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曲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4185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曲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曲微丸,是以红曲原料加入辅料制备而成的微丸,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曲是以大米为原料,经红曲酶繁殖而成的一种紫红色米曲,药食两用,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古代它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着色、酿酒、发酵、中医中药方面。红曲始载于元朝的《饮膳正要》,《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治安人血,气通乃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近年来,随着在红曲的发酵产物中筛选出强效降血脂成分洛伐他汀(Monacolin K)之后,红曲的研究正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各国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发现红曲能产生许多有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如红曲色素、胆固醇抑制剂lovastatin,及具有降血压、抗菌、抗肿瘤、降糖等生理活性的成分,使传统的红曲增添了新的内涵,因此开发红曲的新功能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雷萍,金宗濂.红曲中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03,24(9)86~88)目前国内以红曲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药物制剂有两种,即北大维信的血脂康胶囊和成都地奥制药集团的脂必妥片。此外还有成都地奥制药集团开发的由红曲与其它中药配伍组成的复方中成药制剂脂必泰胶囊。专利号为CN 1061537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高血脂症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红曲制剂”;公开号为CN 151345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以洛伐他汀盐为主要活性成分的中药红曲及其制剂”;公开号为CN 160534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红曲分散片的制备及其应用”。
微丸是指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丸剂,口服后,通过胃肠道时,水份透过包衣膜进入丸内,使药物溶解成为饱和溶液。用于制备微丸丸芯的辅料,与片剂、丸剂的辅料大致相同,一般由稀释剂、粘合剂组成。用于微丸的薄膜包衣材料也与片剂的薄膜包衣材料相同,一般有成膜材料、增塑剂组成,有时还需加入一定量的致孔剂、润滑剂和表面活性剂。随着制剂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控释制剂的发展,用于微丸的材料日益增多(1、钱方,蒋雪涛,王安文.微丸的进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27(1)41~46;2、于少云,王洪光,刘璐,等.微丸的进展.中国新药杂志,1999,8(12)802~805)。但是并非任何原料均可适用于制备成微丸,因为原料本身的性质、辅料的用量及原料的适应症决定了该原料能否制备成微丸,迄今为止,尚未见以红曲为主要原料制备微丸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红曲微丸,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微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曲微丸,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的微丸红曲8~10份,辅料3~5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红曲10份,辅料4.65份。
其中,所述的辅料是淀粉、糊精。
进一步地,所述的辅料是淀粉。
其中,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红曲10份,淀粉4.6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红曲微丸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称取红曲,干燥,粉碎,过60~200目筛;b、加入辅料,以60~8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软材,制丸,得微丸。
其中,步骤b所述的制丸是分三段制丸,其中第一、二阶段制丸采用静态干燥法,第三阶段制丸采用高温干燥膨胀法成丸。
进一步地,第一阶段干燥温度为30~40℃,干燥时间1小时;第二阶段干燥温度为50~60℃,干燥时间1小时;第三阶段干燥温度为70~80℃,干燥时间8小时。
本发明微丸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不同组方制成快速释放或慢速释放的微丸,属于多剂量剂型,可由具有不同释药速度的微丸组成,也可将微丸装胶囊制成胶囊剂或压片制成片剂,本发明微丸与单剂量剂型(如片剂)相比,辅料用量少,质量稳定,具有较好的疗效重现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发明微丸红曲中洛伐他汀检出量高,而且微丸在胃肠道表面分布的面积增大,使生物利用度提高而局部刺激较少或消除,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不同粉碎程度的对红曲中洛伐他汀检出量的影响表1 不同粉碎程度红曲中洛伐他汀的检出量(单位mg/g)

注A能通过200目筛;B能通过150目筛;C能通过120目筛;D能通过80目筛;E不能通过80目筛;由表1可以看出,粉碎程度对红曲中洛伐他汀检出量有明显的影响,过200目筛的原药较不能通过80目的原料其洛伐他汀的检出量提高1倍以上。
实施例2辅料种类的选择本品制成微丸剂,因红曲粉具有吸湿性,需加入适量辅料,一般选择淀粉、糊精等辅料,同时可增加丸剂的圆整度,光滑度,提高微丸的抗潮性。试验分别加30%淀粉、糊精混入红曲粉中,放置在75%的相对湿度中(25℃)84小时。考察吸湿率,见表2。
表2 辅料种类筛选表

由上表可见,二者吸湿率差异不大,试验选择淀粉作为辅料即可。
实施例3 辅料用量的选择本品制成微丸,需制成软材后,再制成微丸;试验对淀粉的用量进行了考察。取红曲粉,分别加10、20、30、40、50%的淀粉,混匀,以70%乙醇制软材,考察制软材的难易程度。结果见表3。
表3 淀粉用量选择结果表

由上表可见,加红曲粉30%以上的淀粉时,易制成软材,根据制成微丸的处方量进行最终确定。
实施例4 乙醇浓度的筛选试验按上述辅料用量,以相应的乙醇浓度对其进行制软材,以制粒的难易程度进行筛选。结果见表4。
表4 乙醇浓度筛选结果表

由上表可见,选择70%乙醇作为润湿剂,易制粒。
实施例5 制丸工艺制好的软材用微丸机制丸,湿料挤压过0.8mm筛孔,条状湿粒切断滚圆,干燥成型,过16~20目筛选丸。但干燥温度往往对丸剂的性状有较大影响,所以应对温度及干燥方式作考察。结果见表5。
表5 干燥温度及时间表

综上所述,加入淀粉,以70%的乙醇为润湿剂,制成软材,制丸,一、二阶段处于静态干燥,第三阶段高温干燥膨胀成丸。
经考察发现,通过分三段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干燥,即一段在30~40℃干燥1h,二段在50~60℃干燥1h,三段在70~80℃干燥8h,能够完成制丸工艺,保证本发明微丸的性状符合要求。
实施例6 本发明微丸的制备红曲 200g淀粉 93g称取红曲200g,干燥,粉碎,过80目筛;加入淀粉93g,以7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软材,制丸,30℃干燥1小时;60℃干燥1小时;70℃干燥8小时,得微丸。制备的微丸辅料用量少,质量稳定,丸红曲中洛伐他汀检出量高。
实施例7 本发明微丸的制备红曲240g淀粉90g称取红曲240g,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加入淀粉90g,以6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软材,制丸,35℃干燥1小时;60℃干燥1小时;70℃干燥8小时,得微丸。
实施例8 本发明微丸的制备红曲 240g淀粉 100g称取红曲240g,干燥,粉碎,过120目筛;加入淀粉100g,以8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软材,制丸,30℃干燥1小时;65℃干燥1小时;80℃干燥8小时,得微丸。制备的微丸辅料用量少,质量稳定,丸红曲中洛伐他汀检出量高。
实施例9 本发明微丸的制备红曲 240g淀粉 150g称取红曲240g,干燥,粉碎,过150目筛;加入淀粉150g,以7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软材,制丸,30℃干燥1小时;60℃干燥1小时;70℃干燥8小时,得微丸。制备的微丸辅料用量少,质量稳定,丸红曲中洛伐他汀检出量高。
实施例10 本发明微丸的制备红曲300g淀粉80g称取红曲300g,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加入淀粉80g,以7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软材,制丸,30℃干燥1小时;60℃干燥1小时;700℃干燥8小时,得微丸。制备的微丸辅料用量少,质量稳定,丸红曲中洛伐他汀检出量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红曲微丸,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的微丸红曲8~12份,辅料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曲微丸,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红曲10份,辅料4.6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曲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曲为粉碎通过60~200目筛的粉末。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曲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料是淀粉或糊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曲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料是淀粉。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曲微丸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称取红曲,干燥,粉碎,过60~200目筛;b、加入辅料,以60~8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软材,采用微丸机制丸,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曲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制丸分三阶段制丸,其中第一、二阶段制丸采用静态干燥法,第三阶段制丸采用高温干燥膨胀法成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曲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干燥温度为30~40℃,干燥时间1小时;第二阶段干燥温度为50~60℃,干燥时间1小时;第三阶段干燥温度为70~80℃,干燥时间8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红曲制剂,特别是一种以红曲为原料的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微丸属于多剂量剂型,可由具有不同释药速度的微丸组成,也可将微丸装胶囊制备成胶囊剂或压片制成片剂,辅料用量少;本发明微丸与单剂量剂型(如片剂)相比,质量稳定,具有较好的疗效重现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微丸在胃肠道表面分布的面积增大,使生物利用度提高而局部刺激较少或消除,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文档编号A61P9/00GK1919213SQ200510021520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4日
发明者李伯刚, 刘忠荣, 及元乔, 王若竹, 白红艳 申请人: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