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抗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35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抗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药为有效药用成分的具有抗病毒的药物,属于药品的技术背景感冒是一种多发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尤其是流感病毒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严重。但由于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能力强,加之个体免疫力的不同,疫苗的保护率并不高,况且,疫苗只对已知的流感病毒亚型有预防作用,而对于由抗原性漂移或抗原性转换所产生的新型流感病毒无效。化学药物在对付这种原始的或与人类起源以来就与之共生存的微生物方面,也略显无能为力。中药不仅具有耐药性低、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且还有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解热镇痛、及抗菌消炎等综合功效,其在防治流感病毒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以传统的中药等天然药物或其组合物,或同时辅以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现有技术中,用于抗病毒的中药或其组合物制剂已有很多报道。例如,申请号为03109734.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以板蓝根、连翘、石膏、知母、地黄、石菖蒲、郁金、广藿香和芦根为原料的滴丸剂;但该专利中没有具体的处方量,在申请号分别为200410048399.7,200410040669.X,200510002068.4,200510098721.1等专利文献中,也都分别报道了该组成形式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药物制剂,虽然公开了该处方的用量,但对于组分的用量与组方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不明,为此,我们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了特定用量的组分,具有较最佳的疗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将提供一种以中药为有效药物成分,并经大量试验证明该组方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之效,用于风热感冒,瘟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性感染。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抗病毒的药物,是以板蓝根、连翘、石膏、知母、地黄、石菖蒲、郁金、广藿香和芦根为有效药物成分,与药剂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其中各有效药物成分的重量份配比为板蓝根10-15, 连翘3-6, 石膏4-8, 知母1.5-4.5, 地黄2-5,石菖蒲1.5-4.5, 郁金1.5-4.5, 广藿香1.6-4.8, 芦根4-8。
所述的各有效药物成分的重量份配比在上述组成形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优选为板蓝根11-14, 连翘2-5, 石膏3-7, 知母2-4, 地黄2.5-4.5,石菖蒲2-4,郁金2-4, 广藿香2-4, 芦根5-7。
所述的各有效药物成分的重量份最佳配比为板蓝根12.87, 连翘4.65, 石膏5.72,知母2.50, 地黄3.22,石菖蒲2.50, 郁金2.50, 广藿香2.86, 芦根6.08。
所述的一种具有用于抗病毒的药物,其有效药用成分是由按所述配比量的连翘、广藿香、郁金为原料提取的挥发油和所述的各有效药物成分为原料得到的提取物。所述配比量的连翘、广藿香、郁金为原料提取的挥发油还可以是其挥发油的包结物。所述的各有效药物成分为原料得到的提取物是连翘、广藿香、郁金提油后的药渣与其余六味配比量的各药物成分为原料得到的水提醇沉物。
本发明所述的制剂为口服制剂;包括片剂、分散片、泡腾片、口腔崩解片、含片、咀嚼片、泡腾片、胶囊剂、软胶囊剂、微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滴丸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凝胶剂、口服液体制剂。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是最简单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必须利用活细胞宿主的各种生物化学机制进行复制。但在对付这种原始的或与人类起源以来就与之共生存的微生物方面,化学药物略显无能为力。中药由于其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具有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等综合作用,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大量研究表明,中药主要是通过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和通过诱生干扰素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抗病毒的途径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板蓝根、连翘、黄芩、牛蒡子、金银花、柴胡、鱼腥草、大青叶、羌活、黄芪、人参、毛冬青等。
根据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在组成本发明的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各有效成分中,板蓝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功效;连翘清热解毒,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生石膏性甘、辛,大寒,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主要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喘、胃火亢盛等热证;知母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等功效,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等热证;生地性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等功能,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内热消渴、咽喉肿痛等热证;石菖蒲性辛、苦、温,具有化温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等功能;藿香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吐;芦根行血祛瘀,消肿止痛,芦根中的一些化合物有免疫增强作用;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诸药相伍,共奏良效。
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采用上述的有效药物成分相互配合组成为一个完整的药物组合物,是在研究并汇集了历代传统名方特长的同时,又结合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思维而成。各种试验结果显示,其在风热感冒,瘟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疾患方面效果确切,表明其有效药物组分配合有序,可有效地用于感冒,尤其是风热感冒的治疗。
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本发明上述有效药物中的生理活性成分,即有效药用成分,主要有酚类、黄酮类、皂苷类、氨基酸、生物碱、木脂素类、苯乙醇苷类、多糖类等,均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有效药物组成形式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成口服制剂时,对所用的各有效药物成分,既可以采用以相当于所述重量配比的药物为原料而得到的符合相应口服制剂要求粒度的颗粒或微粒,也可以采用以相当于所述重量配比关系的药物为原料而得到的水提取物成分的形式。在采用后者的水提取物成分形式时,特别是可以采用常用的水煎方式或以80-100℃的热水循环提取方式得到各药物成分的水溶液后,再经醇沉、浓缩处理而成的提取物形式。对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有效药物成分的应用形式作上述变化,不会对药物的使用效果造成影响,而且使用后者提取物形式的有效药物成分,在同样有效使用剂量的前提下还可显著减少药物的服用量而更加方便患者使用和易被接受。
如上述,在采用水提取物形式时,为缩短提取时间和提高提取效率,减少浓缩处理的工作量,一般以采用热水提取方式为好。除可采用常用的水煎方式提取外,还可采用所报道的动态提取法进行。其原理和过程是使溶媒与切成粗粒以增大其表面接触面积的药材原料在动态状况下充分混合并在动态状况下提取得到溶出物。例如,对本发明上述组成形式的有效药物组成采用常规水煎二次提取的方法,与药物原料的粒度以及总用水量和总提取时间均保持不变的动态提取方法比较,测定提取所得到的总固体量与连翘苷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提取方式的提取效果相似,结果如下表所示。但动态提取方法的优点还体现在能更方便、准确和严格地控制提取的温度和时间,减少有效成分的破坏损失和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如将多次的水煎合并操作简化为一次性操作),进而节约能源,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
表煎煮提取方法与动态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比较

在对上述有效药用成分进行提取时可采用的具体操作和/或使用方法,既可以是以所述的各比例量的药物成分为原料,分别提取其有效药用成分后再混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按所说比例量的各药物原料混合后再共同提取的方式。采用不同的提取手段、设备及提取时所需的理想或最佳的提取温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等具体条件,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少量的试验被筛选和找到。
根据本发明上述组成形式的有效药物成分,在与口服药物制剂中可以接受的不同形式的辅料混合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即可制成相应的不同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如可以制成为常用的片剂、分散片、泡腾片、口腔崩解片、含片、咀嚼片、泡腾片、胶囊剂、软胶囊剂、微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滴丸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等固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也可以制成糖浆、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这里所述的辅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制剂有所不同,如在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中常用的稀释剂、崩解剂、赋形剂、黏合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填充剂等;在糖浆、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形式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稀释剂、防腐剂、稳定剂、矫味剂、增稠剂、助流剂等。
根据上述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显然还可以作出其他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和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的实施方式以重量配比(可允许有±5%的变化)为板蓝根12.87,连翘4.65,石膏5.72,知母2.50,地黄3.22,石菖蒲2.50,郁金2.50,广藿香2.86,芦根6.08的各味生药为有效药物原料,用以下方法制备成抗病毒药粉取连翘、广藿香、郁金三味,加水8倍量,水蒸气蒸馏8小时,提取挥发油,滤过,水溶液另器贮存;挥发油用倍他环糊精包结(挥发油-倍他环糊精-水=1∶6∶60,50℃搅拌1小时),冷藏过夜,滤过,包结物低温(40℃)干燥,粉碎成细粉;药渣与板蓝根等六味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65℃),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5℃)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和上述挥发油包结物细粉混匀,即得。也可将所得到的抗病毒药粉加入适宜辅料,通过常规工艺制备成所需的固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或液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
以上述所得的药粉作为试验药物,以体重18-20克雌雄各半的昆明种小白鼠为试验动物,分别灌胃不同浓度的药物,各组给药量分别为0.25g,0.35g,0.45g,0.90g,1.8g;正常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0.5ml;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给药后肉眼观察7天内动物的中毒反应死亡、耸毛、步履、呼吸、惊厥、大小便情况,以死亡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7天,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也无动物死亡,动物处死并解剖后经肉眼观察,主要脏器也无明显异常。说明安全无毒。
以同样的试验药液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18.0g/ml与4.5g/ml(生药)的混悬液,作为大、小剂量组试验药物(分别相当于临床100倍和25倍的日用量),对雌雄各半的健康SD大白鼠连续灌服3-6个月,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以等溶剂的蒸馏水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动物的一般行为活动与体重增长正常,对血液学指标,肝肾功能及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均无明显影响,主要脏器无明显病理损伤,表明药物无明显毒性,临床使用剂量安全。
将上述有效药物成分制备得到的试验药物,进行下列的相关药效学试验。
一、体外抑菌试验1、平板法取18小时培养的各菌株营养肉汤培养物,用营养肉汤作10-3稀释用于在直径9cm的灭菌平皿加菌液1ml,然后倒入已融化冷却至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20ml旋转混匀,等冷固后用直径6mm的灭菌钢管于琼脂平皿上打孔,用无菌镊子取出孔内培养基,于每个孔内分别加入1g/ml,0.5g/ml,0.25g/ml药液0.1ml(双黄连0.1g/mg,加入第四孔中),置37℃培养20小时,取出平皿,量取抑菌圈直径,重复1次,取2次实验平均值,结果如下。
体外抑菌试验(平板法)(n=2)

2、试管法取18小时培养的各菌株营养肉汤培养物,用营养肉汤作10-3稀释用于实验,取灭菌试管10只,于第一管加入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1.6ml,其余每管1ml,取受检药液(1g/ml)0.4ml加入第一管中,混匀后取1ml至第二管,依次稀释,第10管吸出1ml弃去,37℃培养。实验按常规设立只有药物不接种细菌的阴性对照组和没有药物只接种细菌的阳性对照组。20小时取出观察。结果如下。
体外抑菌试验(试管法)(n=2)

二、体内抗菌作用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取18~22g的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组,每组15只,雌雄兼用。(1)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2)模型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3)双黄连组20ml/kg;(4)抗病毒药粉低剂量组(4.5g/kg);(5)抗病毒药粉中剂量组(9.0g/kg);(6)抗病毒药粉低剂量组(18.0g/kg);以上各组小鼠均灌胃给药,灌胃容量20ml/kg,1次/天×6天,第3天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0.5ml/只鼠(除空白对照组外),继续给药3天,观察各组动物7日内死亡情况,结果如下。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2、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取18~22g的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组,分组同上,1次/天×6天,第3天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肺炎双球菌菌液0.5ml/只鼠(除空白对照组外),继续给药3天,观察各组动物7日内死亡情况,结果如下。
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体内抗病毒作用1、病毒感染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取昆明种小鼠49只,体重12~15kg,雌雄兼用,随机分成7组,每组7只,取增毒3次的病毒尿囊液,以10倍稀释,每组滴一个病毒浓度,各组小鼠在乙醚浅麻醉下以病毒尿囊液30ul滴鼻,观察14天内死亡数,按Reed Muench法计算,LD50为2.75。
2、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取昆明种小鼠140只,体重11~13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7组,每组20只(1)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2)模型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3)利巴韦林组75mg/kg,7.5mg/lT11;(4)板蓝根颗粒组3g/kg,0.3g/ml;(5)抗病毒低剂量组4.5g/kg,0.46g/ml;(6)抗病毒中剂量组9.0g/kg,0.92g/ml;(7)抗病毒高剂量组18.480g/kg,1.85g/ml。以上各组小鼠均灌胃给药,灌胃容量10ml/kg,1次/×6天,于给药第2天各组小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在乙醚浅麻醉下以增毒3次的病毒尿囊液滴鼻感染小鼠,每鼠30ul(20个LD50攻击量)。观察动物感染后发病症状,记录感染14天后死亡数,并计算保护率及平均存活天数,结果如下。
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3、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取昆明种小鼠60只,体重11~14g,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组同上(空白对照组除外)。以上各组小鼠均灌胃给药,灌胃容量10ml/kg,1次/天×6天,给药第2天各组小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在乙醚浅麻醉下以增毒3次的病毒尿囊液滴鼻感染小鼠,每鼠30ul(15个LD50攻击量)。实验前禁食不禁水,实验当日各组小鼠称重,脱颈处死,解剖,观察肺部病变,取全肺称重,计算各鼠肺指数值,肺指数抑制率,计算各组间差异,并取肺用10%甲醛固定,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如下。
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四、临床试验采用本发明的上述药物分别对共计120例的风热感冒病例进行了临床治疗试验。其中,分别为给以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和给以清热解毒胶囊对照药物的对照组,两组病例间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0.8和1∶0.5;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间的年龄分布均包括<30岁~>60岁,组间的平均年龄分布为31.8±13.03和33.4±13.94,二者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的平均病程长短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中医征候总积分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总积分较高;治疗结果比较两组对感冒风热证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疗效与病情程度有相关性;试验组与对照组二者治疗前后对中医征候平均总积分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本次临床观察中未发现试验药及对照药对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及肾功能的不利影响,说明两种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病例选择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依据有感冒流行接触史、临床表现、X线所见与白细胞计数,以及对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临床表现包括咽干咽痛、鼻塞喷嚏、流涕、咳嗽、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纳差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风热证包括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
1.2、临床症状、分级标准及分值临床症状、分级标准及分值见下表,各种临床症状正常时,其分值均为0分。
表临床症状、分级标准及分值

1.3、病情分级标准轻度主症发热、咽痛有一项达到轻度,但均未达到中度且症状及体征积分≤6;中度主症发热、咽痛有一项达到中度,但均未达到重度症状且体征积分7-12;重度主症发热,咽痛有一项达到重度症状及体征积分≥12。
2、纳入、排除及剔除病例标准2.1、纳入病例标准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风热证者;病程在48小时之内;年龄在18-65岁;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2、排除及剔除病例标准白细胞总数>10×106/L,中性>80%;中医辨证不属于风热证者;伴发咽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肺炎,或其它可能妨碍其入组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如肿瘤或艾滋病;已使用其他任何治疗感冒的药物,如抗炎、抗病毒、激素或解热镇痛类药物;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已知对本药组成成分过敏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3、试验结果3.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两组对感冒(风热证)疗效的比较

经Ridit分析,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对感冒(风热证)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注疗效判断标准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2、试验组感冒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试验组感冒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经Ridit分析,P<0.05,说明病情为轻度时疗效优于中度;病情中度时疗效优于重度。即疗效与病情程度有相关性。
3.3、两组单项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单项症状 体征积分比较

上述试验结果充分显示,本发明上述组成形式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风热感冒的治疗具有显著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抗病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以板蓝根、连翘、石膏、知母、地黄、石菖蒲、郁金、广藿香和芦根为有效药物成分,与药剂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各有效药物成分的重量份配比为板蓝根10-15,连翘3-6,石膏4-8,知母1.5-4.5,地黄2-5,石菖蒲1.5-4.5,郁金1.5-4.5,广藿香1.6-4.8,芦根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抗病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有效药物成分的重量份配比为板蓝根11-14,连翘2-5,石膏3-7,知母2-4,地黄2.5-4.5,石菖蒲2-4,郁金2-4,广藿香2-4,芦根5-7。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抗病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有效药物成分的重量份配比为板蓝根12.87,连翘4.65,石膏5.72,知母2.50,地黄3.22,石菖蒲2.50,郁金2.50,广藿香2.86,芦根6.0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抗病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药物中的有效药用成分是由按所述配比量的连翘、广藿香、郁金为原料提取的挥发油和所述的各有效药物成分为原料得到的提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抗病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药物中的有效药用成分中的按所述配比量的连翘、广藿香、郁金为原料提取的挥发油还可以是其挥发油的包结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抗病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有效药物成分为原料得到的提取物是连翘、广藿香、郁金提油后的药渣与其余六味配比量的各药物成分为原料得到的水提醇沉物。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抗病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所述的制剂为口服制剂;包括片剂、分散片、泡腾片、口腔崩解片、含片、咀嚼片、泡腾片、胶囊剂、软胶囊剂、微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滴丸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凝胶剂、口服液体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药为有效药用成分的具有抗病毒的药物,它是主要由板蓝根、连翘、石膏、知母、地黄、石菖蒲、郁金、广藿香和芦根为有效药物成分,与药剂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制剂主要是各种固体和液体口服制剂。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之效,主要用于风热感冒,瘟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性感染,其中尤以治疗风热感冒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K9/00GK1966051SQ20061014584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9日
发明者张保献 申请人:北京因科瑞斯生物制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