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8123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六味地黄丸由我国北宋儿科名医钱乙根据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补肾阳的代 表方"肾气丸"演变而成,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现己被广泛用于因肾阴亏虚引发的各种病 症,被后世誉为开创了"滋阴大法"。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其剂型也由丸剂一种剂型演变为 水丸、滴丸、浓縮丸、颗粒等。
中药颗粒的传统制备方法是将中药或其提取物采用干法或湿法制成一定粒度的颗粒状物 质,供患者使用时用水冲服或吞服。目前常见的几种颗粒剂制备工艺及其存在的缺陷l.传 统颗粒制备工艺,由于中药浸膏粘度较高,传统颗粒的制备方法大多存在颗粒的载药量低、 外观不美观、口感差、易吸潮等问题。2.目前较为流行的流化床制粒技术,是将药物粉末与 各种辅料装入容器中,从床层下部通过筛板吹入适宜温度的气流,使物料在流化状态下混合 均匀,然后开始均匀喷入粘合剂液体,粉末开始聚结成粒,经过反复的喷雾和千燥,当颗粒 大小符合要求时停止喷雾,继续干燥。此工艺可以将辅料量由传统的80%降低至50%以上, 制备的颗粒产品的单剂量一般可由传统的10g降低至3g到5g,但此工艺不能彻底解决中药提取 物的粘性问题,所用辅料不能进一步降低,单剂剂量较大,患者依从性较差;并且使用此种 方法不适合制成胶囊等固体制剂;此外采用目前常用流化床制粒技术制备的颗粒为多孔状, 不规则形;吸潮性较普通,不便保存;颗粒的比表面积较大,不适合包衣。3.也有将中药或 植物药提取物用流化床工艺制造粒径为700 1500pm的微丸工艺的研究,但是该工艺均是将
药物制成干粉,用水或其它混合液体作为粘合剂, 一边喷入液体粘合剂一边加入药物干粉' 制成微丸。目前采用此工艺生产的微丸溶散时限一般都在40分钟,且生产过程较为复杂、成
本高、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当空气湿度大时不能制造)、损耗较大等缺陷。《在制剂领域也
有采用挤出搓圆或挤出滚圆法制造微丸或球形颗粒的工艺,该工艺制得产品载体用量较大'载药量一般25%以下,且溶散时限在30分钟以上。5.在制剂领域,也有采用流化床底喷或侧喷 工艺,制造西药微丸或球形颗粒,多用于缓释制剂的开发,故开发的产品一般具有缓控释特 点,不具备速释特性。
中药的快速释放和快速起效,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本发明制造的中药或 植物药颗粒具有快速溶散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由中药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其中中药提取物占重量百分比的40 90%,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重量百分含量为10 60%;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按
照下述方法获得熟地黄80 320重量份,山茱萸40—160重量份,牡丹皮30 120重量份,山药 40~160重量份,茯苓30 120重量份和泽泻30 120重量份备用;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 药渣与山茱萸15 54重量份、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1 3次,每次1 3小时,合并煎液, 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U0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或者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 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TC时相对密度1.10 1.45,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 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优选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由中药提取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70 80%,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重量百分含量为20 30 %;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按照下述方法获得熟地黄140 200重量 份,山茱萸60—100重量份,牡丹皮50 80重量份,山药60 100重量份,茯苓50~80重量份 和泽泻50 80重量份备用;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20 40重量份、熟 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2次,每次2~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 获得中药提取物;或者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 至8(TC时相对密度1.20 1.45,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混合, 获得中药提取物。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最佳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由中药提取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70 80%,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重量百分含量为20 30 %;其中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按照下述方法获得熟地黄160重量份,山茱萸 80重量份,牡丹皮60重量份,山药80重量份,茯零60重量份和泽泻60重量份备用;以上 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27重量份、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二次,每 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35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 成细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或者以上六味, 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TC时相对密度1.32 1.35,备 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本方面所述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其中山茱萸为制山茱萸。
本发明中所述的中药提取物,可以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获得,也可以按照本技术领域 常规的或者常用的方法,如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提醇沉、醇提水沉等方法 制备而得;可以是浸膏,也可以是进一步提取分离获得的有效部位或者是有效部位的组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任何制备中药颗粒常用的或者常规的药学上可 接受的载体,例如稀释剂(填充剂)包括但不限于蔗糖、糊精、淀粉、乳糖、甘露醇、木糖 醇、甲壳胺、双岐糖、可溶性淀粉、滑石粉或水溶性糊精等;崩解剂包括但不限于淀粉、羧 甲基纤维素钠(CMS-Na)、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羟丙基淀粉、可溶性淀粉、水溶性糊精; 包合剂包括但不限于a -环糊精(a -CD)、 e -环糊精(e -CD)和N-LOK变性淀粉等;润湿剂(粘 合剂)包括但不限于水、乙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维酮)、羟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PEG)等 上述辅料功能如稀释剂,崩解剂,润湿剂在此专利中按功能称呼,为粘度调整剂,优选微晶 纤维素、微粉硅胶、聚乙二醇、滑石粉和壳聚糖,滑石粉,聚微酮上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 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未来新出现的可用于 制备中药颗粒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如果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也应该包括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优选自蔗糖、糊精、淀 粉、乳糖、甘露醇、木糖醇、甲壳胺、双岐糖、可溶性淀粉、滑石粉、水溶性糊精羧甲基纤 维素钠(CMS-Na)、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羟丙基淀粉、乙醇、羟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 壳聚糖、聚微酮中的一种或多种联合使用。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优选为晶纤维素、微粉硅胶、聚乙二醇、滑石粉和壳聚糖,滑石粉,聚微酮。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所述的颗粒剂包括母粒和位于母粒之上的壳层,外 形为球形或者类球形,堆密度为0.6 1.3g/m,溶散时限为0.4 5分钟,药物活性成分包含在 母粒和/或壳层之中。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其粒径为700 1500pm。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所述颗粒剂还含有包衣,包衣剂的重量占颗粒总重 量的2 5wt%。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采用流化床制粒技术制粒,通常的流化床制粒技术以 粉末状物质直接装入流化床的容器中作为底料制粒,而本发明是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 而成,或者由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相应的中药提取物干粉制备而成。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 提取物的制备熟地黄80 320重量份,山茱萸40- 160重量份,牡丹皮30 120重量 份,山药40 160重量份,茯苳30 120重量份和泽泻30 120重量份备用;以上六味,牡丹皮提 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15 54重量份、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1 3次,每次1 3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0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粉,过 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或者以上六味,熟地黄、茯 荟、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TC时相对密度1.10 1.45,备用;山茱萸、 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缩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2) 母粒的制备取适量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其与步骤(1)中提取物干粉的混 合物的50 80%作为底料,部分用水化为浆料,采用流化床侧喷或底喷工艺形成球形母粒, 干燥,筛选出粒径为200 750nm的母粒;
(3) 产品的制备中药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用水或其他溶液配制成固定物重 量百分含量为10 60%的混悬液,作为浆液喷入含母粒的流化床侧喷锅内,按照本领域常规 的流化床制粒技术进行,直至粒径为700 1500 u m。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步骤如下 (1)提取物的制备熟地黄160重量份,山茱萸80重量份,牡丹皮60重量份,山药80重 量份,茯苓60重量份和泽泻60重量份备用;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27 重量份、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35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 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或者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 滤液浓縮至8(TC时相对密度1.32 1.35,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 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2) 母粒的制备取糊精和淀粉为1:1的混合物过200目筛,其中65%作为底料投入流化 床侧喷锅内,另取淀粉、折干后占母粒重量的15%的提取物,加水配成浆料,采用流化床侧 喷或底喷工艺形成球形母粒,干燥,筛选出粒径为300 400iim的母粒;
(3) 产品的制备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加入浸膏内,搅拌混合成固定物含量为15 40%的混悬液作为浆料备用,将母粒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浆料作为浆液喷入,按照本领域 常规的流化床制粒技术进行,直至颗粒粒径为700 1500um为止。
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剂型的设置,并为了区分与微丸、微囊等技术的不同,结 合本技术制备产品的特性,将上述颗粒定名为球化颗粒。
本发明的球化颗粒,其外还可以有包衣,包衣剂的重量占颗粒总重量的2-5%。球化颗粒 包衣时,包衣剂的用量较普通的颗粒包衣用辅料量明显低(普通颗粒包衣,包衣剂用量为 20-30%,球化颗粒包衣剂用量则可以降低到2-5%。根据需要,包衣可以是普通的薄膜包衣, 也可以是肠溶性薄膜包衣、缓控释包衣等,包衣剂可以是任何本领域常用的或者常规包衣剂,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包衣过程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方法进行。
本发明的球化颗粒,除了可以作为普通的颗粒剂直接使用,还可以作为中间体,制备成 胶囊剂等剂型,作为配方颗粒使用等,此外还可以制备成缓控释制剂,定位释药制剂等。
本发明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优选所述颗粒制成普通胶囊剂或缓控释制剂。
本发明的球化颗粒与常规颗粒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 辅料的用量少,因此导致单剂量小,患者一般每次服用量为0.1 4g即可,可减少患者 对大剂量服药所产生的恐惧。
2. 外观好,本发明颗粒呈球形或类球形、表面光滑圆整,适宜产品外形质量的控制。
3. 物理特性良好,在球形颗粒制备过程中,颗粒流动性好,致使颗粒粒度分布规整、质 地致密耐挤压,耐磨损、密度大(堆密度为0.6 1.3g/ml)、比表面积小(只有0.01 0.03m々g)。
4. 溶散时限短,采用此类配方制得的本发明的球形颗粒溶散时限短, 一般为0.4 5分钟。5. 粒度试验按照2000版药典规定,取单剂量分装的颗粒剂5袋(瓶)或多剂量分装颗 粒剂l包(瓶),称定重量,置药筛内过筛。过筛时,将筛保持水平状态,左右往返轻轻筛动3 分钟。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8.0%。本发明颗粒不能通 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符合药典规定,其数值不超过5.5%。
6. 溶化性试验按照2000版药典规定,取本发明药物颗粒剂供试品10g,加热水20倍,搅 拌5分钟,立即观察。可溶性颗粒剂应全部溶化。
上述特点能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行,并使包衣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中药的 吸潮(临界吸湿度由普通颗粒的60%提升至85%)、稳定等问题;另外,本发明的球化颗粒 除了可以作为普通的颗粒剂使用,还可以作为中间体或配方颗粒,灌装成胶囊剂等剂型,此 外还可以制备成缓控释制剂,定位释药制剂等。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 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l
浸膏的提取熟地黄80g,山茱萸40g,牡丹皮30g,山药50g,茯苓40g和泽泻40g备用; 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15g、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3次,每次3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 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
母粒的制备取糊精和淀粉的混合物(1: 1)过200目筛,其中65%作为底料投入流化床 侧喷锅内,另取淀粉、提取物(折干后占母粒重量的15%)加水配制成浆料喷入,并筛出小 颗粒(粒径为180 250u )作为母核,再将母核投入锅内,继续喷淀粉浆,同时从撒粉枪内 将余下的35。/。的糊精和淀粉的细粉撒入,使母核的粒径长大,筛选出粒径在300u 400u的 母粒备用。
产品的制备取母粒约813g,微晶纤维素(200目)约400g,微粉硅胶约40g,浸膏2500 个剂量的浸膏;将微晶纤维素和微粉硅胶加入浸膏内,搅拌混合成固含量30%的混悬液做为 浆料备用;将母粒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将浆料慢慢喷入,同时不断干燥至浆料全部喷入制 成球形颗粒,再用透明的包衣材料OPAGLOS2用水配成7.5。/。的包衣液,按照理论增重3%的 量将包衣液喷入包衣,制成球形颗粒,其堆密度为0.825 g/ml;将球形颗粒灌装O号胶囊,每粒粒装0.525g,制成胶囊10000粒。 实施例2
提取物的制备熟地黄320g,山茱萸160g,牡丹皮100g,山药150g,茯芬80g和泽泻100g 备用;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TC时相对密 度1.10 1.45,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母粒的制备取糊精和聚乙二醇为l: l的混合物过200目筛,其中50%作为底料投入流化 床侧喷锅内,另取淀粉、折干后占母粒重量的25%提取物加水配制成浆料喷入,并筛出粒径 为180 250u小颗粒作为母核,再将母核投入锅内,继续喷淀粉浆,同时从撒粉枪内将余下 的35%的糊精和淀粉的细粉撒入,使母核的粒径长大,筛选出粒径在300u 400u的母粒备用。
产品的制备取母粒约600g,微晶纤维素(200目)约500g,微粉硅胶约40g,浸膏2500 个剂量的浸膏;将微晶纤维素和微粉硅胶加入浸膏内,搅拌混合成固含量30%的混悬液做为 浆料备用;将母粒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将浆料慢慢喷入,同时不断干燥至浆料全部喷入制 成球形颗粒,再用透明的包衣材料OPAGLOS2用水配成7.5。/。的包衣液,按照理论增重3%的 量将包衣液喷入包衣,制成球形颗粒,其堆密度为0.825 g/ml。 实施例3
提取物的制备熟地黄200g,山茱萸100g,牡丹皮100g,山药90g,茯苓70g和泽泻70g 备用;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TC时相对密 度1.10 1.45,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母粒的制备取糊精和淀粉的混合物(1: 1)过200目筛,其中65%作为底料投入流化床 侧喷锅内,另取淀粉、提取物(折干后占母粒重量的15%)加水配制成浆料喷入,并筛出小 颗粒(粒径为180 250u )作为母核,再将母核投入锅内,继续喷淀粉浆,同时从撒粉枪内 将余下的35%的糊精和淀粉的细粉撒入,使母核的粒径长大,筛选出粒径在300ix 400ii的 母粒备用。
产品的制备取母粒约450g,微晶纤维素(200目)约50g,聚乙二醇6000 (加热熔 融)约,g,浸膏10000个剂量的浸膏;将微晶纤维素和微粉硅胶加入浸膏内,加水搅拌混 合成固含量为30%粘合剂;将母粒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将浆料慢慢喷入,同时不断干燥至 浆料全部喷入制成球形颗粒,物料温度控制在55摄氏度,再用透明的包衣材料OPAGLOS 2 用水配成7.5%的包衣液,按照理论增重3%的量将包衣液喷入包衣,制成球形颗粒,堆密度 为0.76g/ml;将得到的球形颗粒灌装2号胶囊,每粒装0.125g,制成胶囊10000粒。实施例4
浸膏的提取熟地黄140g,山茱萸60g,牡丹皮50g,山药60g,茯茶50g和泽泻50g备用; 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20g、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2次,每次3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5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 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
母粒的制备取糊精和微晶纤维素的混合物(1: 1)过200目筛,其中65%作为底料投入 流化床侧喷锅内,另取PVPK30加水配制成粘和剂(5%)作为浆料喷入,并筛出粒径为180 250ii小颗粒作为母核,再将母核投入锅内,继续喷淀粉浆,同时从撒粉枪内将余下的35%的 糊精和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撒入,使母核的粒径长大,筛选出粒径在300u 400u的母粒备用。
产品的制备取母粒约1000g, 5%的聚微酮溶液中,加入浸膏适量(相当于50公斤药材); 5%的聚微酮溶液中,加入浸膏适量、加水搅拌混合成固含量为30%的混悬液做为浆料备用; 将母粒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将浆料慢慢喷入,同时不断干燥至浆料全部喷入制成球形颗粒, 再用透明的包衣材料OPAGLOS 2用水配成7.5%的包衣液,按照理论增重3%的量将包衣液喷 入包衣,制成球形颗粒。 实施例5
浸膏的提取熟地黄200g,山茱萸70g,牡丹皮80g,山药100g,茯苓80g和泽泻80g备用; 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40g、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2次,每次2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5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 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
母粒的制备取糊精和微晶纤维素重量比为2: 1的混合物过150目筛,其中65%作为底料 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另取PVPK30加水配制成粘和剂(10%)作为浆料喷入,并筛出粒径为 180 250ii小颗粒作为母核,再将母核投入锅内,继续喷淀粉浆,同时从撒粉枪内将余下的 35。/。的糊精和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撒入,使母核的粒径长大,筛选出粒径在300u 400tx的母 粒备用。
产品的制备取母粒约1000g, 5%的聚微酮溶液中,加入浸膏适量(相当于50公斤药 材);5%的聚微酮溶液中,加入浸膏适量、加水搅拌混合成固含量为30%的混悬液做为浆料 备用;将母粒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将浆料慢慢喷入,同时不断干燥至浆料全部喷入制成球 形颗粒,制成球形颗粒。 实施例6
浸膏的提取熟地黄160g,山茱萸9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和泽泻60g备用;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TC时相对密度1.20 1.45,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母粒的制备取糊精和微晶纤维素重量比为3: 1的混合物过180目筛,其中75%作为底料 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另取PVPK30加水配制成粘和剂(10%)作为浆料喷入,并筛出粒径为 150 250y小颗粒作为母核,再将母核投入锅内,继续喷淀粉浆,同时从撒粉枪内将余下的 35%的糊精和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撒入,使母核的粒径长大,筛选出粒径在300u 400u的母 粒备用。
产品的制备取母粒约800g, 5%的聚微酮溶液中,加入浸膏适量(相当于60公斤药材); 5%的聚微酮溶液中,加入浸膏适量、加水搅拌混合成固含量为30%的混悬液做为浆料备用; 将母粒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将浆料慢慢喷入,同时不断干燥至浆料全部喷入制成球形颗粒, 制成球形颗粒。 实施例7
浸膏的提取熟地黄160g,山茱萸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和泽泻60g备用; 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27g、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35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 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
母粒的制备取糊精和微晶纤维素重量比为l: l的混合物过200目筛,其中65%作为底料 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另取PVPK30加水配制成粘和剂(5%)作为浆料喷入,并筛出粒径为 180 250ii小颗粒作为母核,再将母核投入锅内,继续喷淀粉浆,同时从撒粉枪内将余下的 35%的糊精和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撒入,使母核的粒径长大,筛选出粒径在300y 400u的母 粒备用。
产品的制备取母粒约1000g, 5%的聚微酮溶液中,加入浸膏适量(相当于50公斤药材); 5%的聚微酮溶液中,加入浸膏适量、加水搅拌混合成固含量为30%的混悬液做为浆料备用;
将母粒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将浆料慢慢喷入,同时不断干燥至浆料全部喷入制成球形颗粒, 再用透明的包衣材料OPAGLOS 2用水配成7.5%的包衣液,按照理论增重3%的量将包衣液
喷入包衣,制成球形颗粒。 实施例7
浸膏的提取熟地黄160g,山茱萸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和泽泻60g备用; 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TC时相对密度1.32 1.35,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母粒的制备取糊精和微晶纤维素重量比为1: l的混合物过200目筛,其中65%作为
底料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另取PVPK30加水配制成粘和剂(5%)作为浆料喷入,并筛出粒 径为180 250li小颗粒作为母核,再将母核投入锅内,继续喷淀粉浆,同时从撒粉枪内将余 下的35%的糊精和微晶纤维素的细粉撒入,使母核的粒径长大,筛选出粒径在300u 400u 的母粒备用。
产品的制备取母粒约1000g, 5%的聚微酮溶液中,加入浸膏适量(相当于50公斤药 材);5%的聚微酮溶液中,加入浸膏适量、加水搅拌混合成固含量为30%的混悬液做为浆料 备用;将母粒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将浆料慢慢喷入,同时不断干燥至浆料全部喷入制成球 形颗粒,再用透明的包衣材料OPAGLOS 2用水配成7.5%的包衣液,按照理论增重3%的量 将包衣液喷入包衣,制成球形颗粒。
权利要求
1. 一种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由中药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其特征在于中药提取物占重量百分比的40~90%,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重量百分含量为10~60%;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按照下述方法获得熟地黄80~320重量份,山茱萸40-~160重量份,牡丹皮30~120重量份,山药40~160重量份,茯苓30~120重量份和泽泻30~120重量份备用;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15~54重量份、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或者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1.10~1.45,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缩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中药提取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70 80%,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重量百分含量为20 30%;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 量配比的原料按照下述方法获得熟地黄140 200重量份,山茱萸60- 100重量份,牡丹皮 50 80重量份,山药60~100重量份,茯苳50 80重量份和泽泻50~80重量份备用;以上六味, 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20 40重量份、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2次,每次 2 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5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 成细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或者以上六味, 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CTC时相对密度1.20 1.45,备 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中药提取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70 80%,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重量百分含量为20 30%;其中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量配比 的原料按照下述方法获得熟地黄160重量份,山茱萸80重量份,牡丹皮60重量份,山药 80重量份,茯苓60重量份和泽泻60重量份备用;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 茱萸27重量份、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 相对密度为1.35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 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或者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 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0。C时相对密度1.32 1.35,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 粉,与浓縮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包括蔗糖、糊精、淀粉、乳糖、甘露醇、木糖醇、甲壳胺、双岐糖、可溶性淀粉、滑石粉、 水溶性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CMS-Na)、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羟丙基淀粉、乙醇、羟丙 基纤维素、聚乙二醇、壳聚糖、聚微酮中的一种或多种联合使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优选为晶纤维素、微粉硅胶、聚乙二醇、滑石粉和壳聚糖,滑石粉,聚微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该颗粒制成普通胶囊剂或缓 控释制剂。
7. 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山茱萸为制山茱萸。
8. 权利要求7所述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l)提取物的制备熟地黄80 320重量份,山茱萸40—160重量份,牡丹皮30 120重量份,山药40 160重量份,茯苓30 120重量份和泽泻30 120重量份备用;以上六味,牡丹皮提 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15 54重量份、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1 3次,每次1 3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0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粉,过 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或者以上六味,熟地黄、茯 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TC时相对密度1.10 1.45,备用;山茱萸、 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2) 母粒的制备取适量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其与步骤(1)中提取物干粉的混 合物的50 80%作为底料,部分用水化为浆料,采用流化床侧喷或底喷工艺形成球形母粒, 干燥,筛选出粒径为200 750um的母粒;(3) 产品的制备中药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用水或其他溶液配制成固定物重 量百分含量为10 60%的混悬液,作为桨液喷入含母粒的流化床侧喷锅内,按照本领域常规 的流化床制粒技术进行,直至粒径为700 1500um。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含熟地黄提取物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提取物的制备熟地黄160重量份,山茱萸80重量份,牡丹皮60重量份,山药80重 量份,茯苓60重量份和泽泻60重量份备用;以上六味,牡丹皮提取丹皮酚;药渣与山茱萸27 重量份、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 为1.35 1.40的稠膏;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将以上稠膏、细粉、丹皮 酚混匀,获得中药提取物;或者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縮至8(TC时相对密度1.32 1.35,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縮液 混合,获得中药提取物;(2) 母粒的制备取糊精和淀粉为1:1的混合物过200目筛,其中65%作为底料投入流化 床侧喷锅内,另取淀粉、折干后占母粒重量的15%的提取物,加水配成浆料,采用流化床侧 喷或底喷工艺形成球形母粒,干燥,筛选出粒径为300 400um的母粒;(3) 产品的制备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加入浸膏内,搅拌混合成固定物含量为]5 40%的混悬液作为浆料备用,将母粒投入流化床侧喷锅内,浆料作为浆液喷入,按照本领域 常规的流化床制粒技术进行,直至颗粒粒径为700 1500li m为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球化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药球化颗粒制剂是由中药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中药球化颗粒,所述的中药球化颗粒外形为球形或者类球形,密度为0.6~1.3g/ml。本发明的球化颗粒单剂量小,服用方便,可以作为胶囊剂的中间产品、也可以用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开发。
文档编号A61P1/14GK101439122SQ20071015032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2日
发明者李永强, 郑永锋 申请人: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