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提取制备方法及所获得产品的应用,属于中药复方活性部位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黄芩汤来源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我国医门经方之一,具有"高效优质中药复方药物"的特征,是疗效确切、药味相对简单的一个经典复方药物。黄芩汤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组成,能清热止痢,和中止痛。用于治疗湿热下痢,腹痛泄泻,泻下急迅或泻而不爽,肛门灼热等症。黄芩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经过千百年临床检验,确实、可靠。临床用于痢疾、急性胃炎、肠炎、小儿腹泻、消化道型病毒性感冒,也有用于阿米巴痢疾。方中黄芩苦寒,以清理热为主,能清热燥湿,解毒治痢;芍药酸寒,能邪热敛阴和,营缓急止痛;甘草大枣条中和脾,益气滋液,顾护正气。四药组合,具有淸热止痢,和中止痛的功效。说明本方配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汤的药理活性较为广泛,主要表现为抑菌抗炎,解痉,镇痛,解热,增强免疫,镇静等方面。(中国中药杂志,1990年,15巻,第2期)但尚未有对黄芩汤活性部位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报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胃肠道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并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肠大出血等多种并发症。世界各地都可发生UC,但北半球更常见。发病率英格兰、挪威、瑞典、丹麦和美国占10万人口的3.37.3%,白种人和犹太人较高,有色人种和地中海地区较低。性别无明显差别,但家族发病增加,可发生在各种年龄,但2040岁多见。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但其病因及确切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一般认为涉及到遗传、免疫、感染、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过去一直认为该病在我国相当少见,随着发病率的升高,近年来我国对本病的认识己引起重视。本发明提供的黄芩汤活性部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疗效确切持久,且安全性好。特别对轻中度患者,运用中药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需求。
发明内容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黄芩汤活性部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高转移率、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上述黄吝汤活性部位为原料,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是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的黄芩3份白芍2份甘草(炎)2份大枣2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包括A、浸润将黄芩汤组成药物饮片用509b浓度以上的醇溶液,以l-3倍(V/W)的量浸泡8-12小时使之溶胀。B、提取用50%-9596浓度的醇溶液对A步骤中生药加热回流3-5次以上;醇溶液用量为生药的3-10倍(V/W),每次提取时间为1-2小时,合并提取液。在0.05MP条件下,50-75X:减压浓縮,得药液比重为1.01-1.20。C、大孔吸附树脂对提取物富集活性部位将歩骤B中药液加到装有D-lOl、D-201、D-140、D141A、D-301、D-401、AB-8等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其中的一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层析柱中,用水洗脱至无a-萘酚反应,继之用60-80%的醇溶液洗脱至盐酸-镁粉反应阴性,收集醇洗脱液。D、干燥将C歩骤获得的醇洗脱液在0.05MP条件下,50-75C减压浓縮,得到相对密度为1.10~1.25(60t:)的浸膏,置701C-85r干燥成干膏。所述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醇溶液包括甲醇、乙醇、丙醇的50%-80%溶液之一或混合物。所述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歩骤B中,可用慢速渗漉替代回流提取,醇溶液用暈为生药量的30倍以上,直至无明显的盐酸-镁粉反应为止,合并提取液。所述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步骤D中优选D-lOl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活性部位。所述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活性部位,黄酮、皂苷类成分总含量达到50。/。以上。所述的黄芩汤活性部位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可以用于制备滴丸、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合剂。本发明的--个重要特点是活性部位黄酮、皂苷类成分含量达到50%以上,活性部位的提取、富集方法较简便,为黄荟汤活性部位大批量的工业生产创造了工艺条件。本发明制备的黄芩汤活性部位在抗乙酸所至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试验表明,效果显著。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黄芩汤活性部位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和制剂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按处方量取黄芩汤药材3.0kg,加入2倍(V/W)生药量的70%的乙醇溶液,搅拌均匀,放置8小时。再加入5倍7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5小时,过滤,从复两次,合并提取液。2、上述提取液在0.05MP条件下,50-75"减压浓縮,得药液比重为1.10(60匸)的浸膏。3、将上述获得的浸膏加到装有3.0kg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层析柱中,用7倍柱体积水洗脱,继之用6倍柱体积的80%乙醇溶液洗脱。收集80%乙醇洗脱液。4、将上述80y。乙醇洗脱液在0.05MP条件下,701C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0(60匸)的浸膏,置751C减压干燥得323g干膏。得率为10.76%。5、80%乙醇洗脱干燥物即为本发明黄零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黄酮与皂苷总含量为67.1%,其中总黄酮含量为53.2%,总皂苷含量为13.9%,。实施例2:取活性部位100g,粉碎,过80目筛,加入微晶纤维35g、硬脂酸镁5g,混匀,制成颗粒,压制成片,包薄膜衣即得。实施例3:取活性部位50g,粉碎,过80目筛,加入淀粉40g、蔗糖粉5g、乙醇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实施例4:取活性部位100g,粉碎,过80目筛,加入乳糖50g、硬脂酸镁10g,混匀,装入肠溶胶囊或胶囊即得。药理作用本发明的药物及其胶囊剂进行了下列动物试验以证明其疗效摘要本发明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为采用现代中药技术,对传统中药复方中活性成分进行富集,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根据"中药新药研究指南"的耍求,进行了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为该药临床试验提供药效学依据,现将葯效学研究结果分述如下,第一部分主耍药效学研究—、黄芩汤活性部位对乙酸所至澳疡性结肠炎模型大赋的影响(1)黄萃汤活性部位对乙酸所至大豕浪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重量和肠重系数的影响取禁食24小时大鼠50只,固定于半俯卧位,头低脚高位,自肛门插入硅胶导管,推入战乙酸lml,保持体位15秒后用生理盐水2Qml冲洗,饲养三天,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桷氧鑽吡啶)组、黄萃汤活性部位1.6g/kg、0.8g/kg、0.4g/kg三个剂Jt组,正常组为10只健康大鼠,各组给药i均为lml/100g体重,正常组、空白组均给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籌胃一次,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1小时后,各组大鼠断头处死,立即开旗分离结肠,沿肠系旗剪开,生理盐水洗净,用滤纸吸净水分,称量结肠重量,计算结肠系数.肠重系数=结肠重量/大鼠体重量表1对乙鹏至大駄浪痛性结肠炎模虽结肠重量和麻重系数的彩响(Jb: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与乙酸所造模蹇组比较*1*<0.05,**P<0.01,***P<0.001由表1可见,大鼠口展黄萃汤活性部位商、中两个剂量均可显著坩加结肠重量,显著培加肠重系数阳性对照药柳氣确吡啶也可显著坩加结麻重量,显著増加肠重系数(2)黄芩汤活性部位对乙酸所至大K浪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SQD、MDA的影响取禁食24小时大鼠50只,固定于半俯卧位,头低脚商位,自肛门插入硅胶导管,推入8K乙酸lm1,保持体位15秒后用生理盐水20ml冲洗,饲养三天.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楝氣磺吡啶)组、黄芩汤活性部位1.6g/kg、0.8g/kg、0.4g/kg三个剂量组。正常组为10只健康大鼠,各组给药量均为lml/100g体重,正常组、空白组均给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胃一次,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1小时后,各组大鼠断头处死,立即开腹分离结肠,沿肠系胰剪开,生理盐水洗净,找出病变明显结肠l-2cm,采用SOD试剂盒与MDA试剂盒涠定结麻组织中SOD与MDA含i,表2对乙酸所至人鼠欲痛性鈉肠炎模报糖tt組织中sqd、UM的形响(》±sd)组别动物只数剂ttsod含量加/m蛋白)mda含tt(aaol/m蚩n)正常对照组101,1/咖g141.11±19.*"空白对照组101b1/l加g45.4狄31阳性对照组100.9g/kg26.S扭7J0"样品粗10L6g/kg12361±17,02*"21.25*541"样品组1030.77i8J9"样品组1091.肚15.91**34.您7.8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5,*<0.01,***P<0.001由表2可见,大K口展黄芩汤活性部位三个剂量,均可显著坩加结肠组织中S0D含量,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lfl)A含量阳性对照药柳氧購耽啶也可显著増加SOD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MDA含量。二、黄芩汤活性部位对番泻叶所至小鼠腹泻模型的影响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泻痢停)组、黄芩汤活性部位1.6g/kg、0.8g/kg、0.4g/kg三个剂量组,给药量均为0.2ml/10g体重,空白组给等Jt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l小时后以番泻叶混悬液按生药量2.28/1痛胃,随即将小鼠置于有滤纸的小桶中,观察5小时腹泻次数,表3对番掲叶所至小R胆再的影响(》±幼〉组别动物只数剂量5小时胆泻累计次数空白对照组100.2nl/10g7拟J阳性对照组100.2g/kg4肚1.9**样品组101.6g/kg糊组100.8g/kg样品组100.4g/k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肪,《<0.01,*"P<0.001由表3可见,小鼠口服黄芩汤活性部位三个剂量,均可显著减少番泻叶所至小鼠腹泻次数,表明黄芩汤活性部位具有较好的止泻作用。三、黄芩汤活性部位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的影响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阿斯匹林)组、黄芩汤活性部位1.6g/kg、0.8g/kg、0.4g/kg三个剂量组,给药量均为0.2ral/10g体重,空白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天,水次给药后1小时,各鼠于左侧耳壳正反两面均匀涂抹制炎剂(二甲苯)O.lml。l小时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于同一部位用打孔器冲下耳片(9mm),称重,以两耳片重量差为肿胀度,求出抑制率。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4。抑制率=(空白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模型组平均肿胀度X100%表4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廊肿胀的影响(A土SD)组别动物只数剂量肿胀度(mg)抑制率w空白对照组100.2ml/10g15.12±3.01-阳性对照组100.7g/kg7.02i2,32"53.57样品组101.6g/kg8.9肚3.35**40.61样品组100.8g/kg10.41士3.1"31.15样品组100.4g/kg12.20±3.92丰19.3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由表4可见,小鼠口服黄芩汤活性部位三个剂量,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表明黄芩汤活性部位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第二部分安全性研究一、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试验)经预试无法测出LDa,,故进行最大给药量试验。取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和给药组.各组小鼠均禁食12小时,然后给药组小鼠用0.34g干粉/ml的黄芩汤活性部位(最大浓度)灌胃,容量为0.4ml/10g体重(最大容量),一日共给药一次,剂量为13.0g干粉/kg,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350倍(临床成人70kg,用量2,7g/日),对照组小鼠给予等容量蒸馏水,观察给药后7日内动物状态良好。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汤活性部位通过抗炎、止泻、改变结肠组织内SOD、MDA等指标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工艺简便宜行,适用大规模工业生产。2、按照本发明制备的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组分,有效成分含量高,所得的产物生物活性强。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黄芩汤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醇溶液浸润将黄芩汤药物饮片用50%浓度以上的醇溶液,以1-3倍(V/W)的量浸泡8-12小时使之溶胀;B、提取活性部位用50%-95%浓度的醇溶液对A步骤中生药加热回流3-5次以上;醇溶液用量为生药的3-10倍(V/W),每次提取时间为1-2小时,合并提取液;在0.05MP条件下,50-75℃减压浓缩,得药液比重为1.01-1.20。C、大孔树脂对提取物富集活性部位将步骤B中药液加到装有D-101、D-201、D-140、D141A、D-301、D-401、AB-8等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其中的一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层析柱中,用水洗脱至无α-萘酚反应,继之用60-80%的醇溶液洗脱至盐酸-镁粉反应阴性,收集醇洗脱液。D、干燥将C步骤获得的乙醇洗脱液在0.05MP条件下,50-75℃减压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10-1.25(60℃)的浸膏,置70℃-85℃干燥成干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溶液包括甲醇、乙醇、丙醇的50%-80%水溶液之一或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歩骤B中,可用慢速渗漉替代回流提取,醇溶液用量为生药量的30倍以上,直至无明显的盐酸-镁粉反应为止,合并提取液。4、根据权利要求卜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优选D-lOl大孔树脂富集活性部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获得的活性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类成分总含量达到50%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l-3所述的方法制得的黄苳汤活性部位,用于制备滴丸、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合剂。7、权利要求l-6所述黄芩汤活性部位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所获得产品的应用。本发明是根据现代中药提取技术,对黄芩汤中活性部位进行提取、富集,分别采用醇溶液浸润、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干燥等步骤,获得的黄芩汤活性部位中黄酮、皂苷类成分总含量达到50%以上。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黄芩汤活性部位具有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文档编号A61K36/539GK101167798SQ200610161839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申请日期2006年12月6日优先权日2006年12月6日发明者刘伟娜,崔力剑,李云鹏,王永立,窦玉红,詹文红,丁赵,芸黄申请人: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