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部疾病的灸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09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脑部疾病的灸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领域的理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脑部疾病的灸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体解剖特点上,耳是人体众多器官中唯一与颅腔相通的器官。通过灸疗向耳孔持续供给热能,可促进脑部动静脉血管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脑部疾病的目的。另一方面,耳孔又是中医学上的“阿是穴”,灸疗刺激该穴可治疗耳功能性疾病已被医学理论界所普遍认可。中国古代,民间流行一种被称为“苇管灸”的治病方法,就是将制作好的芦苇管内端插入到耳孔中,在其外端燃烧中药向耳孔传递热量。这种民间验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疾患痛苦做出了一定贡献,是祖国中医药学的一大瑰宝。但由于这种方法的燃烧点暴露在外,易造成对人体的烫伤、烧伤等危险,而且药物燃烧的热量大部分散发到空气中,向耳孔供给的热量仅占一小部分,其治疗功效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这种“苇管灸”只能由他人(主要是医生)操作,患者本人无法自行施治,因此其应用范围亦受到一定限制。
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的脑部疾病灸疗装置,上述中医治病的良方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脑部疾病的灸疗装置,解决耳灸治疗脑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脑部疾病的灸疗装置,包括两个灸疗器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固定架,在两灸疗器内均安装有用于固定药柱的插接架,在两灸疗器的内侧均设置有与耳孔外腔形状相适应的喇叭口状传导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一固定架将两个小型灸疗器卡固在耳部,药柱在灸疗器内燃烧,热能从两个传导管向耳孔持续传递。患者可自行操作施治,不仅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将热损耗降到很低的水平,灸疗效果显著。(2)、通过对人体脑部血管的热能刺激,可明显改善人体脑部组织的微循环,增加其新陈代谢速度,从而达到治疗诸如“失眠”、“健忘”、“老年痴呆”、“脑血栓”等脑部疾病的目的。同时,对“阿是穴”的灸疗起到治疗“耳鸣”、“耳聋”、“眩晕”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还可附设增压装置,对于重症患者,可采取分别向两个灸疗器内增压的方法提高热能供给速度和强度,强化治疗效果。(4)、设置有排烟帽,通过旋拧该帽可调节灸疗器的烟气排出速率,从而达到调节灸柱燃烧速率和灸疗强度的目的。(5)、两灸疗器的外侧端部的内表面可以设计为抛物面状的热能辐射板,以保证灸疗器内热量集中向传导管方向传输。(6)、灸柱的插接架固定在翻开式活动面一侧的边板上,打开该活动面可插接灸柱,方便操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灸疗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分是左右两个灸疗器1,在它们的内侧均设置有与耳孔外腔形状相适应的喇叭口状传导管2,实施灸疗时将该二传导管2插入到患者耳孔。固定架3将两灸疗器1连接在一起。固定架3的整体实际上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发卡式耳机相同,其长短可以伸缩,并有一定弹性,以适应头部不同大小患者调节使用。灸疗器1壳体可以是金属板外包高分子材料,传导管2可选用高分子材料,而固定架3一般使用金属片做骨架。
如果需要,比如针对重症患者,可以通过进气管接头4接通增压装置5。该增压装置实际上是一个气量可调的供气装置。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灸疗器1上方安装有排烟帽6,该排烟帽为里外两层圆柱结构,里层固定在灸疗器1的壳体上,外层为活动罩。在两层材料上均开设由若干个通孔,通过旋拧外层罩可调节两层材料上通孔的重叠面积,从而调节烟气排出量,进而达到调节灸柱燃烧速度和灸疗强度的目的。
灸疗器1的一个端面,最好是与设置传导管2一侧相邻的端面,为活动式活动面。在其一侧固定有边板9,该边板可随活动面开合移动。插接架8一端固定在该边板上,另一端用于插接药柱10。药柱10被插接好并点燃后,合上活动面,该药柱即随之进入到灸疗器1腔体内,其位置应正好对应于传导管2。在上述活动面的下方还开设由若干个进气孔11,药柱10燃烧所耗空气从这些进气孔源源不断的输入。
为了固定灸疗器1的活动面和其它面,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卡扣带7,当合上活动面时,其将顶面和活动面卡固在一起,卡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按扣形式。
为了集中热能对耳部实施充分灸疗,灸疗器1外端的内壁最好设计为抛物面装,将药柱10燃烧产生的热量集中反射到传到管的一端。
权利要求1.一种脑部疾病的灸疗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两个灸疗器(1)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固定架(3),在两灸疗器(1)内均安装有用于固定药柱(10)的插接架(8),在两灸疗器(1)的内侧均设置有与耳孔外腔形状相适应的喇叭口状传导管(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部疾病的灸疗装置,它包括左右两个灸疗器(1)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固定架(3),在两灸疗器(1)内均安装有用于固定药柱(10)的插接架(8),在两灸疗器(1)的内侧均设置有与耳孔外腔形状相适应的喇叭口状传导管(2)。通过对人体脑部血管的热能刺激,可明显改善人体脑部组织的微循环,增加其新陈代谢速度,从而达到治疗诸如“失眠”、“健忘”、“老年痴呆”、“脑血栓”等脑部疾病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B18/04GK2889274SQ20062007996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6日
发明者粘芙蓉 申请人:粘芙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