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戟科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在全世界有600余种,自1982年印度学者Thyagarjan等发现珠子草(PhyllanthusniruriL.)在体外具有杀灭乙肝病毒活性。叶下珠属植物在我国有33种,陕西省叶下珠属植物有两种,即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L)和黄珠子草(P.simplexRetz.),主要分布于陕南,黄珠子草又称珍珠草、地珍珠等,最早收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中,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肠炎、肝炎、尿路感染、无名肿痛等。目前人们己经从黄珠子草中分离出十几个化合物,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及抗病毒作用的筛选,结果显示,其所含的短叶苏木酚(brevifolin,BF)有很好的抗病毒效果。短叶苏木酚属于没食子酸型多酚类成分,有报道具有抗氧化及保肝作用。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lipidnanoparticles,SLN)是近年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型毫微粒类给药系统,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约为501000nm的固体胶粒给药体系,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的载体。药物由于被包封于SLN的固体骨架中,其实现了生理相容性好、可控制药物释放及良好的耙向性,既具备聚合物纳米粒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漏慢的优势,又兼具了脂质体、乳剂的毒性低、能大规模生产的优点。由于在制备过程中I^T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使SLN较聚合物纳米粒更具有吸引力。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取5060mg的硬脂酸、120130mg的卵磷脂和7080mg的短叶苏木酚溶解于80120mL的无水乙醇中形成有机相溶液;然后将有机相溶液置于梨形瓶中,在35。C以2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旋转蒸发,形成均匀的有机相薄膜;再取1020mL的甘油分散于2030mL的蒸馏水中在7080。C的恒温磁力搅拌的下形成水相,将708(TC的水相溶液加入烧瓶中,搅拌23小时,使有机相薄膜中的脂质膜全部从瓶壁转移入水相形成乳白色混悬液,超声处理510分钟,搅拌至室温得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体系,过滤,即得。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不仅能增加短叶苏木酚的溶解性、稳定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靶向性,从而减少用药剂量,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图1是按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电镜扫描图(X100000);图2是本发明的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累积释放度百分率与时间关系(n-6),其中横坐标为累积释放度,纵坐标为时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l,首先取50mg的硬脂酸、130mg的卵磷脂和70mg的短叶苏木酚溶解于90mL的无水乙醇中形成有机相溶液;然后将有机相溶液置于梨形瓶中,在35'C以2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旋转蒸发,形成均匀的有机相薄膜;再取18mL的甘油分散于30mL的蒸馏水中在75i:的恒温磁力搅拌的下形成水相,将75'C的水相溶液加入烧瓶中,搅拌23小时,使有机相薄膜中的脂质膜全部从瓶壁转移入水相形成乳白色混悬液,超声处理5IO分钟,搅拌至室温得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体系,冷冻干燥即得。实施例2,首先取52mg的硬脂酸、127mg的卵磷脂和75mg的短叶苏木酚溶解于120mL的无水乙醇中形成有机相溶液;然后将有机相溶液置于梨形瓶中,在35'C以2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旋转蒸发,形成均匀的有机相薄膜;再取15mL的甘油分散于26mL的蒸馏水中在72'C的恒温磁力搅拌的下形成水相,将72'C的水相溶液加入烧瓶中,搅拌23小时,使有机相薄膜中的脂质膜全部从瓶壁转移入水相形成乳白色混悬液,超声处理5IO分钟,搅拌至室温得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体系,冷冻干燥即得。实施例3,首先取55mg的硬脂酸、123mg的卵磷脂和80mg的短叶苏木酚溶解于80mL的无水乙醇中形成有机相溶液;然后将有机相溶液置于梨形瓶中,在35-C以2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旋转蒸发,形成均匀的有机相薄膜;再取lOmL的甘油分散于24mL的蒸馏水中在8(TC的恒温磁力搅拌的下形成水相,将80'C的水相溶液加入烧瓶中,搅拌23小时,使有机相薄膜中的脂质膜全部从瓶壁转移入水相形成乳白色混悬液,超声处理5IO分钟,搅拌至室温得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体系,冷冻干燥即得。实施例4,首先取58mg的硬脂酸、120mg的卵磷脂和73mg的短叶苏木酚溶解于lOOmL的无水乙醇中形成有机相溶液;然后将有机相溶液置于梨形瓶中,在35'C以2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旋转蒸发,形成均匀的有机相薄膜;再取20mL的甘油分散于28mL的蒸馏水中在78"C的恒温磁力搅拌的下形成水相,将78"C的水相溶液加入烧瓶中,搅拌23小时,使有机相薄膜中的脂质膜全部从瓶壁转移入水相形成乳白色混悬液,超声处理5io分钟,搅拌至室温得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体系,冷冻干燥即得。实施例5,首先取60mg的硬脂酸、125mg的卵磷脂和78mg的短叶苏木酚溶解于llOmL的无水乙醇中形成有机相溶液;然后将有机相溶液置于梨形瓶中,在35-C以2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旋转蒸发,形成均匀的有机相薄膜;再取13mL的甘油分散于20mL的蒸馏水中在7(TC的恒温磁力搅拌的下形成水相,将7(TC的水相溶液加入烧瓶中,搅拌23小时,使有机相薄膜中的脂质膜全部从瓶壁转移入水相形成乳白色混悬液,超声处理5IO分钟,搅拌至室温得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体系,冷冻干燥即得。一、制备方法筛选1、注入超声法称取硬脂酸50mg、卵磷脂120mg、短叶苏木酚80mg溶解于80mL无水乙醇中,形成有机相溶液。量取15mL甘油分散于蒸馏水25mL中形成水相。将水相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温度为80'C,将有机相注入水相中,搅拌2小时,使成乳状混悬液。超声处理5分钟,搅拌至室温得SLN水分散体。2、本发明制备方法称取硬脂酸50mg、卵磷脂120mg、短叶苏木酚80mg溶解于80ml无水乙醇中形成有机相溶液。置于梨形瓶中,减压旋转蒸发,形成均匀的有机相薄膜。量取15mL甘油分散于25mL蒸馏水中形成水相。在恒温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将8(TC的水相溶液加入烧瓶中,搅拌2小时,使脂质膜全部从瓶壁转移入水相,充分溶胀水和形成乳白色混悬液,超声处理5分钟,搅拌至室温得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体系。4"C保存备用。3、方法比较结果分别取注入超声法和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其有关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较好(见表1)。表1注入超声法与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结果比较Table1Comparisonofethyletheraffluxandfilmsupersound制备方法注入超声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外观乳白色混悬液乳白色混悬液稳定性易聚集、沉降较快不易沉降显微观察结果粒径大,不均匀粒径小,均匀~二、载体材料的选择和分析根据研究报道,目前对固体脂质纳米粒载体选择分别采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胆固醇等三种类型,其中多采用生理相容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室温下呈固态,既具备聚合物纳米粒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漏小的优势,又兼具了脂质体和乳剂的低毒性、能大规模生产的优点。结合短叶苏木酚的药物特性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本发明初步将制备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辅料选定为骨架材料为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胆固醇,表面活性剂为卵磷脂,辅助表面活性剂为甘油。通过预试验分析确定,影响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粒度分布及包封率的主要因素为载体用量(A)、主药短叶苏木酚用量(B)、乳化剂卵磷脂用量(C),水相溶剂蒸馏水(D)用量四个因素,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见表2)设计实验来优化制备工艺,对结果进行直观和方差分析。表2因素与水平Table2FactorsandLevels水平因素<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1.胆固醇为载体的处方优化结果见表3。对表的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包封率的影响因素大小为C〉A>B〉D,最优搭配为AAdDi。经方差分析(见表4),C因素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而A、B、D因素对包封率无显著性影响。考虑到包封率这一指标的重要性,故确定最优处方为AAdD"即胆固醇55mg、短叶苏木酚75mg、卵磷脂125mg、蒸馏水100mL。表3胆固醇为载体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Table2Orthogonaldesignandresult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2.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的处方优化结果见表5。表5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Table5Orthogonaldesignandresult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实验号单硬脂酸甘短叶苏木酚豆磷脂mg蒸馏水m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对上表的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包封率的影响因素大小为A>C>B>D,最优搭配为A&CA。经方差分析(见表6),A、B、C、D因素对包封率无显著性影响。考虑到包封率这一指标的重要性,故确定最优处方为A2B2CA,即单硬脂酸甘油酯55mg、短叶苏木酚75mg、卵磷脂125mg、蒸馏水lOOmL。表6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方差分析表Table6VarianceAnalysi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3.硬脂酸为载体的处方优化结果见表7。表7硬脂酸为载体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对上表的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包封率的影响因素大小为C〉A〉B〉D,最优搭配为A^CAo经方差分析(见表8),A、C因素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而B、D因素对包封率无显著性影响。考虑到包封率这一指标的重要性,故确定最优处方为A^CA,即硬脂酸55mg、卵磷脂125mg、短叶苏木酚75mg、蒸馏水100mL。表8方差分析表Table4-38VarianceAnalysi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4.载体的选择确定每种载体的最佳配方后,按照此配方分别制备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以及7天后包封率下降程度(稳定性)为考察指标,选择最佳载体,数据见表9。表9包封率及7天后包封率数据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综合比较包封率、稳定性、正交实验显著性的因素,确定最佳载体为硬脂酸,最佳配方为硬脂酸55mg、卵磷脂125mg、短叶苏木酚75mg、蒸馏水100mL。三、质量分析1.形态观察取优化条件下制得的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取适量滴加在铜网上,用2%磷钨酸负染,自然挥干,使粒子在铜网上沉积,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并照相,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大小均匀,呈球形或类球形(见图1),粒径在40150nm之间。2.体外释药分析参见图2,以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溶出介质,采用动态透析法溶出测定进行体外释药特性研究。精密称取2ml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分别放入处理过的透析袋中,透析袋两端用线扎紧至不渗漏,精密量取溶出介质各50mL,分别放入100mL烧杯中,平行操作;将装药透析袋移入装有溶出介质的烧杯中,保持漏槽状态,密封杯口;将烧杯置于恒温震荡器内,设置温度为37。C,水平震荡频率为140次/min于0.5,1,2,4,6,8,10,12,24和36h取样,分别将烧杯内的溶出介质全部取出,再加入50mL新的同种介质继续恒温震荡,考察体外释放规律,将取出的溶出介质经0.45um的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进高效液相色谱柱,按测定含药量色谱条件测定制剂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Q)百分率,体外释放曲线见图2,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药物的释放表现为双相模式,释放后6h内存在突释现象,接着释放逐渐变慢,然后趋于平缓。权利要求1.一种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首先取50~60mg的硬脂酸、120~130mg的卵磷脂和70~80mg的短叶苏木酚溶解于80~120mL的无水乙醇中形成有机相溶液;2)然后将有机相溶液置于梨形瓶中,在35℃以2000转/分钟的转速下旋转蒸发,形成均匀的有机相薄膜;3)再取10~20mL的甘油分散于20~30mL的蒸馏水中在70~80℃的恒温磁力搅拌的下形成水相,将70~80℃的水相溶液加入烧瓶中,搅拌2~3小时,使有机相薄膜中的脂质膜全部从瓶壁转移入水相形成乳白色混悬液,超声处理5~10分钟,搅拌至室温得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体系,冷冻干燥即得。全文摘要一种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首先取硬脂酸、卵磷脂和短叶苏木酚溶解无水乙醇中形成有机相溶液;然后将有机相溶液置于梨形瓶中,旋转蒸发,形成均匀的有机相薄膜;再取甘油分散于蒸馏水中在恒温磁力的搅拌下形成水相,将水相溶液加入烧瓶中,搅拌使有机相薄膜中的脂质膜全部从瓶壁转移入水相形成乳白色混悬液,超声处理,搅拌至室温得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体系,冷冻干燥即得。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不仅能增加短叶苏木酚的溶解性、稳定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靶向性,从而减少用药剂量,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文档编号A61P31/12GK101278897SQ20081001804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25日优先权日2008年4月25日发明者曾爱国,李维凤,牛晓峰,贺浪冲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