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25594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具体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古也称“尿甜症”。以饮多为上消,以食多为中消,以尿多为下消。西医称是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症特征是血糖过高和尿中出现糖。
一、糖尿病病因和病机病因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使肺、胃、肾燥热,阴津亏损、燥热内盛而形成。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藏精不固,精亏液竭,而发为消渴;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火燥耗津,发为消渴;情志失调,过度精神刺激,以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炽烁肺、胃、肾之阴津而发为消渴;劳欲过度,房事不节、劳伤过度、损耗阴精,致使阴津不足,阴虚则火旺,上蒸肺胃,终至肾虚肺燥胃热而发为消渴。
病机消渴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内盛、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标本互为因果,阴愈虚,燥热愈盛。燥热愈盛,阴愈虚。病变的脏腑涉及五脏,但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最。肺胃肾之间,常又相互影响。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敷布,则胃失濡润,肾失滋养。胃热偏盛可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肾阴不足,阴精源泉涸竭,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常常同时存在。多饮、多食,多尿相互并见。
消渴日久不愈,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亦可累及五脏,致精血枯竭,燥热内蕴,阴竭阳衰,而并发多种兼病,即糖尿病并发症。
二、辨证论治首先要依据病证的症状区分类型,西医认为此病产生是胰脏机能退化的结果。中医治疗本病要辨病因病机病位。通常尽管多饮、多食、多尿同时出现,但多饮较为突出者称为上消,上消以肺燥为主,多见肺胃燥热或肺燥肾亏;多食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中消以胃热主,多见胃肠燥热肺津不足或胃热肾亏;多尿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下消以肾虚为主,多见肾阴亏损或肾阴阳两虚。再次要辨标本主次大体上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阴虚与燥热互见,病久以阴虚为主或阴阳俱虚。此外本病多发于中年人以上,中老年患者兼并发症较多,青少年患者少见,但青少年患者有病情危重。《临证指南》日“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涸热鸱而以。”又景岳所云“果为实火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竭自止。”为此,治疗糖尿病必须采取清热滋阴生津之法。
在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患者常见舌质暗、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等血瘀征象。本消渴病症产生的病位在脾(胰脏),李时珍书日“脾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脾之主病,诸湿肿胀……。”消渴的病因以上所述,气机郁结(肝气),饮食失节,致使脾虚生湿、湿邪化热、热毒内蕴、日久气滞血瘀,痰凝胶结不化。病变涉及五脏,主要肺胃肾,出现燥热、阴虚阳亢。治病要针对产生之部位,必求其本。邪不祛、正何以复。祛除胰脏湿热邪毒恶浊及补脾健脾是治愈糖尿病不可忽略的关键。故此,我治疗糖尿病采用以整体观念,辩证区分为三大类型;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益气滋阴,生津润燥,同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祛浊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且活血化瘀,解毒祛浊贯穿治疗始终。阴损及阳者,结合阴阳并补。并发症者针对病情及时结合采用、泻火、解毒、活血、补阳涩精等法同时施治。
糖尿病治愈标准1、三多症状消失,体质恢复;2、西医检验,空腹(尿检);血糖在7.2毫摩尔/升以下;尿糖(±),好转三多症状基本消失;3、血尿糖均有下降,且较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成分组成为黄芪15~30克、白人参5克、知母10克、生石膏15~30克、天花粉15~30克、麦冬15~30克、西洋参15~30克、生地15~30克、熟地15~30克、山药15~50克、玄参15~30克、苍术10~20克、丹参15~30克、葛根10~20克、菝葜50~100克、猪胰1~2条、首乌15~30克、黄精15~30克、桑寄生20~30克、牡蛎30克、黄芩10~20克、蒺藜15~30克。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1、处方中西洋参、麦冬、生地、熟地、山药。制作全过程忌用铁器,需36小时的浸泡白酒、盐水;炭火、新瓦片焙研成粉末,最后加精冬蜜练制成丸剂,每丸重9克。本丸名日益气滋阴补虚丸。
2、方中余药煎制成药浆。做法猪胰切片焙干成粗粒,合菝葜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清泉水浸泡1小时后,煎二遍,3小时,取浓液;其余药物合浸泡同样清泉水1小时后煎二遍合1.30小时,压干药渣,取浓药液(白人参要另煎后取药液),三种煎成药液混合一起,浓缩成药浆,装瓶保鲜。本药浆定名为降糖一号药浆。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补脾、润肺滋肾、活血化瘀、凉血解毒、利湿祛浊功效。
本发明的效果为服用方法是丸剂每日早、晚饭后1小时各服1~2丸,温开水送服,药浆每日早空腹及晚睡前各服50ml,温开水冲服。15天为1疗程。
本方为治疗糖尿病专方,对非依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者都可应用。尤其病程较长,阴虚燥热,燥热入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者。以及并发多种血管疾病者更为适宜,如并发烂脚(脉管炎)高脂血症,高血压症,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中风)等。
糖尿病的病机以燥热为标,阴虚为本。本方虽分为丸剂及浆制,但合而为用,标本同治,攻补兼施,更突出扶正固本,故疗效显而易见。1~6疗程治愈。本人研制本品药至今,临床312例,治愈233例,占80%。血糖、尿糖正常,体质恢复。
典型病例陈某、男性,48岁,2004年7月诊治,患糖尿病已12年,右脚盘破烂,肉腐骨露已年余(脉管炎)不能下地走路,消瘦乏力,伤口流脓液,疼痛。舌质淡暗,有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弦细。本地医院检查报告,尿糖(++++),血糖190毫克%,经服本方研制而成的成品药,丸剂及浆剂42天告愈,尿糖、血糖正常,烂脚生肌愈合。一年后追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糖尿病久治不愈,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则饮一泄一,面色黧黑,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咽干舌燥,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之阴阳俱虚及全依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专方为基本方,增加丝子15~30克,鹿角霜20~30克,金樱子20~30克,芡实15~30克,白芍15~30克,阿胶、龟板胶各10克(收浆时烊兑),复盆子10~15克。
制作与专方制作方法相同。本制成药浆定名为降糖二号药浆。
服法丸剂每日早、晚饭后1小时各服2~3丸,温开水送服。药浆每日早空腹及晚睡前各服50ml,温开水冲服,15天为1疗程。
功效滋肝补肾,滋阴润燥,健脾补脾,活血化瘀祛浊。2~6疗程治愈。
主治糖尿病,病程长久,阴阳俱虚及全靠依赖胰岛素治疗者,并发阳痿,水肿,雀盲,耳聋等症。
实施例二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另一种症状,烦渴多饮,消谷善肌,尿频量多,尿混色黄,身体渐瘦,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属阴虚火旺者,以专方减去首乌、黄精、黄芪、苍术,加鹿角霜10~30克,槐花10~30克,苦参10~15克,茯苓10~20克,复盆子10~20克,黄连10~15克。
制作与专方制作方法相同。本药制成药浆定名为降糖三号药浆。
服法丸剂每日早、晚饭后1小时各服1丸,温开水送服。药浆每日早空腹及晚睡前各服50ml,温开水冲服。15天为1疗程。
功效滋阴降火,补脾益肾,活血化瘀除浊。1~4疗程治愈。
权利要求
1.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成分组成为黄芪15~30克、白人参5克、知母10克、生石膏15~30克、天花粉15~30克、麦冬15~30克、西洋参15~30克、生地15~30克、熟地15~30克、山药15~50克、玄参15~30克、苍术10~20克、丹参15~30克、葛根10~20克、菝葜50~100克、猪胰1~2条、首乌15~30克、黄精15~30克、桑寄生20~30克、牡蛎30克、黄芩10~20克、蒺藜15~30克;制备方法为(1)、处方中西洋参、麦冬、生地、熟地、山药,制作全过程忌用铁器,需36小时的浸泡白酒、盐水;炭火、新瓦片焙研成粉末,最后加精冬蜜练制成丸剂,每丸重9克;(2)、方中余药煎制成药浆,做法猪胰切片焙干成粗粒,合菝葜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清泉水浸泡1小时后,煎二遍,3小时,取浓液;其余药物合浸泡同样清泉水1小时后煎二遍合1.30小时,压干药渣,取浓药液(白人参要另煎后取药液),三种煎成药液混合一起,浓缩成药浆,装瓶保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上述专方为基本方,成分组成为增加丝子15~30克,鹿角霜20~30克,金樱子20~30克,芡实15~30克,白芍15~30克,阿胶、龟板胶各10克(收浆时烊兑),复盆子10~15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上述专方减去首乌、黄精、黄芪、苍术,加鹿角霜10~30克,槐花10~30克,苦参10~15克,茯苓10~20克,复盆子10~20克,黄连10~15克。
全文摘要
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组成为黄芪15~30克、白人参5克、知母10克、生石膏15~30克、天花粉15~30克、麦冬15~30克、西洋参15~30克、生地15~30克、熟地15~30克、山药15~50克、玄参15~30克、苍术10~20克、丹参15~30克、葛根10~20克、菝葜50~100克、猪胰1~2条、首乌15~30克、黄精15~30克、桑寄生20~30克、牡蛎30克、黄芩10~20克、蒺藜15~30克;制备方法为处方中的西洋参、麦冬、生地、熟地、山药,制作全过程忌用铁器,制成丸剂,每丸重9克,余药煎制成药浆。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补脾、润肺滋肾、活血化瘀、凉血解毒、利湿祛浊功效。15天为1疗程,1~6疗程治愈。
文档编号A61P3/10GK1895596SQ20061003613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9日
发明者江界 申请人:江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