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贴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59阅读:19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贴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婴幼儿)咳嗽的外用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学认为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的常见症候,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加之寒暖不知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就更易发病。目前市售治疗小儿咳嗽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方面有如“咳速停”、“复方甘草合剂”、“小儿止咳糖浆”等;西药方面有用口服或针剂类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治疗小儿咳嗽。上述药物对治疗小儿咳嗽方面的疾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上述药物治疗小儿咳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影响疗效;一是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时间长之后容易产生耐药性,使治愈率有所下降;二是口服中药时小儿怕药苦,易引起小儿拒服或食药量不足而影响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针对性广,疗效好,解决儿童打针吃药难的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外用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以下中药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麻黄1-5、细辛1-5、白芥子1-5、葶苈子1-5、皂荚0.8-4、蜂蜜6-12、川贝母1-5、轻粉(Hg2CI2)0.5-2.5。
本发明治疗小儿咳嗽外用贴膏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将麻黄、细辛、白芥子、葶苈子、皂荚均按中药常规炮制;b、分别研磨或粉碎过80-100目筛,与80-100目的轻粉混均;c、将蜂蜜炼成滴水成片时离火,及时将拌均匀的药粉投入炼好的蜂蜜中,搅拌均匀;d、制成3-5克重的药饼或药膏,密封保存备用;或将药膏涂敷于普通医用胶布上成为贴膏。
在上述组方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包括下列中药组分及重量配比胆南星1-5,冰片0.5-2.5,蛤壳粉1-5。
制备方法为取制天南星细粉,按1公斤加牛、羊或猪胆汁2.5公斤的比例,混合拌匀,置甄或蒸笼内蒸30分钟(由沸腾时算起)取出,日晒夜露一周,切成小方块,干燥后研磨成70-90目细粉;取净蛤壳、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取出放凉,打碎后磨成80-100目的细粉;把冰片研磨制成80-100目的细粉。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内病外治”、“经络原理”,由诸味药物配制而成。其中麻黄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效为君药,细辛性味辛、温,归心、肺经,具有散热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白芥子性辛、温,归肺经,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洁,通络止痛之功效;葶苈子性寒、味辛、苦,归肺、膀胱经,具有泻肺行水,去痰定喘,用于痰诞壅肺,喘咳痰多症;皂荚性温、辛,归肺、大肠经。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咳痰不爽症;川贝母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阴虚劳咳,咳痰带血等症;轻粉性辛、寒,归大肠、小肠经,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蜂蜜性甘、平,归肺,痹、大肠经,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在夹层锅内经50-80度温度熬炼后,并同时成为药物粘结剂。
上述诸药作用,共秦疏通经络、止咳、化痰、祛风解毒,清热之功效,尤其是针对儿童咳嗽疗效比较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贴膏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外用贴膏的组成及用量为实施例1麻黄100克细辛100克 白芥子100克 葶苈子100克皂荚80克 川贝母100克轻粉50克蜂蜜600克将上述中药麻黄、细辛、白芥子、葶苈子、皂荚、川贝母按常规方法炮制后,分别研细成80-100目的药粉后与80-100的轻粉混均匀,将蜂蜜炼成滴水成片时离火,并及时将药粉投入到炼好的蜂蜜中与蜂蜜搅拌均匀,制成3-5克重的药饼或药膏。
实施例2麻黄100克细辛80克 白芥子100克 葶苈子100克皂荚50克胆南星100克轻粉50克蜂蜜600克将麻黄、细辛、白芥子、葶苈子、皂荚按常规方法炮制后,分别研细为80-100目的药粉,将取得药粉混均;取制天南星细粉,按1公斤加牛、羊或猪胆汁2.5公斤的比例,混合拌匀,置甄或蒸笼内蒸30分钟(由沸腾时算起)取出,日晒夜露一周,切成小方块,干燥后研磨成70-90目细粉;将冰片、轻粉分别研细为80-100目粉,把上述药粉混合拌均,将蜂蜜炼成滴水成片时离火,并及时将混合拌均的药粉投入到蜂蜜中搅拌均匀,制成3-5克重的药饼或药膏,或将药膏摊于普通医用的胶布上即成。
实施例3麻黄90克细辛80克白芥子120克葶苈子100克冰片50克胆南星100克 蛤壳粉100克蜂蜜600克制备方法为将麻黄、细辛、白芥子、葶苈子按常规方法炮制分别研磨为80-100的药粉;将取得药粉混均,取制天南星细粉,按1公斤加牛、羊或猪胆汁2.5公斤,混合拌匀,置甄或蒸笼内蒸30分钟(由沸腾时算起)取出,日晒夜露一周,切成小方块,干燥后研磨成70-90目细粉;取净蛤壳,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取出,放凉,打碎后研磨成为80-100目的细粉;把冰片研磨成80-100目粉;把蜂蜜炼成滴水成片时离火拌入上药粉,搅均制成3-5克药饼或药膏,密封保存备用。
用药方法,本发明采用配穴用药一般咳嗽采用药膏贴敷主穴,即将药膏贴敷双涌泉穴;较重咳嗽患病者选用一组配穴,即将药膏贴敷在双涌泉穴和双肺腧穴;或将药膏贴敷在双涌泉穴和大推穴。同时也可配合推拿穴位即推坎宫、推攒竹、清肺经、按天突、开璇玑,揉膻中、揉乳根,摩腹、揉肺腧,分推肩胛骨、按弦搓摩。在推拿主穴的同时还可推拿配穴外感咳嗽加太阳穴,风寒者加推三关,揉三扇门;风热者加推天河水;痰多者揉掌小横纹。
内伤咳嗽加补肺经,补贤经、揉气海、揉贤腧、捏脊。
治疗效果由实施例1组方制成的贴膏中对365例10岁以下小儿咳嗽治疗有效率为96.5%;由实施例2组方制成中药贴膏对412例10岁以下的小儿咳嗽病例治疗有效率达97%;由实施例3组配的中药贴膏对396例10岁以下小儿咳嗽病例治疗有效率达98.5%。
病例武某,男,5岁,咳嗽1周,伴流涕,喉间谈呜,在县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以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服急支糖浆治疗5天,效果较差,仍咳嗽痰呜,来我诊所就诊,经诊断为塞型咳嗽,因小儿惧怕打针、服药,即给予以穴位贴药治疗,主穴双涌泉配穴双肺俞每日一次,三次为一疗程,贴药第二天即见好转,一疗程结止咳嗽治愈,要求再贴一疗程巩固而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贴膏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组分其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麻黄1-5 细辛1-5 白芥子1-5 葶苈子1-5皂荚1-3 川贝母1-5 轻粉0.5-2.5 蜂蜜6-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贴膏,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以下药物组分,其重量配比为胆南星1-5、冰片0.5-2.5、蛤壳粉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咳嗽外贴膏,其特征在于其中1-5重量份的川贝母用1-5重量份的胆南星替换;或者1-3重量份的皂荚用0.5-2.5重量份的冰片替换;或者0.5-2.5重量份的轻粉用1-5重量份的蛤壳粉替换。
4.根据要得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外贴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麻黄、细辛、白芥子、葶苈子、皂荚、川贝母、按常规炮制;b、分别研细粉达到80-100目;取制天南星细粉,按1公斤加牛、羊或猪胆汁2.5公斤的比例,混合拌匀,置甄或蒸笼内蒸30分钟(由沸腾时算起)取出,日晒夜露一周,切成小方块,干燥后研磨成70-90目细粉;取净蛤壳,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取出放凉,打碎后磨成80-100目的细粉;将冰片研磨成80-100目粉;c、将蜂蜜炼成滴水成片时离火,按配方重量比将原料拌匀投入炼好的蜂蜜中,搅拌均匀制成3-5克重的药饼或药膏,或将药膏涂敷于普通医用胶布上成为贴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的外用药贴膏及制备方法,它由麻黄、细辛、白芥子、皂荚、川贝母、胆南星、哈壳粉组分经炮制研磨成细粉与轻粉、冰片细粉混均匀并与炼好的蜂蜜搅拌混均等工艺制成。该外用贴膏具有疏经络、止咳、化痰祛风、解毒、清热之功效,对儿童咳嗽疗效好。
文档编号A61P11/14GK1891276SQ20051001906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8日
发明者邵洪芳 申请人:邵洪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