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用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05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处理用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用内窥镜。本申i貪基于2006年l月13曰在美国!是出的No.ll / 331963 以及2()06年05月16日在美国提出的No. 11 / 435183要求优先 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公知有这样的腹腔镜手术,即,在对人体的内脏器官进行 观察、处理等医疗行为时,替代较大地剖开腹壁,而在腹壁上 打开多个开口,分別向各自的开口中插入腹腔镜、钳子这样的 处理器具来进行手术。由于这样的手术仅在腹壁上打开很小的 开口即可,因此,具有减小对患者造成的负担的优点。近年来,作为进一步降低对患者造成的负担的方法,提出 了一种自患者的口、鼻、肛门等自然开口插入软性的内窥镜来 进行手术的方法。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这样的手术所使用的处 理用内窥镜的一个例子。该专利文献l所公开的处理用内窺镜在配置于自患者的口 插入的软性插入部上的多个腔管中分别贯穿有前端可弯曲的臂 部。通过向这些臂部中分别插入处理器具,可以使各个处理器 具从不同的方向靠近处理部位,从而可以在将 一 个内窥镜插入 到体内的状态下连续地进行多个手术。专利文献l: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065397号说明书发明内容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将一个内窥镜插入
到体内的状态下,可以使处理器具从不同的方向靠近处理部位 而连续地、更高效率地进行多个手术的处理用内窺镜。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护套,其具有挠性; 一个或 多个臂部,具有自该护套的前端突出并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 开闭机构,其使上述臂部的朝向变更为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 线的方向,以及使上述臂部的朝向从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 的方向变更为上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装置及照明构件,它们 配置于上述护套的前端侧。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可通过上述弯 曲部的弯曲动作和由上述开闭机构进行的上述臂部的方向转换 这两项中的至少一项,使上述臂部的前端相对于上述观察装置 及上述照明构件相对移动。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机构 包括可相对于上述护套进退的开闭操作构件,以及将该开闭操 作构件的进退操作转换为上述臂部相对于上述护套的开闭操作 的连杆部。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 镜包括操作部,该操作部包括壳体、进行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 进退操作的开闭操作部、使上述弯曲部弯曲的弯曲操作部,该 弯曲操作部可安装对生物体进行处理的处理装置的处理操作部。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包 括将上述护套的基端可相对于上述壳体自由旋转地与上述壳体 连接起来的旋转操作部。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 镜包括使上述臂部相对于上述护套进退的进退机构。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包
括操作上述进退机构的进退操作部。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操作 构件可在该开闭操作构件的前端靠近上述护套前端的第1方向 和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前端远离上述护套前端的第2方向上自 由移动,该开闭操作构件与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上述连杆部的 一端侧与上述开闭^!喿作构件的前端相连 接,其另一端侧与上述臂部相连接,随着上述开闭操作构件向 上述第l方向移动,上述连杆部将上述臂部向离开上述护套的 中心轴线的方向打开。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臂部 自上述护套的前端突出;在沿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一个截 面中,上述开闭操作构件配置于比设有上述多个臂部的部位靠 近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的位置。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杆部 因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前端向接近上述护套前端的第l方向移 动而使上述臂部接近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状态下,上述连杆 部和上述臂部二者的连接部被设置为,位于上述开闭操作构件 和上述连杆部二者的连4妻部与上述护套的前端之间。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杆部 因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前端向接近上述护套前端的第l方向移 动而使上述臂部向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打开的状态 下,上述连杆部和上述臂部二者的连接部被设置为,位于上述 开闭操作构件和上述连杆部二者的连接部与上述护套的前端之 间。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操作 构件配置于夹着上述臂部而与上述观察装置相反侧的区域。 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臂部由沿
上述护套的径向并列地配设的2个臂部构成;在沿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一个截面中,上述开闭操作构件被设置为至少其一部分位于上述2个臂部的各自中心轴线之间的区域。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护套,其具有挠性,形成有前端开口的第一腔管;一个或多个臂部,其前端侧自上述第一腔管的开口突出,该臂部包括沿轴方向延伸且可插入或脱出对 生物体进行处理的处理装置的前端开口的第二腔管和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开闭机构,其使自上述第一腔管延伸出的上述臂部的朝向变更为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以及使自 上述第 一 腔管延伸出的上述臂部的朝向从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变更为上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装置及照明构件, 它们配置于上述护套的前端侧。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可通过上述弯这两项中的至少一项,使上述臂部的前端相对于上述观察装置 及上述照明构件相对移动。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机构 包括可相对于上述护套沿中心轴线方向进退的开闭操作构件,套的开闭力的连杆部。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 镜包括操作部,该操作部包括壳体、与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基 端相连接而进行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进退操作的开闭操作部、 可安装有上述处理装置的处理操作部并通过上述处理操作部的 移动来对与上述弯曲部相连接的弯曲操作线进行进退操作的弯 曲操作部。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包 括将上述护套可相对于上述壳体自由旋转地与上述壳体连接起 来的旋转操作部。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 镜包括使上述臂部相对于上述护套进退的进退机构,该进退机 构包括沿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固定于该护套上的引 导构件,以及可相对于该引导构件自由进退的滑动构件。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包 括使上述滑动构件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进退的进退操作部。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可限制上述滑 动构件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的移动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护套,其具有挠性,在前端部具有开口;第二护套,其具有前端和基端,以其前端区域自上述第一护套突出的方式贯穿于上述第一护套中,该第二 护套包括具有可通过操作者的操作而自由弯曲的弯曲部的第一臂部;第三护套,其具有前端和基端,以其前端区域自上述第一护套突出的方式贯穿于上述第一护套中,该第三护套包括具有可通过操作者的操作而自由弯曲的弯曲部的第二臂部;观察 装置,其与上述第二护套及上述第三护套独立地配置于上述第 一护套的前端,用于观察被摄体;照明构件,其与该观察装置、 上述第二护套及上述第三护套独立地配置于上述第 一护套的前 端,用于向上述被摄体照射照明光。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 镜还包括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用于使上述第一臂部及上述第 二臂部各自的朝向变更为离开上述第 一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 向,以及使上述第一臂部及上述第二臂部各自的朝向从离开上 述第 一 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变更为上述中心轴线方向;该开闭机构包括可自由进退地贯穿于上述第一护套内的操作构件、
将该操作构件的进退操作转换为上述第 一臂部及上述第二臂部 各自的开闭操作的连杆部、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一臂部及上述第 二臂部上且与上述连杆部相连接的支承部;上述操作构件与上 述第二护套、上述第三护套、上述观察装置以及上述照明构件 互不干扰地贯穿于上述第一护套内。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 镜还包括开闭才几构和开闭才几构才喿作部,该开闭才几构用于4吏上述 第一臂部及上述第二臂部各自的朝向变更为离开上述第一护套 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以及使上述第一臂部及上述第二臂部各自 的朝向从离开上述第 一 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变更为上述中心轴线方向;上述开闭机构操作部与进行上述第 一 臂部及上述第二臂部各自的弯曲操作的操作部分开设置,用于操作上述开闭机构。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机构 可以在打开的状态下#皮固定住。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上述观察装置 及上述照明构件在上述第一护套内设于除了配置有上述第二护 套及上述第三护套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在将被通过与 上述第 一护套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心的假想 线分割成的两个区域设为第 一 区域及第二区域时,上述观察装 置及上述照明构件配置于上述第一区域内,上述操作构件配置 于上述第二区域内。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护套,其由节环枢接而 成,在前端部具有开口;第二护套,其自上述第一护套突出地 配置,包括第一臂部,该第一臂部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 部,该第一弯曲部由弯曲的第一节环枢4妄而成;该第二弯曲部 由弯曲的第二节环枢接而成,其前端与上述第一弯曲部的基端相连接,并且,其基端与上述第一护套的前端相连接;第三护套,其自上述第一护套突出地配置,包括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具有上述第一弯曲部及上述第二弯曲部;第一操作构件,其 贯穿于上述第一弯曲部及上述第二弯曲部内,使上述第一弯曲 部弯曲;第二操作构件,其贯穿于上述第二弯曲部内,使上述第二弯曲部弯曲;观察装置,其与上述第二护套及上述第三护套独立地配置于上述第一护套的前端,用于观察被摄体;照明 构件,其与该观察装置、上述第二护套及上述第三护套独立地 配置于上述第一护套的前端,用于向上述被摄体照射照明光。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节 环上设有在上述第二弯曲部最大弯曲的状态下相抵接,且可随 着上述第二弯曲部变形为直线状而分离地倾斜的前端面及基端 面。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操作 构件在位于上述观察装置的观察图像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 的位置被贯穿;上述第二操作构件在自上述第一操作构件旋转 了规定角度后的位置被贯穿。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节 环中设有沿上述第一弯曲部及上述第二弯曲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的切口;螺线管贯穿于上述切口中。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弯曲 部向规定的第一弯曲方向及与该第一弯曲方向交叉的第二弯曲 方向弯曲;上迷第二弯曲部相对于通过上述观察装置具有的物 镜光学系统且与正交于上述第一护套长度方向的轴线垂直的平 面倾斜,上述第二弯曲部的前端向远离上述观察装置的视场的 方向弯曲。
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操作 构件配置成在相对于上述第二节环的枢接位置旋转了大致45 度的位置穿过上述第二节环。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节环 被沿将上述第二弯曲部维持于直线状态的方向施力地互相枢 接。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弯 曲部的最大弯曲状态下,该第二弯曲部的前端面的中心轴线与 上述第一护套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弯曲部最大弯曲状态下的前端面的中心轴线与上述第 一 护套的中心 轴线的距离是,上述第 一 弯曲部及上述第二弯曲部弯曲到距离 上述第一护套最远的方向时的上述第一护套的中心轴线与上述第 一 弯曲部前端的距离的大致1 / 2。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弯曲 部包括第二基端侧弯曲部及第二前端侧弯曲部;上述第二基端 侧弯曲部由上述第二节环向远离与上述第一护套的长度方向平 行的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弯曲地枢接而成,其基端与上述第一 护套相连接,其前端向上述第二方向弯曲;上述第二前端侧弯 曲部,其基端与该第二基端侧弯曲部的前端相连接,由使其前 端从上述第二方向向上述第一方向弯曲的第二节环枢接而成, 并且,其前端与上述第一弯曲部的基端相连接。本发明是上述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 镜包括具有挠性的护套、自该护套的前端突出并进行弯曲动作 的臂部件、用于观察上述护套的前端侧的观察部件、使上述臂 部件相对于上述护套进退的进退部件、以及开闭部件,该开闭 部件使上述臂部件的朝向变更为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
向、以及使上述臂部件的朝向从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变更为上述中心轴线方向。本发明的处理用内窥镜及经过自然开口的医疗行为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在将一个内窥镜插入到体内的状态下,使处理 器具从不同的方向靠近处理部位而连续地更高效地进行多个手术。


图l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前端侧的结构的图2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窺镜前端侧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l的I - I剖视图。图4是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窺镜的前端向视图。 图5A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初始状 态的透视图。图5B是图5A的A方向向视图。图6 A是表示打开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窺镜的臂部的状 态的前端侧透一见图。图6B是图6A的B方向向视图。图7A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初始状 态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的C方向向视图。图8 A是表示打开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状 态的开闭机构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的D方向向视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操作部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E方向向视图。 图ll是图IO的E方向向视图。 图12是图ll的F方向向视图。 图13是图12的G方向向视图。图14是表示使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一个臂部相对于护套前进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图15是图14的局部透视图。图16是表示使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一个臂部相 对于护套前进移动并进一步打开后的状态的图。 图17是图16的局部透视图。图18是说明在使用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医疗行 为中,向外套管中插入内窺镜并将其插入到胃内的状态的图。图19是说明在使用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医疗行 为中,将向外套管中插入内窥镜而成的组件从胃插入到腹腔内 的状态的图。图2()是说明在使用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医疗行 为中,在腹腔内进行处理的状态的图。图21是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窺镜的前端向视图。 图2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窺镜的结构的图。 图2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前端侧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4A是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窺镜的H方向前端向视图。图24B是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前端侧的结构的 后视图。图26是表示关闭臂部的状态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侧的 俯祸^图。图27是表示关闭臂部的状态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前端侧的侧—见图。图28是表示关闭臂部的状态的处理用内窺镜的前端侧的 后视图。图29是图27的J方向向视图。 图30是图26的II - II剖视图。 图31是图27的III - III剖视图。图3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窺镜的操作部的立体图。图3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操作部的立体图。图34是图32的K方向向视图。图35是图33的L方向向视图。图36是图33的M方向向视图。图37是表示护套进退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38是表示开闭操作部的立体图。图39是表示开闭操作部的侧视图。图40是图39的IV - IV剖视图。图41是表示上下弯曲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的图。图42是表示水平弯曲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的图。图4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前端侧的结构的图44是表示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初始状态的透视图。 图45是表示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初始状态的放大透视 图。图46是表示打开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47是表示打开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状态的放大透视图。图48是表示打开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状态的放大透视图。图4 9是表示打开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状态的放大透视图50是表示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弯曲状态的透视图。 图51是表示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弯曲状态的透视图。 图52是表示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弯曲状态的主视透视图。图53是表示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54是表示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弯曲状态的剖视图。 图5 5是表示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56是表示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剖视图。 图57是图53的I - I剖视图。 图58是图53的II — II剖视图。 图59是图53的III - III剖视图。 图6()是图53的IV - IV剖视图。 图61是表示处理用内窺镜的前端侧立体图。 图62是表示处理用内窺镜的变形例的整体概要图。 图63是图62所示的处理用内窺镜的主视向视图。 图64是表示图62所示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弯曲状态的图。 图65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窺镜的臂部的弯曲状 态的透视图。图6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臂部的弯曲状
态的透视图。图67是说明在使用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窺镜的医疗行 为中,将向外套管中插入处理用内窥镜而成的组件从胃插入到 腹腔内的状态的图。图6 8是说明使用处理用内窥镜进行的手术的图。 图6 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变形例的前端 侧給构的图。图70是说明使用图69所示的处理用内窥镜进行的手术的图7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的变形例的前端 侧结构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 100、 200、 300、 320、 332、处理用内窥镜;2、 202、 第一月空管;3、 203、 301、 330、第一一户套(一户套);6、 206、 处理器具贯穿通道(第二腔管);7、 207、弯曲部;8A、 2()8A、 3()2A、第一臂部;8B、 208B、 302B、第二臂部;9A、第二 护套;9B、第三护套;10、 210、开闭机构;12、 212、观察 装置;13、 102、进退机构;21A、 221A、光导件(照明构件); 21a、照明透镜(照明用光学构件);23、 223、物镜(观察用 光学构件);28、 228、 236、钳子连杆部(连杆部);31、钳子 操作部(处理操作部);35、 243、弯曲开闭操作线(开闭操作 构件);42、 103、 242、引导构件;43、 105、滑动构件;47、 131、 1.47、弯曲操作部;48、进退操作部;50、旋转操作部; 51、 151、 325、操作部;101、护套;156、上下弯曲操作部; 157、水平弯曲操作部;3()3A、第二护套;303B、第三护套; 305、第一节环;306、第一弯曲部;307、第二节环;308、 第二弯曲部;310、枢轴;315A、 315B、 315C、 315D、第一 弯曲操作线(第一操作构件);316A、 316B、第二弯曲操作线 (第二操作构件);318、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il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另夕卜,以下对 相同的构成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l实施方式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l包括第一 护套(护套)3、第二护套9A和第三护套9B;上述第一护套3 具有挠性,形成有前端开口的第一腔管2;上述第二护套9A具 有第一臂部8A,该第一臂部8A配置有前端开口的处理器具贯穿 通道(第二腔管)6和自第一护套3突出并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 部7,把持钳子5这样的处理器具贯穿上述处理器具贯穿通道6; 上述第三护套9 B具有配置有处理器具贯穿通道6和弯曲部7的 第二臂部8B;如图4 图8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 1包括开闭机构10、配置于第 一护套3的前端侧的观察装置12 和使第 一臂部8A相对于第 一护套3进退的进退机构13;上述开 闭机构10用于将自第一护套3延伸出的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 8B的朝向变更为离开第一护套3的中心轴线C1的方向,以及使 第 一 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朝向从离开第 一 护套3的中心轴 线C1的方向变更为中心轴线C1的方向(解除分离)。第二护套9A具有前端和基端,其前端区域为第一臂部8A, 该第二护套9A以其前端区域从第 一护套3突出的方式贯穿于第 一腔管2中的观察画面右侧的位置。另外,第三护套9B具有前 端和基端,其前端区域为第二臂部8B,该第三护套9B以其前端 区域从第 一 护套3突出的方式与第二护套9 A相邻地贯穿于第一 腔管2中。 如图l及图2所示,在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前端配 置有硬质的前端部15。在前端部15中设有抵接部15a,该抵4妄 部15a用于在从处理器具贯穿通道6的基端侧插入把持钳子5等 时限制把持钳子5等向前端方向移动。弯曲部7与通常的软性内窥镜同样,将多个节环16可互相 旋转地枢支并沿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中心轴线C2的方 向连接起来,并且在配置于最前端的节环16A中连接有图3所示 的弯曲操作线17A、 17B、 17C、 17D。弯曲操作线17A、 17B、 17 C 、 17 D分别在将节环16的周缘部四等分的位置贯穿于节环 ].6中,弯曲操作线17A、 17B及弯曲操作线17C、 17D分别成对 地配置于相对于弯曲部7的中心对称的位置上。弯曲操作线 17A、 17B、 17C、 17D在第一护套3内分别贯穿于弯曲操作线 用线圏鞘18中。视频电缆20与两根光导件(照明构件)21A、 21B以不与 第二护套9A、第三护套9B及各弯曲操作线相千扰的方式贯穿于 第一护套3中,该视频电缆20与包括摄像元件ll和物镜(观察 用光学构件)23的观察装置12相连接,该两根光导件21A、 21B 是照明构件的构成零件,用于向照明透镜(照明用光学构件) 21a射出照明光,该照明透镜21a用于将照明光的光束成形为期 望的光束形状后照射到被照射物上。在第 一护套3的前端配置 有硬质的护套前端部3A。在护套前端部3A中配置有物镜23和 夹着该物镜23地配置于物镜两侧的照明透镜21a。即,在观察 装置的两侧配置有照明构件。如图7A所示,在第一护套3的手 头侧的表面上,相隔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用于把握向患者体内 插入时插入部分的长度的标识2 2 。如图l.、图2A、图2B及图1()所示,把持钳子5包括具有细 长的线圏鞘2 5 a的钳子插入部2 5 ,在钳子插入部2 5的前端配置
有一对钳子片26A、 26B。该一对钳子片26A、 26B借助钳子连 杆部(连杆部)28连接于钳子操作线27,该钳子连杆部28将可 自由进退地贯穿于线圏鞘25a中的钳子操作线27的进退操作转 换为一对钳子片26A、 26B的开闭操作。钳子连杆部28配置在 安装于线圈鞘25a上的前端罩29上。如图2A及图2B所示,该把持钳子5借助第 一连接构件30A、 第二连接构件30B及第三连接构件30C可自由旋转地固定于第 二臂部8B上。第 一连接构件30A呈筒状,其内周面利用螺钉或 粘接剂等固定于把持钳子5的前端附近。第二连接构件3 0 B成短 管状,其被夹在前端部15的抵接部15a与第 一连接构件30A之 间。第三连接构件30C呈短管状,其基端向径向内方突出地形 成,其与前端部15进行螺紋接合而向前端方向推压第 一 连接构 件30A。由此,第二连接构件30B被第一连接构件30A向前端侧 推压,并与前端部15的抵接部15a相4氐接而限制把持钳子5在进 退方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把持钳子5可相对于处理器具贯 穿通道6自由旋转地安装于该处理器具贯穿通道6中。另外,第 三连接构件30C可以螺紋旋入到前端部15上来与前端部15接 合,也可以利用粘"t妻剂等与前端部15接合。另外,把持钳子5包括钳子操作部(处理操作部)31。钳 子操作部31包括连接着线圏鞘25a的钳子操作主体部32,以及 连接着钳子操作线27的可相对于钳子操作主体部32自由进退 地配置于钳子操作主体部32上的钳子手柄33。开闭机构10分别与第 一 臂部8 A及第二臂部8 B的数量相对 应地设置。另外,由于结构几乎是通用的,因此,以下主要说 明第 一臂部8A的开闭机构10。如图4 图8B所示,开闭机构l()包括弯曲开闭操作线(开 闭操作构件)35、连杆部36和支承部37;上述弯曲开闭操作线35可相对于第 一护套3进退;上述连杆部36连4妄着弯曲开闭才喿 作线35的前端,将弯曲开闭操作线35的进退操作转换为第 一臂 部8A相对于第 一 护套3的开闭操作;上述支承部37为短管状, 其可自由旋转地枢支于连杆部36上,或者无法旋转地连接于连 杆部36上。短管状的支承部37固定于臂部8A的弯曲部7的中段。 另外,支承部37也可以固定于弯曲部7的基端侧。连杆部36延伸形成为长一反状,其一端36a可自由》走转地才区 支于第一护套3的后述的引导构件42上。另外,在第二臂部8B 中,连杆部36的一端36a可自由旋转地枢支于可沿着中心轴线 C ]进退移动的后述的滑动构件4 3上。支承部37借助枢轴38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连杆部36的另 一端3 6 b上,或者无法旋转地连接于连杆部3 6的另 一 端3 6 b上。 连杆部36的另 一端36b以与枢轴38相连接的位置为中心地形成 为圓板状,弯曲开闭操作线35枢支在其周缘部。弯曲开闭操作 线35以分别贯穿于弯曲开闭操作线用线圏鞘41的状态配置在 第一护套3内。进退机构13具有沿第 一 护套3的中心轴线C1方向延伸地固 定于第一护套3上的引导构件42,以及可相对于引导构件42自 由进退的滑动构件43。引导构件42以规定的长度向一个方向延 伸而形成为平板状,其相对于第一护套3的中心轴线C1配置于 贯穿有光导件21A、 21B、视频电缆20的位置的相反侧(夹着 第二护套9A、第三护套9B的相反侧的区域)。在作为第一臂部 8A侧的、引导构件4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形成为大致圆柱 状的嵌合凸部42A。滑动构件43包括形成为大致C字状且可滑 动地与嵌合凸部42A相嵌合的嵌合凹部43A、和连接嵌合凹部 4 3 A与第 一 臂部8 A的连接部4 3 B 。滑动构件4 3相对于引导构件 42的移动量被限制在规定范围内。另外,也可以使用同样的进
退机构使第二臂部8 B可进退,而不使第 一 臂部8 A进退。如图9 图12所示,处理用内窥镜1还包括具有壳体45、开 闭操作部46、弯曲操作部47、进退操作部48、旋转操作部50 的操作部51;上述开闭操作部46连接于开闭机构10的弯曲开闭 操作线35的基端,进行弯曲开闭操作线35的进退操作;上述弯 曲操作部47可安装把持钳子5的钳子操作部31,通过钳子^^喿作 部31的移动来进退操作与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各自的弯 曲部7相连接的弯曲操作线17A、 17B、 17C、 17D;上述进退 操作部48使进退机构13的滑动构件43相对于引导构件42进退; 上述旋转操作部50将第 一护套3的基端可自由旋转地连接于壳 体45。壳体45包括移动壳体45A和固定壳体45B,该移动壳体45A 配置有臂部8A的开闭操作部46、弯曲操作部47,该固定壳体 4T)B配置有臂部8B的开闭操作部46、弯曲操作部47、第一护套 3的旋转操作部50。在移动壳体45A及固定壳体45B中,沿着中 心轴线C3分别配置有用于支承自第一护套3的基端进一步向手 头侧突出的第 一 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臂部保持件(clamp ) 52。除了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之外,光导件21A、 21B、 视频电缆20自第一护套3的基端突出,分别连接于光源装置L、 控制部C 。在固定壳体4 5 B的底面配置有用于连接固定于后述的 内窥镜保持器86的固定螺钉45a。另夕卜,也可以将固定壳体45B 与内窥镜保持器86可自由滑动地固定,通过使操作部整体前后 进退而可以调整处理用内窥镜l的前端在体腔内的位置。开闭操作部46包括开闭操作部主体53、和连接有弯曲开闭 操作线3 5的基端且可相对于开闭操作部主体5 3进退的开闭手 柄部55 。在固定壳体45B及移动壳体45A上分别固定有开闭操 作部主体53。在开闭操作部主体53中形成有齿条53A,该齿条53A用于在向手头侧动开闭手柄部55时限制其向前端侧移 动。该齿条53A通过与设置在开闭手柄部55内的未图示的棘爪齿条53A来解除该限制状态。在将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关 闭于沿着第 一 护套3的中心轴线Cl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作为开闭 机构10的初始状态时,在初始状态下,i殳定为开闭手柄部554立 于开闭操作部主体5 3的前端侧。弯曲操作部47包括使弯曲部7例如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上 下弯曲"f喿作部56、 4吏弯曲部7沿着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口 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弯曲操作部57、可自由旋转地安装有钳子 操作部31的钳子操作主体部32的安装部58。安装部58可沿水平 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地连接于矩形框形状的第 一 移动限制部 60与矩形框形状的第二移动限制部61交叉的部分的各自框内, 该第 一 移动限制部60为了使安装部58仅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 而设置,该第二移动限制部61与第 一移动限制部60交叉配置, 为了使安装部58仅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而设置。另外,弯曲操 作部47配置于每个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中。上下弯曲操作部56为了使第一移动限制部6()沿上下方向 平行移动而包括可滑动地与第 一 移动限制部6 0的长度方向两 端相配合的棒状的一对第一弯曲引导部62A、 62B、与第一移 动限制部60的一端60a相连接且与其一同沿第一弯曲引导部 62A移动的第 一定程块部63、两端在沿着第 一弯曲引导部62A 的方向上分别相对地连结于第一定程块部63上的第一带部65、 用于巻绕第一带部65而调整张力的两个调整带轮66、在两端分 别连接有弯曲操作线17A、 17B的基端的第一链带67、具有与 第 一 链带6 7相啮合的小径部6 8 B及巻绕有第 一 带部6 5的大径部68A的第 一链轮68。水平弯曲操作部57也具有与上下弯曲操作部56同样的结 构。即,为了使第二移动限制部61沿水平方向平行移动而包括 可滑动地与第二移动限制部61的长度方向两端相配合的4奉状 的一对第二弯曲引导部70A、 70B、与第二移动限制部61的一 端61a相连接且与其一同沿第二弯曲引导部70A移动的第二定 程块部71、两端在沿着第二弯曲引导部70A的方向分别相对;也 连结于第二定程块部71上的第二带部72、用于巻绕第二带部72 而调整张力的调整带轮66、在两端连接有弯曲操作线17C、 17D 的各自基端的未图示的第二链带、啮合有第二链带且巻绕有第 二带部7 2的第二链轮7 5 。进退操作部48包括滑动导轨76和台部77;上述滑动导轨76 用于使配置有与臂部8A相连接的开闭操作部46及弯曲操作部 47的移动壳体45A相对于固定壳体45B移动;上述台部77配置 于移动壳体45A上,可滑动地与滑动导轨76相嵌合。在滑动导 轨76的前端侧配置有进退限制部78,该进退限制部78用于通过 与台部77相抵接而将移动壳体45A的滑动量限制在规定范围。 该进退限制部7 8设定于规定位置,以使进退机构13的滑动构件 43不脱离引导构件42。旋转操作部5 0配置于壳体4 5的臂部保持件5 2的前端侧,包 括配置有旋4丑81且连接着第 一护套3的基端的护套连接部82, 以及可旋转地支承护套连接部82的旋转支承部83。在旋转支承 部83中形成有螺孔83a ,通过在该螺孔83a与形成于护套连接部 82上的贯穿孔82a重合的位置螺紋接合卡定螺钉等,可限制护 套连接部82相对于旋转支承部83旋转d旋转量优选两侧均为 180度左右。另外,在该旋转支承部83中配置有用于穿过光导 件21A、 21B、视频电缆20的贯通孔83b。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在相对于第 一护套3对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进行开 操作的情况下,相对于图5A、图7A所示的初始状态,使开闭手 柄部55相对于开闭操作部主体53向手头侧滑动规定距离。此 时,弯曲开闭操作线35相对于第一护套3向手头侧后退。随之, 连杆部36的另 一端36b受到朝向第一护套3的基端侧的转矩,连 杆部36的另 一端36b侧以连杆部36的一端36a为旋转中心,以规 定角度向远离第一护套3的中心轴线C1的方向旋转。这样,如 图6A、图8A所示,支承部37相对于第一护套3旋转而成为打开 的状态。此时,利用开闭操作部主体53的齿条53A来固定开闭 手柄部55的位置,弯曲开闭操作线35的位置也相对于第一护套 3固定。另一方面,在相对于第一护套3对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 8B进行闭操作的情况下, 一 边按压开闭手柄部55的解除按钮 55A—边使开闭手柄部55相对于开闭操作部主体53向前端侧前 进。此时,弯曲开闭,操作线35相对于第一护套3向前端侧前进。 随之,作用于连杆部36的转矩被解除,连杆部36的另一端36b 侧以连杆部36的一端36a为旋转中心,向朝向第一护套3的中心 轴线C1的方向进行旋转。这样,支承部37相对于第一护套3旋 转而成为关闭的状态,即初始状态。在进 一 步向第 一 护套3的前端侧移动第 一 臂部8A的情况 下,相对于图5A、图7A所示的初始状态,使操作部51的移动 壳体45A相对于固定壳体45B前进。此时,台部77沿着滑动导 轨76前进,另一方面,开闭机构10的滑动构件43相对于引导构 件42进行前进移动。此时,由于移动壳体45A整体进行移动, 因此,弯曲操作部47和开闭操作部46—同移动。因而,第一臂 部8A的开闭状态和弯曲状态不变。这样,如图14及图15所示,
第一臂部8A成为相对于第一护套3前进的状态。另 一 方面,在向第 一 护套3的手头侧移动第 一臂部8A的情 况下,使操作部51的移动壳体45A相对于固定壳体45B后退。 此时,台部77沿着滑动导轨76后退,另一方面,开闭机构IO 的滑动构件43相对于引导构件42进行后退移动。这样,第一臂 部8 A再次被配置于初始状态的位置。在沿上下方向弯曲操作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情况 下,操作上下弯曲操作部56。即,把持安装于安装部58上的钳 子操作部31而使其沿上下方向移动。此时,安装部58在第二移 动限制部61的框内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第一移动限制部60 沿着一对第一弯曲引导部62A、 62B与安装部58—同沿上下方 向移动。在此,由于第 一定程块部63也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 第 一 带部65随之移动而使第 一链轮68向某 一 方向旋转。此时, 第一链带67向某一方向旋转,随之,弯曲操作线17A、 17B之 一相对于第一护套3前进,另 一个则相对于第一护套3后退。这 样,通过弯曲操作线17A、 17B的移动,弯曲部7的节环16倾斜 而向上下方向弯曲。另一方面,在沿水平方向弯曲操作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 8B的情况下,操作水平弯曲操作部57。即,把持安装于安装部 58上的钳子操作部31而使其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时,安装部58 在第一移动限制部60的框内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且,第二移动 限制部61沿着一对第二弯曲引导部70A、 70B与安装部58—同 沿水平方向移动。在此,由于第二定程块部71也沿水平方向移 动,因此,第二带部72随之移动而使第二链轮75向某一方向移 动。此时,第二链带73向某一方向旋转,随之,弯曲操作线17C、 17D之一相对于第 一护套3前进,另 一个则相对于第一护套3后 退。这样,通过弯曲操作线17C、 17D的移动,弯曲部7的节环16倾在+而向水平方向弯曲。在使第 一 护套3相对于操作部5 1旋转的情况下,把持旋转操作部50的旋钮81向期望方向旋转。由此,护套连接部82相对 于旋转支承部83进行相对旋转,第 一护套3相对于操作部51向期望方向旋转。接着,参照图18 ~图20说明使用处理用内窥镜l进行的经 过自然开口的医疗行为。另外,以下对这样的手术进行说明,即,从患者PT的口M将处理用内窥镜l插入到胃ST内,在胃壁 上开口而向腹腔AC内插入处理用内窥镜1的第一护套3来进行 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第一臂部8A中插入高 频刀85 、在第二臂部8B中插入把持钳子5来进行规定的手术。首先,使患者PT处于仰卧躺下的状态,自前端开口、具有 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腔管88的外套管90的基端部91将通常的内 窥镜1A插入到腔管88中。然后,从患者PT的口M向食道ES内 插入外套管90,如图18所示地将其在胃ST内定位。接着,在输送空气而使胃ST胀满之后,切开胃壁而在胃壁 上形成开口SO。之后,通过开口 SO将外套管90的插入部92和 内窥镜1A导入到腹腔AC内。然后,自外套管90拔出内窥镜1A, 取而代之将处理用内窥镜1的第 一 护套3插入到外套管9 0的腔 管88中,使其自外套管90的前端突出。在此,作为一个例子,说明向第二护套9A及第 一臂部8A 中插入高频刀85的情况。首先,将高频刀85插入到处理器具贯 穿通道6中,将高频刀85的前端部推到设置于第一臂部8A的前 端部15上的抵接部15a处,再自基端侧推入高频刀85,从而对 抵接部15a施力而将高频刀的未图示的刀操作部安装于操作部 51的安装部58上。这样,限制了高频刀85相对于第一臂部8A 的进退移动。另外,高频刀85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第一臂部8A
及操作部51上。然后,如图19所示,在配置在安装于未图示的机座上的内窥镜保持器86上的安装台87上,可滑动地载置处理用内窥镜l 的操作部51。定位之后,根据期望的手术分别进行上述第 一臂部8A及第 二臂部8B的开闭操作、弯曲操作、进退操作,如图20所示地进 行规定的处理。作为一个例子,说明进行胆嚢摘除的情况。用贯穿于第二臂部8B中的把持钳子5把持、牵引胆嚢的颈 部或底部,露出Calot三角部。用贯穿于第 一臂部8A中的高频刀85将胆嚢颈部的浆膜一 点点切开。为了对切开部位施加适当的张力,调节贯穿于第二 臂部8B中的把持钳子5的牵引方向。在此期间,用高频刀85将 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与浆膜一同自胆嚢颈部朝向胆嚢管方向剥在这样地认清(identification) 了胆嚢管之后,将其周围 的浆膜整周剥离。同样地认清胆嚢动脉,将其周围的浆膜整周 剥离。之后,将第一臂部8A的处理器具替换为未图示的夹具, 在胆嚢颈部侧用夹具处理胆嚢管。再次将第 一 臂部8 A的处理器具替换为高频刀8 5或者未图示的切刀,将胆嚢管切开一半,确认胆汁流出。之后,将第一 臂部8A的处理器具替换为未图示的造影管,将造影管插入到胆 嚢管中。在确认胆总管内没有结石之后,再次将第一臂部8A替 换为夹具,双面夹住胆总管。然后,将第一臂部8A的夹具替换 为高频刀85,切断胆嚢管。接着,利用与胆嚢管同样的方法,夹住胆嚢动脉的胆嚢侧 的1个部位及中枢侧的2个部位。然后,切断胆嚢动脉。然后, 用第二臂部8B的把持钳子5把持、牵引胆嚢管的断开端,操作第 一臂部8A的高频刀85而将胆嚢自肝床部(肝脏的下面)逐渐剥离。在使胆嚢脱离之后,在用第二臂部8B的把持钳子5把持胆 嚢的状态下,自外套管90拔出处理用内窺镜l,将胆嚢取出到 体外。在此,在胆嚢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未图示空心针吸 引胆嚢内的胆汁而预先使胆嚢缩小。另外,也可以在将胆嚢取 出到体外之前,将处理用内窥镜l自外套管90拔出 一次,在用 第二臂部8B的把持钳子5抓住内脏器官容纳用的未图示的小袋 的状态下将处理用内窥镜l再次插入,将胆嚢容纳于小袋内之 后将胆嚢取出到体外。另外,在此对胆嚢摘除进行了说明,但除此之外,本发明 的处理用内窥镜也可应用于阑尾切除、胃十二指肠旁通术、肝 活检、胰活检、输卵管结扎、子宫摘除等各种手术。在进行处理之后,充分清洗腹腔内,使处理用内窥镜l自 胃壁的开口SO返回到胃ST内,解除对腹腔AC施加的压力而将 处理用内窺镜1从患者PT的口 M取出。然后,在缝合胃臂的开口SO之后,将外套管90及处理用内 窥镜l自患者拔出,结束手术。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l,可以利用开闭机构10使分别贯穿 于第一护套3的第一腔管2中的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中 心轴线C2远离第一护套3的中心轴线Cl,并使第一臂部8A及第 二臂部8B在弯曲部7处进一步弯曲。由此,由于第一臂部8A及 第二臂部8B的手头侧相对于第一护套3的前端侧弯曲,因此, 即使将把持钳子5等处理装置插入到处理器具贯穿通道6中,也 可以使处理装置的朝向自配置于第 一 护套3的前端部3 A上的摄 像元件11的视场V错开。因而,在充分确保摄像元件11的视场V 的状态下,可以视觉辨认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前端侧, 从而可以进行安全、可靠的处理才乘作。此时,可以利用开闭机构10的连杆部36,将因使弯曲开闭 操作线3 5相对于第 一 护套3进退而产生的轴向力转换为第 一 臂 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开闭力,从而可以相对于第 一 护套3的中 心轴线C1开闭操作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特別是,由于 在打开第 一 臂部8 A及第二臂部8 B时将弯曲开闭操作线3 5拉到 手头侧,因此,可以调整向弯曲部7传递的力,从而可以细凝: 地调整第 一 臂部8 A及第二臂部8 B相对于第 一 护套3的中心轴 线C1的打开角度。另外,通过将开闭手柄部55向手头侧一 口气 拉到与开闭操作部主体53相抵接而将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 8B设定为相对于中心轴线C1成为最佳打开角度的情况下,可以 更简单地进行第 一 臂部8 A及第二臂部8 B的开闭操作。另外,可以操作操作部51的开闭操作部46而使弯曲开闭操 作线35相对于第 一 护套3进退移动地操作开闭机构10。并且, 通过在将把持钳子5的钳子操作部3l安装于弯曲操作部47的状 态下操作钳子操作部31 ,不仅可以进行把持钳子5的 一对钳子 片26A、 26B的开闭操作,也可以进行弯曲部7的弯曲操作,从 而可以容易地进行手术。另外,通过用进退操作部48使移动壳体45A相对于固定壳 体45B滑动,可以使滑动构件43相对于引导构件42进退,使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相对于第 一 护套3进行进退操作。因 而,可以扩大把持钳子5相对于第 一 护套3的处理范围。并且,通过旋转旋转操作部50的旋钮81,可以自第一护套 3的基端侧使第 一护套3与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同旋 转,从而可以改变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相对于第 一护套3 的开闭方向。另外,在欲使处理器具单体旋转的情况下,通过
使钳子操作部31相对于安装部58旋转,可以使处理器具单体旋 转为期望状态。另外,由于用开闭机构10的支承部37支承第 一臂部8A及第 二臂部8B的弯曲部7的基端侧,因此,无论是开闭操作、进退 操作都可以使用整个弯曲部7进行弯曲动作,从而可以提高臂各臂部的自由度减小,但可以发出更大的力。另外,与将具有 弯曲功能的处理器具单体插入到处理器具贯穿通道6中而使其 弯曲的情况相比,通过弯曲操作直径大于处理器具贯穿通道6 的直径的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弯曲部7,可以更容易地 使处理器具弯曲而进行手术。另外,由于弯曲部7仅用于使把持钳子5等处理器具弯曲, 因此,相对于像以往的内窥镜那样地使处理器具、视频电缆(在 光学式内窥镜中是像导)、光导件等多个构件弯曲的结构相比, 可以使处理器具更大地弯曲,并且可以发出更大的力。第2实施方式参照

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 处理用内窺镜100的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两者均相对于 护套101进退。即,如图21所示,在进退机构102的引导构件103的宽度方 向两端分别配置有大致圆柱形状的嵌合凸部1()3A。第 一臂部 8 A及第二臂部8 B借助连接部10 5 B与滑动构件10 5相连接,该滑 动构件1()5具有可自由滑动地与嵌合凸部103A相嵌合的嵌合凹 部1()5A。在操作部中,不仅第一臂部8A可相对于固定壳体移动,第 二臂部8B的开闭操作部46、弯曲操作部47也可像第l.实施方式
中的操作部51的移动壳体45A那样相对于固定壳体移动。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另外,相对于护套101开 闭操作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情况、弯曲操作第 一臂部 8 A及第二臂部8 B的情况以及旋转操作护套101的情况,均与第 1实施方式的作用相同。相对于护套IOI进退操作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的情 况,也与第1实施方式中使第一臂部8A相对于固定壳体45B进 退的情况作用相同。即,在使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两者移 动到护套101的更前端侧的情况下,使分别连接着第 一臂部8A 及第二臂部8B的操作部的各移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前进。此 时,与第l实施方式同样,在操作部中台部沿着滑动导轨前进, 另 一方面,进退机构102的滑动构件105分别相对于引导构件 1()3进行前进移动。这样,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成为相对 于护套l()l前进的状态。另 一方面,在使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向护套101的手 头侧移动的情况下,使各移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后退。此时, 台部沿着滑动导轨后退,另一方面,滑动构件105相对于引导 构件1()3后退移动。这样,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再次配置 于初始状态的位置。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IOO,可以起到与第l实施方式同样的 作用和效果。特别是,由于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分别相对 于护套101进行进退移动,因此,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确保摄 像元件].1的视场V。另外,可以将把持钳子等处理器具的靠近 角度调整到更佳的位置。并且,可以获得更大的把持钳子等的 操作行程。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 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添加各种变化。 例如,臂部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另外, 也可以将第二臂部的前端部构成为可以使把持钳子相对于第二 臂部沿进退方向相对移动。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使用了光导件21A、 21B、照明透镜21a构成用于向被摄体照射照明光的照明 构件,但也可以在护套前端部3A上配置例如LED等发光元件作 为照明构件。第3实施方式参照

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 进一步改良了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4竟1。如图22所示,处理用内窥镜200与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 窥镜l同样,包括前端具有处理器具的2根可开闭的第 一臂部 2()8A及第二臂部208B。图22~图25是表示打开了臂部208A、 208B的状态下的内窺镜前端部的图,图26 ~图29是表示闭合 了臂部208A、 208B的状态下的内窥镜前端部的图。另外,在 图23 图28中,对于弯曲部203B及弯曲部207,表示的是以罩 构件覆盖了构成它们的节环201 、 216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200包括具有挠性的第一护套 203、设置于第一护套203前端的硬质的护套前端部203A、设 置于护套前端部203A的基端侧的弯曲部203B。如图30、图31 所示,第一护套203与弯曲部203B前端开口 ,形成了贯穿有第 一臂部2()8A (第二护套)、第二臂部208B (第三护套)、视频 电缆220等的第一腔管202。另外,设置于弯曲部203B的开口 端的护套前端部203A具有分别贯穿有第 一臂部208A、第二臂 部2()8B的开口部203a。弯曲部2()3B与通常的软性内窥镜同样,将多个节环201可 互相旋转地枢支并沿第一护套203的中心轴线方向连接起来, 并且在配置于最前端的节环201A中连接有4根沿弯曲部203B
内侧延伸的弯曲操作线201B。 4根弯曲操作线201B分别在将节 环201的周缘部四等分的位置贯穿于节环201中,贯穿于设置在 第一护套203内的弯曲操作线用线圏鞘中。如图31所示,在护套前端部203A中设有第 一臂部208A及 第二臂部208B,该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均配置有用 于贯穿把持钳子205B那样的处理器具的、前端开口的处理器具 贯穿通道(第二腔管)206,以及自护套前端部203A突出而进 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207。在配置有第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 208B的护套前端部203A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用于可使弯曲 部207向侧方进出的开口部203a。弯曲部207具有与图l所示的 弯曲部7同样的结构。即,将多个节环216可相互旋转地枢支并 沿第 一 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的中心轴线方向连接起来而 成的结构。另外,与之前的弯曲部7同样,在配置于最前端的 节环216中连接有沿弯曲部207的内侧延伸的弯曲操作线 117A、 117B、 117C、 117D。弯曲操作线117A、 117B、 117C、 11 7D分别在将节环216的周缘部四等分的位置贯穿于节环216 中。在第 一臂部208A的弯曲部207前端安装有具有与处理器具 贯穿通道206相连通的开口的管状的前端部215A。高频手术刀 2()5A自前端部215A的开口端突出。另外,把持钳子205B自安 装于第二臂部208B前端的前端部215B的开口端突出。高频手 术刀205A及把持钳子205B的基端部与贯穿于处理器具贯穿通 道206内的处理器具插入部125相连接。高频手术刀205A在其 前端具有可施加高频电力的针状的高频刀224 。把持钳子205B 与之前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把持钳子5结构相同,其包括可借助 钳子连杆部228进行开闭操作的一对钳子片226A、 226B。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未限制高频手术刀205A及把持钳
子205B在前端部215A及前端部215B中进退。因而,通过贯穿 于处理器具贯穿通道206中的处理器具插入部125的进退操作,215B进行进退。通过该机构,无论第一臂部208A、第二臂部 208B的弯曲状态如何,都可以使高频手术刀205A、把持钳子 2()5B等处理器具正对患部地进行进退。如图23~图25所示,在护套前端部203A中i殳有开闭才几构 210和观察装置212,该开闭机构210使第 一臂部208A与第二臂 部208B在互相远离的方向和互相4妻近的方向之间移动。如图22、图23及图25所示,开闭机构210包括可相对于第 一护套203进退的开闭操作构件243 (图22中,为了易于观看附 图而省略了 一部分)、支承开闭操作构件243且在护套前端部 203A内滑动的滑动构件242 、与开闭操作构件243相连接的2根 连杆部236 、分别与连杆部236相连接且分别支承第 一 臂部 2()8A、第二臂部208B的支承部237。连杆部236由板状构件形成,其厚度、宽度尺寸可根据期 望获得的刚性而定。支承部237的基端侧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 护套前端部203A的枢轴240上,用i殳置于支岸〈部237前端侧的 环状的把持部237a把持第一臂部208A。这样,第一臂部208A、 第二臂部208B分别被自护套前端部203A延伸出的支承部237 的把持部237a固定,从而不能相对于第一护套203进退。在支 承支承部237基端侧的护套前端部203A中,形成有用于可使支 承部237向侧方进出的开口部203b。连杆部236的一端236a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开闭操作构件 243前端的枢轴238上,其另 一端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把持部 237a的枢轴239上。与连軒部236的 一 端236a相连接的开闭才喿 作构件243的前端部位于比与支承部237相连接的连杆部236的 另 一端236b靠臂部208A、 208B的前端侧的位置。即,2根连杆 部236与2根支承部237在第 一 护套203的前端部形成伸缩 (pantograph)结构,通过开闭操作构件243的进退动作可进 行该伸缩结构的变形操作,从而推开或拉拢第 一臂部208A及第 二臂部208B。如图22及图30所示,开闭操作构件243固定于贯穿固定在 滑动构件242内的弯曲开闭操作线244的、自滑动构件242的前 端突出的部分。如图30所示,弯曲开闭操作线244贯穿于配置 在第 一护套203内的弯曲开闭操作线用线圈鞘244A内。如图 24A所示,开闭操作构件243配置于夹着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 臂部208B而与观察装置212相反的 一 侧,开闭操作构件243比 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的中心轴线更靠近第一护套 203的中心轴线地配置。如图24A及图30所示,观察装置212包括摄像元件211和配 置于夹着摄像元件211的两侧的2个照明构件221A、 221B。摄 像元件211包括配置于护套前端部203A的前端面的物镜(观察 用光学构件)223,并与贯穿于第一护套203内的视频电缆220 相连接。照明构件221A、 221B包括配置于物镜223侧方的照明 透镜(照明用光学构件)。物镜223及照明透镜的配置位置比护 套前端部203A的固定弯曲部207基端部的位置靠弯曲部207的 前端侧。接着,说明处理用内窥镜200的操作部。如图32 图36所 示,处理用内窺镜2()0包括具有壳体145和安装台187的操作部 151,该壳体145由移动壳体145A和固定壳体145B构成,该安 装台187用于载置壳体145。移动壳体145A及固定壳体145B借 助设于它们底部的滑动机构190与安装台187相连接。滑动机构 190由滑动导轨198a和滑块198b构成,该滑动导轨198a设置于
移动壳体145A及固定壳体145B的底壁构件190a的安装台187 侧,该滑块198b设置于安装台187的壳体45侧,且可滑动地与2 根滑动导轨198a相嵌合。另夕卜,移动壳体145A与固定壳体145B 借助滑动机构148连接起来,该滑动机构148由设置于固定壳体 145B侧面的滑动导4九148a和i殳置于移动壳体145A侧面的滑块 148b可滑动地相嵌合而成。滑动导轨148a与滑动机构190的滑 动导轨198a平行地配置。移动壳体145A和固定壳体145B均包括滑动机构190,由于 移动壳体145A和固定壳体145B借助滑动机构148连接,因此, 移动壳体145A及固定壳体145B均可相对于安装台187滑动。但 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固定壳体145B的底壁构件190a 固定于安装台187上,仅是移动壳体145A可借助滑动机构148、 198相对于固定壳体145B及安装台187滑动。移动壳体145A包括进行第 一臂部208A的弯曲操作的弯曲 操作部14 7 。高频手术刀2 0 5A的处理器具操作部131A可相对于 弯曲操作部147装卸。另一方面,固定壳体145B包括用于操作 开闭机构210的开闭操作部14 6 、进行第二臂部2 0 8 B的弯曲操 作的弯曲操作部147、进行弯曲部203B的弯曲操作的护套操作 部194、将第一护套203的基端可相对于壳体145自由旋转地连 接于壳体145上的旋转操作部150、用于支承自第一护套203的 基端延伸出的第 一臂部208A的第 一臂部保持件152A、与第一 臂部保持件15 2 A的与旋转操作部15 0相反侧相连接的护套进退 部191 、用于支承自第 一 护套203的基端延伸出的第二臂部 2()8B的第二臂部保持件152B。另外,在图32 图36所示的处 理用内窥镜200的操作部151中布置有多个护套及操作线,在图 34中将它们图示,但在其他附图中,为了易于观看附图,有些 部分省略了护套及操作线的图示。
弯曲操作部147分另'J与第 一臂部208A和第二臂部208B相 对应地设置。弯曲操作部147包括大致矩形框状的框架构件 170 、使弯曲部207例如向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弯曲#喿作部156 、 4吏弯曲部207向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移动的水 平弯曲操作部157、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处理器具操作部131A、 131B的安装部158。安装部158是这样的结构,即,相对地配 置2个滑块158A、 158B,并通过贯穿这些滑块158A、 158B的 管状构件193固定滑块158A、 158B。滑块158A与构成第一移 动限制部160的2根滑动导轨160a相嵌合而可沿水平方向移动, 该第 一 移动限制部160是为了使安装部158仅沿水平方向相对 移动而设置的。滑块158B与构成第二移动限制部161的2根滑 动导轨相嵌合而可沿上下方向移动,该第二移动限制部161是 为了使安装部15 8仅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而设置的。处理器具操作部131A、 131B包括连接着处理器具插入部 125的处理器具操作主体部132,以及可相对于处理器具操作主 体部132自由进退地配置的处理器具手柄133。上下弯曲操作部156包括用于使第一移动限制部160沿上 下方向相对移动的第一弯曲引导部196、与分别设置于构成第 一移动限制部160的2根滑动导轨160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第 一定程块部160b相连接的第 一带部165、巻绕有第 一带部165 而调整张力的4个调整带轮166、与第 一 带部165相连接的第一 链轮168、与第一链轮168相连接的第一链带167。第一弯曲引导部196包括设置于框架构件170的框体部上 的2根滑动导轨196a、和分别可滑动地与上述2根滑动导轨196a 相嵌合且分别与第 一移动限制部160的2根滑动导轨160a两端 相连接的滑块196b。第 一 带部165经由4个调整带轮166而将其两端分别与第一
定程块部160b相连"l妻。如图42所示,第一链带167及第一链轮 168安装于板状的齿轮箱156a中。在齿轮箱156a的一表面侧安 装有与第 一带部165相连接的第 一链轮168的大径部168A,在 形成于其另 一表面侧的槽部156b内配置有与大径部168A同轴 的小径部168B。第 一 带部165固定于大径部168A的外周面上。 在对处理器具操作部131A 、 131B进行操作而使第 一 移动限制 部160移动时,第一带部165随之被向一个方向牵引,大径部 168A旋转。在小径部168B上啮合有收容于槽部156b内的第一 链带167。在第一链带16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自第一护套203延 伸出的弯曲操作线117A、 117B。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齿轮箱156a中准备3组用于收 容第一链带167及小径部168B的槽部156b,通过组合不同直径 的大径部168A,可以选择上下弯曲操作部156的减速比。该减 速比基于可以预先知晓的在被弯曲操作线117A、 117B弯曲操 作的弯曲部207中所需的力量和操作弯曲操作部147所需的力 量来设定。水平弯曲操作部157也具有与上下弯曲操作部156同样的 结构。即,包括为了使第二移动限制部161沿水平方向移动而 与第二移动限制部161的长度方向两端相连接的第二弯曲引导 部19 7 、与分别设置于构成第二移动限制部161的2根滑动导轨 161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第二定程块部161b相连接的第二带 部1.72、巻绕有第二带部172而调整张力的4个调整带轮166、与 第二带部17 2相连接的第二链轮17 5 、第二链带17 3 。第二弯曲引导部197包括设置于框架构件170的框体部上 的2根滑动导轨19 7 a ,以及分别可滑动地与上述2根滑动导轨 19 7 a相嵌合且分别与第二移动限制部161的2根滑动导轨161 a 两端相连接的滑块197b。
第二带部172经由4个调整带轮166将其两端分别与第二定 程块部161b相连接。如图43所示,第二链带173及第二链轮175 安装于板状的齿轮箱157a中。在齿轮箱157a的一表面侧安装有 连接着第二带部172的第二链轮175的大径部175A,在形成于 其另 一表面侧的槽部157b内配置有与大径部175A同轴的小径 部175B。第二带部172固定于大径部175A的外周面。在对处理 器具操作部131A、 131B进行操作而使第二移动限制部161移动 时,第二带部172随之被向一个方向牵引,大径部175A旋转。 在小径部175B上啮合有收容于槽部157b内的第二链带173。在 第二链带173的两端分别连接着自第 一护套203延伸出的弯曲 操作线117C、 117D。另外,在齿轮箱157a中准备3组槽部157b, 通过组合不同直径的大径部175A,可以选择水平弯曲操作部 157的减速比。旋转操作部15 0配置于比固定壳体14 5 B的第 一 臂部保持件 15 2 A及第二臂部保持件15 2 B靠前端侧的位置,其包括具有旋 钮且连接着第 一护套203的基端的护套连接部181和可旋转地 支承护套连接部181的旋转支承部182。在旋转支承部182上配 置有贯通孔183,在该贯通孔183中插入有视频电缆220、与第 一臂部保持件15 2 A相连接的第 一 臂部2 0 8A 、与第二臂部保持 件152B相连接的第二臂部208B等。如图37中的概略剖视图所示,与第一臂部保持件152A相连 接的护套进退部191包括第一管状构件191a、以嵌套状配置于 第一管状构件191a内的第二管状构件191b、支承第二管状构件 191b基端的定程块部191cu在基端侧的定程块部191c与安装部 158之间架设有将定程块部19lc的孔部及安装部158的管状构 件193的孔部连通的处理器具用护套192。在护套进退部191及 处理器具用护套192内贯穿有与前端的把持钳子等相连接的具
有线圏鞘的处理器具插入部1 2 5 。以嵌套状配置的2根管状构件19la、 191b中,第一管状构件191a被第一臂部保持件152A支 承而固定于固定壳体145B上,第二管状构件191b与定程块部 191c相连4妄而固定于移动壳体145A上。因而,通过^f吏移动壳体 145A相对于固定壳体145B进退,可以使第二管状构件191b相 对于第 一 管状构件191a进退,从而可以使贯穿于其内部的处理 器具插入部125相对于第一护套203进退。由此,可以使配置于 第一臂部208A前端的高频手术刀205A自前端部215A的前端 突出,或者自突出位置后退。开闭操作部146安装于固定壳体145B的框架构件170上。 如图38~图40所示,开闭操作部146包括开闭^燥作部主体153、 连接着弯曲开闭操作线244的基端且可相对于开闭操作部主体 153进退的开闭手柄部155、用于限制开闭手柄部155相对于开 闭操作部主体153的位置的棘爪(gear )154。在开闭手柄部155 中形成有齿条155a,在向手头侧拉动开闭手柄部155时,该齿 条15 5 a用于限制开闭手柄部15 5向前端侧移动。该齿条15 5 a通 过与设置在开闭操作部主体153内的棘爪154的爪部154b相卡 合,来限制开闭手柄部155相对于开闭操作部主体153前进。通 过隔着棘爪154的棘爪主体154a地按压设置于与爪部154b相 反侧的解除按钮154c,使上述棘爪154的爪部154b离开齿条 155a来解除该限制状态。设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闭 合于沿着第 一 护套2 0 3的中心轴线C1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为开闭 机构210的初始状态时,在初始状态下,设定为开闭手柄部155 位于开闭操作部主体153的前端侧。护套操作部194沿纵向位置配置于安装在固定壳体145B的 齿轮箱157a上的支架部194A上。护套操作部194可相对于支架 部194A自由装卸。护套操作部194包括用于进行设置于第一护 套203前端侧的弯曲部203B的弯曲操作的弯曲旋4丑195。在护 套操作部194的前端部194a上连接有自第 一护套203延伸出的 操作部用护套204。在操作部用护套204内贯穿有插入到弯曲部 203B的各节环201中的4根弯曲操作线201B。通过与通常的处 理用内窥镜同样地旋转操作设置于护套操作部194上的弯曲旋 钮195,可以对4根弯曲操作线201B进行进退操作,从而可以 通过该进退"t喿作来进行弯曲部203B的弯曲操作。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在相对于第 一护套203对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 进行打开操作的情况下,相对于图26、图27所示的初始状态, 使开闭手柄部15 5相对于开闭操作部主体15 3向手头侧滑动规 定距离。此时,弯曲开闭操作线244相对于护套前端部203A向 手头侧后退,开闭操作构件243进行后退。随之,连杆部236 受到朝向远离第 一护套203的中心轴线侧的转矩,连杆部236 的另 一端236b侧以连杆部236的一端236a为旋转中心,以规定 角度向远离第一护套203的中心轴线C1的方向旋转。这样,如 图23 ~图25所示,支承部237相对于第 一护套203旋转而成为打 开的状态。此时,利用开闭操作部146的齿条155a来固定开闭 手柄部155的位置,弯曲开闭操作线244的位置也相对于第 一 护 套203固定。另 一方面,在相对于第一护套203对第一臂部208A及第二 臂部2()8B进行闭合操作的情况下, 一 边按压解除按钮154c—边 使开闭手柄部15 5相对于开闭操作部主体15 3向前端侧前进。此 时,弯曲开闭操作线244相对于第一护套203向前端侧前进。随 之,作用于连杆部236上的转矩被解除,连杆部236的另一端 236b侧以连杆部236的 一端236a为旋转中心,向朝向第 一 护套 2()3的中心轴线C1的方向旋转。这样,支承部237相对于第一 护套203旋转而成为闭合的状态、即初始状态。在进 一 步使自第 一 臂部208A的前端突出的高频手术刀 205A自第 一臂部208A的前端突出的情况下,使操作部151的移 动壳体145A相对于固定壳体145B前进。此时,移动壳体145A 整体向靠近第 一 臂部保持件15 2 A的方向移动,手头侧构件从支 承着处理器具插入部125的护套进退部191的第二管状构件 191b向靠近第 一管状构件191a的方向移动,处理器具插入部 125向第一护套203内前进。此时,由于第一臂部208A固定于 第一臂部保持件152A上,因此,仅高频手术刀205A自第一臂 部208A的前端部215A进一步突出。另外,在第一臂部保持件 152A中,由于弯曲操作线117A、 117B、 117C、 117D与处理 器具插入部125分离,因此,弯曲部207的弯曲状态不会因移动 壳体145A的前进操作而改变。另一方面,在使高频手术刀205A向第一臂部208A的手头 侧移动的情况下,使操作部151的移动壳体145A相对于固定壳 体145B后退。此时,手头侧构件从支承着处理器具插入部125 的护套进退部191的第二管状构件191b相对于第 一 管状构件 191a后退移动。这样,高频手术刀205A再次配置于初始状态 的位置。在向上下方向对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进行弯曲 操作的情况下,操作上下弯曲操作部156。即,把持安装于安 装部158上的处理器具操作部131A、 131B而使其沿上下方向移 动。此时,安装部158在第二移动限制部161的框内沿上下方向 移动,并且,第 一移动限制部16()也沿着第 一弯曲引导部196 地与安装部158—同向上下方向移动。在此,由于第一移动限 制部160的第一定程块部160b也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第一 带部165随之移动,第一链轮168向某一方向旋转。此时,第一 链带167向某一方向旋转,随之,弯曲操作线117A、 117B之一 相对于第 一护套203前进,另 一个则相对于第 一护套203后退。 这样,通过弯曲操作线117A、 117B的移动,弯曲部207的节环 216倾斜而沿上下方向弯曲。另一方面,在向水平方向对第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 208B进行弯曲操作的情况下,操作水平弯曲操作部157。即, 把持安装于安装部158上的处理器具操作部131A、 131B而使它 们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时,安装部158在第一移动限制部160 的框内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且,第二移动限制部161也沿着一 对第二弯曲引导部197与安装部158—同向水平方向移动。在 此,由于第二移动限制部161的第二定程块部161b也沿水平方 向移动,因此,第二带部172随之移动,第二链轮175向某一方 向移动。此时,第二链带173向某一方向旋转,随之,弯曲操 作线117C、 117D之一相对于第一护套203前进,另一个则相对 于第一护套203后退。这样,通过弯曲操作线117C、 117D的移 动,弯曲部207的节环216倾斜而沿水平方向弯曲。在使第 一 护套203相对于操作部51旋转的情况下,把持设 置于旋转操作部150的护套连接部181上的旋钮而向期望方向 旋转。由此,护套连接部181相对于旋转支承部182进行相对旋 转,第 一护套203相对于操作部151向期望方向旋转。采用该处理用内窺镜2()0,可以利用开闭机构210使贯穿于 第一护套203中的第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远离第一护 套203的中心轴线C1,并使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在 弯曲部207进一步弯曲。由此,在充分确保了摄像元件211的视 场的状态下,可以视觉辨认第 一 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的 前端侧,从而可以安全、可靠地进行处理操作。此时,在利用 开闭机构21()的连杆部236将因使弯曲开闭操作线244相对于第
一护套2()3进退而产生的轴向力转换为第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 部2()8B的开闭力这一点上,与之前的第l实施方式相同,但在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用更小的操作力更顺畅地进行第 一 臂部 2()8A、第二臂部208B的开闭操作,可使第一臂部208A、第二 臂部2()8B打开得更大。即,在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l中,在连杆部36的另 一端36b上连接弯曲开闭操作线35,使弯曲开闭操作线35进退 而使开闭机构10工作。如图8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臂部8B 侧的与连杆部36的另 一端36b相连接的弯曲开闭操作线35在自 护套前端部3A进出的位置弯曲而具有弯曲部35a。另外,如图 14、 1.5所示,臂部8A侧也形成具有弯曲部35a的结构,该弯曲 部35a是在收容弯曲开闭操作线35的引导部41A的前端弯曲而 成。因此,在对臂部8A、 8B进行开闭操作时,这些弯曲部35a 会产生滑动阻力而使弯曲开闭操作线35的操作力量增加。另外,如图8所示,弯曲开闭操作线35在弯曲部35a处被支 承,形成弯曲开闭操作线35的前端侧随着臂部8A、 8B的开闭 操作而移动的结构。因此,难以将第一臂部8A、第二臂部8B 相对于第 一 护套3的中心轴线C1打开到4 5 。以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200中采用这样的结 构,即,在比支承部237更靠近第一臂部208A、第二臂部208B 前端侧的位置将连杆部236的 一 端236a与开闭操作构件243连 接起来,通过开闭操作构件243的进退使由2根连杆部236和2 根支承部237形成的伸缩结构变形。由此,虽然在打开动作初 期需要较大的操作力量,但所需的操作力量随着连杆部236及 支承部237打开而减小,因此,可以在患部附近顺畅地进行臂 部操作。另外,由于开闭操作构件243与配置于第一护套203 侧的滑动构件242—同沿着弯曲开闭操作线244的进退方向运 动,因此,不会像第1实施方式中的弯曲开闭操作线35那样地随着开闭动作而改变操作方向,可将弯曲开闭操作线2 4 4的动 作量直接传递到连杆部236上。由此,可以更有效地进4亍开闭 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借助弯曲开闭操作线244将手部 的力传递到开闭机构210的伸缩结构来进行开闭,但作为操作 线驱动的特性,推出操作线的力小于拉拽操作线的力。因此, 在需要用较大的力使臂部208A、 208B自关闭状态打开时,可 以拉拽弯曲开闭操作线244地进行操作。反之,在自打开的状 态关闭时,使用伸缩功率因数较佳的状态,使得自弯曲开闭操 作线244传递的力较小即可。另外,越使弯曲开闭操作线244后退,第一臂部208A及第 二臂部208B可以打开得越大,从而可以在伸缩结构的可动范围 内无限制地打开。因此,可以使第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 较大地打开到相对于中心轴线C1的角度大于45。的位置。由此, 可以防止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进入到摄像元件211 的视场而使视场变窄。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连杆部236及支 承部237的长度来调整第一臂部208A、第二臂部208B的开闭角 度,以使第 一 臂部208A的前端部与第二臂部208B的前端部在 距离摄像元件211的物镜223 50 ~ 70mm左右的处理部处打开易地调整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的打开角度,因此, 设计的自由度也优良。另外,在护套前端部203A中设置开口部203a,可以使弯 曲部207经由开口部203a向外侧进出。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 第 一 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在比物镜223更靠近第 一 护套 2()3基端侧的位置打开。由此,臂部208A、 208B更加不易进入 到摄像元件211的视场中,更易于观看处理部。
并且,开闭操作构件243及连杆部236配置在相对于第 一臂 部2()8A及第二臂部208B而与摄像元件211相反一侧。由此,可 以防止开闭操作构件243进入到摄像元件211的视场中。另外, 开闭操作构件243在打开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时 一皮 拉向手头侧,因此,该结构也使开闭操作构件243不易进入到 视场中。并且,将开闭操作构件243限制为仅沿第一护套203 的中心轴线C1方向移动的滑动构件242配置于,因相邻地配置 截面大致圆形的第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而形成于第一 护套203中央侧的间隙部分。因而,形成为既节省第 一护套203 内的空间又i殳有开闭才几构210的结构。另外,在前面的第l实施方式中,越打开第一臂部8A及第 二臂部8B,弯曲开闭操作线35的弯曲部35a的角度越小而操作 力量越大,并且,为了保持打开的状态也需要很大的力。特别 是,当继续施加用于保持打开状态的力时,可能会损坏弯曲部 35a附近的构件、损坏连杆部36。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 打开第 一 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的状态下的操作力量较 小,用于保持打开状态的力也较小即可,并且在连杆部236中 使用板状的构件来提高刚性。因此,可以防止在打开第一臂部坏连杆部236等,可以提高可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打开第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 2()8B时将弯曲开闭操作线244拉向手头侧,因此,也可以调整 向弯曲部207传递的力,从而可以细微地调整相对于第 一 护套 2()3的中心轴线C1的打开角度。另外,通过将开闭手柄部155 相对于开闭操作部主体153向手头侧一 口气拉到与开闭操作部 主体153相抵接,而将第 一 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8B设定为相 对于中心轴线C1成为最佳打开角度的情况下,可以更简单地进
行第 一 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的开闭操作。另外,第l实施方式为无法改变前端部的旋转、朝向的结 构,另外,在第一护套3中使用由乙烯系弹性体形成的管,弯 曲半径较大,因此,有些部位处理器具无法到达。因此,在本 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护套203的前端侧设置连接了多个节环201 的弯曲部203B。通过设置弯曲部203B,前端部分的弯曲半径 变小,并且可以^使护套前端部203A自由地朝向^壬意方向。由此, 处理器具易于靠近(患部),可以顺畅地进行手术。并且,第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不能通过支承部237 相对于护套前端部203A进退,仅是自第一臂部208A的前端部 215A突出的高频手术刀205A等处理器具可相对于第一臂部 208A进退。在第l实施方式中,与第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 的开闭状态无关,将处理器具朝向沿着第 一 护套2 0 3的中心轴 线的方向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然后,基于使处理器具相对于 该初始状态向前后、上下左右移动这样的想法,可以使具有弯 曲部7的第 一臂部8A相对于第 一 护套3进退。但是,作为第 一 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的初始状态, 自然要做成被开闭机构210打开且前端的处理器具朝向内侧地 与患部一 同进入到摄像元件211的视场中的状态。在这样的初 始状态下,为了使处理器具可相对于患部进退,采用了不使第 一臂部2()8A进退,而仅使自其前端部215A突出的处理器具进 退的结构。其次,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200的操作部151中, 可以通过处理器具操作部131A、 131B的操作而以更小的力量 进行第 一臂部208A及第二臂部208B的弯曲操作。在之前的第l实施方式中,安装部58可相对自由移动地支 承于矩形框形状的第 一 移动限制部6 0 、第二移动限制部61的框 内。输入到安装于安装部58上的钳子操作部31上的操作通过第一移动限制部6 0及第二移动限制部61传递给与第 一 移动限制 部6 0端部相连接的第 一 带部6 5 、与第二移动限制部61端部相连 接的第二带部72。在该结构中,在手持钳子操作主体部32输入 向上下方向或水平方向移动的操作时,形成钳子操作主体部32 以安装部58为支点向操作的输入方向倾斜那样的状态,此时, 安装部5 8被推到第 一 移动限制部6 0及第二移动限制部61上而 成为阻力,导致操作力量增加。此夕卜,第 一带部65及第二带部72分别与第一移动限制部60 的一端60a、第二移动限制部61的一端61a相连接。因此,用于 使第 一 带部6 5 、第二带部7 2移动的力会集中在第 一 移动限制部 60、第二移动限制部61的端部,在此也会产生力矩而成为动作 阻力。结果,导致操作力量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为这样的结构,即,分别由滑动导轨 160a 、 161 a构成第 一 移动限制部160及第二移动限制部161, 将安装部158的滑块158A、 158B分别可滑动地嵌合于滑动导轨 16()a、 16la上。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对处理器具操作部131A、 131B输入操作时,安装部158也不会成为支点,处理器具操作 部131A、 131B不会倾斜,可以用较轻的操作力量顺畅地使安 装部158进行相对移动。另外,第一带部165与设置在滑动导轨 160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第 一定程块部160b相连接,第 一移动 限制部160借助具有滑动导轨196a和可滑动地与滑动导轨 196a相嵌合的滑块196b的第 一弯曲引导部196配置在框架构 件170上。通过该结构,在自第 一移动限制部160向第 一 带部165 传递操作输入时,无论安装部15 8在第 一 移动限制部16 0上的位 置如何,都可以减少力矩的产生。另外,第二移动限制部161 与第二带部172的连接也同样。结果,可以实现进一步降低操
作力量。另外,通过借助滑动机构148、 190使移动壳体145A相对 于固定壳体145B滑动,可以使贯穿于第 一臂部208A中的处理 器具插入部125相对于第一臂部208A、第一护套203进行进退, 从而使高频手术刀205A等处理器具自第一臂部208A的前端部 2].5A突出或后退。因而,可以扩大处理器具相对于第一臂部 208A、第一护套203的处理范围。另外,通过改变处理器具插 入部12 5相对于第 一 臂部2 0 8A的长度来进行处理器具的进退操 作,可以顺畅地使处理器具进退。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也具 有可将处理器具的进退机构设置于任意位置的优点。并且,在 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151中,原本需要的自第一护套203 延伸到弯曲操作部147的直线部分上设有护套进退部191,因 此,成功地既具有处理器具进退机构又缩短了整个操作部151。 另外,由于将护套进退部191设置于比使处理器具插入部125 弯曲的部分靠第 一护套203—侧,因此,在进行处理器具的进 退操作时,不会受到处理器具插入部125弯曲的部分所产生的 处理器具插入部125和处理器具用护套192之间的阻力,可以用 较轻的力量进行处理器具的进退操作。另外,嵌套状地配置的第 一 管状构件191a和第二管状构件 191 b使用较长的构件,可以大幅度地调整处理器具插入部12 5 的长度。由此,除了增大处理器具的进退幅度之外,也可以利 用护套进退部191来吸收更换处理器具时处理器具插入部125 的长度差异。另外,包括用于操作弯曲部203B的弯曲旋钮195的护套操 作部194可相对于安装于固定壳体145B的齿轮箱157a上的支 架部194A自由装卸。采用该结构,可以在将处理用内窥镜200 的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时,可以自支架部194A拆下护套操作部 194地进行操作,从而提高插入时的操作性。在进行处理时,将护套操作部194安装于支架部194A上,通过旋转操作弯曲旋 钮195来孩i调弯曲部203B的弯曲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操作部151的开闭操作部146 进行操作,使弯曲开闭操作线244相对于第一护套203进退移动 来操作开闭机构210。并且,通过在将把持钳子205B的处理器 具操作部131B安装于弯曲操作部147上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不 仅可以进行把持钳子205B的一对钳子片226A、 226B的开闭操 作,也可以进行弯曲部207的弯曲操作,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 手术。另外,通过使处理器具操作部131A、 131B相对于安装 部158A、 158B进行旋转,可以使处理器具旋转为期望状态。 并且,由于弯曲部207仅在使把持钳子205B等处理器具弯曲时 使用,因此,与像以往的内窥镜那样地使处理器具、视频电缆 (在光学式内窥镜中是像导)、光导件等多个构件弯曲的结构相 比,可以使内窥镜更大地弯曲,并且可以发出更大的力。第4实施方式参照

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 进一步改良了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l。如图43所示,处理用内窥镜300包括具有与第l实施方式的 处理用内窺镜1同样结构的第一护套301、包括第一臂部302A 且自第一护套301突出地配置的第二护套303A、包括第二臂部 3()2B而自第一护套301突出地配置的第三护套303B。另外,由 于第 一 臂部302A及第二臂部302B均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因 此,以下以第一臂部302A为代表进行说明。如图44~图52所示,第一臂部302A包括第一弯曲部306和 第二弯曲部308;上述第一弯曲部306由以与第一护套301的长 度方向(中心轴线方向)C平行的第一方向D1为中心,向与该
第一方向D1交叉的未图示的第一弯曲方向弯曲以及向与第一弯曲方向交叉的未图示的第二弯曲方向弯曲的第一节环305枢 接而成;上述第二弯曲部308具有第二基端侧弯曲部308A及第 二前端侧弯曲部308B,该第二基端侧弯曲部308A由向远离第 一护套301的长度方向C的第二方向D2弯曲的第二节环307枢 接而成,其基端与第 一护套301的护套前端部301A相连接,该 第二前端侧弯曲部308B由自第二方向D2向第一方向D1弯曲的 第二节环307,枢接而成,其前端与第一弯曲部306的基端相连 接。如图53~图60所示,第一节环305被与自观察装置12的观 察图像的上下方向(图56的UP及DOWN方向)及左右方向(图 56的RIGHT及LEFT方向)旋转了 45度的互相正交的方向(图 56的AX1方向及AX2方向)平行的枢轴部310在4个部位枢支。第二节环307、 307,被与相对于AX1方向及AX2方向旋转规 定角度而互相正交的方向(图56的AX3方向及AX4方向)平行 的枢轴部310在4个部位枢支。因此,第二弯曲部308相对于通 过具有观察装置12的物镜(物镜光学系统)23且与正交于第一 护套3()1长度方向C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第二弯曲部308的 前端向远离观察装置12的视场的方向弯曲。此时,第二节环307、 307'被沿将第二弯曲部308维持在直 线状态的方向施力而互相枢接。在第二节环307、 307'上设有 在第二弯曲部308为最大弯曲的状态下相抵接、且可随着第二 弯曲部308变形为直线状而分离地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前端面 3()7a及基端面3()7b。前端部15与第一弯曲部306通过硬质的短管311A枢接,第 一弯曲部306与第二弯曲部308通过硬质的短管311B枢接,第 二弯曲部3 0 8与护套前端部3 01A通过硬质的短管311C枢接。第
二基端侧弯曲部308A与第二前端侧弯曲部308B通过硬质的短 管311D枢接。在第二节环307、 307,及短管311B、 311C、 311D中设有沿 第一弯曲部306及第二弯曲部308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切口312。 在短管311B中的UP及DOWN方向、以及RIGHT及LEFT方向 上的合计4个部位设有切口 312,在短管311D中设置有扩大的 可供两个螺线管并排贯穿的一个切口312,,在短管311C中,在 旋转了 18()度的位置也设有同样的切口 312,。而且,在短管311B的切口 312中嵌装有螺线管313A、 313B、 313C、 313D的前端,在短管311D的切口 312、 312,中 嵌装有螺线管313E的前端,并贯穿有螺线管313A、 313B、 313C、 313D,在短管311C的切口 312、 312,中嵌装有螺线管 313F的前端,并贯穿有螺线管313A、 313B、 313C、 313D、 313E。如图53~图60所示,处理用内窥镜300还包括贯穿于第一 弯曲部3()6及第二弯曲部308内且使第一弯曲部306弯曲的第一 弯曲操作线(第一操作构件)315A、 315B、 315C、 315D,以 及贯穿于第二弯曲部308内且使第二弯曲部308弯曲的第二弯 曲操作线(第二操作构件)316A、 316B。第一弯曲操作线315A、 315B、 315C、 315D的前端与短管 311A相连接,在从短管311B到手头侧的未图示的操作部之间, 分别可自由进退地贯穿于螺线管313A、 313B、 313C、 313D 中。即,在UP及DOWN方向以及RIGHT及LEFT方向上贯穿 于螺线管313A、 313B、 313C、 313D中。在此,第一弯曲操作线315A、 315C与未图示的操作部的 上下弯曲操作部相连接,第一弯曲操作线315B、 315D与未图 示的操作部的左右弯曲操作部相连接。通过操作这些操作部而 分别对第一弯曲操作线315A、 315B、 315C、 315D进行进退操 作,从而向期望的方向弯曲操作第一弯曲部306。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的前端与短管311D相连接,在螺线 管313E内可自由进退地从短管311C贯穿到手头侧的操作部。 螺线管313E的前端与短管311C相连接。即,在图56中,螺线 管313E配置于相对于AX3方向顺时针旋转大致45度的位置。第 二弯曲操作线316A的基端与未图示的开闭操作部相连接。于 是,通过操作开闭操作部而对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进行进退操 作,从而弯曲^^乘作第二基端侧弯曲部308A。另 一方面,第二弯曲操作线316B的前端与短管311B相连 接,在螺线管313F内可自由进退地从短管311D贯穿到手头侧 的操作部地。螺线管313F的前端与短管311D相连接。即,沿 图56中相对于AX4方向逆时针旋转大致45度的方向贯穿。第二 弯曲操作线316B的基端与未图示的开闭操作部相连接。于是, 通过操作开闭操作部而对第二弯曲操作线316B进行进退操作, 从而弯曲l喿作第二前端侧弯曲部308B 。另外,第一弯曲操作线315A、 315B、 315C、 315D及第二 弯曲操作线316A、 316B的操作线直径为0.45mm,比第l实施 方式中的处理用内窥镜1的弯曲操作线17A、 17B、 17C、 17D 的操作线直径0.36mm粗。另外,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在第一 弯曲操作线315A、 315B、 315C、 315D及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的表面涂敷了 PTFE (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如图61所示,在第一护套301及护套前端部301A中设有用 于供把持钳子5A等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可自由进退地贯穿的通 道318。另外,如图62 图64所示,处理用内窥镜320还可以包括 用于在伸直第 一臂部3()2A及第二臂部302B的状态下容纳前端
侧的、具有挠性的容纳用护套321。在该容纳用护套321中设有贯穿有第 一臂部302A的第 一臂部用腔管322A、贯穿有第二臂 部302B的第二臂部用腔管322B、在使各臂部从各腔管322A、 322B突出或没入时对第二弯曲部308进行弯曲^!喿作的突出没入 操作用操作线323A、 323B。突出没入操作用操作线323A的前 端与短管311B相连接,穿过第 一臂部用腔管322A或者第二臂 部用腔管322B,与第 一臂部用腔管322A或者第二臂部用腔管 322B的基端相连接。另 一 方面,突出没入操作用操作线323B的前端与短管 311D相连接,穿过第 一臂部用腔管322A或者第二臂部用腔管 322B,与第 一臂部用腔管322A或者第二臂部用腔管322B的基 端相连一妻。随着使该容纳用护套321向操作部325侧移动而使第 一 臂 部302A及第二臂部302B自容纳用护套321的前端突出,突出没 入操作用操作线323A、 323B受到拉力。结果,突出没入操作 用操作线323A、 323B产生与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同样 的作用,^吏第二弯曲部308向期望的方向弯曲。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300的作用。 如图65所示,在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l中,在相对 于第 一护套3对第 一臂部8A及第二臂部8B进行打开操作而进 行规定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弯曲部7在角度0的范围内摆头。 因此,因弯曲操作线的进退操作而产生的轴向力的 一部分为了 使弯曲部7弯曲而被消耗。因而,即使在使第一臂部8A及第二 臂部8B弯曲的状态下利用处理器具进行处理,有时也无法一边 维持弯曲部7的弯曲状态 一 边在处理器具的前端产生足够的力相对于此,如图6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300 的情况下,使第二基端侧弯曲部308A向远离第一护套301的长 度方向C的第二方向D2弯曲,并且,使第二前端侧弯曲部308B 向第一方向D1弯曲。由此,在^^短管311B前端侧的第一弯曲 部3()6在与第l实施方式相同的角度e的弯曲范围内弯曲时,使 第 一弯曲部306以第 一方向D1为中心地每侧摆头大致1 / 2e即 可。因而,产生于第一弯曲操作线315A、 315B、 315C、 315D 上的使弯曲部7弯曲所需的轴向力较小即可,可以在处理器具 前端产生更大的力。另外,在牵引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的情况下,由 于第二弯曲部308中的第二节环307的前端面307a与邻接的另 一第二节环307的基端面307b相抵接,因此,第二弯曲部308 的弯曲状态被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固定。因而,只要 继续牵引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就可较佳地维持第二 弯曲部308的弯曲状态。另 一 方面,在要解除第二弯曲部308的弯曲状态的情况下, 放松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此时,随着第二弯曲部308 自伸展为直线状的状态弯曲,第二弯曲部308的欲弹性复原为 直线状的复原力(反弹力)升高。因而,通过停止牵引第二弯 曲操作线316A、 316B而将其放松,可解除第二弯曲部308的弯 曲状态。接着,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窥镜30()进行的经 过自然开口的医疗行为,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即,如图67及图68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从患者PT的口M将处理用内 窺镜3()()插入到胃ST内,在胃壁上开口而向腹腔AC内插入处理 用内窥镜3()()的第一护套301来摘除胆嚢。本实施方式的医疗行为包括插入步骤,将处理用内窥镜 300插入到患部附近;配置步骤,经由第一臂部3()2A将高频刀 (第一内窥镜用处理器具)85配置于患部附近,经由第二臂部302B将把持钳子(第二内窥镜用处理器具)5配置于患部附近, 经由第一护套301的通道318将把持钳子(第三内窺镜用处理器 具)5A配置于患部附近;弯曲步骤,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对第一 臂部3()2A及第二臂部302B进行弯曲操作;处理步骤,使用把 持钳子5 、高频刀85以及把持钳子5A对患部进行处理。首先,在插入步骤中,与第l实施方式同样将外套管90自 形成于胃ST上的开口 SO导入到腹腔AC内。其次,将第一护套301、第二护套303A、第三护套303B插 入到外套管90的腔管88中。然后,使第一臂部302A及第二臂 部302B自外套管90的前端突出。然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将高频刀85插入到第二护套 303A及第 一臂部302A中,与高频刀85的情况同样地将把持钳 子5插入到第三护套303B及第二臂部302B中。然后,向设置于 第一护套301中的通道318中插入把持钳子5A。接着,进入配置步骤。为了用把持钳子5把持患部,对第 二臂部3 0 2 B进4于定位。首先,操作开闭操作部,牵引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直到第 二节环307的前端面307a与基端面307b相4氐接,使第二基端侧 弯曲部308A自长度方向C向第二方向D2弯曲。然后,牵引第二 弯曲操作线316B直到第二节环307的前端面307a与基端面 307b相抵接,使第二前端侧弯曲部308B自第二方向D2向第一 方向D1弯曲。这样,固定第二弯曲部308的方向。另外,也可 以同时牵引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接着, 一边通过观察装置12观察患部一边操作弯曲操作 部,以第一方向D1为中心对第一弯曲部306进行摆头操作。然 后,操作未图示的钳子操作部,例如,使把持钳子5相对于第
二臂部302B前进,把持、牵引胆嚢颈部Ga,露出Calot三角部 Ca。在该状态下,进入处理步骤。操作弯曲操作部,用贯穿于第 一臂部302A中的高频刀85 将浆膜Sel—点点切开。此时,为了对切开部位施加适当的张 力,在用把持钳子5把持胆嚢颈部Ga的状态下,用贯穿于通道 318中的把持钳子5A夹着切开部位,把持胆囊颈部Ga的相反侧 的浆膜Se2而将其拉向手头侧,另一方面,使第二臂部302B的 第 一弯曲部306向远离把持钳子5A的方向弯曲,调节牵引方向。 在此期间, 一边对第一臂部302A的第一弯曲部306进行弯曲4乘 作一边用高频刀85将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与浆膜一同逐渐剥 离。这样,在认清了胆嚢管之后,进行与第l实施方式同样的 操作,摘除胆嚢。另外,在此对胆囊摘除进行了说明,但除此之外,本发明 的处理用内窥镜也可应用于阑尾切除、胃十二指肠旁通术、肝 活检、胰活检、输卵管结扎、子宫摘除等各种手术。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300,替代第l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用内 蔬镜1所包括的硬质的开闭机构10,在第 一 臂部3 0 2A及第二臂 部302B的根部部分设有可自由弯曲的第二弯曲部308。因而, 与处理用内窺镜l相比,可以削减第 一 臂部302A及第二臂部 3()2B中的硬质部长度而提高挠性,从而可以提高插入性。另夕卜, 在牵引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时,第二节环307的前端面 3()7a与基端面307b倾斜地形成,以使第二弯曲部308中的第二 节环3()7的前端面307a与基端面307b相抵接。因而,通过继续 牵引来维持前端面307a与基端面307b的抵接,可以固定第二弯 曲部3()8的规定的弯曲状态。 在该状态下,能够以第 一 方向Dl为基准地使第 一 弯曲部3()6弯曲。因而,在使用处理器具时,可以使第一弯曲部306 的弯曲范围比第l实施方式的处理用内窺镜l的情况窄。而且, 可以抑制使第一弯曲部306自身弯曲所需的力,从而增大在第 一臂部302A及第二臂部302B前端的操作力量。另外,由于第一弯曲操作线315A、 315B、 315C、 315D 在位于观察装置12的观察图像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位 置贯穿,因此,可以一边观看图像一边直观地进行操作。另夕卜, 由于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贯穿于自第 一弯曲操作线 315A、 315B、 315C、 31 5D旋转规定角度后的位置,因此,在 使第二弯曲部308弯曲时,可以-使第二基端侧弯曲部308A朝向 第一护套301的中央外侧斜下方。因而,第一弯曲部306的中心 轴线配置于包含第 一 护套301的中心轴线在内的水平面的下 方,在一边用观察装置12观察一边进行处理时,可以在从上方 俯视患部、第一臂部302A、第二臂部302B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另外,在第 一 节环305及第二节环307中设有沿第 一 弯曲部 3()6及第二弯曲部308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切口 312、 312',螺线 管313A、 313B、 313C、 313D、 313E、 313F贯穿于切口 312、 312'中。因而,即使增大第一节环305及第二节环307的径向壁 厚,也可一交佳地抑制外径变粗。另外,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配置成在相对于第二 节环307的枢接位置旋转了大致45度后的位置穿过第二节环 307。因而,在使第二基端侧弯曲部308A弯曲时牵引第二弯曲 操作线316A,在使第二前端侧弯曲部308B弯曲时牵引第二弯 曲操作线316B ,从而使相邻的第二节环307相互间或者3()7'相 互间全部绕AX3轴线及AX4轴线的轴线旋转,可以使相邻的第 二节环3()7或者307,相互间全部抵接。此时,由于第二节环307 、 307,沿维持第二弯曲部308的直线状态的方向被施力地枢接, 因此,在牵引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而使第二弯曲部308 弯曲之后,仅通过将第二弯曲操作线316A、 316B放松便可使 第二弯曲部308恢复成直线状。因而,可以将弯曲部的外径抑 制得较小。另外,由于各弯曲操作线的外径比处理用内窺镜1的弯曲 操作线直径粗,因此,可以增大操作线的断裂强度(breaking force),从而可以用更大的力进行牵引操作。此时,由于在操 作线表面涂敷了PTFE,因此,可以减小摩擦阻力,从而可以 增大在操作线前端产生的力量。另外,由于在第一护套301的护套前端部301A中设有通道 318,因此,也可以将处理器具插入到该通道318中,从而可以 进行更复杂的处理。而且,可以削减处理器具的替换次数。另外,在使用容纳用护套321的情况下,随着使第一臂部 3()2A及第二臂部302B自容纳用护套321的前端突出,可以使突 出没入操作用操作线323A、 323B受到拉力。因而,可以使突 出没入操作用操作线323A、 323B产生与第二弯曲操作线 316A、 316B同样的作用,从而仅通过使第一臂部302A及第二 臂部302B自容纳用护套321的前端突出,便可使第二弯曲部 3()8向期望的方向弯曲。另外,如图69所示,也可以在将把持钳子5插入到第二护 套3()3A中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将高频刀85插入到设置于第 一护套3()1上 的通道318中。在该状态下,实施上述医疗行为的处理步骤时,操作弯曲 操作部,用贯穿于通道318中的高频刀85将胆嚢颈部的浆膜Sel 一点点切开。此时,为了对切开部位施加适当的张力,在用配
置于第二臂部302B上的把持钳子5把持胆嚢颈部Ga的状态下, 用配置于第一臂部302A中的把持钳子5夹着切开部位,把持胆 嚢颈部Ga的相反侧的浆膜Se2。然后,使第一臂部302A及第二 臂部302B的第 一 弯曲部306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弯曲,调节牵引 方向。在此期间,可以一边使贯穿于通道318中的高频刀85进 退, 一边用高频刀85将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与浆膜一同剥离。 另外,贯穿于第一臂部302A、第二臂部302B、通道318中的处 理器具的组合并不限定于上述,可以是各种组合。另外,如图71所示,也可以是使配置有照明透镜21a及物 镜23的观察单元331远离护套前端部330A而朝向第 一臂部 302A及第二臂部302B的前端侧自由伸出地设置观察单元331 那样的处理用内窺镜332。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容纳且保护包括物镜2 3的未图示的观 察光学系统以及用于容纳且保护向照明透镜21a导光的未图示 的照明光学系统的、具有挠性的保护管333自观察单元331伸出 地设置。该保护管333以相对于设置于第 一 护套330上的容纳用 腔管335自由突出或没入地配置在容纳用腔管335中。采用该处理用内窥镜332,在插入第一臂部302A及第二臂 部302B时,可以使观察单元331伸到第 一臂部302A及第二臂部 3 0 2 B的前端附近位置,从而可以在插入时确保宽阔的视场。工业实用性在对人体的内脏器官进行观察、处理等医疗行为的情况下, 可以使各个处理器具从不同的方向靠近处理部位,从而可以在 将一个内窥镜插入到体内的状态下连续进行多个手术。
权利要求
1. 一种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镜包括护套,其具有挠性;一个或多个臂部,具有自该护套的前端突出并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开闭机构,其使上述臂部的朝向变更为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以及使上述臂部的朝向从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变更为上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装置及照明构件,它们配置于上述护套的前端侧。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可通过上述弯曲部的弯曲动作和由上述开闭机构进行的上述臂部的方向转换这两项中的至少 一 项,使上述臂部的前端相 对于上述观察装置及上述照明构件相对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机构包括可相对于上述护套进退的开闭操作构 件,以及将该开闭操作构件的进退操作转换为上述臂部相对于 上述护套的开闭操作的连杆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该处理用内窥镜包括操作部,该操作部包括壳体、进行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进退操作的开闭操作部、使上述弯曲部弯曲 的弯曲操作部,该弯曲操作部可安装对生物体进行处理的处理 装置的处理操作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包括将上述护套的基端可相对于上述壳体自由旋转地与上述壳体连接起来的旋转操作部。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 处理用内窥镜包括使上述臂部相对于上述护套进退的进退机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包括操作上述进退机构的进退操作部。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操作构件可在该开闭操作构件的前端靠近上述护 套前端的第1方向和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前端远离上述护套前端的第2方向上自由移动,该开闭操作构件与上述护套的中心 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上述连杆部的 一端侧与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前端相连接, 其另 一端侧与上述臂部相连接,随着上述开闭操作构件向上述 第l方向移动,上述连杆部将上述臂部向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 轴线的方向打开。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臂部自上述护套的前端突出;在沿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一个截面中,上述开闭操作 构件配置于比设有上述多个臂部的部位靠近上述护套的中心轴 的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杆部因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前端向接近上述护套前端的第l方向移动而使上述臂部接近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 状态下,上述连杆部和上述臂部二者的连接部被设置为,位于上述 开闭操作构件和上述连杆部二者的连接部与上述护套的前端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杆部因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前端向接近上述护套前端的第l方向移动而使上述臂部向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 的方向打开的状态下,上述连杆部和上述臂部二者的连接部被设置为,位于上述 开闭操作构件和上述连杆部二者的连接部与上述护套的前端之间。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操作构件配置于夹着上述臂部而与上述观察装置相反侧的区域。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由沿上述护套的径向并列地配设的2个臂部构成;在沿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一个截面中,上述开闭^操作 构件被设置为至少其一部分位于上述2个臂部的各自中心轴线 之间的区i或。
14. 一种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镜包括护套,其具有挠性,形成有前端开口的第一腔管;一个或多个臂部,其前端侧自上述第一腔管的开口突出, 该臂部包括沿轴方向延伸且可插入或脱出对生物体进行处理的 处理装置的前端开口的第二腔管和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开闭机构,其使自上述第 一腔管延伸出的上述臂部的朝向 变更为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以及使自上述第 一腔 管延伸出的上述臂部的朝向从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变更为上述中心轴线方向;观察装置及照明构件,它们配置于上述护套的前端侧。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 可通过上述弯曲部的弯曲动作及由上述开闭机构进行的上述臂部的方向转换这两项中的至少一项,4吏上述臂部的前端相 对于上述观察装置及上述照明构件相对移动。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机构包括可相对于上述护套沿中心轴线方向进退的开闭操作构件,以及将该开闭操作构件的轴向力转换为上述 臂部相对于上述护套的开闭力的连杆部。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 该处理用内窥镜包括操作部,该操作部包括壳体、与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基端相连接而进行上述开闭操作构件的进退操 作的开闭操作部、可安装有上述处理装置的处理操作部并通过 上述处理操作部的移动来对与上述弯曲部相连接的弯曲操作线 进行进退操作的弯曲操作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包括将上述护套可相对于上述壳体自由旋转地与上述壳体连接起来的旋转操作部。
19.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该处理用内窺镜包括使上述臂部相对于上述护套进退的进退机构,该进退机构包括沿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固 定于该护套上的引导构件,以及可相对于该引导构件自由进退 的滑动构件。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包括使上述滑动构件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进退的进退操作部。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可限制上述滑动构件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的移动量。
22. —种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镜包括第一护套,其具有挠性,在前端部具有开口;第二护套,其具有前端和基端,以其前端区域自上述第一 护套突出的方式贯穿于上述第一护套中,该第二护套包括具有 可通过操作者的操作而自由弯曲的弯曲部的第一臂部;第三护套,其具有前端和基端,以其前端区域自上述第一 护套突出的方式贯穿于上述第一护套中,该第三护套包括具有可通过操作者的操作而自由弯曲的弯曲部的第二臂部;观察装置,其与上述第二护套及上述第三护套独立地配置于上述第一护套的前端,用于观察被摄体;照明构件,其与该观察装置、上述第二护套及上述第三护 套独立地配置于上述第 一护套的前端,用于向上述被摄体照射照明光。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该处理用内窥4竟还包括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用于使上述第一臂部及上述第二臂部各自的朝向变更为离开上述第一护套 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以及使上述第 一臂部及上述第二臂部各自 的朝向从离开上述第 一 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变更为上述中心 轴线方向;该开闭机构包括可自由进退地贯穿于上述第一护套内的操 作构件、将该操作构件的进退操作转换为上述第 一 臂部及上述 第二臂部各自的开闭操作的连杆部、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一臂部 及上述第二臂部上且与上述连杆部相连接的支承部;上述操作构件与上述第二护套、上述第三护套、上述观察 装置以及上述照明构件互不干扰地贯穿于上述第 一 护套内。
24.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该处理用内蔬镜还包括开闭机构和开闭机构操作部,该开闭机构用于使上述第一臂部及上述第二臂部各自的朝向变更为 离开上述第 一 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以及使上述第 一臂部及 上述第二臂部各自的朝向从离开上述第一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变更为上述中心轴线方向;上述开闭机构操作部与进行上述 第 一 臂部及上述第二臂部各自的弯曲操作的操作部分开设置, 用于操作上述开闭机构。
25.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机构可以在打开的状态下被固定住。
26.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观察装置及上述照明构件在上述第一护套内设于除了配置有上述第二护套及上述第三护套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
27.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被通过与上述第一护套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心的假想线分割成的两个区域设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 域时,上述观察装置及上述照明构件配置于上述第一区域内, 上述操作构件配置于上述第二区域内。
28. —种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窥镜包括第一护套,其由节环枢接而成,在前端部具有开口; 第二护套,其自上述第一护套突出地配置,包括第一臂部, 该第一臂部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该第一弯曲部由弯 曲的第 一 节环枢接而成;该第二弯曲部由弯曲的第二节环枢接 而成,其前端与上述第一弯曲部的基端相连接,并且,其基端 与上述第一护套的前端相连接;第三护套,其自上述第一护套突出地配置,包括第二臂部, 该第二臂部具有上述第 一 弯曲部及上述第二弯曲部;第一操作构件,其贯穿于上述第一弯曲部及上述第二弯曲 部内,使上述第一弯曲部弯曲;第二操作构件,其贯穿于上述第二弯曲部内,使上述第二 弯曲部弯曲;观察装置,其与上述第二护套及上述第三护套独立地配置 于上述第一护套的前端,用于观察被摄体;照明构件,其与该观察装置、上述第二护套及上述第三护 套独立地配置于上述第一护套的前端,用于向上述被摄体照射照明光。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节环上设有在上述第二弯曲部最大弯曲的状态下相抵接,且可随着上述第二弯曲部变形为直线状而分离地倾 斜的前端面及基端面。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操作构件在位于上述观察装置的观察图像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被贯穿;上述第二操作构件在自上述第一操作构件旋转了规定角度 后的位置被贯穿。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节环中设有沿上述第一弯曲部及上述第二弯曲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切口;螺线管贯穿于上述切口中。
32.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弯曲部向规定的第一弯曲方向及与该第一弯曲方向交叉的第二弯曲方向弯曲;上述第二弯曲部相对于通过上述观察装置具有的物镜光学 系统且与正交于上述第 一 护套长度方向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倾 斜,上述第二弯曲部的前端向远离上述观察装置的视场的方向 弯曲。
33.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操作构件配置成在相对于上述第二节环的枢接位置旋转了大致4 5度的位置穿过上述第二节环。
34.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节环被沿将上述第二弯曲部维持于直线状态的方向施力地互相枢接。
35.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弯曲部的最大弯曲状态下,该第二弯曲部的前端面的中心轴线与上述第一护套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弯曲部最大弯曲状态下的前端面的中心轴线与上述第一护套的中心轴线的距离是,上述第一弯曲部及上述第二 弯曲部弯曲到距离上述第 一护套最远的方向时的上述第 一护套 的中心轴线与上述第 一弯曲部前端的距离的大致l / 2。
37.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处理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弯曲部包括第二基端侧弯曲部及第二前端侧弯曲部;上述第二基端侧弯曲部由上述第二节环向远离与上述第一护套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 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弯曲地枢接而成, 其基端与上述第一护套相连接,其前端向上述第二方向弯曲; 上述第二前端侧弯曲部,其基端与该第二基端侧弯曲部的前端 相连接,由使其前端从上述第二方向向上述第一方向弯曲的第 二节环枢接而成,并且,其前端与上述第一弯曲部的基端相连 接。
38. —种处理用内窺镜,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用内窺镜包括具有挠性的护套、自该护套的前端突 出并进行弯曲动作的臂部件、用于观察上述护套的前端侧的观 察部件、使上述臂部件相对于上述护套进退的进退部件、以及 开闭部件,该开闭部件使上述臂部件的朝向变更为离开上述护 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以及使上述臂部件的朝向从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变更为上述中心轴线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用内窥镜。该处理用内窥镜包括具有挠性的护套、具有自该护套的前端突出并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的一个或多个臂部、使上述臂部的朝向变更为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以及使上述臂部的朝向从离开上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变更为上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开闭机构、配置于上述护套前端侧的观察装置及照明构件。该处理用内窥镜可通过上述弯曲部的弯曲动作及由上述开闭机构进行的上述臂部的方向转换这两项中的至少一项,使上述臂部的前端相对于上述观察装置及上述照明构件相对移动。
文档编号A61B17/28GK101400310SQ20078000837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3日
发明者出岛工, 宫本学, 小贺坂高宏, 山谷谦, 松野清孝, 武内沙绪里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