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伤寒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59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伤寒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伤寒的病理特点为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持续高热、特殊中毒状态、肝脾肿大、相对脉缓、玫瑰疹、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减少为主要特点,以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一般较伤寒轻。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副伤寒与伤寒,主要采用西医疗法,即采用抗菌、消炎、补液等措施,如用氨苄青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入5%的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配合氯霉素片剂或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剂口服,其疗程长,一般在十天左右,治疗费用也比较高。在中医临床上治疗伤寒与副伤寒,主要有“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加减”、“甘露消毒丹”等方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清热化湿、清营凉血之功效,用于治疗由湿与热互结肠胃、蕴酿熏蒸而致的伤寒或副伤寒的药物。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的成份范围重量份额为A剂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1~6、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1~6、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1~6、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1~6、白豆蔻[Amomoum kravanh Pirre ex Gagnep.]1~6、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1~6、姜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3~8、淡豆豉[Glycine max(L.)Merr.]1~6、姜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1~6、
茵陈[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5~12、炒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3~8、炒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3~8、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1~5、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7~15、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7~15、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1~5、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1~5、滑石8~18;B剂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5~12、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3~8、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3~8、大青叶[Isatis indigotica Fort.]15~40、生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10~20、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10~20、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3~8、黄连2~6、金银花10~20、连翘10~20、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3~8、薏苡仁[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5~12、牡丹皮[Paeonia suffrutico Andr.]3~8、赤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3~8。
其优化的成份范围重量份额配比方案为A剂木 通2~4 薄 荷2~4 射 干2~4石菖蒲2~4 白豆蔻2~4 藿 香2~4姜半夏4~6 淡豆豉2~4 姜厚朴2~4茵 陈7~10炒栀子4~6 炒黄芩4~6黄 连2~4 连 翘8~12金银花8~12
甘 草1~3 川贝母1~3 滑 石10~15;B剂千里光7~10 马齿苋4~6 佩 兰4~6大青叶20~30生地黄12~18玄 参12~18麦 冬4~6 黄 连3~5 金银花12~18连 翘12~18淡竹叶4~6 薏苡仁7~10牡丹皮4~6 赤 芍4~6。
其最佳的成份范围重量份额配比方案为A剂木 通3 薄 荷3 射 干3石菖蒲3 白豆蔻3 藿 香3姜半夏5 淡豆豉3 姜厚朴3茵 陈8 炒栀子5 炒黄芩5黄 连2.5 连 翘10金银花10甘 草2 川贝母2 滑 石12;B剂千里光8 马齿苋5 佩 兰5大青叶25生地黄15玄 参15麦 冬5 黄 连3.5 金银花15连 翘15淡竹叶5 薏苡仁8牡丹皮5 赤 芍5。
本发明的治疗伤寒的药物组合物,可制成颗粒,也可制成口服液,还可制成浸膏剂。
中医认为,伤寒属于祖国医学的湿温范畴,湿与热蕴酿熏蒸而成,湿热病邪是本病的致病外因,因而宜用化湿和中、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止血之法治之。本发明的治疗伤寒的药物组合物,以大青叶、生地黄清热解毒、凉血滋阴为君药。大青叶苦寒,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咸寒入血分又能凉血消斑,用于热入营血、心胃毒盛、气血两燔、湿毒发斑等症,又能加强机体吞噬功能;生地黄性甘寒,清热入营分,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二药合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之功。川贝母、木通、茵陈、玄参、麦冬素为养阴清热之臣药,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清热润肺,木通性苦微寒,取其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之效,茵陈苦泄下降、寒能清热,玄参性苦甘、咸寒、清热凉血、滋阴解毒,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佐以金银花、连翘、黄连、淡竹叶、滑石清热解毒以透邪,使入营之邪气透出气分而解,金银花、连翘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黄连清热燥湿解毒、用于湿热中阻,其所含小檗碱对伤寒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淡竹叶清心泄热、除烦止渴;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湿热水泻。加上其他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药,故本发明的治疗伤寒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清热化湿、清营凉血之功效,对由湿与热互结肠胃、蕴酿熏蒸而致的伤寒或副伤寒有很好的疗效。本药物应用于临床,共治疗各类伤寒或副伤寒或两者兼有的患者共395例,其中显效354例、有效23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8.7%。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取上好无虫注、无霉坏变质的木通1克、薄荷1克、射干6克、石菖蒲1克、白豆蔻1克、藿香6克、姜半夏3克、淡豆豉1克、姜厚朴6克、茵陈5克、炒栀子3克、炒黄芩8克、黄连1克、连翘7克、金银花15克、川贝母1克、甘草1克、滑石18克放入水中(滑石用纱布包裹),以水超过药料二横指为度,用微火煎煮后,过滤成为第一道汤,将药渣加水继续煎煮,过滤成为第二道汤,将第一道汤和第二道汤混合即成为A剂。
取上好无虫注、无霉坏变质的千里光5克、马齿苋3克、佩兰8克、大青叶15克、生地黄20克、玄参20克、麦冬3克、黄连2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淡竹叶3克、薏苡仁12克、牡丹皮3克、赤芍3克放入水中,以水超过药料二横指为度,用微火煎煮后,过滤成为第一道汤,将药渣加水继续煎煮,过滤成为第二道汤,将第一道汤和第二道汤混合即成为B剂。
上述药量为一个成年患者一天的用药量,服用时,将A剂分成两份,每天早上和中午各服一份;将B剂分成两份,每天下午和晚上各服一份,连吃三天即可痊愈。
若将上述A、B剂进行浓缩,则可做成颗粒或浸膏剂,用开水冲服。
实施例二取上好无虫注、无霉坏变质的木通6克、薄荷6克、射干1克、石菖蒲6克、白豆蔻6克、藿香1克、姜半夏8克、淡豆豉6克、姜厚朴1克、茵陈12克、炒栀子8克、炒黄芩3克、黄连5克、连翘15克、金银花7克、川贝母5克、甘草5克、滑石8克放入水中(滑石用纱布包裹),放入水中,以水超过药料二横指为度,用微火煎煮后,过滤成为第一道汤,将药渣加水继续煎煮,过滤成为第二道汤,将第一道汤和第二道汤混合即成为A剂。
取上好无虫注、无霉坏变质的千里光12克、马齿苋8克、佩兰3克、大青叶40克、生地黄10克、玄参10克、麦冬8克、黄连6克、金银花10克、连翘20克、淡竹叶8克、薏苡仁5克、牡丹皮8克、赤芍8克放入水中,以水超过药料二横指为度,用微火煎煮后,过滤成为第一道汤,将药渣加水继续煎煮,过滤成为第二道汤,将第一道汤和第二道汤混合即成为B剂。
服法和药量同上。
实施例三取上好无虫注、无霉坏变质的木通2克、薄荷2克、射干4克、石菖蒲2克、白豆蔻2克、藿香4克、姜半夏4克、淡豆豉2克、姜厚朴4克、茵陈7克、炒栀子4克、炒黄芩6克、黄连2克、连翘8克、金银花12克、川贝母1克、甘草1克、滑石15克放入水中(滑石用纱布包裹),放入水中,以水超过药料二横指为度,用微火煎煮后,过滤成为第一道汤,将药渣加水继续煎煮,过滤成为第二道汤,将第一道汤和第二道汤混合即成为A剂。
取上好无虫注、无霉坏变质的千里光7克、马齿苋4克、佩兰6克、大青叶20克、生地黄18克、玄参18克、麦冬4克、黄连3克、金银花18克、连翘12克、淡竹叶4克、薏苡仁10克、牡丹皮4克、赤芍4克放入水中,以水超过药料二横指为度,用微火煎煮后,过滤成为第一道汤,将药渣加水继续煎煮,过滤成为第二道汤,将第一道汤和第二道汤混合即成为B剂。
服法和药量同上。
实施例四取上好无虫注、无霉坏变质的木通4克、薄荷4克、射干2克、石菖蒲4克、白豆蔻4克、藿香2克、姜半夏6克、淡豆豉4克、姜厚朴2克、茵陈10克、炒栀子6克、炒黄芩4克、黄连4克、连翘12克、金银花8克、川贝母3克、甘草3克、滑石10克放入水中(滑石用纱布包裹),放入水中,以水超过药料二横指为度,用微火煎煮后,过滤成为第一道汤,将药渣加水继续煎煮,过滤成为第二道汤,将第一道汤和第二道汤混合即成为A剂。
取上好无虫注、无霉坏变质的千里光10克、马齿苋6克、佩兰4克、大青叶30克、生地黄12克、玄参12克、麦冬6克、黄连5克、金银花12克、连翘18克、淡竹叶6克、薏苡仁7克、牡丹皮6克、赤芍6克放入水中,以水超过药料二横指为度,用微火煎煮后,过滤成为第一道汤,将药渣加水继续煎煮,过滤成为第二道汤,将第一道汤和第二道汤混合即成为B剂。
服法和药量同上。
实施例五取上好无虫注、无霉坏变质的木通3克、薄荷3克、射干3克、石菖蒲3克、白豆蔻3克、藿香3克、姜半夏5克、淡豆豉3克、姜厚朴3克、茵陈8克、炒栀子5克、炒黄芩5克、黄连2.5克、连翘10克、金银花10克、川贝母2克、甘草2克、滑石12克放入水中(滑石用纱布包裹),放入水中,以水超过药料二横指为度,用微火煎煮后,过滤成为第一道汤,将药渣加水继续煎煮,过滤成为第二道汤,将第一道汤和第二道汤混合即成为A剂。
取上好无虫注、无霉坏变质的千里光8克、马齿苋5克、佩兰5克、大青叶25克、生地黄15克、玄参15克、麦冬5克、黄连3.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淡竹叶5克、薏苡仁8克、牡丹皮5克、赤芍5克放入水中,以水超过药料二横指为度,用微火煎煮后,过滤成为第一道汤,将药渣加水继续煎煮,过滤成为第二道汤,将第一道汤和第二道汤混合即成为B剂。
服法和药量同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伤寒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成份范围重量份额为A剂木 通 1~6 薄 荷 1~6 射 干 1~6石菖蒲 1~6 白豆蔻 1~6 藿 香 1~6姜半夏 3~8 淡豆豉 1~6 姜厚朴 1~6茵 陈 5~12 炒栀子 3~8 炒黄芩 3~8黄 连 1~5 连 翘 7~15 金银花 7~15甘 草 1~5 川贝母 1~5 滑 石 8~18;B剂千里光 5~12 马齿苋 3~8 佩 兰 3~8大青叶 15~40生地黄 10~20玄 参 10~20麦 冬 3~8 黄 连 2~6 金银花 10~20连 翘 10~20淡竹叶 3~8 薏苡仁 5~12牡丹皮 3~8 赤 芍 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寒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成份范围重量份额为A剂木 通 2~4 薄 荷 2~4 射 干 2~4石菖蒲 2~4 白豆蔻 2~4 藿 香 2~4姜半夏 4~6 淡豆豉 2~4 姜厚朴 2~4茵 陈 7~10 炒栀子 4~6 炒黄芩 4~6黄 连 2~4 连 翘 8~12 金银花 8~12甘 草 1~3 川贝母 1~3 滑 石 10~15;B剂千里光 7~10 马齿苋 4~6 佩 兰 4~6大青叶 20~30生地黄 12~18玄 参 12~18麦 冬 4~6 黄 连 3~5 金银花 12~18连 翘 12~18 淡竹叶 4~6 薏苡仁 7~10牡丹皮 4~6赤 芍 4~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寒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成份范围重量份额为A剂木 通 3 薄 荷 3 射 干 3石菖蒲 3 白豆蔻 3 藿 香 3姜半夏 5 淡豆豉 3 姜厚朴 3茵 陈 8 炒栀子 5 炒黄芩 5黄 连 2.5连 翘 10 金银花 10甘 草 2 川贝母 2 滑 石 12;B剂千里光 8 马齿苋 5 佩 兰 5大青叶 25 生地黄 15 玄 参 15麦 冬 5 黄 连 3.5金银花 15连 翘 15 淡竹叶 5 薏苡仁 8牡丹皮 5 赤 芍 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治疗伤寒的药物组合物,其成分包括木通、薄荷、射干、石菖蒲、白豆蔻、藿香、姜半夏、淡豆豉、姜厚朴、茵陈、炒栀子、炒黄芩、黄连、连翘、甘草、川贝母、滑石、金银花、千里光、马齿苋、佩兰、大青叶、生地黄、玄参、麦冬、黄连、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薏苡仁、牡丹皮、赤芍,具有清热化湿、清营凉血之功效,对于由湿与热互结肠胃、蕴酿熏蒸而致的伤寒或副伤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P31/04GK1679666SQ200410049440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1日
发明者王静 申请人:王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