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64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脚的尺寸的脚膜,尤指一种利用特殊结构设计,使得脚膜能密合的贴附于各种尺寸大小的脚上,以使脚能吸收沾附于脚膜上的养份,而达到彻底保养的效果。
背景技术
现代人不仅重视脸部保养,对于身体其它部位的保养也是不遗余力,尤其是女性,因为服装整体搭配的需要或是增添个人魅力的需求,常有裸露身体特定部位(例如肩、手臂或足部)的情形,故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肤状况皆相当重视。其中,足部的肌肤状况,因为凉鞋及其它特殊造型设计的露趾或露脚跟鞋的盛行,更是保养的重点之一。
现今,保养足部的方法之一是将足部套入脚膜内,利用脚膜所浸有的保养药水,对足部产生保湿、修护或是滋养的功效,深层涵养肌肤,以预防足部肌肤因为岁月、环境或是穿高跟鞋而导致的老化、粗糙或干裂。传统的脚膜是采用单一尺寸设计,因为脚膜并无吻合于每个使用者足部的大小,故会有使用者脚太大无法套入脚膜内,或是脚太小,脚膜无法紧密覆着于足部而有空隙现象产生的窘境,致使保养效果大打折扣。
有鉴于上述脚膜的各项缺憾,设计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利用脚膜第一侧翼调整包覆脚掌的宽度,达到脚膜可适用各种大小尺寸的脚掌,并能紧密服贴于脚掌上的脚膜结构。
为到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脚膜结构,其包含一可覆盖于脚背上的脚背膜片,及一可贴设于脚底板的脚板膜片,其中,该脚背膜片及该脚板膜片前端的三侧边相互连接成一可供脚指置入的袋体,在脚板膜片一侧边还延伸出一可向上翻折覆盖于脚背膜片表面的第一侧翼,在脚背膜片及脚板膜片相对称于第一侧翼的另一侧边则相互连接。
较佳地,该脚背膜片后端更包含有一可覆盖于脚踝上的脚踝膜片,脚背膜片与该脚踝膜片间的两侧各裁切有一道切割线。
较佳地,该脚踝膜片的其中一侧,更延伸出一可环绕脚踝的脚踝膜片侧翼。
较佳地,该脚板膜片后端更包含有向后延伸的一可贴设于脚跟的脚跟膜片。
较佳地,该袋体容置四根脚指头,而袋体一侧更延伸一可往上翻折覆盖于脚部大姆指及袋体表面的第二侧翼。
较佳地,在脚板膜片另一侧边则对应延伸出一可向上翻折覆盖于脚背膜片表面的第三侧翼。
较佳地,该脚背膜片后端更包含有一覆盖于脚踝上的脚踝膜片,在脚背膜片与该脚踝膜片间的两侧各裁切有一道切割线。
较佳地,该脚踝膜片的其中一侧,更延伸出一可环绕脚踝的脚踝膜片侧翼。
较佳地,该脚板膜片后端更包含有向后延伸的一可贴设于脚跟的脚跟膜片。
较佳地,该袋体容置四根脚指头,而袋体一侧更延伸一可往上翻折覆盖于脚部大姆指及袋体表面的第二侧翼。
较佳地,该脚跟膜片后侧另延伸一贴设于脚踝后侧的脚踝后膜片。
较佳地,该脚踝后膜片二旁侧分别向外扩张一可包覆于脚踝后侧周缘的脚踝后膜片侧翼。
较佳地,该脚踝膜片端部中间部位设有一纵切割线。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脚膜结构,可利用脚膜第一侧翼调整包覆脚掌的宽度,达到脚膜可适用各种大小尺寸的脚掌,并能紧密服贴于脚掌上的功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一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一结构较佳实施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二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二结构较佳实施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三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三结构较佳实施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四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四结构较佳实施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五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五结构较佳实施例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六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六结构较佳实施例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七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七结构较佳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1脚膜 11脚背膜片111脚踝膜片 112切割线113脚踝膜片侧翼 114纵切割线 12脚板膜片 121第一侧翼122第三侧翼 123脚跟膜片 124脚踝后膜片 125脚踝后膜片侧翼13袋体131第二侧翼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一结构图及其较佳实施例图。其中,该脚膜1包含一可覆盖于脚背上的脚背膜片11,及一可贴设于脚底板的脚板膜片12,其是分别滋养脚背及脚底板,因其是采用不同片体的设计方式,故可针对脚背或脚底板肌肤的不同状况,分别作滋养、修护或保湿的补充。
该脚背膜片11后端更包含有一可覆盖于脚踝上的脚踝膜片111,脚背膜片11与该脚踝膜片111间的两侧各裁切有一道切割线112,如此,不仅保养足部,脚踝也列入保养之列,而切割线112的设计,使得脚踝膜片111能紧密与脚踝贴合,提高保养药水渗入肌肤的功效;(该脚踝膜片并不以图式的结构为限,在脚踝膜片其中一侧,更可延伸出一可环绕脚踝的脚踝膜片侧翼)。
该脚板膜片12两侧边还分别对应延伸出一可向上翻折覆盖于脚背膜片11表面的第一侧翼121及第三侧翼122,通过第一侧翼121及第三侧翼122可向上翻折的设计,使用者可依个人足部的厚度、宽度,调整脚膜第一侧翼121及第三侧翼122向上翻折覆盖的宽度,将脚膜完整覆着于足上,减少空隙现象的产生,而脚板膜片12后端更包含有向后延伸的一可贴设于脚跟的脚跟膜片123,从头到尾保养整个脚底板。
在脚背膜片11及脚板膜片12前端的三侧边相互连接成一可供四根脚指头置入的袋体13,在袋体13一侧更延伸一第二侧翼131,可往上翻折覆盖于脚部大姆指及袋体13表面,对于脚部大姆指和其它四指较分开的使用者来说,此种设计可提高脚膜对各个脚指的服贴度。
请参阅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二结构图及其较佳实施例图。该脚膜1的结构与前述第一结构相似,唯,在脚背膜片11及脚板膜片12前端的三侧边,相互连接成一可供五根脚指置入的袋体13,以供五根脚指头生长比较密合的使用者,可直接将五根脚指头置入袋体13内,并简化第二侧翼及其翻折的操作程序。
请参阅图5及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三结构图及其较佳实施例图。其中,该脚膜1包含一可覆盖于脚背上的脚背膜片11,及一可贴设于脚底板的脚板膜片12,其是分别滋养脚背及脚底板,因其采用不同片体的设计方式,故可针对脚背或脚底板肌肤的不同状况,分别作滋养、修护或保湿的补充。
在脚背膜片11后端更包含有一可覆盖于脚踝上的脚踝膜片111,脚背膜片11与该脚踝膜片111间的两侧各裁切有一道切割线112,如此,不仅保养足部,脚踝也列入保养之列,而切割线112的设计,使得脚踝膜片111能紧密与脚踝贴合,提高保养药水渗入肌肤的功效。
该脚板膜片12右侧边还延伸出一可向上翻折覆盖于脚背膜片11表面的第一侧翼121,脚背膜片11及脚板膜片12的左侧边则相互连接,通过第一侧翼121可向上翻折的设计,使用者得以依个人足部的厚度、宽度,调整脚膜第一侧翼121及第三侧翼122向上翻折覆盖的宽度,将脚膜完整覆着于足上,减少空隙现象的产生,另,脚板膜片12未向后延伸至脚跟,使用者在作足部保养时,仍能由脚跟行走,开门或接电话等。
该脚背膜片11及脚板膜片12前端的三侧边相互连接成一可供四根脚指头置入的袋体13,而袋体13一侧更延伸一第二侧翼131,可往上翻折覆盖于脚部大姆指及袋体13表面,对于脚部大姆指和其它四指较分开的使用者来说,此种设计可提高脚膜对各个脚指的服贴度。
请参阅图7及图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四结构图及其较佳实施例图。其中,该脚膜1的结构与前述第三结构相似,唯,在脚背膜片11及脚板膜片12前端的三侧边,相互连接成一可供五根脚指置入的袋体13,及在脚板膜片12后端更包含有向后延伸的一可贴设于脚跟的脚跟膜片123,由此,可从头到尾保养整个脚底板,且供五根脚指头生长比较密合的使用者,直接将五根脚指头置入袋体13内,并简化第二侧翼及其翻折的操作程序。
请参阅图9及图10,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五结构图及其较佳实施例图。其中,该脚膜1的结构与前述第三结构相同,唯,在脚背膜片11及脚板膜片12前端的三侧边,相互连接成一可供五根脚指置入的袋体13,由此,可供五根脚指头生长比较密合的使用者,直接将五根脚指头置入袋体13内,并简化第二侧翼及其翻折的操作程序。
请参阅图11及图1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六结构图及其较佳实施例图。其中,该脚膜1的结构与前述第三结构相似,唯,在脚背膜片11及脚板膜片12前端的三侧边,相互连接成一可供五根脚指置入的袋体13,及在脚踝膜片111的右侧更可延伸出一可环绕脚踝的脚踝膜片侧翼113,使脚踝的前后左右皆受到保养,由此,对于五根脚指头比较密合的使用者来说,可直接将五根脚指头置入袋体13内,并简化第二侧翼及其翻折的操作程序外,更可利用脚踝膜片侧翼113保养脚踝。
请参阅图13及图1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膜第七结构图及其较佳实施例图。其是由图1、2的第一结构衍生而来的,主要是于脚膜1的脚跟膜片123后侧另延伸一脚踝后膜片124,并于该脚踝后膜片124二旁侧分别向外扩张一脚踝后膜片侧翼125,利用该脚踝后膜片124可弯折挡止于脚踝后侧,并使二脚踝后膜片侧翼125可包覆于脚踝后侧周缘,而该脚踝膜片111的端部中间部位则设有一纵切割线114,利用该纵切割线114的分离,可使该脚踝膜片111更可依脚部曲线而扩张贴合,形成一完整的包覆保养。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利用脚膜第一侧翼调整包覆脚掌的宽度,达到脚膜可适用各种大小尺寸的脚掌,并能紧密服贴于脚掌上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脚膜结构,其包含一可覆盖于脚背上的脚背膜片,及一可贴设于脚底板的脚板膜片,其特征是,该脚背膜片及该脚板膜片前端的三侧边相互连接成一可供脚指置入的袋体,在脚板膜片一侧边还延伸出一可向上翻折覆盖于脚背膜片表面的第一侧翼,在脚背膜片及脚板膜片相对称于第一侧翼的另一侧边则相互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脚背膜片后端更包含有一可覆盖于脚踝上的脚踝膜片,脚背膜片与该脚踝膜片间的两侧各裁切有一道切割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脚踝膜片的其中一侧,更延伸出一可环绕脚踝的脚踝膜片侧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脚板膜片后端更包含有向后延伸的一可贴设于脚跟的脚跟膜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袋体容置四根脚指头,而袋体一侧更延伸一可往上翻折覆盖于脚部大姆指及袋体表面的第二侧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在脚板膜片另一侧边则对应延伸出一可向上翻折覆盖于脚背膜片表面的第三侧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脚背膜片后端更包含有一覆盖于脚踝上的脚踝膜片,在脚背膜片与该脚踝膜片间的两侧各裁切有一道切割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脚踝膜片的其中一侧,更延伸出一可环绕脚踝的脚踝膜片侧翼。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脚板膜片后端更包含有向后延伸的一可贴设于脚跟的脚跟膜片。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袋体容置四根脚指头,而袋体一侧更延伸一可往上翻折覆盖于脚部大姆指及袋体表面的第二侧翼。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脚跟膜片后侧另延伸一贴设于脚踝后侧的脚踝后膜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脚踝后膜片二旁侧分别向外扩张一可包覆于脚踝后侧周缘的脚踝后膜片侧翼。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膜结构,其特征是,该脚踝膜片端部中间部位设有一纵切割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膜结构,其包含一可覆盖于脚背上的脚背膜片,及一可贴设于脚底板的脚板膜片,其中,该脚背膜片及该脚板膜片前端的三侧边相互连接成一可供脚指置入的袋体,在脚板膜片一侧边还延伸出一可向上翻折覆盖于脚背膜片表面的第一侧翼,在脚背膜片及脚板膜片相对称于第一侧翼的另一侧边则相互连接;由此,可利用脚膜第一侧翼调整包覆脚掌的宽度,达到脚膜可适用各种大小尺寸的脚掌,并能紧密服贴于脚掌上的功效。
文档编号A61K9/70GK2824982SQ200520114898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7日
发明者吴挺生 申请人:吴挺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