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效止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311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效止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骼非外科处理的整形器具,尤其是防止打鼾的器具。
背景技术
打鼾,俗称打呼噜,是由于在睡眠状态下,一些人的呼吸道、舌根、软腭组织松驰,使呼吸道狭窄阻塞造成的,发出使人讨厌的呼噜声。现代医学证实,打鼾者在睡眠中会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使机体在睡眠状态下缺氧,导致氧气供应不稳定,若天天如此,易形成低血氧症,极易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心肌梗塞、男性性功能减退、身体加速肥胖等症状,更甚的会导致缺氧时间长而猝死。为此,人们为防止打鼾发明了不少止鼾器。1、国际国内最常用的止鼾器是下颌前移式的止鼾器,下颌前移的止鼾器有可调式下颌前移止鼾器、固定和半固定式下颌前移止鼾器。这些止鼾器都是通过固定患者上下牙的距离使睡眠时患者的下牙上提,而使下颌提高,从而扩大气道,改善呼吸消除鼾症。这种止鼾器适用于鼾症较轻者,对于由于舌后堕造成的鼾症和阻塞性呼吸间断等症状改善不大。2、舌固定式止鼾器,这种止鼾器是通过一端固定于上下牙,另一端压在舌体上,而防止舌后堕阻塞气道,从而达到止鼾效果。这种方法由于多数人产生恶心而不能推广。3、国内有人试图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而做了一些尝试,但都不是很成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效止鼾器,应能达到消除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与上、下牙齿相应的上牙槽和下牙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下牙槽前侧联接,一条以上并与舌头相应成弧形的栏杆构成的舌栏,该舌栏使上、下牙槽之间有间隔;设在上牙槽下面并向后延伸的舌滞留平面。
所述的下牙槽比上牙槽前靠。
以上结构的止鼾器,舌栏除定位上、下牙槽和栏杆之间可通气流之外,还使上下牙槽有一定的间隔,方便舌头伸入定位。舌栏的采用使上呼吸道增加了空气的通量,与下牙槽位置的相应前靠相结合,可以防止鼾者在睡眠时下颌后坠压迫和阻塞上呼吸道,这是功效之一。设在上牙槽下面并向后延伸的舌滞留平面在使用时与舌的上面接触,由于舌滞留平面的面积较大,与舌面的接触是面与面的接触,而且舌面是一个软面。软面与硬石的接触,加上唾液的作用,使两面之间会形成一些局部的真空,把舌面牢牢地吸附在舌滞留面上,起到固定舌头的作用。这个作用与下牙槽结合,可防止鼾者睡眠时舌体后坠,阻塞呼吸气道,从而改善呼吸的气通道,这是功效之二。所以与上述的功效之一一起合称双效,该器具总称双效止鼾器。两个效果相结合可以消除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从而达到目的。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的结构示意图中可知,本实用新型由舌栏1、上牙槽2、舌滞留面3和下牙槽4构成。其中,舌栏1由一条以上的栏杆组成,一般设三条,中间一条,两侧各一条,方便通气,增加气通量。各栏杆制成与舌相应的弧形,拦住舌头,不给其东倒西歪,保证空气畅通。当然,舌栏1的栏杆还可设置成1条的、2条的或4、5条的,能方便通气即可。栏杆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和椭圆,还可以是片状或扁形的。各间隔的栏杆的两端头分别与上、下牙槽2、4的外侧固定联接,并使两牙槽之间有可伸入舌头的间隔。上、下牙槽2和4可根据各人的齿形情况来制成凹槽状,能顺利地放入上下排的牙齿。由图1中可看出,下牙槽4所处的位置比上牙槽稍前靠,使用时可使下排牙齿前移,能防止在睡眠状态下下颌后坠压迫和阻塞上呼吸道。在上牙槽2的下面,设有向后延伸的平面3,该平面3由于唾液的作用,可与舌上面构成一些局部的真空,使舌面滞留在该面上,所以,也叫舌滞留平面3。该平面3的作用主要是定位舌头。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由图中可知,上牙齿5与下牙齿7分别卡入到上牙槽2和下牙槽4中,舌头6的舌尖8通过上下槽之间的间隔伸入舌栏1的内侧中。舌头6的上舌面与下牙槽2下面的舌滞留平面3贴接触,定位舌头6,使之不能后坠。
权利要求1.一种双效止鼾器,它包括与上、下牙齿相就的上牙槽(2)和下牙槽(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下牙槽(2、4)前侧联接,一条以上并与舌头相应成弧形的栏杆构成的舌栏(1),该舌栏(1)使上、下牙槽(2、4)之间有间隔;设在上牙槽(2、4)下面并向后延伸的舌滞留平面(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效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牙槽(4)比上牙槽(2)前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效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舌栏(1)各栏杆,可以是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的,还可以是片状或扁形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效止鼾器,它包括与上、下牙齿相应的上牙槽的下牙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下牙槽前侧联接,一条以上并与舌头相应成弧形的栏杆构成的舌栏,该舌栏使上、下牙槽之间有间隔;设在上牙槽下面向后延伸的舌滞留平面。舌栏的采用使上呼吸道增加了空气的通量,与下牙槽位置的相应前移相结合,可以防止鼾者在睡眠时下颌后坠压迫和阻塞上呼吸道。设在上牙槽下面向后延伸的舌滞留平面在使用时与舌的上面接触,加上唾液的作用,使两面之间会形成一些局部的真空,把舌面牢牢地吸附在舌滞留面上,起到固定舌头的作用,两个效果相结合可以消除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适用于打鼾者。
文档编号A61F5/56GK2740160SQ200420065199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日
发明者林志君 申请人:林志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