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氩弧焊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氩弧焊帽,电焊工在操作时可借由脸部下颌的运动来实现控制翻转镜片。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点焊操作时,操作者均需配戴有保护镜片的焊帽,以避免氩弧光对人眼的刺激和伤害。
现有焊帽的保护镜片多为手动翻转结构,电焊工在操作时一手握持焊枪,一手拿焊条。当需停下观察焊接点的情况时,就需要使用其中一只手来翻转镜片。在重新起弧点焊时,是难以用一只手来找正或对齐原有焊点的,因为当用手合上镜片后,操作者是不会看到焊点的,只能是凭借感觉来复位操作。
现有焊帽保护镜片的手动翻转结构,限制了电焊工连续地、准确地进行起弧点焊,因而无法保证焊点的准确到位,漏焊和假焊情况较为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电焊工的双手需要额外地去翻转镜片,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保护镜片无需手动翻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氩弧焊帽,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而设计有镜片连动翻转机构,从而可依靠电焊工面部下颌的上下活动即可控制镜片向上翻起以利于观察焊点情况、也可向下复位而严密地遮盖焊帽面罩观观察窗。
所述的氩弧焊帽,具有一内凹弧形的面罩本体。通过面罩两侧部的帽带固定螺母,帽带从面罩的后侧部与面罩连接。
通过调节帽带的帽带调节扣、帽带调节螺母,可从后方或上方来调节帽带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电焊工头部大小的差异。
现有的氩弧焊帽,其面罩前部设置有一观察窗口。在观察窗口外部设置有一带有保护镜片的镜框,通过镜框活页将镜框从两侧轴接在观察窗口上方的面罩上,刚好将观察窗口完全遮挡封闭起来。
所述的氩弧焊帽具有一镜片连动翻转机构,其主要包括有连动拉杆、拉绳和压板。其中,连动拉杆设置有2个固定转轴、并分别螺钉轴接在观察窗口一侧部、以及镜框的一侧部。
与镜框侧部的固定转轴相对应的是,连动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拉绳。
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在压板的一侧端,而压板的另一端则固定在面罩内部。
通过上述结构,当电焊工戴上所述的氩弧焊帽后,可将所述的压板紧贴在下颌处。当电焊工需要通过观察窗口检查焊点的情况时,可停止双手的点焊操作,同时将下颌向下伸出,则压板带动拉绳向下移动,将连动拉杆的一端沿所述的镜框上的固定转轴向下转动,相应地连动拉杆的另一端则被向上抬起;通过镜框上的固定转轴,则在连动拉杆的作用下,镜框被向上翻转,此时电焊工可通过观察窗口看到焊点的情况。
与之相反的是,当检查完毕焊点而需重新进行起弧点焊时,只需将下颌收回则压板失去了向下支撑力的作用,在拉绳回复弹力和镜框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拉绳向上移动并带动连动拉杆一端沿镜框上的固定转轴向上转动,相应地连动拉杆的另一端则向下复位,镜框可重新向下翻转而遮盖住观察窗口。
上述过程中,电焊工的双手并未离开过原有的操作焊点,因而可以较为准确地重新起弧点焊,点焊质量较高、整个操作过程是连续的。
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为了提高所述连动拉杆的灵活性、以及更加省力地向上抬起镜框,所述的连动拉杆分为V型连板和直型连板,两者之间形成有连接活动转轴;V型连板的一端连接拉绳,直型连板的一端连接镜框并形成所述的固定转轴。
当点焊时,若氩弧光进入电焊工眼睛则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甚至还可能造成失明,所以镜框必须能够完全封闭观察窗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氩弧焊帽,在所述拉绳和连动拉杆相互连接的固定转轴上还连接有一拉簧,拉簧的另一端通过拉簧固定螺丝固定在所述面罩的内侧顶部。则当上述镜框复位遮盖住观察窗口时,不仅可依靠拉绳的回复弹力、镜框的自重,也可同时借由拉簧的回复弹力,从而促进所述的连动拉杆带动镜框复位并完全封闭住所述的观察窗口。
所述的压板,一端与拉绳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面罩内侧。为了适应不同操作者的脸部大小和脸型,所述压板的一端设置有一通孔,所述拉绳穿过通孔后形成有拉绳调节扣,可以通过调节扣来调节拉绳的上下距离。
在面罩设置有一竖向通槽,压板的另一端形成有竖向设置的可调立轴可调立轴与压板调节钮连接。当压板调节钮在竖向通槽内上下滑动时,可调立轴随之上下移动,因而压板也同时被动地上下移动。为保证氩弧光不会从竖向通槽泄露进入所述的焊帽,可调立轴具有足够的高度而能够始终遮蔽住所述的竖向通槽。或是在可调立轴与压板调节钮之间夹持有一遮板。
当电焊工调节好压板与其下颌的位置后,可将压板调节钮旋紧而将压板可调立轴固定住,也就可以将压板的这一侧端固定,压板的另一侧端只能通过拉绳来实现上下移动。
当然,若另一电焊工来配戴此氩弧焊帽时,可以同时调节压板两侧的拉绳调节扣和可调立轴、以及压板调节钮,使得压板较为紧密地贴合在电焊工下颌处,从而达到所述镜框较大的翻转力矩。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氩弧焊帽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无需电焊工手动翻转镜框即可依靠下颌的上下活动控制镜框向上翻起或是向下复位,从而实现对焊点情况的观察和较为严密地遮盖观察窗口,其焊接操作连贯、焊条与焊枪配合准确、点焊质量高;2、上述氩弧焊帽结构紧凑、镜框对观察窗口的密闭效果较好,有利于保证电焊工的眼睛不受伤害;3、上述氩弧焊帽具有多种调节装置,因而其适应性较好,可适应于不同脸型和脸部大小;4、上述氩弧焊帽自身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易行,制作或改装现有氩弧焊帽的成本较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所述氩弧焊帽的部分剖面主视图;图2是所述氩弧焊帽的部分剖面左视图;图3是所述氩弧焊帽的部分剖面俯视图。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氩弧焊帽包括有,拉簧固定螺丝1,拉簧2,镜框活页3,连动拉杆固定转轴4,直型连板5,V型连板6,镜框7,连板活动转轴8,面罩9,可调立轴10,帽带调节扣11,帽带12,帽带调节螺母13,镜片14,帽带固定螺母15,压板16,压板调节钮17,竖向通槽18,拉绳19,拉绳调节扣20,压板固定点21,观察窗口2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所述的氩弧焊帽,具有一内凹弧形的面罩9。
通过面罩9两侧的帽带固定螺母15,帽带12从面罩9的后侧部与面罩9连接起来。
帽带12的顶部具有帽带调节扣11、其后部具有帽带调节螺母13,以供调节帽带12的内径大小并适应不同电焊工的头部。
面罩9前部设置有一观察窗口22。在观察窗口22外部设置有一带有保护镜片14的镜框7,通过镜框活页3将镜框7从两侧轴接在观察窗口22上方的面罩9上,刚好将观察窗口22完全遮挡封闭起来。
所述的氩弧焊帽具有一镜片连动翻转机构,其主要具有直型连板5,V型连板6,拉绳19和压板16。其中,V型连板6和直型连板5之间形成有连板活动转轴8;V型连板6通过一固定转轴4轴接在观察窗口22的一侧部,V型连板6的另一端连接拉绳19;直型连板5通过一固定转轴4轴接在镜框7的一侧部。
在拉绳19和V型连板6连接处还连接有一拉簧2,拉簧2的另一端通过拉簧固定螺丝1固定在所述面罩9的内侧顶部。
所述压板16的一端连接拉绳19,另一端通过可调立轴10与压板调节钮17连接,并形成有压板固定点21。
压板16的一端设置有一通孔,所述拉绳19穿过通孔后形成有拉绳调节扣20;在面罩9设置有一竖向通槽18,压板16的另一端形成有竖向可调立轴10,可调立轴10与压板调节钮17连接,并且调节钮17可在竖向通槽18内上下滑动。
当电焊工调节好压板16与其下颌的位置后,可将压板调节钮17旋紧而将压板可调立轴10固定住,也就可以将压板16的这一侧端固定。
通过调节压板16两侧的拉绳调节扣20和可调立轴10、以及压板调节钮17,可使得压板16较为紧密地贴合在电焊工下颌处。
当电焊工戴上所述的氩弧焊帽后,可将所述的压板16紧贴在下颌处。当电焊工需要通过观察窗口22检查焊点的情况时,可停止双手的点焊操作,同时将下颌向下伸出,则压板16带动拉绳19向下移动,将V型连板6的一端沿所述的镜框7上的固定转轴4向下转动,相应地直型连板5的一端则被向上抬起;通过镜框7上的固定转轴4,则在直型连板5的作用下,镜框7被向上翻转,此时电焊工可通过观察窗口22看到焊点的情况。
权利要求1.一种氩弧焊帽,具有一内凹弧形的面罩,通过面罩两侧部的帽带固定螺母可将帽带从面罩的后侧部与面罩连接;面罩前部设置有一观察窗口,在观察窗口外部设置有一带有保护镜片的镜框,镜框活页设置在观察窗口上方的面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氩弧焊帽具有一镜片连动翻转机构,其主要包括有连动拉杆、拉绳和压板;连动拉杆设置有2个固定转轴、并分别螺钉轴接在观察窗口的侧部、以及镜框的侧部;与镜框侧部的固定转轴相对应的是,连动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在压板的一侧端,而压板的另一端则固定在面罩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氩弧焊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动拉杆分为V型连板和直型连板,两者之间形成有连接活动转轴;V型连板的一端连接拉绳,直型连板的一端连接镜框并形成所述的固定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氩弧焊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绳和连动拉杆相互连接的固定转轴上还连接有一拉簧,拉簧的另一端通过拉簧固定螺丝固定在所述面罩的内侧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氩弧焊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一端与拉绳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面罩内侧;所述压板的一端设置有一通孔,所述拉绳穿过通孔后形成有拉绳调节扣;在面罩设置有一竖向通槽,压板的另一端形成有竖向可调立轴,可调立轴与压板调节钮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氩弧焊帽设计有镜片连动翻转机构,从而可依靠电焊工面部下颌的上下活动即可控制镜片向上翻起以利于观察焊点情况、也可向下复位而严密地遮盖焊帽面罩观观察窗。所述的氩弧焊帽具有一镜片连动翻转机构,其主要包括有连动拉杆、拉绳和压板。其中,连动拉杆设置有2个固定转轴、并分别螺钉轴接在观察窗口一侧部、以及镜框的一侧部。与镜框侧部的固定转轴相对应的是,连动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在压板的一侧端,而压板的另一端则固定在面罩内部。
文档编号A61F9/04GK2732221SQ20042005280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日
发明者王建慧 申请人:王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