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清眩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复方制成的新剂型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清眩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头痛一证始载于《内经》,究其病机多因“风、瘀、痰虚”,尤以风瘀为主,发作急骤。清眩方是散风清热止痛的著名方剂,用于治疗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鼻塞牙痛。清眩方处方为川芎200g,白芷200g,薄荷100g,荆芥穗100g,石膏100g。该方原剂型为片剂,收载于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四册,95年版药典一部收载有“清眩丸”,两者处方相同。丸剂的制备方法为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片剂的制备方法为以上五味,石膏20g、白芷粉碎成细粉、剩余的石膏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川芎用70%乙醇回流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至油尽,并滤取药液。合并以上各药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0(50℃)的清膏,加入石膏、白芷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用7.5~10%淀粉糊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薄荷、荆芥穗挥发油,混匀,压制成500片,即得。清眩方中,川芎和白芷含有大量的油状物,薄荷和荆芥穗的主要成分则是挥发油,这些都是该药的有效部位。片剂和丸剂都不能很好的保留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此外,两者都存在服用量大(片剂每次4片,丸剂每次6-12g)的缺点。除片剂和丸剂外,国内已见多篇关于清眩剂型和制剂方法的文献报道。申请号03124655.9,公开号CN156904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清眩新的制备工艺及其制剂,该申请公开的解决方案虽然减少了服用量,但未解决挥发性成分保留的问题。药典和部颁标准中记载的清眩制剂,均只有定性鉴别,而没有含量测定,质量标准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利用常规清眩方的原料组成和用量配比,在不降低疗效的前提下,提出一种清眩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以减少服用量,增加药品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清眩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现代分析仪器和手段快速准确的定量测定清眩软胶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本发明提出的清眩软胶囊,包括囊壳和囊液,其特征在于囊液有效成分由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穗、石膏五味药材的处方量提取物和基质、稳定剂、润湿剂组成。
本发明所述的清眩软胶囊,囊液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组 分 在囊液中所占比重药材提取物 11.5%~21%基 质 60%~66%稳 定 剂 15%~18.5%润 湿 剂 2%~4%本发明所述的药材提取物为处方量的药材经乙醇浸渍或水提取制得的油状物、挥发油和干浸膏的混合物;其处方为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四册公开的清眩片处方川芎200g,白芷200g,薄荷100g,荆芥穗100g,石膏100g;基质为植物油包括色拉油、玉米油中的一种或两种;稳定剂为棕榈油、氢化棕榈油、蜂蜡、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湿剂为豆磷脂、吐温类包括吐温-60、吐温-80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清眩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工艺步骤(1)川芎和白芷粉碎,加3~5倍70%~90%乙醇浸渍2~4次,每次1~3天,合并浸渍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5~1.20(60~70℃),分取上层油状物另器保存;(2)薄荷和荆芥穗加8~12倍量水提取挥发油;(3)石膏饮片加水煎煮1~2次,第一次加水8~12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8倍量煎煮2小时,2次水煎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得干浸膏;(4)石膏浸膏粉碎,加入油状物、挥发油、基质、稳定剂、润湿剂,制成混悬液,灌装入软胶囊囊壳,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清眩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药材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欧前胡素含量,包括(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42.5%乙腈,检测波长300nm,理论板数按欧前胡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欧前胡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取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乙醇100ml,在50℃左右温水中溶散,放冷,滤过,取续滤液,再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即得;本品每粒含白芷以欧前胡素(C16H14O4)计,不得少于0.58mg。
清眩片处方中川芎辛温走窜升散,可行头目,行气活血而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生石膏辛寒,辛可升散,寒可泻火,且为泻阳明经实火之要药,用于头面热证效佳,与川芎配伍,既可升散,清解火热,又可祛风止痛,故选川芎、生石膏为君药。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尤以散阳明经邪见长,且芳香上达,通窍止痛,为治阳明头痛、鼻渊头痛及风火牙痛所常用,故为臣药;荆芥穗、薄荷辛散风邪,归肺、肝二经,疏风散热,清利头目,而助君臣药治头痛,故为佐药。诸药共用,主辛凉升散,兼清泻通窍,共奏散风清热之效。
本发明提出的清眩软胶囊所用辅料的基质是植物油,可以将川芎和白芷的油状物及薄荷和荆芥穗的挥发油混溶在软胶囊的辅料中,石膏的提取物细粉可以通过软胶囊囊心物的加工工艺悬浮于油中,外加明胶密封。这样可以把原剂型处方中的药物成分充分保留。下表为清眩软胶囊与现有剂型贮存一年后挥发油含量(ml/100g内容物)比较
由于全部药物由明胶软胶皮密封,服用时没有药物的异味,并且药材经过合理的提取,服用量减少(由每次服4片改为每次服2粒),患者易于接受。
下面通过药效学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一、主要药效学口服给予清眩软胶囊1.5、3.0、6.0g生药/kg可明显升高小鼠热板痛阈,中、高剂量组分别提高了4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及6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原剂型清眩片3.0g生药/kg组痛阈提高了50%(P<0.05)。可明显降低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数,中、高剂量组分别扭体次数分别为21、12次,与空白对照组30次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小于0.05、0.01,原剂型清眩片3.0g生药/kg扭体数为19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表明药物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口服给予清眩软胶囊1.5、3.0、6.0g生药/kg可明显延长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与空白对照组睡眠时间78min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睡眠时间分别为158、214、314mi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此剂量下对小鼠自主活动数未见影响,表明药物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与原剂型清眩片反应一致。
口服给予清眩软胶囊1.0、2.0、4.0g生药/kg可明显降低足肿胀度最大值,使足肿胀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小,减轻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程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清眩片2.0g生药/kg也表现出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口服给予清眩软胶囊1.5、3.0、6.0g生药/kg亦可明显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与空白对照组耳肿胀度15.3mg相比,低、中、高剂量组耳肿胀度分别为10.5、9.8、9.0mg,其中中、高剂量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表明本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清眩片3.0g生药/kg组耳肿胀度为10.0m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口服给予清眩软胶囊1.5、3.0、6.0g生药/kg可明显抑制由于静注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空白对照组造型后毛细血管开放数由4.9个降低到1.7个(30min),而低、中、高剂量组则分别由4.9、5.1、4.6个,降低至3.3、4.1、2.7个(30min),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空白对照组造型后红细胞流态由正常的0级升高到I~III级,且试验期间血流等级分布未见明显降低,而低、中、高剂量组则分别由0级,升高至0~III级(30min),其等级分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等级序值法)差异(P<0.05、0.01),原剂型清眩片3.0g生药/kg也表现出明显的抗微循环障碍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口服给予清眩软胶囊1.0、2.0、4.0g生药/kg可明显改善静注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大鼠血液粘度上升,其中中、高剂量组在切速为5s-1、1s-1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高剂量组在切速为30s-1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清眩片2.0g生药/kg在1s-1切速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明显延长大鼠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空白对照组25.5s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8.3、32.7、35.0s,其中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清眩片2.0g生药/kg组为33.8s,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清眩软胶囊及清眩片均对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影响。通过以上试验表明本药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通过以上试验表明,本药具有一定的镇痛、镇静催眠、抗炎及活血化瘀作用,且同剂量原剂型清眩片药效相当,为临床应用本药治疗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等提供了试验数据。
二、急性毒性清眩软胶囊给小鼠一次灌胃口服给药的LD50为279.4g生药/kg,95%的可信限为254.2~307.2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11.2g生药/日/人)的1497倍。
小鼠灌胃口服给药后,相继出现步态不稳、躁动、共济失调、呼吸急促、翻正反射消失等状态,最后较大剂量组动物全部睡着(翻正反射消失),最大剂量组动物给药2小时以后开始陆续出现呼吸衰弱,直至死亡。次大剂量组动物直至第二天有的动物依然熟睡,熟睡至第三天最终死亡,小剂量组动物不出现熟睡状态。死亡动物经尸检观察未发现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雌雄的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未死亡动物在14天观察期内,活动及饮食未见任何异常。
三、长期毒性大鼠灌胃口服清眩软胶囊(5、15、50g生药/kg),连续3个月,可明显降低高剂量组动物的体重增长,但对进食量影响不大。
清眩软胶囊各组动物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各项血液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除高剂量白细胞计数稍微降低外,未见明显差异。
清眩软胶囊各组动物的血糖,肝功,肾功等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给予药物可明显增加肝脏的重量,各个给药组均有差异,中、高剂量组的肾脏系数增加,高剂量组脾脏、子宫重量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0.05)。中、高剂量组的肺脏系数增加,但重量无剂量关系,而高剂量组心、脑、睾丸的脏器系数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可能是因为体重减轻所致,而非药物作用。
恢复期动物肝脏除高剂量组脏器系数因动物体重较小而增大外无统计学差异,肾脏除中剂量组脏器系数增高外与空白对照组未见差异,脾脏、子宫、肺脏未见差异。前列腺低剂量组及卵巢中剂量组的脏器重量及系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无剂量关系。
从病理形态上观察到动物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胃,十二指肠,甲状腺,胰腺,垂体,膀胱,雄性睾丸,附睾,前列腺,雌性卵巢及子宫皆未见病变,表明无任何毒性作用。各组有个别动物见到轻度慢性间质性肺炎,肝微小慢性炎,由于在对照组动物中亦见到类似病变,故考虑为动物自发病,与清眩软胶囊药物毒性无关。
本试验表明,本药毒性主要表现为动物体重下降,以体重为指标清眩软胶囊15g生药/kg为安全剂量,是临床人推荐日用量(11.2g生药/日,0.16g生药/kg)的80倍。
四、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本药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催眠、抗炎及活血化瘀作用,并在急性毒性试验中观察到大剂量的清眩软胶囊具有催眠作用,在长期毒性试验中观测到药物的抗凝血作用,恢复期回复正常,表明本药的药理学作用明确,而毒性较小且可逆,并与原剂型清眩片在同等剂量下药效相当。为临床应用本药治疗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等提供了试验数据。
下面对本发明建立的分析方法做进一步的描述1、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该制剂用HPLC法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欧前胡素的最大紫外吸收峰为219nm,243nm,250nm,264nm,302nm,在243~264nm间,曾试用过75%、70%、65%、60%甲醇及不同浓度的甲醇与乙腈的混合流动相,供试品溶液中欧前胡素与其相邻峰均未达到基线分离,最终选定42.5%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0nm,理论板数按欧前胡素计算应不低于3000。
2、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表8.线性范围结果
标准曲线图见
图1如图所示,r=0.99997,Y=1407763X-749.9,欧前胡素在0.02~0.18μg间呈线性。
3、精密度和重现性同一供试品(批号020902)进样5次,结果见表9。
表9.精密度试验结果
同一样品(批号020902),称取5份,依法测定,结果见表10。
表10.重现性试验结果(欧前胡素mg/粒)
4、回收率取上述样品(批号020902)(含量为1.8633mg/g囊心物),精密称取正文中规定量一半量,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入20ml内含欧前胡素对照品溶液0.02008mg/ml(以80%乙醇配制),以80%乙醇稀释至刻度,以下操作同含量测定项中供试品制备方法,依法测定,结果见表11。
表11.回收率试验结果
平均回收率99.8%RSD 2.3%n=55、供试品溶液稳定性供试品溶液放置24小时,测定值基本不变。结果见表12
表12.供试品稳定性试验结果(欧前胡素mg/粒)
6、样品测定结果见表13。
表13.样品测定结果(欧前胡素mg/粒)
7、欧前胡素含量限度制定根据原料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规定为0.1%,现按下列公式制定成品限度
根据上述计算,现暂定欧前胡素含量为每粒含欧前胡素应不低于0.58mg。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1)取川芎200g和白芷200g,粉碎,加3倍70%乙醇浸渍2次,每次1天,合并浸渍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5~1.20(60~70℃),分取上层油状物另器保存;(2)薄荷100g和荆芥穗100g加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3)石膏饮片100g加8倍量水煎煮1次,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得干浸膏;(4)石膏浸膏粉碎,加入油状物、挥发油、色拉油74.25g、棕榈油7.82g、氢化棕榈油7.5g、蜂蜡5.5g、磷脂4.5g,制成混悬液,灌装入软胶囊囊壳,制得250粒,每粒含欧前胡素0.63mg。
实施例二(1)取川芎200g和白芷200g,粉碎,加5倍70%乙醇浸渍4次,每次3天,合并浸渍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分取上层油状物另器保存;(2)薄荷100g和荆芥穗100g加12倍量水提取挥发油;(3)石膏饮片100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2次水煎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得干浸膏;(4)石膏浸膏粉碎,加入油状物、挥发油、色拉油67.5g、棕榈油8g、蜂蜡5.5g、乙基纤维素4.5g,磷脂3.375g,制成混悬液,灌装入软胶囊囊壳,制得250粒,每粒含欧前胡素0.66mg。
实施例三(1)取川芎200g和白芷200g,粉碎,加5倍70%乙醇浸渍4次,每次3天,合并浸渍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分取上层油状物另器保存;(2)薄荷100g和荆芥穗100g加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3)石膏饮片100g加8倍量水煎煮1次,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得干浸膏;(4)石膏浸膏粉碎,加入油状物、挥发油、色拉油72g、棕榈油8g、蜂蜡5.5g、氢化棕榈油6.75g,磷脂4.5g,制成混悬液,灌装入软胶囊囊壳,制得250粒,每粒含欧前胡素0.74mg。
实施例四(1)取川芎200g和白芷200g,粉碎,加3倍90%乙醇浸渍2次,每次3天,合并浸渍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分取上层油状物另器保存;(2)薄荷100g和荆芥穗100g加12倍量水提取挥发油;(3)石膏饮片100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2次水煎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得干浸膏;(4)石膏浸膏粉碎,加入油状物、挥发油、玉米油69.75g、氢化棕榈油8g、蜂蜡5.5g、乙基纤维素4.5g,磷脂3.375g,制成混悬液,灌装入软胶囊囊壳,制得250粒,每粒含欧前胡素0.61mg。
实施例五(1)取川芎200g和白芷200g,粉碎,加4倍70%乙醇浸渍3次,每次1天,合并浸渍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分取上层油状物另器保存;(2)薄荷100g和荆芥穗100g加12倍量水提取挥发油;(3)石膏饮片100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2小时,2次水煎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得干浸膏;(4)石膏浸膏粉碎,加入油状物、挥发油、色拉油69.75g、棕榈油7.875g、蜂蜡5.625g、氢化棕榈油7.3125g,磷脂3.375g,制成混悬液,灌装入软胶囊囊壳,制得250粒,每粒含欧前胡素0.71mg。
实施例六(1)取川芎200g和白芷200g,粉碎,加5倍80%乙醇浸渍2次,每次2天,合并浸渍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分取上层油状物另器保存;(2)薄荷100g和荆芥穗100g加10倍量水提取挥发油;
(3)石膏饮片100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2次水煎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得干浸膏;(4)石膏浸膏粉碎,加入油状物、挥发油、玉米油72g、棕榈油8g、蜂蜡5.5g、氢化棕榈油6.75g,吐温-80 4.5g,制成混悬液,灌装入软胶囊囊壳,制得250粒,每粒含欧前胡素0.68mg。
权利要求
1.一种清眩软胶囊,包括囊液、囊壳,其特征在于,囊液有效成分由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穗、石膏五味药材的处方量提取物和基质、稳定剂、润湿剂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胶囊,其特征在于囊液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组 分 在囊液中所占比重药材提取物 11.5%~21%基 质 60%~66%稳 定 剂 15%~18.5%润 湿 剂 2%~4%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软胶囊,其中,所述的药材提取物为处方量的药材经乙醇浸渍或水提取制得的油状物、挥发油和干浸膏的混合物;基质为植物油包括色拉油、玉米油中的一种或两种;稳定剂为棕榈油、氢化棕榈油、蜂蜡、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湿剂为豆磷脂、吐温类包括吐温-60、吐温-80中的一种或几种。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眩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工艺步骤(1)川芎和白芷粉碎,加3~5倍70%~90%乙醇浸渍2~4次,每次1~3天,合并浸渍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5~1.20(60~70℃),分取上层油状物另器保存;(2)薄荷和荆芥穗加8~12倍量水提取挥发油;(3)石膏饮片加水煎煮1~2次,第一次加水8~12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8倍量煎煮2小时,2次水煎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干燥,得干浸膏;(4)石膏浸膏粉碎,加入油状物、挥发油、基质、稳定剂、润湿剂,制成混悬液,灌装入软胶囊囊壳,即得。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眩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药材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欧前胡素含量,包括(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42.5%乙腈,检测波长300nm,理论板数按欧前胡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欧前胡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取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乙醇100ml,在50℃左右温水中溶散,放冷,滤过,取续滤液,再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即得;本品每粒含白芷以欧前胡素(C16H14O4)计,不得少于0.58m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清眩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质量控制方法,所述囊液有效成分由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穗、石膏等五味药材的处方量提取物和基质、稳定剂、润湿剂组成。其中药材提取物为11.5%~21%,基质60%~66%,稳定剂15%~18.5%,润湿剂2%~4%。本发明制备的软胶囊,服用量小(由每次服4片改为每次服2粒),易吸收,见效快,副作用小,易于保留有效成分。本品欧前胡素含量为每粒含欧前胡素应不低于0.58mg。
文档编号A61K33/06GK101045083SQ200610130690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9日
发明者金兆祥 申请人: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