;卷膜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一边将在上述卷膜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形成同一成分或者不同成分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卷膜分别退绕,一边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树脂膜剥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
另外,在基于该分批方式的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中,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形成多层所希望层数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该方法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在树脂膜的表面上涂敷、干燥并形成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卷膜形成工序将在上述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卷成卷状,形成卷膜;卷膜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一边将在上述卷膜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形成同一成分或者不同成分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卷膜分别退绕,一边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树脂膜剥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多层口腔内投放剂层保持卷膜形成工序将在上述树脂膜剥离工序中得到的保持有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树脂膜卷成卷状,形成卷膜;卷膜多重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一边将多层口腔内投放剂层保持卷膜和另一层卷膜分别退绕,一边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以此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其中,所述多层口腔内投放剂层保持卷膜在上述多层口腔内投放剂层保持卷膜形成工序中得到并保持有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所述另一层卷膜保持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由与上述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同或者不同成分的单层或者多层构成;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多重层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多重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多重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
根据这样的技术方案4的发明,能够利用压接法高效地制造将所希望层数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多层层叠而成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及6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者技术方案2的树脂膜剥离工序中被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上,及在技术方案2的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中被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上,至少在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表面上实施预剥离处理。由此,能够顺利且可靠地仅剥离一层树脂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及8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3或者技术方案4的树脂膜剥离工序中被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上,及在技术方案4的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中被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上,在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表面和其相反侧的背面这两个面上实施预剥离处理,在上述树脂膜剥离工序或者上述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中没有被剥离且保持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上,至少在没有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背面上实施预剥离处理。由此,能够顺利且可靠地仅剥离一层树脂膜,并且,由于在中间工序中以分批方式形成卷膜,所以即使将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卷成卷状、形成卷膜,也能够不必在背面上附着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地顺利地退绕该卷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任何一项中,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且从树脂膜的背面进行加压时的压力为0.05~1.5Mpa。由此,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能够不被过度压实地,在将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保持为层状的状态下,可靠地使膜状制剂紧贴并一体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的任何一项中,以上述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进行加压时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温度为50℃~180℃。由此,能够不熔融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地使其稍微软化、可靠地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过度的加热,可能会导致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熔融而不能保持层状形状,且涂覆层、药物层、支承层等的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不能实现各自的功能,不能达到作为制剂设计的溶解特性、粘膜粘接性、保存中的防湿特性等的投放剂目的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以上述限定的温度范围对其进行加压,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且能够形成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可靠地紧贴的层状形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0中,在使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后,到将树脂膜从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剥离为止,将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冷却到、比与以上述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进行加压时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温度要低10℃以上,且不使该冷却后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由此,能够顺利且可靠地仅剥离一层树脂膜,能够在所希望的另一层树脂膜上可靠地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0中,在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各层中,含有可食性的热塑性物质。由此,能够以如技术方案10所述的加压时的加热温度,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更可靠地紧贴。
作为可食性热塑性物质,如技术方案13所述,为选自由下列物质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直链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钾、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钙、藻酸烷基脂、藻酸钠、乙基纤维素、オイドラキツト、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琼脂、明胶、紫胶、右旋糖酐、糊精、淀粉、黄芪胶、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邻苯二甲酸甲基纤维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4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4的任何一项中,通过上述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的压接而形成的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厚度分别在1~300μm的范围内。由此,在作为经口投放剂时能够形成不需要水而可服用的高速溶性的膜状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在作为口腔内粘膜贴附剂时能够形成即使贴附到口腔内也不会产生不适感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5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4的任何一项中,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为具有自立性的层叠膜。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6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5中,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最终被剥离。由于层叠膜具有自立性,所以容易剥离夹持该层叠膜的两层树脂膜,由此,能够防止误食、即、防止在带树脂膜的状态下服用,能够作为容易服用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7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挤压辊,在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对置的方式重叠两层树脂膜彼此的状态下将其引入,并从各树脂膜的背面加压,所述两层树脂膜分别在表面上形成有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直径为6cm以下的剥离辊,在上述一对挤压辊的送出方向上(下游位置),设置于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位置;卷取轴,仅将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沿着上述剥离辊的周面,向与从上述一对挤压辊朝向上述剥离辊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进行剥离,所述两层树脂膜从上述一对挤压辊朝向上述剥离辊送出并夹持相互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输送机构,在剥离上述一方树脂膜时,将保持有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方树脂膜沿从一对挤压辊朝向剥离辊的前述输送方向输送。
根据技术方案17的发明,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由于具有能够自立且能够形成膜的强度,所以容易产生在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上附着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在所希望的前述另一层树脂膜上不能够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问题,但是通过在一对挤压辊的下游位置(送出方向),在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位置上设置剥离辊,且使该剥离辊的直径为6cm以下,向与从上述一对挤压辊朝朝向上述剥离辊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进行剥离,以此能够在所希望的另一层树脂膜上可靠地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提供生产性优异的压接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8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7中,上述剥离辊以伴随着上述一层树脂膜的移动而旋转的方式转动自如地设置。
根据技术方案18的发明,伴随着剥离一方的树脂的移动剥离辊进行旋转,由此能够顺利地仅剥离另一层树脂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9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7或18中,在以上述剥离辊作为起点,仅将上述一层树脂膜以与上述另一层树脂膜的输送方向成45度以上的角度的方式引入的位置上,设置有上述卷取轴。
根据技术方案19的发明,通过在规定的位置上设置卷取轴,能够更顺利且可靠地进行仅一层树脂膜的剥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0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7中,设置有一对卷出辊,将分别在表面上形成有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分别向上述一对挤压辊供给;卷取辊,卷取上述另一层树脂膜,所述另一层树脂膜是在通过上述剥离辊剥离上述一层树脂膜后、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保持有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而且,上述卷出辊和卷取辊,其尺寸及结构大致相同、能够相互替换。
根据技术方案20的发明,由于使卷取辊和卷出辊能够相互替换,所以通过将卷膜以原状态再度作为压接装置的的原材料,并与另一卷膜压接,能够通过分批方式简单地形成多层结构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所述卷膜是将通过本发明的压接装置得到并保持有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树脂膜卷取在卷取辊上,并暂时制成卷膜而形成的。
即,将通过本发明的压接装置得到并保持有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树脂膜以分批方式暂时卷取在卷取辊上作为卷膜,并将该卷膜以原状态作为卷取在卷出辊上的原料卷膜并设置在压接装置上,然后将保持有由与其相同成分或者不同成分的单层或者多层构成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树脂膜卷取在卷出辊上形成另一层原料卷膜,并将该另一层原料卷膜同样地设置在压接装置上,通过将从各个卷膜卷出的2片树脂膜彼此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合并引入一对挤压辊之间,然后从各树脂膜的背面加压,能够通过分批方式更高效且极容易地制造将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紧贴层叠的多层结构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通过与需要相对应地将这样的分批操作进行各种组合,能够提供具有通用性的压接装置,该压接装置能够制造适用各种用途的多种多层结构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1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7中,设置有切断器,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将上述另一层树脂膜切断成窄幅,所述另一层树脂膜是在通过上述剥离辊剥离上述一层树脂膜后、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保持有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多个卷取筒,用于逐个分别卷取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该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通过上述切断器切断成多条并保持有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而且,上述多个卷取筒,除去其凸缘部之外的卷取轴部无间隙地前后交错地成列状配置。
根据技术方案21的发明,由于在将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通过分别对应的卷取筒逐个卷取时,将前后交错地成列状配置的卷取筒的卷取轴部无间隙地进行排列,所以不必留出切断分割成多条的窄幅的树脂膜彼此间的间隔,所述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通过切断器切断分割成多条并保持有多片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因此在保持于树脂膜上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上不会发生歪斜、褶皱、龟裂等,能够将切断分割成窄幅的树脂膜逐个分别且顺利地卷取在卷取筒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2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7中,设置有切断器,该切断器相对于上述另一层树脂膜,能够在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切断成窄幅的开状态和不进行切断而使其通过的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另一层树脂膜是在通过上述剥离辊剥离上述一层树脂膜后、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保持有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并且,轴和卷取辊能够相互替换,所述轴轴支承有多个卷取筒,该多个卷取筒逐个卷取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该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是通过开状态的上述切断器切断成多条并保持有多片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所述卷取辊卷取保持有多片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所述另一层树脂膜通过关状态的上述切断器而没有被切断地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被输送而来。
根据技术方案22的发明,能够将轴更换为卷取辊,所述轴轴支承有卷取筒,该卷取筒使切断器工作来逐个卷取窄幅的多条树脂膜,所述卷取辊以分批方式卷取保持有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宽幅的树脂膜,由此,能够与需要相对应地简单地切换切断器的树脂膜的切断分割操作和不使切断器工作的分批式的压接操作,能够提供装置整体紧凑且设置面积较小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3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21或者22中,轴支承上述多个卷取筒的轴,其两端通过框架进行支承,前述轴的一端能够外伸地支承于上述框架的一个上,并且使支承外伸的上述轴的另一端的另一个框架能够起伏自如根据技术方案23的发明,通过使轴的一端外伸出框架,使支承另一端的框架倒伏,能够在使轴外伸的状态下,简单且迅速地进行轴支承在轴上的卷取筒相对于轴的安装、取下,由于不需要分别移动轴支承有多个卷取筒的轴,所以操作性极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4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21~22的任何1项中,上述各卷取筒相对于上述轴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并且,通过设置于上述轴的一端侧的弹簧推压各卷取筒侧壁并向上述轴的另一端侧施力,通过该弹簧的弹性力将轴的旋转向卷取筒传递。
根据技术方案24的发明,由于通过推压卷取筒侧壁的弹簧的弹性力将轴的旋转向卷取筒传递,所以通过调整该弹簧的弹性力,能够将卷取筒调整到相对于轴滑动的程度。
即,通过加强弹簧的弹性力,由于卷取筒和轴之间的滑动减少,所以轴的旋转向卷取筒的传递变大,能够提高基于卷取筒的树脂膜的卷取力。相反的,在削弱弹簧的弹性力的情况下,由于卷取筒和轴之间容易滑动,所以轴的旋转向卷取筒的传递变小,能够削弱卷取筒对树脂膜的卷取力。如此,能够简单地进行伴随着树脂膜向卷取筒的卷取量的变化的卷取力的控制,而不必设置昂贵的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中,在具有上述技术方案21所述的切断器和卷取筒的结构是不可缺少的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如下所述的情况。即,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一对挤压辊、剥离辊、卷取轴构成的树脂膜剥离结构,所述一对挤压辊在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对置的方式重叠两层树脂膜的状态下将其引入,并从各树脂膜的背面加压,所述两层树脂膜分别在表面上形成有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所述剥离辊在上述一对挤压辊的送出方向上,设置于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位置,所述卷取轴仅将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沿着上述剥离辊的周面,向与从上述一对挤压辊朝向上述剥离辊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进行剥离,上述两层树脂膜从上述一对挤压辊朝向上述剥离辊送出并夹持相互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输送机构,在剥离上述一方树脂膜时,将保持有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方树脂膜沿从一对挤压辊朝向剥离辊的前述输送方向输送;切断器,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将上述另一层树脂膜切断成窄幅,所述另一层树脂膜是通过上述剥离辊剥离上述一层树脂膜后、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保持有多片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多个卷取筒,用于逐个分别卷取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该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是通过上述切断器切断成多条并保持有多片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而且,上述多个卷取筒,除去其凸缘部之外的卷取轴部无间隙地前后交错地成列状配置。
同样的,在本发明中,在具有上述技术方案21的切断器和卷取筒的结构是不可缺少的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如下所述的情况。即,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一对挤压辊、剥离辊、卷取轴构成的树脂膜剥离结构,所述一对挤压辊在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对置的方式重叠两层树脂膜的状态下将其引入,并从各树脂膜的背面加压,所述两层树脂膜分别在表面上形成有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所述剥离辊在上述一对挤压辊的送出方向上,设置于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位置,所述卷取轴仅将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沿着上述剥离辊的周面,向与从上述一对挤压辊朝向上述剥离辊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进行剥离,上述两层树脂膜夹持从上述一对挤压辊朝向上述剥离辊送出并相互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输送机构,在剥离上述一方树脂膜时,将保持有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方树脂膜沿从一对挤压辊朝向剥离辊的前述输送方向输送;切断器,该切断器相对于上述另一层树脂膜,能够在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切断成窄幅的开状态和不进行切断而使其通过的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另一层树脂膜是在通过上述剥离辊剥离上述一层树脂膜后、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保持有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并且,轴和卷取辊能够相互替换,所述轴轴支承多个卷取筒,该多个卷取筒分别逐个卷取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该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是通过开状态的上述切断器切断成多条并保持有多片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所述卷取辊卷取保持有多片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所述另一层树脂膜通过关状态的上述切断器而没有被切断地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被输送而来。


图1是表示用于在树脂膜上涂敷并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涂敷装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压接装置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3是从图2的压接装置的挤压辊送出的压接品的输送方向的说明图。
图4是图2的压接装置中用于剥离膜的剥离辊和卷取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2的压接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使图2的压接装置的切断器动作的状态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切断器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切断器的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多个卷取筒的卷取轴部无间隙地在前后交错排列的状态的说明图,所述多个卷取筒分别轴支承在两根轴上。
图10是相对于轴设置多个卷取筒的机构的说明图。
图11是支承轴的右端部的右侧轴承架的立体图。
图12是支承轴的左端部的左侧轴承架的立体图。
图13是使图12的左侧轴承架呈倒伏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将通过本发明得到的最终压接产品冲裁成规定形状的投放剂化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将通过本发明得到的最终压接产品冲裁成规定形状的投放剂化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压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7(A)~图17(E)是用于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得到的层叠结构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通过本发明得到的最终压接产品及通过以往的层叠涂敷法得到的同样的层叠产品的剖面的显微镜照片(800倍)。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树脂膜的表面上形成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下面简称“投放剂层”)时,优选地使用如图1所示的涂敷装置200。该涂敷装置200,使设置于树脂膜卷出辊201上的树脂膜202通过导辊203和括刀辊204之间并引导至干燥炉205内,通过利用树脂膜卷取辊206进行卷取,连续地移动树脂膜202。其间,将向投放剂层调制液供给用储存部(dam portion)207供给的投放剂层调制液208涂敷到树脂膜上,此时,通过将导辊203上的树脂膜202和括刀辊204之间的间隙调整到规定尺寸来达到规定的涂敷量(参照局部放大图)。这样形成的树脂膜202上的涂覆层208a,通过经过干燥炉205,利用从热风吹出装置209均匀吹出的热风进行干燥,然后将形成有投放剂层的树脂膜210呈卷状地卷绕到卷取辊206上。
接着,将以卷状卷取到该卷取辊206上的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210再次安装到卷出辊201上,通过将同一成分或者不同成分的投放剂层调制液208供给到储存部207中、再次进行涂敷和干燥,并卷取到卷取辊206上,能够制造层叠形成有两层投放剂层的树脂膜,通过多次反复这样的涂敷和干燥,能够增加同一成分的投放剂层的厚度,或形成由各种成分构成的多层投放剂层。
但是,如前所述,由于涂敷、干燥的次数越增加,投放剂层调制液的涂敷量越不准确,并且干燥所需的时间越长,所以涂敷、干燥的反复次数以2~3次左右为宜,最好涂敷一次就结束。另外,通过一次涂敷在树脂膜表面上形成的投放剂层的厚度,最好为1~300μm左右。在一次的涂敷厚度大于300μm的情况下,干燥时间过长,生产性较差。
使用图1的涂敷装置200,实施单一的涂敷或者同一成分、不同成分的多次涂敷,以此制造在表面上形成有规定厚度的投放剂层的树脂膜210。这样制造的多种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210,在分别通过卷取辊206卷成卷状并制成卷膜后,使用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压接装置10压接两层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以此可以在树脂膜上形成膜状的投放剂层,该膜状的投放剂层具有层叠多片薄层的多层结构。
图2表示本发明的压接装置10的实施例,其具有一对挤压辊11、11,剥离辊13,卷取轴14,卷取辊15,其中,所述一对挤压辊11、11将例如在表面上形成有使用图1的涂敷装置200制造的规定厚度的投放剂层的2片树脂膜彼此,在以投放剂层相互对置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引入,并从各树脂膜的背面加压;所述剥离辊13仅剥离两层树脂膜(压接品)12中的一层12a,该两层树脂膜12夹持从挤压辊送出的相互紧贴的多片投放剂层;所述卷取轴14卷取剥离后的膜;所述卷取辊15卷取剥离后残留的多个投放剂层保持树脂膜(压接制品)12b。
在将该卷取辊15作为驱动辊的同时,将挤压辊11、11中的一个辊作为驱动辊,此外,在剥离辊13和卷取辊15之间另外设置驱动辊16,这3个驱动辊成为多个投放剂层保持树脂膜的输送机构,能够将从挤压辊11、11送出的多个投放剂层保持树脂膜12b向卷取辊15输送。
通过输送机构输送多片投放剂层保持树脂膜的12b的方向,如图2所示,虽然与一对挤压辊11、11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一致,但是不一定非得与切线方向准确地一致,如图3所示,切线方向T与输送方向C的偏离角在30°以内,优选地的是在15°以内,更优选地是在10°以内,以上述偏差的程度大致一致即可。换言之,输送方向在图3的箭头Y1和箭头Y2之间的范围内即可。
剥离辊13,设置在沿从挤压辊11、11送出的多片投放剂层保持树脂的输送方向的位置、即、设置于在一对挤压辊11、11的送出方向上,与挤压辊11、11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图3的箭头Y1和箭头Y2之间的范围内的位置上,能够通过利用卷取轴14卷取而进行剥离,所述卷取轴14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多片投放剂层的2片树脂膜12中的一层12a向与多片投放剂层保持树脂膜12b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该剥离辊13以伴随着剥离的树脂膜12a的移动而旋转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进行设置。
由多层构成的投放剂层,由于具有能够形成自立的膜程度的强度,所以具有在应该剥离的一层树脂膜12a上附着投放剂层,而在另一方(剩下一方)的树脂膜12b上不能够保持投放剂层的问题。于是,在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通过将剥离辊13的直径D较小地做成6cm以下,优选地是5cm以下,并沿着小直径剥离辊13的周面尽量以锐角进行剥离,能够在所希望的另一层树脂膜12b上可靠地残留保持多层投放剂层。另外,卷取要剥离的树脂膜12a的卷取轴14,最好以剥离辊13作为起点,设置于将要剥离的树脂膜12a与多层投放剂层保持树脂膜12b的输送方向成45°角以上,优选地成60°角以上地引入的位置。此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与输送方向C成大约80°角引入剥离膜12a的位置上设置有卷取轴14。
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压接装置的10的动作如下所示。将在表面上形成有投放剂层的树脂膜的卷膜17(例如,卷绕在图1的卷取辊206上的卷膜)设置于压接装置10的上部卷出辊18上,将另一卷膜19设置于下部卷出辊20上。将这些卷膜17、19分别以规定的速度卷出,以各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经过一对挤压辊11、11之间,由此从树脂膜的背面加压,使投放剂层相互紧贴。
在通过挤压辊11、11加压时,通过内置于该辊内的电加热器、蒸汽加热器等进行加热挤压辊11、11或该挤压辊11、11前部的导辊,使加压时的投放剂的温度达到50~180℃、最好为50~80℃。该温度,需要根据树脂膜的种类、用于投放剂层的物质的种类等适当地选择,但是最好达到是投放剂层稍微软化而容易紧贴的温度。在过高的温度下,由于具有投放剂层熔融导致投放剂层内的溶剂挥发暴沸的危险,所以应该避免,若温度过低,则有不能充分紧贴的情况。另外,挤压辊的加压压力为0.05~1.5MPa,最好为0.1~0.7MPa。过高的压力,由于会使投放剂层延展、对单位面积的量的精度造成影响,所以应该避免。另外,若压力过低,则不能充分的紧贴。
通过挤压辊11、11的压接品12,具有其两面通过树脂膜进行覆盖,在其间紧贴层叠有多片投放剂层的结构。在该压接品12通过剥离辊13的时刻,仅剥离覆盖上面的树脂膜12a,利用剥离膜卷取轴14卷取剥离后的树脂膜12a,由此能够从压接品12连续地剥离树脂膜12a。
此外,在使投放剂层相互紧贴后,到从紧贴的多层投放剂层剥离树脂膜12a为止,与通过挤压辊11、11加压时(以各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加压时)的投放剂层的温度相比,最好将相互紧贴的投放剂层的温度冷却10℃以上。该冷却不必过度地进行,为了使该冷却的投放剂层的温度不在0℃以下,最好使其不降低到常温(或者室温)以下。因此,该冷却既可以是通过加长挤压辊11、11和膜剥离辊13之间的距离、进行基于放热的自然冷却,也可以是向其劲吹无菌空气等的常温空气或者冷却空气的主动冷却。由此,能够从压接品12可靠地连续剥离树脂膜12a。
这样得到的压接制品12b,即,在表面上保持有多层投放剂层的树脂膜,通过卷取辊15被卷取成卷状,能够形成多层投放剂层保持卷膜12c,即,具有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卷膜。
在该多层投放剂层保持膜(压接制品)12b上进一步层叠另一层投放剂层的情况下,如下所示。即,从卷取辊15取下如上述得到的多层投放剂层保持卷膜12c,然后将其设置于图2的上部卷出辊18上,将同样形成的另一层多层投放剂层保持卷膜12c设置于下部卷出辊20上,反复进行与上述压接操作完全相同的操作即可。此时,卷取辊15和卷出辊18、20尺寸及结构大致相同,通过使其能够相互替换,能够将卷取到卷取辊15上的卷膜12c以原状态设置于编号18、20的位置,然后再次作为压接装置10的原材料反复进行多次压接操作,能够通过分批方式,更简便地实施层叠更多层投放剂层的多层结构的膜状口腔内投放剂,即,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
在使保持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通过挤压辊11、11之间并对其进行压接时,在两层树脂膜之间卷入空气的情况下,产生粘合不良。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能够不停止压接装置10的运转地减小设置于挤压辊11、11的下游的一对辊21、21的间隙将其关闭,并且能够扩大挤压辊11、11的间隙将其打开。通过该操作,能够利用关闭的辊21、21容易地挤出并除去卷入到两层树脂膜间的空气。在除去空气后,通过关闭挤压辊11、11并打开辊21、21,能够返回图2所示的正常的压接运转。
在图2的压接装置10的卷出辊18、20和卷取辊15的树脂膜卷出及卷取时的张力控制中,可以使用目前惯用的电磁粉末制动器和电磁粉末离合器。即,在设置于卷出辊侧18、20上的电磁粉末制动器(未图示)中,随着卷径的减小,通过减小施加在电磁粉末制动器上的电压而减弱制动力,以逐渐减小张力的方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设置于卷取辊15侧的电磁粉末离合器(未图示)中,通过自动监视卷径,并以与卷径相对应的电压控制电磁粉末离合器的传递力,能够将卷取张力始终保持一定。即,随着卷径的增大,增大加在电磁粉末离合器上的外加电压,以增大电磁粉末离合器的传递力的方式进行控制。
通过挤压辊11、11压接保持有投放剂层的树脂膜的上述压接操作,尽量使用宽幅的树脂膜进行,在将其切断分割成规定的窄幅后,将其向冲压成规定形状的制药工序供给,这样效率较高。因此,在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压接装置10的实施例中,仅将从挤压辊11、11送出的压接品中的覆盖上面的树脂膜12a通过剥离辊13剥离,然后,在沿着多层投放剂层保持树脂膜12b的输送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切断器30,该切断器30将多片投放剂层保持树脂膜12b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切断成窄幅。
该切断器30,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与驱动辊16组合构成,与驱动辊16对置地设置的多个圆盘状刀31能够上下移动。即,如图2及图5所示,在通过卷取辊15卷取宽幅的多片投放剂层保持树脂膜12b时,圆盘状刀31位于上方位置,圆盘状刀31和其下方的驱动辊16的间隙打开而处于开放状态,切断器30不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在将作为最终压接制品的多片投放剂层保持树脂膜切断成窄幅时,如图6所示,圆盘状刀31向下方移动,圆盘状刀31和其下方的驱动辊16的间隙关闭,通过此处的宽幅的最终压接制品(宽幅压接制品)32a被切断分割成窄幅的压接制品(窄幅压接制品)32b。切断分割成窄幅的多条窄幅压接制品32b,逐个分别被卷取到多个卷取筒33a、33b上。
宽幅压接制品32a的多个投放剂层的宽度例如为460mm,在将其通过切断器30切断成宽度为36mm的12条窄幅压接制品32b的情况下,在投放剂层的宽度方向上以相互平行的方式以36mm的间隔并列设置有13把圆盘状刀31。投放剂层两端部的切断碎片32c,通过碎片卷取轴35卷取并除去。
切断器30,具有如图7及图8所示的将多个(例如13个)切断器组件36、36在投放剂层的宽度方向,也就是在驱动辊16的宽度方向等间隔地并列的结构,在各切断器组件36上分别装入有一把圆盘状刀31,相邻的切断器组件的刀31以相互平行的方式以例如36mm的间隔(图7的W)进行配置。在图7中,为了简化,仅示出在驱动辊16的宽度方向并列的2个切断器组件36、36。在各切断器组件36中,圆盘状刀31的旋转轴31a通过轴承37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刀31和轴承37在2个侧壁38、38之间上下移动自如(箭头Y3)地被收纳,到达刀31的旋转方向(图8的箭头Y4)前方下端的刀的一部分31b从侧壁38突出。在侧壁38顶部设置有气囊收纳部39,在其内部收纳有与空气管40连接的柔性气囊41,伴随着气囊41的膨胀、收缩,轴承37及圆盘状刀31上下移动。另外,在侧壁38后端部(切断成窄幅的压接制品从切断器30被送出一侧)上,相对于与驱动辊16的轴方向平行设置的切断器框架42,安装有用于固定各切断器组件36的固定件43,通过螺纹件43a的紧固,将切断器组件36逐个安装固定并且并列配置在切断器框架42的规定位置上。
图7及图8所示的切断器30的动作如下所示。在切断器30不工作的状态下,气囊41内的空气经由空气管40被排出、呈扁平形状,此时,刀保持于向上方位置升起的位置,与驱动辊16之间的间隙打开(参照图2)。即,处于不进行切断而使之通过的关状态,被输送来的宽幅压接品12b不被切断而是以宽幅的状态卷取到卷取辊15上。
若从空气管40向气囊41内注入空气,则气囊41膨胀,与此相伴轴承37被向下方压下,因此刀31被推压并与驱动辊16的周面抵接(参照图6)。即,处于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切断成窄幅的闭状态。在该状态中,被输送而来的宽幅压接品32a,被切断成相当于相邻的切断器组件36、36的刀31与刀31之间的宽度W的窄幅压接制品32b。
通过切断器30例如以36mm的宽度切断成12条的窄幅压接制品32b,其中奇数列的6条窄幅压接制品32b分别被逐个卷取到6个卷取筒33a上,该6个卷取筒33a同轴状地轴支承在配置于前方的轴34a上;偶数列的6条窄幅压接制品32b分别被逐个卷取到6个卷取筒33b上,该6个卷取筒33b同轴状地轴支承在配置于后方的轴34b上。(参照图6)。
轴支承在轴34a上的6个卷取筒33a,和轴支承在轴34b上的6个卷取筒33b,如图9所示,前后交错地配置成2列。此时,通过在轴支承于各轴34a及34b上的相邻的卷取筒33、33之间插入规定宽度的筒板50、50和隔离件51,能够无间隙地交错排列除去前列的轴34a的卷取筒33a的凸缘部45a的卷取轴部46a,和除去后列的轴34b的卷取筒33b的凸缘部45b的卷取轴部46b。卷取轴部46的宽度,与卷取到其上的窄幅压接制品一条的宽度W(36mm)相等。因此,通过切断器30切断分割成宽度36mm的12条的窄幅压接制品32b,能够不扩大12条的总宽度(432mm)地、相互与宽度方向平行地被输送至卷取筒33,并能够逐条卷取到不同的卷取筒33上。其结果,能够一边在宽度方向扩大被切断分割的相邻的窄幅压接制品间的间隔,一边有效地消除如在逐个卷取到不同的卷取筒上的情况中所见的窄幅压接制品32b的投放剂层的歪斜、褶皱、龟裂等的发生。
此外,在图6及图9所示的例中,虽然轴支承多个卷取筒33的轴34a、34b配置成前后2列,但是也可以与卷取筒33的个数相对应地前后配置3列以上。
相对于轴34设置有多个卷取筒33的机构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轴34的上半部分如剖面图所示,下半部分如主视图所示。在轴34的一端部(图纸的右侧端部)的细径部分34c上,从右侧分别经由夹装垫圈56、57、58而依次嵌合固定有圆环状的制动件52、轴承53、齿轮54及轴承55。在与轴的细径部分34c相连的大径部分34d上,在其右侧端部嵌合有圆环状的制动件60并通过固定螺栓60a进行固定。在该制动件60的左侧,以按照圆环状的筒板50、卷取筒33、筒板50、隔离件51、筒板50、卷取筒33、筒板50、隔离件51......的顺序分别嵌合有这些部件,例如嵌合有6个卷取筒33。在用于定位第6个卷取筒33的筒板50的左侧,以按照圆环状的弹簧支座61、弹簧62及在外周实施螺纹切割加工的切槽衬套63的顺序嵌合有这些部件,切槽衬套63通过固定螺栓63a进行固定。另外,在切槽衬套63上,嵌合有螺合入其外周的螺纹槽的按压螺纹件64。此外,在轴34的另一端部(图纸的左侧端部)的细径部分34e上经由夹装垫圈67、68而嵌合固定有圆环状的轴承65和制动件66。
在轴的大径部分34d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由细长突起构成的键69,形成于作为与轴嵌合的圆环状嵌合部件的筒板50、隔离件51、弹簧支座61、切槽衬套63的内周面上的键槽与键69卡合,轴34的旋转被可靠地传递给这些圆环状嵌合部件。
卷取筒33由聚四氟乙烯(登记商标特富龙)制成的卷取轴部46、和从卷取轴部的两侧面向放射方向延伸的铝合金制成的凸缘部45构成,从两侧夹持卷取筒33的一组圆环状筒板50、50与卷取轴部46的侧面以面接触。在筒板50的偏中心,形成有嵌合于圆环状的卷取轴部46的中央孔部46c中的小直径的圆环状突起50c,通过使该圆环状突起50c嵌合入卷取轴部46的中央孔部46c,能够简便且可靠地进行卷取筒33的定位。
各卷取筒33,经由卷取轴部46与夹持该轴部46的圆环状筒板50、50的接触面(滑动面),相对于轴34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并且通过设置于轴34的左侧端部的弹簧62推压各卷取筒33的卷取轴部46的侧壁,将其向轴34的右侧施力,通过该弹簧62的弹性力,经由圆环状筒板50、50将轴34的旋转向卷取筒33传递。对于该作用,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另外,如图9所示,由于排列于前列的卷取筒33a的卷取轴部46a,和排列于后列的卷取筒33a的卷取轴部46b,无间隙地交错排列,所以图10所示的隔离件51的宽度和配置于其两侧的筒板50、50及筒凸缘部45、45的宽度的总和w,与筒卷取轴部46的宽度w(即,窄幅压接品的宽度)相同。
用于将轴34支承于规定位置的轴承架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为用于支承图10所示的轴34的右侧端部的右侧轴承架70,整体具有纵长的盒形状,在顶部开口面上具有开闭自如的盖71。在对置的2个侧壁72a、72b顶部上形成有U字状的切孔73a、73b,在这些U字状的切孔下方的侧壁72a、72b之间设置有通过未图示的马达驱动的驱动齿轮74。图11表示打开盖71将轴34的右侧端部载置在轴承架70上的状态,安装在轴34上的两个轴承53、55嵌入轴承架70的两个U字状的切孔73a、73b中,通过将齿轮54与驱动齿轮74卡合,能够经由齿轮54将驱动齿轮74的旋转传递到轴34。在关闭盖71时,通过放倒盖71塞住顶部开口面,并将固定螺纹件75插入螺纹孔76,然后转动固定螺纹件手柄77,能够封闭盖71。此时,通过安装于盖71的两侧部的轴承压件78a、78b能够压住嵌入到U字状的切孔73a、73b中的轴承53、55的顶部,能够使轴承不会从U字状的切孔脱落。
图12是用于支承轴34的左侧端部的左侧轴承架80,由一个侧壁81和盖82构成。在侧壁81顶部形成有U字状的切孔83,盖82开闭自如地安装于侧壁81上。另外,在侧壁81底部抵接有基板84的侧面,侧壁81和基板84通过铰链85、85进行连结。在穿设于基板84的贯通孔中贯通有固定螺纹件86,通过使固定螺纹件手柄87旋转,并将固定螺纹件86前端部螺合入形成于侧壁81下部的螺纹孔88中(参照图13)进行螺纹固定,能够如图12那样将侧壁81垂直立起保持。图12,表示打开盖82并将轴34的左侧端部载置在轴承架80上的状态,安装在轴34上的一个轴承65嵌入轴承架80的U字状的切孔83中。在该状态下,通过放倒盖82,并将固定螺纹件89插入螺纹孔90中,然后转动固定螺纹件手柄91,能够封闭盖82。此时,通过安装于盖82的侧部的轴承压件92能够压住嵌入到U字状的切孔83中的轴承65的顶部,能够使轴承不从U字状的切孔脱落。
图12的左侧轴承架80,能够使其侧壁81向箭头Y5方向倒伏,倒伏的状态如图13所示。在使侧壁81倒伏时,解开固定螺纹件(图12)和螺纹孔90的螺合,并向固定螺纹件89从螺纹孔90脱出的方向旋转固定螺纹件手柄91(图12),使盖82处于打开状态,接着旋转螺纹件手柄87,作为固定螺纹件86和螺纹孔88的螺合,也可以以铰链部分85(图12)弯折侧壁81。
下面说明如图10那样设置了多个卷取筒33的轴34的动作。若将轴34的两端部分别载置于图11及图12的轴承架70、80上,则设置于右侧轴承架70(图11)上的驱动齿轮74和轴的齿轮54啮合,驱动齿轮74的旋转传递到轴34。轴的旋转,通过上述键69和键槽的卡合可靠地传递到各圆环状嵌合部件,筒板50、隔离件51、弹簧支座61、切槽衬套63等的圆环状嵌合部件伴随着轴34的旋转而可靠地旋转。
但是,由于卷取筒33的卷取轴46是由低摩擦系数的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所以在与从两侧夹持卷取轴部46的筒片50、50的接触面上(在图10中以粗线表示的面)产生滑动,其结果,不能够以原状态将轴34的旋转传递到卷取筒33。
轴34的旋转向卷取筒33的传递,根据筒的卷取轴部46和筒板50的滑动程度而变化。该滑动程度,可以通过嵌合到轴34的左侧的弹簧62的强度进行调整。即,若将螺合到切槽衬套63中的压入螺纹件64向轴34的右方向压入,则通过弹簧62推压筒板50、隔离件51将其向轴的右侧方向施力。在弹簧62的弹性力较强的情况下,筒的卷取轴部46和筒板50的滑动降低,能够容易地将轴34的旋转传递到卷取筒33。另一方面,在弹簧62的弹性力较弱的情况下,筒的卷取轴部46和筒板50的滑动变大,难以将轴34的旋转传递到卷取筒33,能够自由地旋转。
由于在卷取筒33上分别逐个卷取有通过切断器30切断分割的窄幅压接制品,所以,随着卷取的进行卷取直径变大,与此相伴,卷取同样长度的窄幅压接制品所需要的卷取筒33的转速降低。另外,轴支承于一根轴34上的多个卷取筒33,未必全部是相同的卷取直径,也可以混合存在卷取直径不同的卷取筒。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弹簧62的弹性力,能够以与卷取筒33的卷取直径的变化相对应的自由的转速使各个卷取筒33旋转。
设置于轴34上的多个卷取筒33对窄幅压接制品32b的卷取操作完成时,停止图11的右侧轴承架70的驱动齿轮74,以停止轴34的旋转,将卷取筒33从轴34取下。在取下卷取筒33时,在将轴34的右侧端部设置于图11的右侧轴承架70上的状态下,打开图12的左侧轴承架80的盖82使侧壁81倒伏,通过右侧轴承架70使轴34处于外伸状态。在该外伸状态下,若从轴34的左侧端部开始将作为圆环状嵌合部件的制动件66、轴承65、切槽衬套63、弹簧62、弹簧支座61依次取下,则可以与筒板50、隔离件51一同依次将卷取筒33取下。如此,通过在使轴34外伸的状态下,将卷取筒33依次从轴34取下,可以不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将轴支承多个卷取筒33的较重的轴34从轴承架70、80取下的操作,通过一个工作人员就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取下多个卷取筒33。
此外,在图2及图6所使的本发明的压接装置的实施例中,在不使切断器30工作的状态下,进行将宽幅的压接制品卷取到卷取辊15上的操作,而在使切断器30动作以此切断分割成窄幅压接制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将窄幅的压接制品逐个卷取到多个卷取筒33上的操作。这种情况下,通过预先操作以使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轴承架70、80上,能够相互替换地设置轴支承卷取筒33的轴34和卷取辊15,能够根据需要简单地切换宽幅的压接制品的压接操作和对窄幅的压接制品的切断分割操作。
这样裁断的窄幅压接制品32b(宽度36mm),使用例如图14或者图15所示的投放剂化装置,能够制成例如圆形的层叠膜状投放剂。
在图14的投放剂化装置90中,剥离以卷状卷绕到图6的筒33a、33b上的窄幅压接制品32b,即,一层树脂膜被剥离,在残留的树脂膜91的表面上保持有多层投放剂层92的压接制品被间歇地卷出,通过膜剥离辊93剥离残留的树脂膜91、仅制成投放剂层92。接着,该多层投放剂层92通过冲裁装置94被冲裁成例如直径为15mm的圆形。冲裁装置94,包括上下往复移动的切断刀94a和具有该切断刀所贯通的贯通孔的固定板94b,在间歇移动而来的投放剂层92在冲裁装置94的位置上静止时,切断刀94a向上方移动并贯通固定板94b的贯通孔,由此,从投放剂层92冲裁出直径为15mm的圆形。冲裁后的圆形投放剂层,通过设置于固定板94b的上方的吸附垫95被吸取,并被放到输送带(未图示)上向包装工序输送。圆形投放剂层被剥离后残留的投放剂层碎片92b,被碎片卷取辊96卷取。
在图15的投放剂化装置100中,剥离以卷状卷绕到图6的筒33a、33b上的窄幅压接制品32b,即,一层树脂膜被剥离,在残留的树脂膜91的表面上保持有多层投放剂层92的压接制品连续地被卷出,并向冲裁装置101输送。冲裁装置101包括在旋转的辊外周面上突出有例如直径15mm的圆形的切断刀102a的切断刀辊102、和砧辊103,在这些辊102、103之间连续插入压接制品,在压接制品以被夹持于辊102和103之间的状态静止时,通过从切断刀辊102突出的切断刀102a,仅冲裁投放剂层92而不到达树脂膜91的背面。切断刀102a的切断深度,可以通过调整切断刀辊102和砧辊103之间的间隙进行控制。在图15中,为了理解容易,虽然使切断刀辊102和砧辊103的距离离开地进行表示,但是实际的切断操作是将切断刀辊102配置在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上进行的。在通过切断刀102a仅冲裁投放剂层的状态下,仅在投放剂层92上形成与切断刀形状相对应的圆形的切口92a,能够保持将投放剂层92保持在树脂膜91表面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树脂膜和投放剂层伴随着砧辊103的旋转而旋转,在移动至吸附垫104的设置位置时,吸附垫104向砧辊103方向移动,吸取由圆形切口92a包围的投放剂层92并将其从树脂膜91剥离,然后放到输送带(未图示)上向包装工序输送。剥离圆形投放剂层后的残留的投放剂层碎片92b,与树脂膜91一同被碎片卷取辊105吸取。
通过投放剂化装置90、100制造的层叠膜状投放剂的最终制品,处于从其两面剥离树脂膜的状态。因此,在压接工序中重叠的两层树脂膜最后其两方都被剥离。
但是,作为层叠膜状的投放剂的最终制品形状,也有规定尺寸的多层投放剂层附着在树脂膜表面上,投放剂服用者将投放剂层从树脂膜剥离后再进行服用的制品形状。在这样的最终制品形状的情况下,可以仅将在压接工序中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方剥离除去。
作为用于保持投放剂层的基膜的树脂膜,可以从以下物质构成的膜中适当选择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共聚聚酯、聚酰亚胺、聚丙烯、三乙酸纤维素、多乙酸乙烯酯树脂、乙烯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甘油三醋酸酯、碳氟树脂(ETFE、PFA、FEP)等树脂。特别是最好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在通过本发明的压接装置进行压接后,最好在通过剥离辊剥离的树脂膜上,至少在形成投放剂层的面(表面)上通过涂敷疏水性物质实施预剥离处理,使之能够从投放剂层容易地剥离树脂膜。另外,在将保持有投放剂层的树脂膜卷成卷状制成卷膜时,在卷绕成卷状的状态下,没有形成投放剂层的树脂膜面(背面)也与投放剂层接触。此时,若不能将树脂膜背面从投放剂层容易地剥离,则将难以退绕卷膜。因此,在将保持有投放剂层的树脂膜制成卷膜的情况下,在要剥离的树脂膜上,最好在形成投放剂层的表面和其相反侧的背面两个面上事先实施预剥离处理,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剥离而保持有投放剂层的树脂膜上,最好至少在没有形成投放剂层的背面上预先实施预剥离处理。
在进行剥离处理时,作为在树脂膜上进行涂敷的疏水性物质,可以使用符合食品添加剂规格标准的硅酮树脂、腊(蜂蜡)等,此外,也可以使用铝箔、锡箔等的金属箔进行包覆。
在以上说明中,以分批式操作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所述分批式操作是将保持有单层或者多层投放剂层的树脂膜暂时卷成卷状,然后将作为卷膜的物质彼此压接。但是,通过连续式操作实施本发明也是可以的,所述连续式操作是指使用多个涂敷装置,不将利用各涂敷装置得到的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制成卷膜而以原状态进行压接,或者,不将保持有如此得到的多层投放剂层的树脂膜制成卷膜,而以原状态压接另一树脂膜,该树脂膜形成由单层或者多层构成的投放剂层。
在上述图1的实施方式中,在将通过涂敷装置200得到的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210通过卷取辊206暂时卷取成卷状,并制成卷膜之后,通过图2的压接装置10而与另一层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压接。但是,如图16所示,在将从涂敷装置200的干燥炉205送出的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210卷取成卷状之前,也可以将该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和另一层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211在干燥炉205的出口附近直接进行压接。即,将两层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210、211以这些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使其通过设置于涂敷装置的干燥炉205出口附近的一组挤压辊212、212并从树脂膜的背面加压,由此能够直接得到压接品。使该压接品通过剥离辊213剥离上面的树脂膜,并将剥离后的树脂膜通过卷取轴214进行卷取、连续地剥离树脂膜,然后通过卷取辊206卷取成卷状,由此制成多层投放剂层保持卷膜215,即,保持有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卷膜。
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层叠膜状的口腔内投放剂的层叠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以适当的层数层叠适合实现所希望的药效或者功能的各种层。一般的膜状口腔内投放剂的层叠结构,是依次层叠构成最外层的涂覆层(包覆层)、含有投放剂的基剂和有效成分的药物层、根据需要而定的支承层而构成的。在本说明书中,“可食性”是指由认作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及/或认作经口投放的医药品及医药品添加剂构成的物质,作为总称可食性涂覆层、可食性药物层、可食性支承层等的用语,可以使用“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或者对其进行省略而简称的“投放剂层”用语。
可食性涂覆层,是具有保护膜状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表面的功能或者作为贴付剂使用时向口腔内粘膜粘接的粘接功能的物质,例如,可以单独或者适当组合使用如下的物质。
聚乙烯吡咯烷酮、明胶、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淀粉、黄原胶、刺梧桐树胶、羟丙基纤维素、非水溶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基铵乙基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羧乙烯基聚合物(商品名卡波普)、黄芪胶、阿拉伯胶、槐树豆胶、瓜尔胶、糊精、右旋糖苷、直链淀粉、プルラン、壳聚糖、酪蛋白、藻酸烷基酯,等等。
在可食性药物层中,作为与有效成分一同使用的基剂,例如,可以单独或者适当组合使用如下的物质。
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淀粉、黄原胶、刺梧桐树胶、藻酸钠、甲基纤维素、羧乙烯基聚合物、琼脂、羟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CAP)、羧甲基乙基纤维素(CMEC)、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乙烯基聚合物(商品名卡波普)、黄芪胶、阿拉伯胶、槐树豆胶、瓜尔胶、角叉胶、糊精、右旋糖苷、直链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钾、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钙、プルラン、壳聚糖、淀粉、聚乙烯醇、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车前草属种皮、半乳甘露聚糖、オイドラギツト、酪蛋白、藻酸烷基酯,等等。
可食性支承层,是用于使有效成分不溶解到口腔内的非目标部分的物质,例如,可以通过单独或者适当组合如下述的物质、制成在口腔内难溶或者不溶的层而达到目的。
明胶、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乙烯基聚合物、琼脂、羟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CAP)、羧甲基乙基纤维素(CMEC)、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槐树豆胶、瓜尔胶、角叉胶、羧甲基纤维素钾、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钙、紫胶树脂(紫胶、白色透明紫胶)、淀粉、醋酸纤维素、聚乙烯醇、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车前草属种皮、半乳甘露聚糖、オイドラギツト,等。
在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层叠膜状口腔内投放剂中,在相互紧贴的各投放剂层(可食性涂覆层、药物层、支承层等)的各层中,最好包含如上述的可食性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呈热塑性的物质的物质。由于包含该热塑性物质,通过加温能使投放剂层稍微软化并可靠地紧贴。特别是作为热塑性显著的可食性物质,例如可以举出如下的物质,最好从这些可食性热塑性物质中进行选择,并使之包含于单独或者适当组合的紧贴的相互各投放剂层中。
直链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钾、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钙、藻酸烷基酯、藻酸钠、乙基纤维素、オイドラギツト、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琼脂、明胶、紫胶、右旋糖苷、糊精、淀粉、黄芪胶、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邻苯二甲酸甲基纤维素等。
在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口腔内投放剂中,作为可食性药物层中所包含的有效成份而使用的医药品,可以举出如下的药剂。
中枢神经类用药(催眠镇静剂、安定剂、抗(癫)痫药剂、解热镇痛消炎剂、兴奋剂、刺激剂、抗帕金森病剂、精神性神经病药、综合感冒药)、末梢神经类用药(局部麻醉剂、骨骼肌肉弛缓剂、自律神经剂、止痉挛剂等)、感觉器官用药(眼科用药、防晕剂等)、循环器官用药(心兴奋剂、抗心律失常剂、利尿剂、抗高血压剂、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高脂血症用剂等)、呼吸器官用药(呼吸兴奋剂、镇咳剂、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含漱剂等)、消化器官用药(催吐导泄药、肠治疗剂、消化性溃疡用剂、泻药、灌肠剂等)、激素(唾液腺激素、甲状腺和副甲状腺激素、蛋白同化甾体、肾上腺激素、卵细胞激素及黄体激素、混合激素等)、泌尿生殖器及肛门用药(子宫收缩剂、避孕药、痔疮用药等)、皮肤病用药(甲氧沙林等)、牙科口腔用药(牙科用抗生素制剂等)、维生素、滋养强壮剂(矿物制剂等)、血液、体液用药(抗凝血剂等)、肝脏疾病用药、解毒药、治疗痛风药、糖尿病用药、细胞活化剂、抗肿瘤药(烷基化剂、抗代谢药等)、抗变应性用药(抗组胺剂等)、天然药、中药、抗生素制剂、抗病毒药、驱虫剂、生物碱麻醉剂(罂粟碱制剂、古柯生物碱制剂等)、非生物碱麻醉药(芬太尼柠檬酸盐等的合成麻醉药)等。
另外,作为药物层所包含的有效成份,可以举出具有除臭作用、保持健康效果等作用的准药物、化妆品、健康食品等的口腔内投放物。
作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层叠膜状口腔内投放剂的各投放剂层的可食性涂覆层、药物层、支承层,可以使用将上述成分溶解或分散在例如下述的溶剂中,然后在投放剂层形成工序中通过涂敷干燥而获得。
水、乙醇、乙酸、丙酮、苯甲醚、1-丁醇、2-丁醇、乙酸正丁酯、叔丁基甲基醚、枯烯、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二乙醚、甲酸乙酯、蚁酸、庚烷、乙酸异丁酯、乙酸异丙脂、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2-甲基-1-丙醇、戊烷、1-戊醇、1-丙醇、2-丙醇、乙酸丙酯、四氢呋喃、乙腈、氯苯、氯仿、环己烷、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甲基乙烷、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1,4-二氧六环、2-乙氧基乙醇、乙二醇、甲酰胺、己烷、甲醇、2-甲氧基甲醇、甲基丁基酮、甲基环己烷、N-甲基吡咯烷酮、硝基甲烷、吡啶、环丁砜、四氢萘、甲苯、1,1,2-三氯乙烯、二甲苯、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基醚、甲基异丙基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二氯甲烷等。在这些溶剂中,最好使用乙醇、水、乙酸乙酯或者将这些溶液组合而成的物质(例如,乙醇水溶液,乙醇和乙酸乙酯混合物)。
另外,在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层叠膜状口腔内投放剂的各投放剂层上,根据需要可以添加聚乙二醇(Macrogol)、丙三醇、丙二醇等的矫味剂、调味剂、除臭剂、着色剂等的可食性添加剂。作为矫味剂,可以使用糖精、甘草酸、白糖、果糖、甘露醇等的甜味剂,薄荷醇、薄荷油等的清凉剂,柠檬酸、酒石酸、延胡索酸盐等具有酸味的有机酸化合物。作为除臭剂,可以使用天然或者合成香料。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用于食用色淀等的通常制剂的物质。
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具有层叠极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多层结构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膜状的片剂的制造例如下所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涂覆层调制液的调制>
向适量的精制水中加入プルラン20.0重量部及D-山梨醇5.0重量部,然后搅拌溶解,制成可食性的涂覆层调制液。
<药物层I调制液的调制>
在适量的乙醇中,加入氯化十硫烷基吡啶律1.5重量部、马来酸氯苯那敏1.5重量部、4.5重量部的聚乙二醇400、1-薄荷醇2.5重量部、22.5重量部的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及羟丙基纤维素59.0重量部并搅拌溶解,接着,加入在适量的精制水中加入有甘草酸二钾3.8重量部、糖精钠0.5重量部并搅拌溶解后形成的物质,然后进一步搅拌制成可食性药物层I调制液。
<药物层II调制液的调制>
在适量的乙醇中,加入氯化十硫烷基吡啶律4.5重量部、马来酸氯苯那敏4.5重量部、鞣酸7.0重量部、13.5重量部的聚乙二醇400、1-薄荷醇7.5重量部、67.5重量部的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及羟丙基纤维素182.0重量部并搅拌溶解,接着,加入在适量的精制水中加入有甘草酸二钾11.2重量部、糖精钠1.5重量部并搅拌溶解后形成的物质,然后进一步搅拌制成可食性药物层II调制液。
<投放剂层形成工序>
(1)涂覆层+药物层I的涂敷(1)-1涂覆层的形成在图1的涂敷装置200的卷出辊201上,设置将背面进行硅树脂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并向储存部207供给涂覆层调制液,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表面上(没有进行硅树脂剥离处理的面)上涂敷可食性涂覆层调制液。此时的括刀辊204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之间的间隙为30μm,涂敷量为30g/m2,干燥炉205中的干燥温度为60℃,将形成8~12μm的涂覆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200m+α(相当于损失长度)以卷状卷取到卷取辊206上。
(1)-2向涂覆层上涂敷药物层I将在上述(1)-1中得到的卷取成卷状的涂覆层形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设置在图1的涂敷装置200的卷出辊201上,然后向储存部207供给药物层I调制液,在涂覆层上涂敷可食性药物层I调制液。此时的括刀辊204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之间的间隙为500μm,涂敷量为280g/m2,将形成了厚度为55~75μm的药物层I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约200m以卷状卷取到卷取辊206上。这样得到的中间品A的层叠结构如图17(A)所示。
(2)药物层II的涂敷在图1的涂敷装置200的卷出辊201上,设置将两面进行硅树脂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然后向储存部207供给药物层II调制液,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表面上涂敷可食性药物层II调制液。此时的括刀辊204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之间的间隙为550μm,涂敷量为320g/m2,将形成了厚度为55~75μm的药物层II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400m+β(相当于损失长度)以卷状卷取到卷取辊206上。这样得到的中间品B的层叠结构如图17(B)所示。
<投放剂层紧贴加工工序>
(1)第1工序在图2的压接装置10的上部卷出辊18上设置卷绕成卷状的中间品B(约400m),在下部卷出辊20上设置卷绕成卷状的中间品A(约200m),使卷出中间品A的投放剂层和中间品B的投放剂层对置地通过一组挤压辊11、11之间,以65℃的投放剂层压接温度、0.3MPa的压力使投放剂层彼此紧贴地进行层叠。
仅将位于通过挤压辊11、11后的压接品的上面的中间品B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沿着剥离辊13的周面引入,在通过剥离膜卷取轴14卷取并从层叠品剥离后,通过卷取辊15将压接品卷取成卷状。剥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时的压接品的温度,通过自然放热为50℃。这样得到的中间品C(约200m)的层叠结构如图17(C)所示。
在该第一工序结束时,处于在上部卷出辊18上设置残留有中间品B的约400m中的200m的状态,下部卷出辊20上卷出有中间品A的约200m的全量的状态。
(2)第2工序在上述第1工序结束后,将得到的卷绕成卷状的中间品C(约200m)设置在图2的压接装置10的下部卷出辊20上。在上部卷出辊18上设置卷绕成卷状的中间品B的残留量约200m。
在该状态下,使卷出的中间品B的投放剂层和中间品C的投放剂层对置,以与第1工序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使其通过一组挤压辊11、11之间,然后使投放剂层彼此紧贴地层叠。
仅将位于通过挤压辊11、11后的压接品的上面的中间品B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沿着剥离辊13的周面引入,在通过剥离膜卷取轴14卷取并从层叠品剥离后,通过卷取辊15将压接品卷取成卷状。剥离时的压接品的温度与第一工序大致相同。将这样得到的压接品分别以100m为单位卷取成卷状,制成中间品D(100m)和中间品D′(100m)。该中间品D和D′,具有和图17(D)所示的完全相同的层叠结构。
(3)第3工序将在上述第2工序得到的卷取成卷状的相同结构的中间品D(100m)和中间品D′(100m)分别设置于如图6所示的压接装置10的上部卷出辊18和下部卷出辊20上,使卷出的中间品D和D′的投放剂层对置,以与第1工序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使其通过一组挤压辊11、11之间,然后使投放剂层彼此紧贴地进行层叠。
仅将位于通过挤压辊11、11后的压接品的上面的中间品D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沿着剥离辊13的周面引入,在通过剥离膜卷取轴14卷取并从压接品剥离后,使其通过与辊16接触的切断器31并切断,然后将该切断的窄幅压接品分别卷取到交错地设置于轴34a的卷取筒33a和设置于轴34b的卷取筒33b上。剥离时的压接品的温度也与第1工序大致相同。这样得到的中间品E的层叠结构如图17(E)所示。
<投放剂层冲裁工序>
作为上述中间品E而得到的膜状层叠品是层叠膜状可食性投放剂,对于该层叠膜状可食性投放剂,通过如下的两种方法得到圆形的膜状片剂,所述两种方法是使用图15所示的投放剂化装置、使用直径15mm的圆形切断刀102a,以不到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背面的方式仅冲裁层叠投放剂层;或者、从作为中间品E而得到的膜状层叠品剥离背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仅制成层叠投放剂层,然后使用图14所示的投放剂化装置90,通过圆形切断刀94a进行冲裁。
使用“数字显微镜BS-D8000II”(Sonic公司制造的商品名)观察如上述得到的膜状片剂的剖面的显微镜照片在图18作为“本发明的技术”示出。另外,为了比较,同样地观察现有的膜状层叠品剖面的结果在图18中作为“层叠涂敷法”示出,现有的膜状层叠品具有使用图1的涂敷装置200而得到的同样的层叠投放剂层。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剖面,能够清楚地看到各投放剂层的边界X、X,能够清楚地判别层叠的投放剂层,与此相对,通过以往的“层叠涂敷法”得到的剖面,各投放剂层的边界Y、Y看起来不清楚,不能够判别层叠的投放剂层。其理由被认为是,在涂敷、干燥的下层的投放剂层上进一步层叠涂敷投放剂层调制液的情况下,重叠涂敷的投放剂层调制液的溶剂浸透、溶解在下层的投放剂层中。
若重叠涂敷的投放剂层调制液的溶剂浸透到下层的投放剂层,则将发生调制液中的有效成分与溶剂一同向下层投放剂层移动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在例如使各投放剂层浓度不同地含有相同的有效成分的情况下,将成为障碍。即,即使调整层叠涂敷的各投放剂层调制液中的有效成分含有量,以使在层叠结构的外侧含有低浓度的有效成分、在内侧含有高浓度的有效成分,若在这些边界面发生伴随着溶剂的浸透的有效成分的移动,则将不能高精度地控制各投放剂层中的有效成分的浓度。与此相对,通过本发明的压接法得到的层叠结构,由于各投放剂层在边界面清楚地被划分,所以难以发生溶剂的浸透及伴随其渗透的有效成分移动,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各投放剂层中的有效成分浓度的控制。
工业实用性由以上详述可知,通过使用压接法的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与反复进行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调制液的涂敷、干燥从而制成多层结构的以往的层叠涂敷法相比,能够提高医药制剂等所要求的量的精度,而且在干燥工序等中也不会产生时间制约,能够得到生产性优异、具有层叠极薄层的多层结构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
此外,通过以往的层叠涂敷法得到的层叠结构,不能够清楚地看到层叠的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边界,而与此相对,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层叠结构,能够清楚地识别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边界,这样的层叠结构可是说是根据本发明最先得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新型结构。另外,能够明确地识别层叠的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边界,是指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在其边界附近不会混合,而是可以明确地区分,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有效成分浓度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由于具有自立且形成膜的强度,所以容易产生在要剥离的一方树脂膜上附着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而在所希望的另一方(剩下的一方)的树脂膜上不能够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问题,但是,通过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进行输送,同时,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持续向上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能够在所希望的另一层树脂膜上可靠地保持口腔内投放剂层,提供生产性优异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压接装置,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由于如前述具有自立且能够形成膜的强度,所以容易产生在要剥离的一方树脂膜上附着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问题,但是通过在沿着从一对挤压辊送出的树脂膜的输送方向的位置上设置剥离辊,并使该剥离辊的直径为6cm以下,仅将要剥离的一层树脂膜向与另一层树脂膜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进行剥离,能够在所希望的另一层树脂膜上可靠地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提供生产性优异的压接装置。
通过伴随着要剥离的一层树脂膜的移动使上述剥离辊旋转,或者将剥离辊作为起点,在仅将要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与另一层树脂膜的输送方向成45度以上的角度地引入的位置上、设置上述卷取轴,能够顺利且可靠地进行要剥离的树脂膜的剥离。
另外,若使一对卷出辊和卷取压接品的卷取辊两方尺寸及结构大致相同并能够相互替换,所述一对卷出辊将分别形成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2片树脂膜分别向一对挤压辊供给,则通过将把压接品卷取到卷取辊上并制成卷膜的物质,以原状态再度作为压接装置的原材料设置到卷出辊的位置上,能够通过分批方式简便地实施多层结构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形成。
此外,在将通过切断器切断分割成多条的压接产品通过对应的卷取筒分别逐个卷取时,通过将前后交错地成列配置的卷取筒的卷取轴部无间隙地排列,可以不必留有切断分割成多条的窄幅压接制品彼此间的间隔,因此能够不在保持于压接制品上的口腔内投放剂层上产生歪斜、褶皱、龟裂地逐个且平滑地将切断分割成窄幅的压接制品卷取到卷取筒上。
另外,通过使轴和卷取压接品的卷取辊能够相互替换,所述轴使切断器动作并轴支承逐个卷取窄幅的多条压接制品的卷取筒,由此能够与需要相对应地简单地切换切断器对压接制品的切断切割操作、和不使切断器动作的分批式压接操作,能够提供装置整体紧凑且设置面积小的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
此外,通过框架对轴支承多个卷取筒的轴的两端进行支承,使轴的一端外伸出一方的框架,并使支承另一端的另一方框架起伏自如,由此能够在使轴外伸的状态下,简便且迅速地进行轴支承于轴上的卷取筒向轴的安装、取下,而不必使轴支承多个卷取筒的轴移动,因此操作性极好。
相对于轴能够旋转地支承上述各卷取筒,并通过配设于轴的一端侧的弹簧推压各卷取筒侧壁、向轴的另一端侧施力,由此能够利用推压卷取筒侧壁的弹簧的弹性力将轴的旋转向卷取筒传递,所以通过调整该弹簧的弹性力,能够调整卷取筒相对于轴进行滑动的程度。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伴随着树脂膜向卷取筒的卷取量变化的卷取力的控制,而无需设置昂贵的控制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在树脂膜的表面上涂敷、干燥并形成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将两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以各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以此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所述两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用于形成在上述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相同成分或者不同成分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树脂膜剥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
2.一种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在树脂膜的表面上涂敷、干燥并形成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将两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以此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所述两层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用于形成在上述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相同成分或者不同成分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树脂膜剥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多重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进一步将另一层树脂膜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重叠在上述树脂膜剥离工序中得到的保持有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树脂膜上,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以此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其中,所述另一层树脂膜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由与上述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同或者不同成分的单层或者多层构成;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多重层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多重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多重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
3.一种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在树脂膜的表面上涂敷、干燥并形成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卷膜形成工序将在上述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卷成卷状,形成卷膜;卷膜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一边将在上述卷膜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形成同一成分或者不同成分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卷膜分别退绕,一边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树脂膜剥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
4.一种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在树脂膜的表面上涂敷、干燥并形成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卷膜形成工序将在上述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口腔内投放剂层形成树脂膜卷成卷状,形成卷膜;卷膜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一边将在上述卷膜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形成同一成分或者不同成分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卷膜分别退绕,一边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树脂膜剥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多层口腔内投放剂层保持卷膜形成工序将在上述树脂膜剥离工序中得到的保持有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树脂膜卷成卷状,形成卷膜;卷膜多重口腔内投放剂层压接工序一边将多层口腔内投放剂层保持卷膜和另一层卷膜分别退绕,一边以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通过一对挤压辊加压,以此使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其中,所述多层口腔内投放剂层保持卷膜在上述多层口腔内投放剂层保持卷膜形成工序中得到并保持有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所述另一层卷膜保持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由与上述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同或者不同成分的单层或者多层构成;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一边使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多重层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被输送,一边沿着设置于其输送方向上的剥离辊的周面,仅将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多重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向与上述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且,将保持多重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前述输送方向继续输送,由此,仅剥离上述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膜剥离工序中被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上,至少在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表面上实施预剥离处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中被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上,至少在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表面上实施预剥离处理。
7.如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膜剥离工序中被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上,在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表面和其相反侧的背面这两个面上实施预剥离处理,在上述树脂膜剥离工序中没有被剥离且保持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上,至少在没有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背面上实施预剥离处理。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中被剥离的一层树脂膜上,在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表面和其相反侧的背面这两个面上实施预剥离处理,在上述树脂膜剥离除去工序中没有被剥离且保持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上,至少在没有形成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背面上实施预剥离处理。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进行加压时的压力为0.05~1.5Mpa。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进行加压时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温度为50℃~18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紧贴后,到将树脂膜从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剥离为止,将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冷却到、比与以上述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面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从树脂膜的背面进行加压时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温度要低10℃以上,且不使该冷却后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互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各层中,含有可食性的热塑性物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可食性热塑性物质为选自由下列物质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直链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钾、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钙、藻酸烷基脂、藻酸钠、乙基纤维素、オイドラキツト(eudragit)、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琼脂、明胶、紫胶、右旋糖酐、糊精、淀粉、黄芪胶、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邻苯二甲酸甲基纤维素。
1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的压接而形成的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厚度分别在1~300μm的范围内。
1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紧贴的上述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为具有自立性的层叠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夹持着相互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最终被从紧贴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剥离。
17.一种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挤压辊,在以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相互对置的方式重叠两层树脂膜彼此的状态下将其引入,并从各树脂膜的背面加压,所述两层树脂膜分别在表面上形成有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直径为6cm以下的剥离辊,在上述一对挤压辊的送出方向上,设置于与上述一对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的位置;卷取轴,仅将上述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树脂膜沿着上述剥离辊的周面,向与从上述一对挤压辊朝向上述剥离辊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并进行剥离,所述两层树脂膜从上述一对挤压辊朝向上述剥离辊送出并夹持相互紧贴的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输送机构,在剥离上述一方树脂膜时,将保持有多层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另一方树脂膜沿从一对挤压辊朝向剥离辊的前述输送方向输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剥离辊以伴随着上述一层树脂膜的移动而旋转的方式转动自如地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上述剥离辊作为起点,仅将上述一层树脂膜以与上述另一层树脂膜的输送方向成45度以上的角度的方式引入的位置上,设置有上述卷取轴。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对卷出辊,将分别在表面上形成有规定厚度的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两层树脂膜分别向上述一对挤压辊供给;卷取辊,卷取上述另一层树脂膜,所述另一层树脂膜是在通过上述剥离辊剥离上述一层树脂膜后、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保持有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而且,上述卷出辊和卷取辊,其尺寸及结构大致相同、能够相互替换。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切断器,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将上述另一层树脂膜切断成窄幅,所述另一层树脂膜是在通过上述剥离辊剥离上述一层树脂膜后、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保持有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多个卷取筒,用于逐个分别卷取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该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是通过上述切断器切断成多条并保持有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而且,上述多个卷取筒,除去其凸缘部之外的卷取轴部无间隙地前后交错地成列状配置。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切断器,该切断器相对于上述另一层树脂膜,能够在与输送方向平行地切断成窄幅的开状态和不进行切断而使其通过的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另一层树脂膜是在通过上述剥离辊剥离上述一层树脂膜后、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保持有多个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并且,轴和卷取辊能够相互替换,所述轴轴支承有多个卷取筒,该多个卷取筒逐个卷取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该窄幅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是通过开状态的上述切断器切断成多条并保持有多片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所述卷取辊卷取保持有多片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上述另一层树脂膜,所述另一层树脂膜通过关状态的上述切断器而没有被切断地通过上述输送机构被输送而来。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支承上述多个卷取筒的轴,其两端通过框架进行支承,前述轴的一端能够外伸地支承于上述框架的一个上,并且使支承外伸的上述轴的另一端的另一个框架能够起伏自如。
24.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的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卷取筒相对于上述轴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并且通过设置于上述轴的一端侧的弹簧推压各卷取筒侧壁并向上述轴的另一端侧施力,通过该弹簧的弹性力将轴的旋转向卷取筒传递。
全文摘要
本发明将分别形成有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层的2片树脂膜彼此,以投放剂层相互对置的方式进行重叠,并引入一对挤压辊之间,然后从个树脂膜背面加压使各投放剂层紧贴,并使其与挤压辊的加压部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地进行输送。通过设置于该输送方向的剥离辊,仅将夹持紧贴的多层投放剂层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层向与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入,同时将保持有多片投放剂层的另一层树脂膜向输送方向持续输送。由此,能够仅剥离重叠的两层树脂膜中的一方。作为所得到的压接制品的层叠膜状可食性口腔内投放剂,可以冲裁成规定形状。
文档编号A61J3/00GK1744872SQ20038010945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日
发明者林保雄, 矢野和也, 栗村努, 摺出寺一喜 申请人:救急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