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底冲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299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颌窦底冲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口腔种植临床治疗中当上颌磨牙区骨量不 足时用以提升上颌窦底的上颌窦底冲顶器。
技术背景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当上颌后牙缺失进行牙种植时,常因局部牙槽骨垂直骨量不足而 不能植入长度和直径合适的种植体。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确可有效增加 窦底骨量,扩大了牙种植的适应症,但因其创伤较大患者难以接受,且修复时间延长,费用 增加较多,技术操作较为复杂等原因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Summers于1994年首先 采用了经牙槽嵴骨凿开行上颌窦底冲顶式提升,该骨凿前端中心部分凹陷,边缘略为锋利, 将骨凿敲击进入种植窝时,其前端的边缘锐利部分可将种植窝周围的骨组织刮下堆积于中间 的凹陷部分。其应用方法为A:用一直径略小于拟用种植体的空心钻在设计部位钻入,如果 牙槽嵴有一定厚度,可先取出少许骨质,绞碎后用于后面的骨移植;B:用空心钻继续钻至 距上颌窦底约2mm处;C:利用骨凿将空心钻在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之间形成的柱状骨块敲入 上颌窦底,用骨凿将骨移植材料由种植孔内推入。该提升技术适用于窦底骨厚度为5 — 6mm, 且骨密度较低的病例,可同期植入牙种植体,创伤轻微,节省时间及费用,成功率高达96% (l一5年)。随后许多学者应用这一技术并加以改进,获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国 内也广泛开展了此项技术, 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种植技术的适用范围。但此项技术当原始窦底 骨厚度不足5mm时,因其提升的高度有限而并不适用;若为了达到有足够的垂直骨高度来植 入种植体, 一次提升过多则容易造成上颌窦底黏膜的撕裂;若同时需植入自体骨要另外造成 创伤,若植入异体、异种骨材料,远期临床效果还有待观察。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增加牙槽骨垂直骨量的上颌窦底冲顶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颌窦底冲顶器,包括基盘以及可沿垂直于基盘的基面方向运动的冲顶件,在基盘上设置有固位装置以及可防止冲顶件回退的止退结构。进一步的是,在基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冲顶件为通过通孔与基盘套装为一体的顶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在顶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止退结构为设置在基盘上的穿龈套管,穿龈套管与顶杆螺纹连接为一体。进一步的是,所述顶杆的一端为加力帽,另一端为光滑冲顶头,在加力帽与光滑冲顶头 之间为螺纹区。进一步的是,所述加力帽的断面呈多边形。进一步的是,在加力帽上设置有标记。进一步的是,所述固位装置为固定连接在基盘上的固位臂,在固位臂上设置有固位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冲顶件、基盘、止退结构与固位装置均采用纯钛制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基盘以及可沿垂直于基盘的基面方向运动的冲顶件, 可利用冲顶件对上颌窦底的牙槽骨进行多次冲顶来实现生成具有足够厚度的牙槽骨垂直骨量 ,在冲顶过程中,冲顶件每次的冲顶距离准确控制,可有效防止一次性提升过多而导致上颌 窦底黏膜撕裂,且每次冲顶后,在基盘与上颌窦底之间形成的间隙中长出自生骨,可避免侧 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自体骨移植造成的附加创伤或植入临床效果不确定的异体、异种骨 材料,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创伤的患者,以及当上颌窦底骨高度不足5mm时 进行上颌后牙缺失区的牙种植病例。


图l是本发明的结构简图。 图2是图1的A—A方向剖视图。图3是利用空心钻钻削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之间游离骨块后形成的柱状骨块的示意图。 图4是将空心环钻削形成的圆柱形骨块与周边骨分离后的示意图。 图5是安装上本发明中的上颌窦底冲顶器后的示意图。 图6是利用冲顶件经过多次冲顶后的骨改建完成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基盘l、顶杆2、固位装置3、穿龈套管4、光滑冲顶头5、固位孔6、加力帽 7、螺纹区8、标记9、牙槽嵴顶IO、上颌窦底ll、基面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所示,本发明的上颌窦底冲顶器,包括基盘1以及可沿垂直于基盘1的基面12 方向运动的冲顶件,在基盘1上设置有固位装置3以及可防止冲顶件回退的止退结构。在局部 牙槽骨垂直骨量不足而不能植入长度和直径合适的种植体时,先利用空心环钻在牙槽嵴顶io 与上颌窦底ll之间形成柱状骨块,冲顶该柱状骨块使其折裂,并使得该柱状骨块与周边骨分 离。然后将该上颌窦底冲顶器通过固位装置3固定在牙槽嵴上,利用可沿垂直于基盘l的盘面方向运动的冲顶件对空心环钻钻削形成的柱状骨块进行多次冲顶,每次冲顶后,在基盘l的 基面12与上颌窦底11之间形成顶出后的间歇,根据牵张成骨及骨周软组织同期牵张原理(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在牙槽嵴顶10与上颌窦底1 l之间形成有足够厚度的垂直骨 量,且上颌窦底粘膜可随之缓慢牵张而不致撕裂,以便在后期进行种植体的植入。牵张成骨 及骨周软组织同期牵张原理指的是对生物活体组织逐渐施加牵引力可以使其产生张力,可 刺激和保持某些组织结构的再生与生长,Ilizarov称之为张力拉力法则。在缓慢稳定的牵引 力作用下,截开皮质骨的骨段之间会产生持续缓慢的作用力,从而在牵开的骨段之间隙内形 成新骨并导致骨周软组织的同步生长。而基盘l用于遮蔽圆柱状骨块提升后遗留的骨孔以便 达到引导骨再生的目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的原理是根据生 物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迀移速度不同的特点,将屏障装置置于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 障,阻止干扰骨形成及迀移速度较快的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允许有潜在 生长能力、迀移速度较慢的前体成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优势生长,同时保护血凝块, 减缓组织压力,实现缺损区的骨修复性再生。其中在多次冲顶中,利用止退结构可防止冲顶 件回退,可确保形成足够厚度的垂直骨量;通过采用冲顶件进行多次冲顶来达到有足够厚度 的垂直骨量,在多次冲顶中,冲顶件每次的冲顶距离较小,可有效防止上颌窦底黏膜撕裂, 且每次冲顶后,在基盘1的基面12与上颌窦底11之间形成的间歇中逐渐生成自体骨,可避免 植入自体骨造成额外创伤或植入异体、异种骨所带来的临床效果的不确定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冲顶件可采用一切能够使牙槽嵴顶10与上颌窦底11之间形成的 柱状骨块向上颌窦底ll方向移动的装置,如可采用凸轮机构实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 基盘l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冲顶件为通过通孔与基盘1套装为一体的顶杆2。利用顶杆进行冲 顶,结构简单、可靠。利用顶杆进行冲顶时,所述止退结构可以是在通孔内以及在顶杆2上 同时通过设置凸台的形式实现止退,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顶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穿龈 套管内面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止退结构为设置在基盘1上的穿龈套管4,穿龈套 管4与顶杆2螺纹连接为一体。通过将穿龈套管4与顶杆2螺纹连接为一体,在旋动顶杆2对牙 槽嵴顶10与上颌窦底11之间形成的柱状骨块向上冲顶后,可很好防止顶杆2回退,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另外穿龈套管4的外表面配合在牙槽嵴顶10处,可协助牙槽嵴顶黏膜软组织塑 形,内径与顶杆2螺纹连接为一体可限定顶杆2冲顶上提的轴向。其中,顶杆2在冲顶牙槽嵴 顶10与上颌窦底11之间形成的柱状骨块时,可将顶杆2整体设计为螺纹杆,而为了使顶杆2的 结构更为合理,所述顶杆2的一端为加力帽7,另一端为光滑冲顶头5,在加力帽3与光滑冲顶 头5之间为螺纹区8。加力帽7是在旋动顶杆2时用于加力的区域;螺纹区8与穿龈套管4螺纹连接为一体;光滑冲顶头5用于冲顶牙槽嵴顶10与上颌窦底11之间形成的柱状骨块,以避免顶 杆2在加力冲顶过程中陷入柱状骨块内。而加力帽7所在的区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力帽7的断面呈多边形。这样就可通过现在通用的扳手进行加 力,如可将加力帽7设计为四边形、六边形等。在对顶杆2进行多次加力的过程中,为避免旋动顶杆2过多而造成上颌窦底黏膜撕裂,在 加力帽7上设置有标记9。在设置标记9后,就可通过观察标记9所在的位置而得出顶杆2上升 的距离,可有效防止顶杆2旋动过多而造成上颌窦底黏膜的撕裂,如将顶杆2的螺距设定为1 mm时,若每次加力需将顶杆2提升0. 5mm,则只需将顶杆2旋转半圈即可。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位装置3可以是直接通过螺钉从基盘1上穿过后固定在牙槽 嵴上,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位装置3为固定连接在基盘1上的固位臂,在固位臂上设 置有固位孔6。这样在固定整个装置时,可将螺钉穿过固位孔6并将螺钉旋入到上颌窦底11与 牙槽嵴顶10之间的牙槽骨中,通过固位臂来固定整个装置,便于操作,可避免同时将固定整 个装置的螺钉与顶杆2同时设置在基盘1上带来的不便。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冲顶件、基盘l、止退结构与固位装置3均采用纯钛制作。钛 金属硬度大、弹性好、重量轻,且与生物体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在使用该上颌窦底冲顶器前,先进行常规麻醉,切开牙槽嵴顶10上的粘骨膜,以5 — 6mm 直径的空心环钻钻削牙槽嵴顶10与上颌窦底11之间的游离骨块至合适深度(距上颌窦底ll的 距离约lmm左右)(如图3),再利用合适的杆件将上颌窦底ll处的壁骨折裂,从而将空心环 钻削形成的圆柱形骨块与周边骨分离(如图4);这时,安置上颌窦底冲顶器,利用螺钉穿 过固位臂上设置的固位孔6,将螺钉固定在牙槽嵴顶10与上颌窦底11之间的牙槽骨上,从而 将上颌窦底冲顶器固定安装在口腔中(如图5);当日即可旋动顶杆2对空心环钻削形成的圆 柱形骨块进行加力,如可以每日两次,每次O. 5mm的频率加力至所需提升骨高度,保持3个月 以待骨改建完成(如图6) , 3个月后,旋出顶杆2及固定螺丝,顶杆撤出后遗留骨孔作为逐 级扩孔钻备洞指示,常规备洞后植入种植体。
权利要求
1. 上颌窦底冲顶器,其特征是包括基盘(1)以及可沿垂直于基盘(1)的基面(12)方向运动的冲顶件,在基盘(1)上设置有固位装置(3)以及可防止冲顶件回退的止退结构。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上颌窦底冲顶器,其特征是在基盘(1)上 设置有通孔,所述冲顶件为通过通孔与基盘(1)套装为一体的顶杆(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颌窦底冲顶器,其特征是在顶杆(2)上 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止退结构为设置在基盘(1)上的穿龈套管(4),穿龈套管(4)与顶 杆(2)螺纹连接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颌窦底冲顶器,其特征是所述顶杆(2) 的一端为加力帽(7),另一端为光滑冲顶头(5),在加力帽(7)与光滑冲顶头(5)之间 为螺纹区(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颌窦底冲顶器,其特征是所述加力帽(7 )的断面呈多边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颌窦底冲顶器,其特征是在加力帽(7) 上设置有标记(9)。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上颌窦底冲顶器, 其特征是所述固位装置(3)为固定连接在基盘(1)上的固位臂,在固位臂上设置有固位 孔(6)。
8.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上颌窦底冲顶器,其特征是所述冲顶件、基 盘(1)、止退结构与固位装置(3)均采用纯钛制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口腔种植临床治疗中当上颌磨牙区骨量不足时用以提升上颌窦底的上颌窦底冲顶器,可有效增加牙槽骨垂直骨量。该上颌窦底冲顶器,包括基盘以及可沿垂直于基盘的基面方向运动的冲顶件,在基盘上设置有固位装置以及可防止冲顶件回退的止退结构。利用冲顶件对上颌窦底的牙槽骨进行多次冲顶来实现生成具有足够厚度的牙槽骨垂直骨量,在冲顶过程中,冲顶件每次的冲顶距离准确控制,可有效防止一次性提升过多而导致上颌窦底黏膜撕裂,且每次冲顶后,在基盘与上颌窦底之间形成的间隙中长出自生骨,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创伤的患者,以及当上颌窦底骨高度不足5mm时进行上颌后牙缺失区的牙种植病例。
文档编号A61C3/00GK101234038SQ20081030042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9日
发明者刘晓光, 苹 宫, 廖大鹏 申请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