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67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的在未知困难气道使用肌松剂后或病人不能 有效自助呼吸的情况下,在使用口咽通气道辅助面罩通气时,不影响面罩通 气条件下完成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一种口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于一些未知的困难插管的病人在使用肌松剂后或不能有效自 助呼吸的病人在行气管插管时病人往往会出现缺氧等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 现象,传统的口咽通气道只能暂时地辅助面罩为病人通气,不能有效地辅助 气管插管。有时为保护病人生命安全不得不行气管切开这种有创通气方式。 但因气管切开也会给病人带来很多不良的反应,那么临床就需要一种在不影 响面罩通气条件下完成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无创伤的又可保证病人通气 安全的医疗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暂时给困难插管的病人或不能有效自助呼吸的病 人辅助面罩通气又可在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避免了低通气和缺氧发 生,且不给病人带来创伤,保证病人的正常通气,降低病人的危险指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其包括通气管、咽喉舌、 护唇板。其中通气管及护唇板同一侧部不封闭形成一潜在的封隙,可使普通 气管导管通过;护唇板另一侧开有侧孔;咽喉舌形状似舌头,方便挑起会厌 行插管操作;根据其通气管的直径和长度该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可分为不同规格。
所述的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由于通气管及护唇板同 一侧部不封闭形成一潜在的封隙,可使普通气管导管通过,在使用该口咽通 气道辅助面罩通气的同时可以给病人行气管插管,也可在不影响面罩通气条 件下完成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在完成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时,可使普通 气管导管通过其封隙,以拨出该口咽通气道,从而避免了低通气和缺氧发生, 且不给病人带来创伤,保证病人的正常通气,降低了病人的危险指数。
所述的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由于护唇板另一侧开有 侧孔,可以随时吸引病人口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堵塞。
所述的辅助气管镜弓I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由于设置了咽喉舌,其形 状似舌头,可在行气管插管时挑起会厌,以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机率。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3所示, 一种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其包括
通气管2、咽喉舌3、护唇板l。其中通气管2及护唇板1同一侧部不封闭形
成一潜在的封隙4,可使普通气管导管通过;护唇板另一侧开有侧孔5;咽 喉舌3形状似舌头,方便挑起会厌行插管操作;根据其通气管2的直径和长 度该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可分为不同规格。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在使用时医生将其插入病人口中,给病人带上面罩以正常通气。行气管插管时将气管 导管套在气管镜上经面罩、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插入病人 呼吸道,完成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时将气管导管经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
管式口咽通气道的封隙4脱离该口咽通气道以拨出该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 管式口咽通气道及气管镜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结构简单, 方便未知困难气道及不能有效自助呼吸病人的气管插管,避免低通气和缺氧 发生,且不给病人带来创伤,保证病人的正常通气,降低了病人的危险指数。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 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它由通气管、咽喉舌、护唇板构成;其中通气管及护唇板同一侧部不封闭形成一潜在的封隙,可使气管导管通过;咽喉舌形状似舌头;根据其通气管的直径和长度该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可分为不同规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由于通气管及护 唇板同一侧部不封闭形成一潜在的封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式口咽通气道,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唇板另一侧开有侧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的可以给病人行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是该气管镜引导插管式口咽通气道由通气管、咽喉舌、护唇板构成,其中通气管及护唇板同一侧部不封闭,可使普通气管导管通过;护唇板另一侧开有侧孔;咽喉舌形状似舌头,方便挑起会厌实施插管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气管及护唇板及同一侧部不封闭,在使用口咽通气道通气的同时可以给病人行气管插管,也可在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对于一些未知的困难插管的病人此口咽通气道可减少病人气管插管的不良反应,避免低通气和缺氧发生,保证病人正常通气,降低病人的危险指数。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1223613SQ20082011486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2日
发明者于泳浩 申请人:于泳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