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提臀束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提臀束裤,主要是在于提臀束裤后部的镂空臀型孔内侧面内衬修边制设有弹性束带加以框围,赋予其穿着时的臀部突露束提的提臀功效,同时由于臀型孔外部覆设的弹性网布外榇,使其在不影响其提臀效果外,更能兼具其穿着舒适性的提升。
背景技术:
由于生产后的体质改变及更年期将届,很多中年女性普遍存在有小腹微突及臀部赘肉下垂的病态体型,导致其身材曲线美感被破坏殆尽,更因而影响自信心,为了重拾对身材的信心与满意,除了花费大笔金钱去寻求专业美容机构帮忙塑身外,更简单而立即有效的方式,便是穿着束裤,利用束裤的机能性设计,特能将腹部与臀部的赘肉加以包覆塑型,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改善小腹微突及臀部下垂的体型。
而为达成预期的提臀束腹效能, 一般束裤通常会在其腹部位置作结构加强的束腹部设计,同时在束裤后部相对于臀部的部位制设有预定型态的镂空臀型孔,同时在臀型孔周缘以弹性束带加以框围,通过使其束裤时,得以凭借前侧的束腹部对小腹形成束缚效果,以改善小腹微突现象,而利用后部的镂空臀型孔设计,则可使左、右侧臀部经臀型孔突露在裤体外,并利用周缘的弹性束带来强化其提臀效果,使臀型更为坚挺紧实,据以特能达成其预期的提臀束腹效果,使身材曲线更为美观。
然,就此类提臀束裤来看,因是利用后部镂空的臀型孔设计,使其穿着时得以将臀部突露在裤体外,来达成预期的提臀效果,在此一穿着型态下,其突露的臀部将很容易与外着的长裤或裙子产生接触磨擦,不但影响其穿着的舒适性,更因臀部的肌肤较为柔嫩而易有磨擦破皮的问题出现,实有待设法加以解决改善。为解决前述问题,乃有业者在提臀束裤的镂空臀型孔内侧面加设一层弹性网布,通过它来适度区隔臀部育外着裤、裙,使臀部肌肤不致与裤裙接触磨擦,最终能适度提升其穿着舒适性与改善臀部磨擦破皮问题。
惟,因其在束裤臀型孔内侧面加设一层网布,虽可避免臀部与外着裤、裙接触磨擦,但却因该等网布的阻隔而或多或少影响其臀部的突露程度与束带对臀部的束提效果,无形之间降低了其提臀效能,致使其提臀效果反而不如前述的全突露式提臀束裤的设计,自有待再设法加以解决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提臀束裤在设计上所存在及衍生的诸多问题与缺失,创作人特着手进行研究改良,基于其从事相关行业的多年经验与技术,进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的提臀束裤,即其主要目的乃在于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在不影响其穿着时的提臀效能外,更能兼顾其穿着时的舒适性。为达前揭目的,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上,主要是采纵向无弹性的弹性布料制作束裤,在束裤后部的镂空臀型孔内侧面的网布内衬修边制设有弹性束带加以框围,赋予其穿着时的臀部突露束提的提臀功效,同时通过由臀型孔外部覆设的弹性网布外榇,使其在不影响其提臀效果外,更经由该外衬布的包覆,使臀部不致直接与外着裤、裙接触,最终能增进其穿着舒适性并改善臀部肌肤磨擦破皮问题,据以特能解决习知同类产品的缺失,深具产业利用性与穿着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提臀束裤,主要包括 一束裤,采弹性布料制成; 一臀型孔,制设在束裤后部,使束裤穿着时可供臀部突露; 一内衬,设在臀型孔内侧面,制设有一尺径略小于臀型孔的开口,开口边缘以弹性束带框围修边; 一外衬布,覆设在臀型孔外侧部,为尺径略大于臀型孔的同型弹性网布制成,通过与区隔防止臀部与外着接触磨擦;据此,在不影响其穿着的提臀效能外,更能提升其穿着舒适性。其中该外衬布是为多向性弹性的网布所制成;其中该束裤是采纵向无弹性的弹性布料所制成;其中该束裤的弹性布料规则间隔地布制具有多数横向的纵线透空纹路,以增进其特殊的视觉美感;其中该臀型孔、内衬及外衬布结构,乃得实施在各种型式的内着裤体。
总结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在提臀束裤的结构设计上,除了采纵向无弹性的弹性布料制作束裤,并在束裤后部的镂空臀型孔内侧面内衬修边制设有弹性束带加以框围,赋予其穿着时的臀部突露束提的提臀功效外,更进一步凭借由于臀型孔外部覆设的弹性网布外榇布,使其在不影响其提臀效果外,更能兼具其穿着舒适性的提升,有效解决习知同类物品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缺失。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视穿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视穿着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穿着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连身式马甲束衣的实施状态参考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一般三角裤的实施状态参考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一般平口裤的实施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效达成方面,谨配合图式再予 举例进一步具体说明在后
请参阅图l、 2的结构示意图、图3、 4的穿着状态示意图及图5的穿着结 构关系示意图,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提臀 束裤在结构设计上,主要是采纵向无弹性的弹性布料制作束裤(10),该等弹 性布料乃采特殊织法,使其纵向无拉伸弹性,而横向则具有较佳的拉伸弹性,并 使之规则间隔地布制具有多数横向的纵线透空纹路(1 ),以增进其特殊的视觉 美感,在其裤头部位内圆制设有适宽的松紧束带(2),而在二裤管下段外缘则 车制有宽幅的蕾丝饰布(3 ),在束裤(10)相对于人体腹部前侧面车制有蕾 丝花饰布(4),并配合内面的透气弹性网布制成的内衬(5)及边缘的造型缝 线(6)构成结构强化的束腹部,使其穿着上具有束缚减消小腹微突的效果,另 在束裤(10)后部相对于人体臀部位置乃制设有一镂空的臀型孔(11),该 臀型孔(11)概呈心型,通过它来使其在束裤(10)穿着时,得以令左、右 臀部突露,而在束裤(10)的后部内缘面同样车制结合有透气弹性网布制成的 内衬(7 ),且内衬(7 )乃开制有对应臀型孔(11)但尺寸略小的修边开口, 并在开口边缘以弹性束带(12)加以框围修边,凭借它来赋予预期的提臀作用, 而在束裤(10)后部对应臀部与大腿衔接部位的内侧面另车制有二补强布片 (8),凭借它来加强对臀部的托持效果,依此构成本实用新型提臀束裤的基本 功能架构;
经由上揭结构的组成设计,利用束裤(10)后部的臀型孔(11)及其内 衬(7 )开口框围的弹性束带(12),使其在束裤(10)的穿著上,除了利 用臀型孔(11)使双臀突露外,更得搭配束带(12)对臀部的提束作用,使 其臀型更为挺翘、紧实,而为了增进其穿着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乃在束裤(1 0 )的臀型孔(11)外侧面覆设一尺寸略大的同型外衬布(13),该外衬布 (13)是采多向弹性网布制成,使其在束裤(10)的臀型孔(11)部位具有 多向弹性效能,因该外衬布(13)是制设在臀型孔(11)外侧,且具有极佳 的弹性,是以在束裤(10)的穿著上,并不会因该层外衬布(13)的设制而 影响其穿着时的提臀效果,但却可通过由该外衬布(13)的包覆,使臀部不致 直接与外着的裤、裙接触,有效解决可能衍生的磨擦破皮问题,且其网布材质更 能兼顾透气效果,从而特能大幅提升其穿着舒适性;
另,请参阅第6 8的实施状态参考图,如图所示,上述的结构,除了实施 在一般的提臀束裤外,更得以实施在连身式的马甲束衣及一般的三角裤、平口 裤...等各种内着裤,利用其臀型孔内衬的弹性束带框围修边、以及臀型孔外 侧的弹性网布制成的外衬布,使其在达成提臀的功效外,更能兼顾其穿着的舒适
5性,换言之,即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上并非仅局限于提臀束裤方面,举凡运用本实 用新型臀型孔内衬修边及外覆弹性外衬布的设计,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 范畴中。
艮P,本实用新型在提臀束裤的结构设计上,除了一般既有的束腹部与镂空臀 型孔外,更进一步在臀型孔内衬以弹性束带框围修边,并在臀型孔外侧覆设弹性 网布制成的外衬布,依此构成的本实用新型提臀束裤,不但在穿着上可获得预期 的提臀效能,更能有效避免臀部直接与外着裤、裙接触磨擦而衍生不适与破皮问 题,使其穿着舒适性可获得大幅提升,确深具产业利用性与实用价值。
总结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在提臀束裤的结构设计上,除了采纵向无弹 性的弹性布料制作束裤,并在束裤后部的镂空臀型孔内侧面内衬修边制设有弹性 束带加以框围,赋予其穿着时的臀部突露束提的提臀功效外,更进一步通过由于 臀型孔外部覆设的弹性网布外榇布,使其在不影响其提臀效果外,更能兼具其穿 着舒适性的提升,有效解决习知同类物品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缺失。
权利要求1、一种提臀束裤,包括一束裤,采弹性布料制成;一臀型孔,制设在束裤后部,使束裤穿着时可供臀部突露;一内衬,设在臀型孔内侧面,制设有一尺径小于臀型孔的开口,开口边缘以弹性束带框围修边;一外衬布,覆设在臀型孔外侧部,大于臀部孔形状一样的弹性网布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臀束裤,其特征在于该外衬布是为多向性 弹性的网布所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臀束裤,其特征在于该束裤是采纵向无弹 性的弹性布料所制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臀束裤,其特征在于该束裤的弹性布料规 则间隔地布制具有多数横向的纵线透空纹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提臀束裤,一束裤,采弹性布料制成;一臀型孔,制设在束裤后部,使束裤穿着时可供臀部突露;一内衬,设在臀型孔内侧面,制设有一尺径小于臀型孔的开口,开口边缘以弹性束带框围修边;一外衬布,覆设在臀型孔外侧部,大于臀部孔形状一样的弹性网布制成,使其在提升其提臀效能之外,更能兼顾其穿着的舒适性;据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提臀束裤,利用该臀型孔使其在穿着时,得供臀部突露并通过内衬修边束带框围束提而达成预期的提臀效能外,更经由该外衬布的包覆,使臀部不致直接与外着接触,并能兼顾透气效果,最终能大幅提升其穿着舒适性。
文档编号A61F5/37GK201263740SQ20082012271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3日
发明者陈进明 申请人:陈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