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35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底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代步车,尤其涉及电动代步车的底架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之一,由于环保、结构简单、操作简易,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具有中、短行驶里程的、低速的、单人骑行的四轮或三轮电动代步车,更是给老年人或残疾人士等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目前这些电动代步车产品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其前后轮轴距较长(一般大于800毫米)、并带有转向行走轮的户外型电动代步车。它主要在户外的庭院小路、小区内的道路、或在行驶距离不远的公路及人行道上,供老年人或残疾人士等使用。由于其轴距较长,在上下坡、制动或加速时,不容易出现前后倾翻的事故;但也因其轴距较长,相应的转弯半径就较大,也就是转弯时所占据的空间较大,因而不适合在室内较窄小的空间中运动。例如,老年人或残疾人士在家中、在超市内就不很方便使用这种户外型电动代步车。另一种是前后轮轴距较短(一般在600毫米以下)、并带有惰性行走轮的户内型电动代步车(也称电动轮椅车)。该户内型电动代步车的转向是凭借两个独立驱动的驱动轮的速度差来实现的。当两个驱动轮的速度相同、但其转向相反时,该电动轮椅车还能够通过原地转动来实现转弯。因为其前后轮轴距较短,故转弯时所占据的空间极小,老年人或残疾人士在家中、在超市里,就完全能够自如地使用了。然而,同样因为其前后轮轴距较短,当老年人或残疾人士在户外使用这种电动轮椅车时,在上下坡、制动或加速情况下,极容易出现前后倾翻的事故。因此,在户内型电动代步车设计中,防止前后倾翻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目前关于户内型电动代步车防倾翻结构的发明很多,发明的主要思想是在原户内型电动代步车的基础上,增加防倾翻车轮,如专利号为US 6,938,923 B2、名称为电动轮椅车(Power Wheelchair)的美国专利。为防止该车向前倾翻,其重心相对后移;为防止向后倾翻,该车在驱动轮后面加装了防倾轮。该驱动轮和防倾轮被安装在同一个悬架臂并一起通过铰链与电动轮椅车的架体相连,当驱动轮上下运动时会带动防倾轮作相反方向的上下运动,从而减少轮椅车后翻的可能性。上述带防倾轮的电动轮椅车虽然可以减少前后倾翻的可能,但由于前后行驶轮的轴距较短,而防倾轮又不是像行驶轮那样始终与地面接触,于是,在制动、加速过程中,又存在电动轮椅车较大的前后俯仰运动,而使得乘坐者极不舒适。另外,增加了该防倾轮后,在需要其原地转动时,所占据的活动空间也有所增大。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在现有技术中没有解决的、既需要有效地防止倾翻、又不想过分地增大其转弯空间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以减小其转弯空间,需要时又能有效防止前后倾翻的电动代步车的底架。
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是这样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底架。该底架的一端被支承在两个驱动轮上,该底架的另一端被支承在一个或两个行走轮上。本发明的改进之处是,该底架在纵向上分为前后两部分,两部分之间是通过在纵向上布置的一对滑动副或多对相互平行的滑动副联接在一起的。换言之,这两部分是通过一对滑动副或多对相互平行的滑动副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底架的。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那样,所述滑动副一定是由滑动副外套管和滑动副内套管共同构成的。显然,根据其他条件或需要,在驱动轮一端的半个底架上,可以全部是滑动副外套管或滑动副内套管,也可以是既有滑动副的外套管、也有滑动副的内套管;在行走轮这一端的半个底架上滑动副构件是与在驱动轮一端的半个底架上对应配对的。该底架的两部分之间安装有驱动该底架的两部分在纵向上拉开或合拢的伸缩驱动机构和在该底架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的防脱机构。显然,根据其他条件或需要,所述的伸缩驱动机构和防脱机构均可以用现有的任何一类公知的机构实现。
采用本发明底架的电动代步车,既方便户外使用,又方便户内使用。当底架的滑动副合拢后,电动代步车前后轮轴距变短,转弯半径小,能方便该车在较狭窄但很平坦的室内以较低的速度使用;在需要原地打转时,所占据的空间小,方便老年人或残疾人士在家中、在超市里自如地使用。当底架的滑动副拉开后,电动代步车前后轮轴距变长,转弯半径变大,能在运动空间较大、上下坡较多的室外以较高的速度使用而不容易出现前后倾翻。电动代步车底架的滑动副拉开合拢可以根据使用或设计要求做成两段式、多段式甚至连续调整变化的形式)。也就是说,通过底架的滑动副拉开合拢,它既保留了现有电动轮椅车转弯半径小的突出优点,同时又具有需要时调节成户外型电动代步车那样因前后轮轴距较长而行驶稳定性好的优点。又由于有本发明中的防脱机构的作用,因此,在让滑动副拉开时,不会发生因误操作而使滑动副的两个部分脱落的事故,安全性好。而当人们需要带着老年人或残疾人士长途旅行时,只需把防脱机构解开,就可在伸缩驱动机构过度的伸长驱动下、而使得滑动副的两个部分相互脱离,以把本发明的底架拆分为单个体积不大、单个重量也不大的两部分。这样,就可以方便地把它们装在去旅行的车上,以利在旅行目的地重新组装后供老年人或残疾人士使用(其他部分的拆卸和组装与现有的方便拆卸和组装的电动代步车相同或相似,在此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应用本发明底架的一种电动代步车的(拉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轴侧2——图1的电动代步车处于合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轴侧3——(完全拉开状态时的)一种本发明的电动代步车底架的轴侧4——(部分拉开状态时的)另一种本发明的电动代步车底架的轴侧5——(合拢状态时的)又一种本发明的电动代步车底架的轴侧6——(部分拉开状态时的)再一种本发明的电动代步车底架的轴侧7——(部分拉开时的)再又一种本发明的电动代步车底架的轴侧8——图4中通过其中丝杆轴线的纵向剖面(放大)9——图7中通过其中丝杆轴线的纵向剖面(放大)10——本发明中涉及防脱机构的结构示意11——图4中安装了丝杆螺母机构的滑动副与没有安装丝杆螺母机构的滑动副的配合深度比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底架(参考图1~7)。该底架的一端被支承在两个驱动轮1上,该底架的另一端被支承在一个或两个行走轮3上。当然,该底架上还固定有安装代步车座椅5的座椅架、驱动电机4的安装座和蓄电池6的安装座等的户外型电动代步车、或户内型电动代步车应有的结构(由于显见,本部分及其以下各例,均仅结合户内型电动代步车、即电动轮椅车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和图2中的行走轮3是两个惰性轮),另外基于本发明的电动代步车的转向操纵部件既可以采用目前电动轮椅车的操控手柄形式,也可以采用户外型电动代步车具有方向盘的结构;若是后者,则与方向盘相连作一个转角传感器,通过它感知乘坐者的转向方向和角度(在图1和图2中画出的是后者情况的结构示意图)。上述两种形式的本发明的电动代步车转向均通过驱动控制电路控制两个驱动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即可实现。本发明的底架有可以改变驱动轮1和行走轮3之间轴距的滑动副,即该底架在纵向上分为前后两部分,两部分之间是通过在纵向上布置的一对滑动副或多对相互平行的滑动副联接在一起的(即通过滑动副来联接成一个完整底架)。在该底架的这两部分之间安装有驱动该底架的两部分在纵向上拉开或合拢的伸缩驱动机构和在该底架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的防脱机构。显然,该伸缩驱动机构可以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掌握的那些用人力、电力、液压或气压驱动的现有技术中的任何机构;所述防脱机构也可以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掌握的那些能防止滑动副的内外套管间相互分离的现有技术中的任何机构。
披露至此,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已完全能够再现本发明这种综合了现有电动轮椅车和户外型电动代步车优点的底架了。故,上一自然段也是以下各例的总述。在以下各例中与该总述部分相同的内容不赘述。
实施例1本例是在总述部分基础上,主要针对其中的滑动副的数量、布置方式及其相关机构关系的举例。在本例中,滑动副有平行布置的三对,伸缩驱动机构安装在中间的一对滑动副中(参考图3、图4)。在行走轮3这一端的底架上固定有脚踏板2,该脚踏板2上有分别容纳并固定这三对滑动副的外套管72在其中的三条凹槽。两边的两对滑动副均安装有防脱机构、或其中任意一对滑动副安装了防脱机构、或三对滑动副均安装有防脱机构(图3与图4均仅画出了两边的两对滑动副安装了防脱机构的结构)。上述脚踏板2一般可用钢板冲压而成,设置凹槽的目的一方面是容纳滑动副,另一方面也作为冲压钢板的加强筋提高脚踏板的刚度和强度。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在脚踏板2的其它部分也可根据刚度和强度的需要设置某些加强筋,图中未画出,在此不赘述。
在本例中,悬挂驱动轮1、安装代步车座椅5的座椅架、驱动电机4的安装座和蓄电池6的安装座等的,是一个后支撑板架200。该后支撑板架200上有冲压出来的三个短套管201。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在同一副模具上冲压出这三个孔套,很容易保证其三个孔相互的平行度。三对滑动副的内套管71与后支撑板架200上的三个短套管201配合后,用焊接方法牢牢地固定在一起。这样容易保证三对滑动副的内套管71的相互平行度。
这三对相互平行布置的滑动副,可以是中间高、两边低的等腰三角形布置的(参考图3),也可以是均在一个同一平面上布置的(参考图4)。等腰三角形布置的好处是可提高三根滑动副内管组成的梁的抗弯强度和刚度,从而可减小滑动副内外管尺寸而节省材料;但乘坐者在上下时需要单脚跨越脚踏板中间较高的突出部分,对于腿脚不方便的乘坐者而言有些不利。
在本例的等腰三角形布置滑动副的底架中,其脚踏板2上两边的凹槽的凹面朝上,中间的凹面朝下。
在本例的同一平面上布置滑动副的底架中,其脚踏板2上的三条凹槽的凹面均朝上。同一平面上布置滑动副的好处是脚踏板基本上为一个平面,方便乘坐。
显然,在本例的脚踏板2上部还应当加盖一块至少能遮挡着凹槽的橡胶或塑料脚踏垫(图中未画)。同样显然的是,为了本例的底架在最长和最短时,乘坐者的双脚均能踩踏在脚踏板2上,至少是其脚踏板2部分应当有足够的长度,也就是滑动副合拢到最短时,脚踏板2在此时的多余部分也可以回缩、并穿插在本例轮椅车座椅架的坐垫底板之下。不言而喻,为使结构紧凑,采用本例底架的轮椅车中的某些部件(例如蓄电池6)可以悬挂在对应坐垫底板的下部,以给脚踏板2的回缩部分预留出穿插空间。
不容置疑,出于其他一些原因的考虑,所述的三对滑动副也还可以按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布置。
实施例2
本例仍是在总述部分基础上,主要针对其中的滑动副的数量、布置方式及其相关机构关系的举例。在本例中,滑动副为中央布置的一对(参考图5)。在这种情况下,该滑动副的内外套管(71、72)为长方形套管或其它有防止转动的周向限位构造的套管。也就是说,该内外套管还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等非圆形的,也可以是圆形管内增设有防止转动的滑键及其相应的键槽。在行走轮3这一端的底架上固定有脚踏板2,该脚踏板2上有容纳并固定这滑动副的外套管72在其中的一条凹槽(图中凹槽的凹面朝上)。所述的伸缩驱动机构和防脱机构均安装在这一对滑动副中。当然,在本例的脚踏板2上部同样应当加盖一块至少能遮挡着凹槽的橡胶或塑料脚踏垫(图中未画)。
实施例3本例也是在总述部分基础上,主要针对其中的滑动副的数量、布置方式及其相关机构关系的举例。在本例中,滑动副有平行布置的两对,伸缩驱动机构安装在这两对滑动副的中间(参考图6)。在行走轮3这一端的底架上固定有脚踏板2,该脚踏板2上部有分别容纳并固定这两对滑动副的外套管72在其中的两条凹槽。两边的两对滑动副均安装有防脱机构、或其中任意一对滑动副安装了防脱机构(图中画出的是两边的两对滑动副均安装了防脱机构)。与前两例相同,在本例的脚踏板2上部同样应当加盖一块至少能遮挡着凹槽的橡胶或塑料脚踏垫(图中未画)。
实施例4本例是在总述部分或实施例1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的伸缩驱动机构的举例。在本例中,伸缩驱动机构为丝杆-螺母机构(参考图7、图9)。其中丝杆81的一端通过止推轴承9安装在该电动代步车底架的前部分(也就是悬挂行走轮的同一支撑板架上、或与该支撑板架固定在一起安装板300上),螺母82固定在位于该电动代步车底架后部分的滑动副内套管71之内指向其外套管72的一端。显然,丝杆81转动的操作端必然在丝杆81与止推轴承9组装在一起的这一端。该丝杆81的操作端可以直接与一个手动操作轮联接,也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或者链传动与一个手动操作轮联接,还可以通过花键及其花键套或者滑键及其键套同轴地与一台电机的输出轴联接,也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或者链传动与一台电机的输出轴联接。作为具体实例,本例的丝杆81的操作端,是通过花键及其花键套同轴地与一台电机10的输出轴联接的而受该电机10驱动的(本例的电机10是带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电机,此处所说的电机输出轴,当然就转换为该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了)。
实施例5本例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的伸缩驱动机构的举例。在本例中,伸缩驱动机构也为丝杆-螺母机构(参考图3、图4、图5、图8)。其中丝杆81的一端通过止推轴承9安装在位于该电动代步车底架后部分(即其后部分的支撑板架200)上的滑动副内套管71的后端,其中的螺母82固定在位于该电动代步车底架前部分的穿过该滑动副外套管72的一根保护套管11内指向该滑动副内套管71的一端,该保护套管11的另一端与电动代步车底架的前端通过铰链12相连。在本例中(参考图8),由于该铰链12为一个球头及球头套结构,因此,该保护套11的这一端还有一个突沿400嵌入与支撑板架固联在一起的脚踏板2的凹槽上相应的沟槽中、而使其不能转动。同样显然的是,本例丝杆81转动的操作端也必然在丝杆81与止推轴承9组装在一起的这一端。该操作端也可以通过实施例4所说的多种方式驱动,在本例中,驱动丝杆81转动的仍是电机10(本例是带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电机),而电机10的骨架是通过支撑板500与滑动副的内套管71相连接后不能转动的。
实施例6本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的伸缩驱动机构的举例。在本例中,伸缩驱动机构也为丝杆-螺母机构,在脚踏板2上部中间位置有容纳该丝杆-螺母机构的一个纵向凹槽(参考图6)。其中的螺母82固定在该凹槽中,丝杆81的一端通过止推轴承9安装在该电动代步车底架的后半部分(即在其后部分的支撑板架200上)。丝杆81转动的操作端在丝杆81与止推轴承9组装在一起的这一端。在本例中,驱动伸缩丝杆81转动的是电机10(本例也是带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电机),而电机10的骨架是通过支撑板500与滑动副的内套管71相连接后不能转动的。
从实施例4、5、6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看出,丝杆81安装电机10(也即通过安装它的)这一端,可以根据电动代步车整体布置或其它需要,布置位置在底架的后半部分或前半部分。其更详细的结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已经知晓,在此不必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丝杆-螺母机构中,丝杆81的转动可以很容易变成螺母的平动,但相反地螺母的平动不能推动丝杆转动,也就是说,丝杆-螺母机构具有自锁功能;同时,其中的带有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电机中的蜗轮也不能推动蜗杆转动。也即是说,一旦电机10停止转动,滑动副的内外管相对位置就固定了。即使由于电动代步车在行驶的振动导致微小的松动最终导致滑动副的内外管相对位置的很小的移动,对本发明的电动代步车的行驶和操纵没有大的影响。若要完全避免这种情况,也可在电机输出轴上安装电磁制动器来实现,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已完全能够实现。
实施例7本例是在总述部分或上述各例之一的基础上,针对其中防脱机构的举例。在本例中(参考图10),防脱机构为防脱插销13。该防脱插销13有一段横向插入滑动副的内套管71指向其外套管72一端的端头部上的一个插销孔中的插销杆131、和一个大于该插销孔的插销头132,在该插销杆131靠近其插销头132一侧的紧靠该内套管71的内管壁处的杆体上安装有一套弹簧134碰珠133组件。对应的滑动副的外套管72是能让其内套管71贯通穿过的短管,所谓短管的长度,是在该底架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该外套管72的内侧端面与该插销头132抵触的长度。
为了方便拔下该防脱插销13,以把本发明的底架拆分开,在其插销头132上可以增设一个提拉环14。在组装本发明的底架时,先让上述的内套管71穿过对应的外套管72,待内套管71端头部上的插销孔露出且有插销头132的空间后,再插入该防脱插销13,当弹簧134碰珠133组件中的碰珠133重新被顶出后,该就防脱插销13插好了。显然,为了方便操作、安全可靠、同时又简化设计,除可在内套管71前端的底架上的对应处设置最小收拢状态的限位开关15外,可利用插销头132、而在外套管72的内端面与该插销头132的对应处设置最大拉开状态的限位开关16。限位开关的作用是检测到滑动副处于最小收拢状态或最大拉开状态时,电机10停止转动。
通过以上的所有披露,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完全能够很好地再现本发明了。需特别强调的是,除实施例2中的滑动副采用非圆形的管件以外,本发明中滑动副的外套管72和内套管71均可以选用非圆形的管件。无论是圆管、或是方管,现有技术中对这类滑动副套管结构所采用任何工艺措施均可以直接地运用到本发明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用在本发明中的伸缩驱动机构和防脱机构,不限于实施例中的丝杆-螺母机构和防脱弹性插销。只是相比较而言,具体地采用丝杆-螺母机构和防脱弹性插销,比采用其他的直线运动机构和防脱机构的组合更合理、更经济、更方便操作而已——特别是在附加了能够让使用者根据需要自行拆卸的功能之后。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顺利安装和拆卸方便,有丝杆81螺母82在其内的滑动副内外套管(71、72)配合的深度与没有丝杆81螺母82在其内的滑动副内外套管(71、72)配合的深度应当有差别;其中的丝杆81与其螺母82配合的深度与没有丝杆81螺母82在其内的滑动副内外套管(71、72)配合的深度也应有差别。例如,在实施例5中(参考图11,图中贯穿上、下半部分的两条竖直虚线为比较参照线),有丝杆81螺母82在其内的滑动副内外套管(71、72)(图11的上半部分)配合的深度就比没有丝杆81螺母82在其内的滑动副内外套管(71、72)(图11的下半部分)的要深一些;而丝杆81与其螺母82配合的深度又要比没有丝杆81螺母82在其内的滑动副内外套管(71、72)的要浅一些。这样,在组装本发明的底架时,就可以先把配合最深的滑动副插入一点(以不超过与中间深度滑动副的深度差为度),让它起定位作用和作为后续插入构件的临时支承;待后续插入构件对齐后,继续插入;待丝杆81与其螺母82接触后,转动丝杆81以继续插入。最后,再安装实施例7所述的防脱插销13。同时,还需指出,滑动副内外套以及丝杆-螺母在相互插入时相对的端部都具有一定的倒角,以便相互顺利插入,达到将电动代步车进行拆卸后再进行组装时之方便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底架,该底架的一端被支承在两个驱动轮(1)上,该底架的另一端被支承在一个或两个行走轮(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在纵向上分为前后两部分,两部分之间是通过在纵向上布置的一对滑动副或多对相互平行的滑动副联接在一起的;所述底架的两部分之间安装有驱动该底架的两部分在纵向上拉开或合拢的伸缩驱动机构和在该底架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的防脱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副有平行布置的三对,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安装在中间的一对滑动副中;在行走轮(3)这一端的底架上固定有脚踏板(2),该脚踏板(2)上有分别容纳并固定这三对滑动副的外套管(72)在其中的三条凹槽;两边的两对滑动副均安装有所述防脱机构、或其中任意一对滑动副安装了所述防脱机构、或三对滑动副均安装有所述防脱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副为中央布置的一对,该滑动副的内外套管(71、72)为长方形套管或其它有防止转动的周向限位构造的套管;在行走轮(3)这一端的底架上固定有脚踏板(2),该脚踏板(2)上有容纳并固定这滑动副的外套管(72)在其中的一条凹槽;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和所述防脱机构均安装在这一对滑动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副有平行布置的两对,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安装在这两对滑动副的中间;在行走轮(3)这一端的底架上固定有脚踏板(2),该脚踏板(2)上部有分别容纳并固定这两对滑动副的外套管(72)在其中的两条凹槽;两边的两对滑动副均安装有所述防脱机构、或其中任意一对滑动副安装了所述防脱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机构为丝杆-螺母机构;其中丝杆(81)的一端通过止推轴承(9)安装在该电动代步车底架的前部分,螺母(82)固定在位于该电动代步车底架后部分的滑动副内套管(71)之内指向其外套管(7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机构为丝杆-螺母机构;其中丝杆(81)的一端通过止推轴承(9)安装在位于该电动代步车底架后部分上的滑动副内套管(71)的后端,其中的螺母(82)固定在位于该电动代步车底架前部分的穿过该滑动副外套管(72)的一根保护套管(11)内指向该滑动副内套管(71)的一端,该保护套管(11)的另一端与电动代步车底架的前端通过铰链(1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机构为丝杆-螺母机构;在所述脚踏板(2)上部中间位置有容纳该丝杆-螺母机构的一个纵向凹槽;其中的螺母(82)固定在该凹槽中,其中丝杆(81)的一端通过止推轴承(9)安装在该电动代步车底架的后半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7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机构为防脱插销(13),该防脱插销(13)有一段横向插入所述滑动副的内套管(71)指向其外套管(72)一端的端头部上的一个插销孔中的插销杆(131)、和一个大于该插销孔的插销头(132),在该插销杆(131)靠近其插销头(132)一侧的紧靠该内套管(71)的内管壁处的杆体上安装有一套弹簧(134)碰珠(133)组件;所述的滑动副的外套管(72)是能让其内套管(71)贯通穿过的短管,在该底架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该外套管(72)的内侧端面与所述插销头(132)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机构为防脱插销(13),该防脱插销(13)有一段横向插入所述滑动副的内套管(71)指向其外套管(72)一端的端头部上的一个插销孔中的插销杆(131)、和一个大于该插销孔的插销头(132),在该插销杆(131)靠近其插销头(132)一侧的紧靠该内套管(71)的内管壁处的杆体上安装有一套弹簧(134)碰珠(133)组件;所述的滑动副的外套管(72)是能让其内套管(71)贯通穿过的短管,在该底架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该外套管(72)的内侧端面与所述插销头(132)抵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机构为防脱插销(13),该防脱插销(13)有一段横向插入所述滑动副的内套管(71)指向其外套管(72)一端的端头部上的一个插销孔中的插销杆(131)、和一个大于该插销孔的插销头(132),在该插销杆(131)靠近其插销头(132)一侧的紧靠该内套管(71)的内管壁处的杆体上安装有一套弹簧(134)碰珠(133)组件;所述的滑动副的外套管(72)是能让其内套管(71)贯通穿过的短管,在该底架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该外套管(72)的内侧端面与所述插销头(132)抵触。
全文摘要
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底架。该底架的一端被支承在两个驱动轮上,该底架的另一端被支承在一个或两个行走轮上。该底架在纵向上分为前后两部分,两部分之间是通过在纵向上布置的一对滑动副或多对相互平行的滑动副联接在一起的。该底架的两部分之间安装有一套驱动该底架的两部分在纵向上拉开或合拢的伸缩驱动机构和一套在该底架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的防脱机构。本发明底架的电动代步车,既方便户外使用,又方便户内使用。具有现有电动轮椅车转变半径小、在原地打转时所占空间小的优点;在户外行驶时,通过滑动副把驱动轮与行走轮的轴距拉大,就又很容易地防止前后倾翻;其底架还可以拆分为单个体积小、重量也轻的两部分,能容易地装在汽车后备行李箱中。
文档编号A61G5/04GK1944155SQ20061009518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9日
发明者舒红宇, 傍島重憲 申请人:重庆大学, 大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