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拖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60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蜗杆拖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上肢肌肉麻痹或功能丧失者使用的上肢功能活动辅助器具的蜗杆拖动机构,它使用、携带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和体育竞技等事业的发展,相应的事故发生率也逐年增加,事故造成的瘫痪患者,特别是高位脊髓损伤造成的四肢瘫痪者亦逐年增加,还有一些上肢肌肉功能丧失者,他们的生活自理存在较大的困难,通常他们需要借助一些辅助的医疗器械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然而这些医疗器械往往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比较笨重。而其辅助传动力机构和该医疗器械也往往相固定,设计复杂,不可拆卸,携带不够方便,尤其是在只有简单的拖动需求的上肢功能活动器具应用中,会显得累赘,不方便,成本高,而且使用者使用起来往往也非常费力,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用于上肢功能活动辅助器具上的蜗杆拖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即一种蜗杆拖动机构,它包括微电机、齿轮、接线柱、蜗杆和外壳,齿轮设于微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以其为转动轴,齿轮与蜗杆上的齿口啮合,接线柱设于外壳上且与微电机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微电机位于外壳的内部,蜗杆穿过外壳。
当接线柱上通电时,微电机会带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蜗杆上的齿口啮合,这样蜗杆也就会前后运动了,当蜗杆接上肢功能活动辅助器具的动力输入端时,就可满足上肢功能活动辅助器具简单的拖动动力需求了。当接线柱上通电的极性变化时,蜗杆的运动方向也同时改变。可以通过控制接线柱上的电压极性变化来完成拖动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微电机和蜗杆机构来完成拖动动作,这样就给使用者带来了省力的方便,同时它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只要改变接线柱上的电极性就可以改变蜗杆的前后运动方向了。它完美的满足了上肢功能活动辅助器具简单的拖动动力需求。同时它携带方便,可以根据需要固定于不同的地方。


图1是该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蜗杆拖动机构,包括微电机1、齿轮2、接线柱3、蜗杆4和外壳5,齿轮2设于微电机1的输出轴上且以其为转动轴,齿轮2与蜗杆4上的齿口啮合,接线柱3设于外壳5上且与微电机1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微电机1位于外壳5的内部,蜗杆4穿过外壳5。
权利要求1.一种蜗杆拖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微电机(1)、齿轮(2)、接线柱(3)、蜗杆(4)和外壳(5),齿轮(2)设于微电机(1)的输出轴上且以其为转动轴,齿轮(2)与蜗杆(4)上的齿口啮合,接线柱(3)设于外壳(5)上且与微电机(1)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微电机(1)位于外壳(5)的内部,蜗杆(4)穿过外壳(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蜗杆拖动机构,它包括微电机、齿轮、接线柱、蜗杆和外壳,齿轮设于微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以其为转动轴,齿轮与蜗杆上的齿口啮合,接线柱设于外壳上且与微电机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微电机位于外壳的内部,蜗杆穿过外壳。它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只要改变接线柱上的电极性就可以改变蜗杆的前后运动方向了;它完美的满足了上肢功能活动辅助器具简单的拖动动力需求;同时它携带方便,可以根据需要固定于不同的地方。
文档编号A61H1/00GK2889259SQ20062007044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1日
发明者王蓓蓓, 刘又南, 郑文纬, 刘振田, 秦鸿云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