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形式的可上下楼可变位多功能担架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271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特殊形式的可上下楼可变位多功能担架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特殊形式的可上下楼可变位多功能担架车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特殊形式的可上下楼担架车装置履带行走式。是在保持担架车可变位 多功能特征基础上,经过设计制造即增加了其可上下楼的功能。突破性地解决了担架车不能 上、下楼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对于居住在无电梯楼房的病员的急诊急救工作将带来重大突破 性技术创新。
技术背景目前,公知现各大医院、急救中心普遍使用的担架车是没有可上下楼的功能,限制了其 应用范围,给居住无电梯楼的病员的急诊急救转运治疗带来极大不便。目前,通常采用的方 法是应用椅式担架或普通担架用较多的人员进行搬运,不但增加了人力、财力(有相当一部 分医院或急救中心为此专门配置了担架工,并额外收取一定的费用),还因为担架在楼道的不 便利,而影响到病人的病情并使之加重或因拖延了时间而延误了病人的急救时间。通过互联 网的资料检索进口的变位担架车也不具有上下楼之功能,而国内虽然有一小部分申报了国 家专利,但在设计上相对有一定不足,尤其是在安全性,平稳性,减小冲击性及在相对多弯 狭窄楼道行走的灵活性等方面设计有一定的缺陷,制造上也相对比较复杂,往往给它的推广 应用带来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普遍使用的担架车不能上下楼梯的不足,突破急诊急救工作在梯道内搬运 病员极其困难的难题,扩展担架车在使用中的不同环境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特殊形式(履 带行走式)的担架车,是在现有的先进的担架车特征(灵活、可变体位及上车)基础上,通 过对车架体及行走部分重新设计制造,即保持了原有功能又增加了其灵活方便的可上下楼的功能,从而解决了医院急诊急救中的一大难题。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案,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履带轮式可上下楼行走式。其设计原理根据坦克、装甲车及工程车辆通过配置履带行走装置达到可跨越障碍及在不 平坦路面(包括台阶上)能够使整车达到平稳行走的目的。本实新型是在保证整体担架车仍 具有可变位(病员可躺、卧、坐)可折叠(放置于救护车上)的优点特征基础上,行走部分 采用轮子与履带特殊巧妙结合的设计,履带轮设置于两个行走轮的中间处,着地处履带在水 平地面上高出地面约l厘米左右,使担架车在平路行走时主要依靠前后轮的支撑运动,达到
车辆行走灵活的目的;而在上下台阶时,则设置于车轮中间处的履带既可参与了车辆的行走 及支撑,保证了担架车在上下台阶时的平稳性。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气压泵可升降装置,可 保持担架车在上下台阶时的水平位置,保证乘坐者的舒适和安全,同时还设置有刹车装置, 控制下楼时的速度,保证安全。担架主结构由主担架、护拦、后背架、腿架及前支柱、后支柱的车体后部升降气压泵、 及轮架通过转动轴装置连接在一起,并分别由后支柱弹簧销、前支柱弹簧销及背架升降气压 泵、前腿架升降气压泵调节控制或固定,即用来完成可使担架车变位功能(病员可躺、卧、 坐)及担架车可上救护车;车体后部升降气压泵,通过控制手柄控制,是用来使担架车在楼 梯道或斜坡上行走保持水平状态的,可使病员舒适和安全;用来完成使担架车即可在平路上 行走又可在楼梯上行走功能的行走系统,是由固定在轮架上的前万向轮(即方向轮)、后行走 轮及前后履带轮、支撑轮、履带、轮轴构成;后履带轮与后行走轮是在同轴上,互不影响各 自转动,着地处履带在平面地面时距地面1CM左右(前方向轮可具有调轮高度特征),即可保 证担架车在平地行走时履带不起作用,而担架车依靠前方向轮及后行走轮行走,保持其灵活 行走特征;而在楼梯台阶行走时,即由前后履带轮及支撑轮、履带的参与,则可使担架车能 够达到较平稳地上下楼的功能特性;设置在前履带轮上的抱闸系统通过闸线与闸控制手柄相 接,通过控制操作,就可控制担架车在下楼梯的速度,保证乘坐病员的安全;担架部分可采 用铝合金制造,可减轻整车重量,而转动轴及受力易磨损处,可采用钢质材料制造;另外在 轮架上还设有上台阶导轮,可使担架车上楼时更加省力便捷易于操作。本实用新型设计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现有的担架车的创新设计制造,在保持先进 的可变位可上车的特点基础上,增加了其能够较平稳上下楼功能,从而方便了居住在无电梯 楼房病员的急诊急救,突破性地解决了急诊急救工作在该领域的一大难题,尤其在今后一个 相当长时期,我国无电梯楼房的增多,人口老龄化增多、突发疾病的增多及家庭人口减少, 而120出诊涉及急诊急救会逐年增多,解决病员上下楼搬运问题意义深远重大。本实用新型 装置较现有公布的技术方案,更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廉,易于操作 等特点,易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另加装电机、蓄电池和控制系统而较容易改造 成电动可上下楼担架车,而使人们在使用中更加方便省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可上下楼行走式装置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前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驮载病员上下楼时状态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走平路时的状态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折叠后在救护车上的状态图。图7是本实施例的升降装置设计位于前部的前视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升降装置设计位于前部时上下楼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的前后支拄弹簧销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实施例的刹车装置示意图。图中l.主担架2.护拦3.背架卡钩4.后背架5.背架升降控制手柄6.背架升降气压泵 7.闸控制手柄8.可伸縮的上车轮9.悬挂的急救箱(或蓄电池)IO.后支柱弹簧销ll.车体后 部升降气压泵12.上台阶导轮13.后履带轮14.后行走论15.橡胶履带16.支撑轮17.前履 带轮18.轮架19.前万向轮20.前支柱21.闸线22.车体升降气压泵控制手柄23.拉线架 24.前腿架升降气压泵25.腿架26.前支柱弹簧销27.护拦弹簧销28.上车护板具体实施方式
履带式可上下楼行走式在图1、图2和图3主体结构中,主担架[1]护拦[2]后背架[4]腿架[25]及前支柱[20] 车体后部升降气压泵[ll]、轮架[18]通过转动轴装置连接在一起,并分别由后支柱弹簧销[1 0 ]、前支柱弹簧销[26]、及后背升降气压泵[6 ]、前腿架升降气压泵[24]控制固定, 用来完成可使担架车变位功能(病员可躺、卧、坐);担架部分可采用铝合金制造可减轻整车 重量,转动轴易磨损处可采用钢质材料,车体后部升降气压泵[11]通过控制手柄[22]控制, 用来使担架车在楼梯道或斜坡上行走保持水平状态的,可使病员舒适及安全。用来完成使担 架车即可在平路上行走,还可在楼梯上行走的功能的行走系统,是由固定在轮架[18]上的前 万向轮[19]、后行走轮[14]及前后履带论[17][13]、支撑轮[16]、履带[15]等构成。后履带 轮[13]与平地行走轮[14]是在同轴上,互不影响各自转动,着地处橡胶履带[15]在水平面时 距地面1CM左右(由可调节高度的前万向轮保证),即可保证担架车平地行走时履带不起作用, 使担架车依靠前万向轮[19]及后行走轮[14]行走,保持其灵活行走的功能。与自行车抱闸相似的刹车系统由固定在前履带轮[17]上的刹车片、闸皮及闸线[21]闸控 制手柄[7]构成,当在梯道上行走时通过控制履带轮的转动即可控制整个车速,保证乘坐者的 安全。本实用新型担架车在使用时的状态图,如图4图5和图6所演示。图7和图8是升降 装置位于前支柱上的设计图。控制担架车直立或倒放的前后支柱弹簧销[26] [IO]的控制手柄 可设置在担架的腿架上。
权利要求1.一种特殊形式的可上下楼可变位多功能担架车,即上下楼履带行走式;其特征是担架主结构由主担架[1]、护拦[2]、后背架[4]、腿架[25]及前支柱[20]、构成后支柱的车体后部升降气压泵[11]、轮架[18]通过转动轴装置连接在一起,并分别由后支柱弹簧销[10]、前支柱弹簧销[26]及背架升降气压泵[16]、前腿架升降气压泵[24]调节控制或固定;车体后部升降气压泵[11],通过车体升降气压泵控制手柄[22]控制;行走系统是由固定在轮架[18]上的前万向轮[19]、后行走轮[14]及前后履带轮[17][13]、支撑轮[16]、履带[15]、轮轴系统构成;后履带轮[13]与后行走轮[14]是在同轴上,互不影响各自转动,着地处履带在平面地面时距地面1CM左右,前万向轮[19]可具有调轮高度特征,即可保证担架车在平地行走时履带[15]不起作用,而担架车主要依靠前万向轮[19]及后行走轮[14]行走的灵活特征;而在楼梯台阶行走时,即由前后履带轮[17][13]及支撑轮[16]、履带[15]的共同协调参与;设置在前履带轮[17]上的抱闸系统通过闸线[21]与闸控制手柄[7]相连接;担架部分可采用铝合金制造;而转动轴及受力易磨损处,可采用钢质材料制造;另外在轮架上还设有上台阶导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可上下楼可变位多功能担架车,其特征是 前履带轮[17]支撑轮[16]是位于平路时前后行走轮之间,着地处履带在平路时距地面1CM左 右,前履带轮[17]固定轮架前端、前万向轮[19]后,后履带轮[13]与后行走轮[14]位于同轴 上,固定在轮架后端。
专利摘要一种特殊形式的可上下楼可变位多功能担架车,担架主结构由主担架、护拦、后背架、腿架及前支柱、后支柱的车体后部升降气压泵、及轮架等通过转动轴装置连接在一起,并分别由后支柱弹簧销、前支柱弹簧销及背架升降气压泵、前腿架升降气压泵调节控制或固定,即用来完成可使担架车变位功能(病员可躺、卧、坐)及担架车可上救护车功能;行走系统是由固定在轮架上的前万向轮、后行走轮及前后履带轮、支撑轮、履带、轮轴等构成;后履带轮与后行走轮是在同轴上,互不影响各自转动,着地处履带在平面地面时距地面1CM左右(前方向轮可具有调轮高度特征),该项发明突破性地解决了担架车能够上下楼的技术难题,拓宽了担架车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应用领域。
文档编号A61G1/00GK201044790SQ20062011959
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8日
发明者白广仁 申请人:白广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