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肱骨外科颈角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肱骨骨折后定位的钢板。
背景技术:
肱骨是人和脊椎动物(四足类)的上臂骨。人的肱骨分上、下端和体三部。上端为一半球形的头,头与体之间为颈,再下方是肱骨上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因而称为“外科颈”。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时骨折端不稳定,并有软组织嵌在其间,手法整复或外固定治疗失败或治疗时间较晚已不能用手法整复,特别是青壮年患者需要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然而肱骨近端为松质骨,应用螺丝钉、克氏针及锔钉等固定,容易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造成骨折再移位,因此术后需要给以外固定制动肩关节,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造成局部粘连,常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应用目前已有的“T”形、“L”形、三叶草形钢板,需要较多剥离近折端软组织,这样会进一步破坏肱骨近端血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局部骨的形态及骨折线的方向进一步塑形定位,而且创伤小、供血好、有利愈合、康复的肱骨外科颈角钢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个“L”形钢板,其技术要点是“L”形钢板的长臂与肱骨上部的外形相一致,且带有固定孔,“L”形钢板的短臂前端为双叉结构,便于固定在肱骨上。
由于本肱骨外科颈角钢板制造成“L”形,其长臂与肱骨上部的外形相一致,短臂前端为双叉结构,一是长臂可以根据局部骨的形态和骨折线的方向容易进一步塑形,短臂便于固定;二是固定过程中,骨折近断剥离软组织较少,有时甚至可不必剥离即可完成,很好地保留了近折端的供血,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减少了肱骨头坏死的机会;三是手术简单,易于掌握,且用时少;四是术后无需外固定,能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形状是用钛合金或其它医用合金材料制成的“L”形钢板。“L”形钢板的长臂(1)与肱骨上部的外形相一致,且带有固定孔(3),使之固定在肱骨上时,可以与肱骨吻合接触,固定牢靠,且能减少创伤,有利于愈合。长臂(1)的横断面最好是弧形,其内面便于与肱骨紧紧靠在一起。“L”形钢板的短臂(2)前端为双叉结构,叉口可以是“V”形、“U”形或其它形状,一则便于固定,二则固定牢固。为了增加强度,短臂(2)的横断面也可以制成弧形。
权利要求1.肱骨外科颈角钢板,它包括一个“L”形钢板,其特征在于“L”形钢板的长臂与肱骨上部的外形相一致,且带有固定孔,“L”形钢板的短臂前端为双叉结构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肱骨外科颈角钢板,它包括一个“L”形钢板,其技术要点是“L”形钢板的长臂(1)与肱骨上部的外形相一致,且带有固定孔(3),“L”形钢板的短臂(2)前端为双叉结构组成。其优点是长臂可以与肱骨吻合接触,固定牢靠,且能减少创伤,有利于愈合,短臂固定牢固,且手术简单,易于掌握,用时少;术后无需外固定,能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功能。
文档编号A61B17/58GK2757746SQ200520079828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5日
发明者徐存立, 马廷斋 申请人:徐存立, 马廷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