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无支架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无支架输液器,适用于野战行军或急救转运病员。
背景技术:
在野战行军中遇有输液患者,可采用将输液架捆扎在身上的办法去解决,但十分不方便;在担架上或在车内的病人,使用输液架也十分不方便,而且占用空间也较大;在急救转运病员途中,输液瓶则往往有医护人员举起使用,不但不方便,而且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特别适用野战行军或急救转运病人的无支架输液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无支架输液器,由盒体、支腿、塑料输液袋、输液管、莫非氏滴管、滴速控制阀、穿刺针构成,支腿设四根,分别固定在盒体底面四个角部,其特征在于塑料输液袋平置在盒体内的底板上,在塑料输液袋的上面设加压板,加压板通过连接杆与托板连接,在托板上设重力块,通过重力块的重力拉动加压板,挤压塑料输液袋,使塑料输液袋内的药液流入输液管内,在盒体的一端底部设输液管插入孔,莫非氏滴管固定在输液管插入孔下部的两根支腿之间,一方面从莫非氏滴管中可看出滴速,另一方面防止莫非氏滴管在移动过程中产生摇动;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加压板和托板均为方形板,四个角部分别通过相应的连接杆固定,四根连接杆分别卡在盒体内的四个角部,使加压板在下压过程中不会产生偏斜,即便是在盒体偏斜的情况下,加压板也保持与盒底面平行,这样可保持对塑料输液袋均匀的挤压,所述的重力块可由多块组成,通过重力块的增减及滴速控制阀的调节共同实现滴速的控制。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要将盒体置于患者的一侧,即可使用,若在行走过程中,也可带在身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输液器相比,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野战行军或急救转运病人中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无支架输液器,由盒体1、支腿2、塑料输液袋3、输液管4、莫非氏滴管5、滴速控制阀6、穿刺针7构成,支腿2设四根,分别固定在盒体1底面四个角部,塑料输液袋3平置在盒体1内的底板上,在塑料输液袋3的上面设加压板8,加压板8通过连接杆9与托板10连接,在托板10上设重力块11,在盒体1的一端底部设输液管插入孔12,莫非氏滴管5固定在输液管插入孔12下部的两根支腿2之间;所述的加压板8和托板10均为方形板,四个角部分别通过相应的连接杆9固定,四根连接杆9分别卡在盒体1内的四个角部;所述的重力块11可由多块组成,通过重力块11的增减及滴速控制阀6的调节共同实现滴速的控制。
权利要求1.一种无支架输液器,由盒体(1)、支腿(2)、塑料输液袋(3)、输液管(4)、莫非氏滴管(5)、滴速控制阀(6)、穿刺针(7)构成,支腿(2)设四根,分别固定在盒体(1)底面四个角部,其特征在于塑料输液袋(3)平置在盒体(1)内的底板上,在塑料输液袋(3)的上面设加压板(8),加压板(8)通过连接杆(9)与托板(10)连接,在托板(10)上设重力块(11),在盒体(1)的一端底部设输液管插入孔(12),莫非氏滴管(5)固定在输液管插入孔(12)下部的两根支腿(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架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板(8)和托板(10)均为方形板,四个角部分别通过相应的连接杆(9)固定,四根连接杆(9)分别卡在盒体(1)内的四个角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支架输液器,由盒体1、支腿2、塑料输液袋3、输液管4、莫非氏滴管5、滴速控制阀6、穿刺针7构成,支腿2设四根,分别固定在盒体1底面四个角部,塑料输液袋3平置在盒体1内的底板上,在塑料输液袋3的上面设加压板8,加压板8通过连接杆9与托板10连接,在托板10上设重力块11,在盒体1的一端底部设输液管插入孔12,莫非氏滴管5固定在输液管插入孔12下部的两根支腿2之间。该无支架输液器,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野战行军或急救转运病人中使用。
文档编号A61M5/14GK2848237SQ200520087529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7日
发明者董雪, 孙树庆, 吕玉玲 申请人: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