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敷面面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罩,特别涉及一种敷面面罩。
背景技术:
目前,光子治疗与激光治疗广泛应用在皮肤、整形、美容等医学领域中较为特殊的领域。
光子治疗主要是运用强光的光热解原理和生物剌激作用对人体皮肤进行治疗,其中强光也称强脉冲光,属于非相干光。光子治疗一般用于皮肤嫩肤治疗、色素性疾病的治疗、血管性疾病的治疗, 一次治疗可同时改善多种皮肤问题,治疗后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小,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激光治疗的原理是皮肤吸收激光能量后,激光能量令染料颗粒崩解汽化,封闭血管,再由身体吸收染料颗粒将其排除体外,色素随之消退。激光治疗一般用于皮肤血管治疗及色素性疾病治疗,如太田痣、牛奶咖啡斑、鲜红斑痣、祛除纹身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光子治疗后需要立即用冰袋冷敷,以降低治疗部位的温度,减轻患者疼痛、肿胀、缓解不适。
激光治疗前和治疗后,需对患者接受治疗的部位冷敷降温,减轻治疗时或治疗后的疼痛、肿胀及渗血。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医用橡胶手套注液冷敷。将医用橡胶手套结扎封闭
后放入冰箱,冷藏至4'C-6'C,冷敷半小时缓解症状,选用医用橡胶手套注液
冷敷时,会产生以下不良影响
l.面部无法均衡降温。注入液在医用橡胶手套内流动性大,由于人面部结构原因,直接敷面时会导致注入液流动,无法均衡接触面部皮肤,面部无法均衡降温;医用橡胶手套无法使面部各个治疗部位同时接受冷敷降温,患者因部分位置无法同时接受治疗,导致面部不适未得到全面缓解。
2. 面部易感染。医用橡胶手套密封不严,冷敷过程中注入液可能从医用橡胶手套结扎处流出,与面部皮肤接触后导致面部感染;在冷敷过程中,注入液温度逐步上升,冷敷效果降低,需更换注入液,更换注入液可能导致部分注入液残留在敷面物表面,会导致面部感染。
3. 使用不便。患者在冷敷过程中需不断调整冷敷位置来缓解面部各处不适,长时间会导致疲倦、烦躁;冷敷过程中为维持最佳冷敷温度(4°C-6°C),需多次更换冷敷物,增加患者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敷面面罩,以解决面部无法均衡降温、使用不方便、易感染,敷面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敷面面罩包括第一面膜和储液袋,第一面膜设在储液袋的表面上。上述储液袋的另一表面上可设有与第一面膜以储液袋为中心,位置对应的第二面膜。
上述储液袋、第一面膜及第二面膜在与面部口、鼻、眼处设有开口。上述面储液袋上设有上额储液区、左脸颊储液区、右脸颊储液区、鼻部储液区和下颌储液区;上额储液区、左脸颊储液区、右脸颊储液区、鼻部储液区和下颌储液区之间设有隔液带,隔液带可以是全封闭隔液带或半封闭隔液带。
上述半封闭隔离带上设有用于液体缓慢流动的一个或多个小孔。上述上额储液区、左脸颊储液区、右脸颊储液区、下颌储液区边缘设有
一个进出液口或多个进出液口,进出液口上设有阻液塞,阻液塞与进出液口
之间的连接为密封连接。
上述第一面膜、第二面膜与储液袋之间的连接是粘接或缝合。上述储液袋左脸颊储液区、右脸颊储液区边缘处设一根或多根固定带,
固定带的连接是打结、子母扣接、粘接。上述储液袋是乙醇储液无毒塑料袋;所述第一面膜及第二面膜是无纺棉面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形状符合解剖生理特点,能全面覆盖各接受治疗部位,储液袋上设有面部位置的各个分区,对注入液大范围流动起到缓冲作用,使注入液分布均匀,延长冷敷时间,提高冷敷效果。
2.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敷面面罩进行敷面时,面膜将面部皮肤与储液袋分
隔开,避免了原有敷面物对面部的刺激,防止了敷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过敏、损伤。
3.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敷面面罩进行敷面时,可将其牢固的覆盖在接受治疗部位,坐、躺时均可,行动不受影响。
4. 储液袋上设有的进出液口可更换不同液体,适用多种环境,且液体不与外界环境接触,有效的降低了感染、过敏的风险。
5. 储液袋可与面膜分离,面膜可消毒后重复使用,清洗方便;也可一次性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储液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面膜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组合状态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组合状态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面膜的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另一面膜的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储液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如图一、图二、图三所示
储液袋2表面上设有第一面膜1,第一面膜1粘接在储液袋2表面上。第一面膜1上依据解剖生理特点设有左眼部孔101、右眼部孔102、鼻部孔103、 口部孔104,储液袋2上依据解剖生理特点设有左眼部孔201、右眼部孔202、鼻部孔203、 口部孔204,储液袋2上依据解剖生理特点还设有上额储液区205、左脸颊储液区206、右脸颊储液区207、鼻部储液区208、下颌储液区209。
上额储液区205与左脸颊储液区206间设有第一半封闭隔液带210,第一半封闭隔液带210上设有第一小孔211;上额储液区205与右脸颊储液区207间设有第二半封闭隔液带212,第二半封闭隔液带212上设有第二小孔213;上额储液区205与鼻部储液区208间设有第三半封闭隔液带214,第三半封闭隔液带214上设有第三小孔215;左脸颊储液区206与下颌储液区209间设有第四半封闭隔液带216,第四半封闭隔液带216上设有第四小孔217;鼻部储液区208与下颌储液区209间设有第五半封闭隔液带218,第五半封闭隔液带218上设有第五小孔219;右脸颊储液区207与下颌储液区209间设有第六半封闭隔液带220,第六半封闭隔液带220上设有第六小孔221。
左脸颊储液区206边缘处设有左固定带21,右脸颊储液区207边缘处设有左固定带22。
上额储液区205边缘处设有上额进出液口 23,进出液口 23上设有阻液塞24,阻液塞24与进出液口 23之间是密封连接;下颌储液区209边缘处设有上额进出液口 25,进出液口 25上设有阻液塞26,阻液塞26与进出液口 25之间是密封连接;。
敷面时,液体通过进出液口 23或进出液口 25注入储液袋,液体通过第一小孔211、第二小孔213、第三小孔215、第四小孔217、第五小孔219、第六小孔221流入上额储液区205、左脸颊储液区206、右脸颊储液区207、鼻部储液区208、下颌储液区209,液体注入完成后,用阻液塞24或阻液塞26封闭,封闭完成后,将第一面膜1粘接在储液袋上,将第一面膜与患者面部接触,通过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2固定在患者面部,进行敷面。敷面完成后,更换第一面膜l,为另一位患者治疗。储液袋2是乙醇储液无毒塑料袋、医用酒精储液无毒塑料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
储液袋4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面膜5和第二面膜6,第一面膜5和第二面膜6缝合在储液袋4上。
储液袋4上依据解剖生理特点设有上额储液区401、左脸颊储液区402、右脸颊储液区403、鼻部储液区404、下颌储液区405。
上额储液区401与左脸颊储液区402、右脸颊储液区403、鼻部储液区404通过第一全封闭隔液带406隔开,左脸颊储液区402与鼻部储液区404通过第二全封闭隔液带407隔开,右脸颊储液区403与鼻部储液区404通过第三全封闭隔液带408隔开,下颌储液区405与第四全封闭隔液带409隔开。
左脸颊储液区402边缘处设有第一固定带41,右脸颊储液区403边缘处设有第二固定带42。
加工时,直接将液体注入储液袋2的上额储液区401、左脸颊储液区402、右脸颊储液区403、鼻部储液区404、下颌储液区405内后封闭,封闭完成后将第一面膜、第二面膜对应缝合在储液袋2上。
敷面时,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打结固定在后脑部位进行敷面。
权利要求1.一种敷面面罩,包括第一面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袋,所述储液袋的表面上设有第一面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敷面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袋的另一表面上设有与第一面膜以储液袋为中心位置对应的第二面膜。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敷面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袋上设有上额储液区、左脸颊储液区、右脸颊储液区、鼻部储液区和下颌储液区;所述上额储液区、左脸颊储液区、右脸颊储液区、鼻部储液区、下颌储液区相互之间设有隔液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敷面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袋、第一面膜及第二面膜在与人面部口、鼻、眼接触处设有开口。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敷面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额储液区、左脸颊储液区、右脸颊储液区、下颌储液区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进出液口。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敷面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液口上设有阻液塞;所述阻液塞与进出液口之间的连接为密封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敷面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液带是全封闭隔液带或半封闭隔液带;所述半封闭隔液带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液体缓慢流动的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敷面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膜与储液袋之间的连接是粘接或缝合;所述第二面膜与储液袋之间的连接是粘接或缝合。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敷面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袋左脸颊储液区、右脸颊储液区边缘处设有至少一根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连接是打结、子母扣接、粘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敷面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袋是乙醇储液无毒塑料袋;所述第一面膜及第二面膜是无纺棉面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敷面面罩。现有的敷面物无法均衡敷面、使用不方便、敷面效果差,特别是在皮肤、美容、整形领域内的冷敷治疗中表现更为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符合解剖生理特点的敷面面罩,该敷面面罩由储液袋和面膜构成,储液袋内设有隔液带,防止液体大范围流动,有效的提高了敷面效果。该敷面面罩的面膜可作为一次性使用,降低了发生过敏感染的可能。
文档编号A61F7/10GK201316347SQ20082012963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7日
发明者党治平, 玲 康, 马兆平, 马春玲 申请人:马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