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3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
背景技术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是患者手术后康复的重大障碍,其主要是导致患者长期不能进食而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在临床上对于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式,大都采取硬质食管器械进行腔内置管术、吻合口扩张术,其不仅不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而且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并且存在术后易复发以及再次出现吻合口狭窄情况,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它有扩张探头,扩张探头与冷冻探头相连接,冷冻探头与软管相连接,软管内分别安装气管、导丝管及导线,气管、气管的前端口分别安装在冷冻探头内,冷冻探头内连接测温器,测温器与导线相连接;导丝管穿过冷冻探头内腔后与扩张探头相连接。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软管表面上设置刻度线。冷冻探头表面上设置刻度线。软管内设置内软管,内软管内分别安装气管、气管、导丝管及导线。内软管表面上设置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将扩张探头与冷冻探头相连接,并将冷冻探头与软管相连接,软管内分别安装气管、导丝管及导线,气管、气管分别与冷冻源相接,本实用新型插入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部位后,可造成其吻合口狭窄组织的冷冻坏死、脱落,从而达到局部扩张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了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问题;并且狭窄组织经冷冻脱落后是不会再次出现吻合口狭窄的情况,故术后不易复发。因本实用新型采用软管与冷冻探头的连接形式,其不仅便于医务人员操作,而且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本实用新型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它有扩张探头1,扩张探头1与冷冻探头3相连接,冷冻探头3与软管4相连接,软管4内分别安装气管5、气管6、导丝管2及导线8,气管5、气管6的前端口分别安装在冷冻探头3内,冷冻探头3内连接测温器9,测温器9与导线8相连接;导丝管2穿过冷冻探头3内腔后与扩张探头1相连接。软管4表面上设置刻度线7。冷冻探头3表面上设置刻度线7a。软管4内设置内软管10,内软管10内分别安装气管5、气管6、导丝管2及导线8。内软管10表面上设置刻度线。
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使用时,先将气管5、气管6分别与冷冻源相接,再通过导线8将测温器9与温度指示器相连接即可。手术时,将本实用新型上的导丝管2套入事先置入患者食管内的导丝,并沿导丝使本实用新型进入食管,冷冻探头3进入狭窄组织位置后开启冷冻源,冷冻源则通过气管5、气管6使冷冻探头处于低温状态,以此将狭窄组织冷冻坏死。通过温度指示器观察设定的冷冻温度。刻度线7、7a是确定本实用新型进入狭窄组织距离的。刻度线7可以设置在软管4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内软管10表面上。导丝进入患者食管方式为公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记载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它有扩张探头(1),其特征在于扩张探头(1)与冷冻探头(3)相连接,冷冻探头(3)与软管(4)相连接,软管(4)内分别安装气管(5)、气管(6)、导丝管(2)及导线(8),气管(5)、气管(6)的前端口分别安装在冷冻探头(3)内,冷冻探头(3)内连接测温器(9),测温器(9)与导线(8)相连接;导丝管(2)穿过冷冻探头(3)内腔后与扩张探头(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其特征在于软管(4)表面上设置刻度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冷冻探头(3)表面上设置刻度线(7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其特征在于软管(4)内设置内软管(10),内软管(10)内分别安装气管(5)、气管(6)、导丝管(2)及导线(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内软管(10)表面上设置刻度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管腔内冷冻扩张器,它有扩张探头,扩张探头与冷冻探头相连接,冷冻探头与软管相连接,软管内分别安装气管、导丝管及导线,气管、气管的前端口分别安装在冷冻探头内,冷冻探头内连接测温器,测温器与导线相连接;导丝管穿过冷冻探头内腔后与扩张探头相连接。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M29/00GK2787162SQ20052008178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5日
发明者杨瑞森, 刘希斌, 李辉 申请人:杨瑞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