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内服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2281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内服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药物,尤其是一种治疗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内服药物。
背景技术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暴发性流行病,简称细菌性败血症,是我国养殖史上危害水域面积最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感染而引起的,鲤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都易感染而发病。发病初期,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时病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内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淡黄色透明液体;或红色混浊液体;鳃、肝、肾的颜色变淡,且成花斑状,病鱼严重贫血;肝、脾、肾脏肿大,脾呈紫黄色,胆囊大;鳃缘末端腐烂等症状。该病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在个别养殖场有所发生,但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至90年代初在我国大面积暴发此病,山东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25℃以上最为严重。发病水域有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网围、网拦养鱼等。发病严重的池塘发病率高达100%,重病鱼池死亡率高达95%以上。虽然水产科学工作者对该病已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但它仍是目前困扰鲤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近些年来我们对此做了大量实验和工作,总结出了预防和治疗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并优选出了一种治疗鲤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特效内服药物。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该内服药物对鲤鱼、鲢鱼、草鱼等“细菌性败血症”的治愈率达90%以上。

发明内容
我们选用中草药和增效剂配制不同配方,应用于养殖生产进行鲤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内服药物的筛选,旨在优选出最佳而特效的预防和治疗鲤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内服药物。组方原理中草药与增效剂联合配伍,以提高药物的抗菌作用和预防、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作用是甲氧苄氨嘧啶有效增强了中草药预防和治疗鲤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使用效果,并通过大黄、黄芩、柴胡及栀子的泻肝胆湿热、保肝利胆、增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等作用,以提升该药物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通过筛选,预防和治疗鲤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内服药物组方中的药物成分如下1、大青叶又名大青、蓝靛叶、板蓝根叶、马兰叶。它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并可增强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
2、金银花别名有忍冬花、银花、鹭鸶花、苏花、金花、金藤花、双花、双苞花、二花、二宝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能,可主治鱼类肠炎病和腐皮病。
3、大黄又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主要是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脱氢和脱氢,并能抑制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能泻热通便、泻血分实热、泻肝胆湿热和活血祛瘀功能。其致泻的主要成分是蒽甙,其中以番泻甙A作用最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活性较弱。大黄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使中、远段结肠的张力增加,蠕动加快,并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大黄不仅有利胆作用,可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大黄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并能使纤维蛋白元增加,使血管收缩活动加强,能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因此促进血液凝固;而且还有一定保肝、降低胆固醇、收敛、消炎、沉淀蛋白质等作用。可主治鱼类烂鳃病、肠炎病和腐皮病。
4、柴胡又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等,具有较明显的解热、镇静、镇痛、抗炎、保肝利胆、降血脂和增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作用。
5、黄芩又名腐肠、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奼葿、空肠、元芩、土金茶根、印头、妒妇、子芩、鼠尾芩、条芩、尾芩等。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等功能。可主治鱼类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和出血病。
6、栀子又名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等,能清利湿热、清热除烦、凉血止血,具有镇静、抗惊、降温、利胆及保肝等功能。
7、甲氧苄氨嘧啶(TMP)又名三甲氧苄二氨、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其化学名为2,4-二氨基-5-(3,4,5-三甲氧基苄基)嘧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其抗菌谱和磺胺药基本相似,但抗菌作用较强;其基本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阻止细菌核酸的合成。单独使用,细菌很易产生耐药性。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效。但与磺胺药联合应用时,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遭到双重阻断,增强磺胺药的抗菌作用达数倍至数十倍。实验证明,TMP与中草药配伍使用,其抗菌作用和疗效均明显增强。
配方组成大青叶750g、金银花300g、大黄150g、柴胡150g、黄芩150g、栀子150g、甲氧苄氨嘧啶(原粉)83g,先将中草药粉碎全部过60筛,而后与甲氧苄氨嘧啶混合均匀,包装、待用。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物按1.5~2%添加到饲料中,连续鲤鱼投喂5~7天,用于治疗鲤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预防时,药物的添加量为1%~1.5%。同时,养殖水体中均匀遍洒二氧化氯等水体消毒剂,以改善水质,利于鲤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合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有下列组份和重量比构成,大青叶750克、金银花300克、大黄150克g、柴胡150克、黄芩150克、栀子150克、甲氧苄氨嘧啶(原粉)83克。先将中草药粉碎,且全部过80目筛,而后与甲氧苄氨嘧啶搅拌混合均匀,再行分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中西医结合内服药物,其由大青叶、金银花、大黄、柴胡、黄芩、栀子和甲氧苄氨嘧啶配制而成。本发明可以通过中草药抑制和杀灭引起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中草药与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联合配伍,以提高中草药的抗菌作用,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发生,配伍具有泻肝胆湿热、保肝利胆、增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等作用的中草药,以提升药物的使用效果,起到辅助疗效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K31/505GK101045097SQ20061004327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7日
发明者樊国平 申请人:樊国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