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特别涉及用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口腔溃疡是五官科的常见病,其溃疡多发于口腔粘膜、舌、牙龈等部位,具有分批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多采用服用多种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指标不治本、治疗周期长,市场上虽然也有很多治疗口腔溃疡的中成药,但是均存在这样的问题,效果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见效快、标本兼治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根据中医理论认为的口腔溃疡的发病机理,从医学宝库中筛选出健脾益气、解毒敛疮、消炎去肿、化腐生肌、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泄湿热的中药组方来治疗口腔溃疡,本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成的药剂石膏20~60、栀子9~30、芦根15~60、薄荷9~15、知母9~30。
所述的药剂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石膏20~40、栀子9~20、芦根20~40、薄荷9~12、知母9~20。
所述的药剂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石膏20、栀子15、芦根30、薄荷9、知母9。
所述的药剂还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黄芩5~30、生地5~25、玄参5~25、麦冬5~25、甘草2~10、细辛2~10。
所述的药剂中各原料的配比为石膏20~40、栀子9~20、芦根20~40、薄荷9~12、知母9~20、黄芩10~20、生地9~20、玄参9~20、麦冬9~20、甘草3~9、细辛2~6。
所述的药剂中各原料的配比为石膏20、栀子15、芦根30、薄荷9、知母9、黄芩15、生地12、玄参12、麦冬12、甘草3、细辛2。
所述的药剂为散剂或块剂。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所述的药物制剂中的石膏清热泻火,栀子清热泻火、知母养阴清热,芦根养阴生津、薄荷清上焦火,这五味药能够很好的治疗口腔溃疡。再加上养阴生津的生地、玄参、黄芩、和中的甘草,止痛的细辛,使药效更好。
本发明疗效效果好,对口腔溃疡患者,一般一周之内基本可以痊愈。
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均为中草药,无毒副作用,不留后遗症。
此药物能够真正达到见效快、标本兼治的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按照下述配比称取原料石膏20g、栀子15g、芦根30g、薄荷9g、知母9g、黄芩15g、生地12g、玄参12g、麦冬12g、甘草3g、细辛2g,共计140g。
将上述称取的各味药按照制药学中常规的方法制成中药药丸后即可给患者使用。
实施例2按照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石膏30g、栀子20g、芦根30g、薄荷10g、知母10g、黄芩20g、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5g、甘草5g、细辛5g,共计175g。
将上述称取的各味药按照制药学中常规的方法制成中药药丸后即可给患者使用。
另介绍两个病例病例一甲女38岁 产后数年来口腔一直有数枚0.5~1公分溃疡疼痛不已,医药抗菌素等药物治疗无效,经上述中药治疗3到5天后明显缓解,两周彻底治愈。
病例二乙男71岁 口腔溃疡有数枚0.5~1公分大小,疼痛不能吃食物,用上述药物治疗后3到5天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成的药剂石膏20~60、栀子9~30、芦根15~60、薄荷9~15、知母9~30。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石膏20~40、栀子9~20、芦根20~40、薄荷9~12、知母9~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石膏20、栀子15、芦根30、薄荷9、知母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还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黄芩5~30、生地5~25、玄参5~25、麦冬5~25、甘草2~10、细辛2~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中各原料的配比为石膏20~40、栀子9~20、芦根20~40、薄荷9~12、知母9~20、黄芩10~20、生地9~20、玄参9~20、麦冬9~20、甘草3~9、细辛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中各原料的配比为石膏20、栀子15、芦根30、薄荷9、知母9、黄芩15、生地12、玄参12、麦冬12、甘草3、细辛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为散剂或块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它是以石膏、栀子、芦根、薄荷、知母为主要原料,加上生地、黄芩、玄参、麦冬、细辛、甘草为辅料制成的药剂。本发明配方独特。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见效快、标本兼治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K33/06GK1931329SQ20061004147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8日
发明者宋志刚 申请人: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