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中药祛斑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5118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稳定的中药祛斑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中药祛斑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褐斑又称黧黑、肝斑、蝴蝶斑、面尘、妊娠斑,多发于中青年女性面部,虽不危害患者健康,但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西医多采用内用药和外用药治疗,内用药除了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胱氨酸、止血环酸、复方丹参片等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的药物外,其余为静脉注射普鲁卡因、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维生素C以及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等,外用治疗方法有外用维生素E、维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氢醌、壬二酸、曲酸、维甲酸霜、当归、沙棘油、熊果苷、含汞和铅的制剂等。
这些治疗方法中,如氧化剂过氧化氢,可直接氧化色素,使皮肤漂白,含汞或铅的药物,直接在皮肤布上白色。曲酸类药物可酸化皮肤,加速皮肤的新生,这些治疗手段,有些仅仅缓解症状,有些使皮肤漂白或使皮肤新生加快,对于皮肤都有较大的伤害, 一些含汞或铅的药品对人体毒付作用大。注射剂则使用不方便,不利于病人长期用药,且不能根除病因,因此,上述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其病在皮肤,病因在内。《医宗金鉴》总结为"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
中医指出,本病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由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侵头面;或脾失运化,湿浊凝滞,熏蒸面部;或肝脾失调,气血不能上华;或久病伤阴,肝肾阴精亏虚,头面失荣或虚火上炎虚灼面部而致。黄褐斑的发生多与肝、肾、脾三脏密切相关,肝郁、脾湿、肾虚致脏腑不和,气血失调,颜面失养为其主要病机。另外,中医学有"无瘀不成斑"之说,血瘀于面也可发为斑片。因此,中医理论对黄褐斑的认识以肝郁、脾虚、肾亏为本,血瘀为标。虚实夹杂,瘀阻脉络,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也有认为是瘀血阻滞等因素而造成,由于病因的复杂性,己有的中药针对性不强而综合效果并不理想,疗效不稳定。
近年来,中药软胶囊以其生物利用度高、含量准确,均匀性好、外形美观等特点发展迅速,藿香正气软胶囊、六味地黄软胶囊等中药软胶囊畅销全国,大蒜素软胶囊、番茄红素软胶囊等保健品销量剧增。但是,中药软胶囊内容物多为中药提取而成,中药提取物所含有的醛类成分易造成软胶囊囊壳材料明胶发生交联反应,导致明胶的溶解性下降,使软胶囊崩解迟缓,在效期内崩解时限延长,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稳定的中药祛斑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于药液成份和软胶囊壳成份的合理配伍、通过科学的制备方法,以获得疗效确切、稳定的中药祛斑软胶囊剂。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药祛斑软胶囊由药液和囊壳构成,其特征是
a、 所述药液的药物有效成份按重量份的原料构成为
柴胡2-8份、当归2-8份、红花1-4份、桃仁1-4份、白芍2-7份、白术1-5份、甘草卜8份;
b、 所述药液中药物有效成份提取物与药用辅料按重量份的构成为粉状药物有效成份提取物15-45份、稀释剂10-60份、助悬剂卜6份;C、所述囊壳按重量份的原料构成为
明胶1份、甘油O.l-0.6份、抗氧剂0. 0001-0. 0003份、水0. 9-1. 5份;
所述抗氧剂选自特丁基对苯二酚、二丁基羟基甲苯或两者的组合;所述丁基对苯二酚和二丁基羟基甲苯是按重量份2 : 1的比例组合。
本发明中药祛斑软胶囊的特征也在于稀释剂为植物油的一种或几种;助悬剂为蜂蜡。本发明中药祛斑软胶囊制备方法的特点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a、 取柴胡、当归、红花、桃仁、白芍、白术、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稠膏,千燥,粉碎成药物细粉;
b、 将助悬剂加入稀释剂中,加热60-70'C至熔融,混匀,再加入步骤a所得药物细粉,搅拌均匀、并在室温中静置得药液;
c、 按重量份取抗氧剂1份加入到IO份浓度为95%的乙醇中,以功率为120W,频率为40kHz的超声处理30分钟,制得抗氧剂溶液,将所述抗氧剂溶液加入在水中,制得抗氧剂水溶液;
d、 所述抗氧剂水溶液与明胶及甘油共同加热在40-6(TC得胶皮溶液;
e、 将所述步骤d制得的胶皮溶液与所述步骤b制得的药液注入软胶囊机中,再经干燥得祛斑软胶囊。
本发明药物配伍中
柴胡,性苦、微寒、归肝、胆经,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方中君药;当归,性辛、甘、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止痛,谓妇科调经之要药;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白 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当归、白芍与柴胡相佐,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 红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功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桃仁,性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闭经、痛经,跌 扑损伤,肠燥便秘;
红花与桃仁合用,佐君药,发挥养血活血之功效,为佐使药。
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用于脾虚食少,腹胀 泄泻,痰饮眩悸。
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
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痫
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白术与甘草相伍,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之功效。对于黄褐斑的治疗,起到标本 兼治的作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 本发明集中医治法之优势,针对黄褐斑的病因病机,疏肝理气、滋肾养阴、活血化 瘀并举,方中柴胡疏肝理气,以解肝郁,当归、白芍、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桃仁活血化瘀, 作用机制明确,起到内外兼治,调理气机,活血祛斑的作用,药物作用更为全面有效。
2、 本发明将特丁基对苯二酚、二丁基羟基甲苯用于软胶囊囊壳的制备,为克服其不溶 于水无法均匀分散在明胶溶液中的不足,本发明采用95%的乙醇作为溶剂,将抗氧剂溶解于 乙醇中,加入到化胶用的水中,使其分散均匀,通过此种方法,可使抗氧剂均匀地分散于明 胶溶液中,充分发挥其抗氧化作用,显著延缓了软胶囊囊壳明胶的老化,改善了中药软胶囊 崩解迟缓的现象,通过加速及留样观察,能迅速崩解,无崩解迟缓现象。
对囊壳中加入抗氧剂和囊壳中未加抗氧剂的中药祛斑软胶囊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 其崩解时限,结果如图l所示,图中■--B为未加抗氧剂样品, --余为加入抗氧剂样品, 未加抗氧剂的祛斑软胶囊在加速实验条件下,其崩解时限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较大,而 加入抗氧剂的软胶囊,在同样条件下崩解时限随放置时间增加变化较小。表1加速(40°C, RH75%)条件下抗氧剂对软胶囊崩解的影响
贮藏时间(天) 崩解时限(分钟)
加入抗氧剂样品未加抗氧剂样品
010.210.4
1515.315.3
3016.317.9
457.719.1
6020.523.2
7522.325.6
9025.630.5
12028.232.7
15030.638.5
18031.440.1
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两组崩解时限的差距逐渐增加,意味着抗氧剂对于明 胶交联反应的干预作用随着样品放置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显现。从图1和表1给出的试验数据
看,在高温放置90天后,加入抗氧剂的软胶囊崩解时限为25.6分钟,未加抗氧剂的软胶囊 崩解时限为30.5分钟,放置120天后,加入抗氧剂的软胶囊崩解时限为28.2分钟,未加抗 氧剂的软胶囊崩解时限为32.7分钟,放置150天后,加入抗氧剂的软胶囊崩解时限为30.6 分钟,未加抗氧剂的软胶囊崩解时限为38.5分钟,放置180天后,加入抗氧剂的软胶囊崩 解时限为31.4分钟,未加抗氧剂的软胶囊崩解时限为40. l分钟,加入抗氧剂样品的崩解时 限均明显小于未加抗氧剂的样品。因此,抗氧剂对于高温条件下放置样品的崩解时限有一定 的干预作用。


图l为加速(40°C,朋75%)条件下抗氧剂对软胶囊崩解的影响。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药祛斑软胶囊按如下过程制备
a、取柴胡180g、当归180g、红花100g、桃仁100g、甘草140g、白芍180g、白术120g,
6按重量份加水14倍量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滤过,浓縮成8(TC测得相对密度为1.3的稠 膏,6(TC的温度下进行千燥,再粉碎成细粉备用。
b、 将助悬剂蜂蜡20g加入大豆油400g中,加热在60-7(TC至熔融,搅拌均匀,放冷至 室温后,加入歩骤a所得药物细粉,搅拌均匀,并在室温中静置得药液。
c、 按重量份取抗氧剂特丁基对苯二酚lg加入到10ml浓度为95%的乙醇中,超声处理 30分钟,超声功率为120W,频率40kHz,制得抗氧剂溶液,将抗氧剂溶液加入在5Kg水中, 制得抗氧剂水溶液;
d、 将抗氧剂水溶液与明胶5Kg及甘油1. 5Kg共同加热在40-6(TC得胶皮溶液;
e、 将所述步骤d制得的胶皮溶液与所述步骤b制得的药液注入软胶囊制丸机中,再经 千燥得祛斑软胶囊。
用法为一次3粒, 一日2次。 实施例2
a、 取柴胡180g、当归180g、红花100g、桃仁100g、甘草140g、白芍180g、白术120g 加水14倍量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滤过,浓缩成8(TC测相对密度为1.3的稠膏,6(TC的 温度下进行干燥,再粉碎成细粉备用。
b、 将助悬剂蜂蜡22g加入大豆油450g中,加热在60-7(TC至熔融,搅拌均匀,放冷至 室温后,加入步骤a所得药物细粉,搅拌均匀,并在室温中静置得药液。
c、 按重量份取特丁基对苯二酚0.8g, 二丁基羟基甲苯0.4g,加入到12ml浓度为95。/。的 乙醇中,超声处理30分钟,超声功率为120W,频率40kHz,制得抗氧剂溶液,将抗氧剂溶 液加入在5Kg水中,制得抗氧剂水溶液;
d、 将抗氧剂水溶液与明胶5Kg及甘油1. 6Kg共同加热在40-6CTC得胶皮溶液;
e、 将所述步骤d制得的胶皮溶液与所述步骤b制得的药液注入软胶囊制丸机中,再经 干燥得祛斑软胶囊。
用法为一次3粒, 一日2次。 实施例3:
a、 取柴胡180g、当归180g、红花100g、桃仁100g、甘草140g、白芍180g、白术120g 加水14倍量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滤过,浓縮成8(TC测相对密度为1.3的稠膏,6(TC的 温度下干燥,再粉碎成细粉,备用。
b、 将助悬剂蜂蜡25g加入大豆油500g中,加热在60-7(TC的温度下至熔融,搅拌均匀, 放冷至室温后,加入步骤a所得药物细粉,搅拌均匀,并在室温中静置得药液。c、 按重量份取抗氧剂特丁基对苯二酚lg, 二丁基羟基甲苯0.5g,加入到15ml浓度为 95%的乙醇中,超声处理30分钟,超声功率为120W,频率40kHz,制得抗氧剂溶液,将抗氧 剂溶液加入在5Kg水中,制得抗氧剂水溶液;
d、 将抗氧剂水溶液与明胶5Kg及甘油1. 7Kg共同加热在40-6(TC得胶皮溶液;
e、 将所述步骤d制得的胶皮溶液与所述步骤b制得的药液注入软胶囊制丸机中,再经 干燥得祛斑软胶囊。
用法为一次3粒, 一日2次。
上述实施例中制备的祛斑软胶囊的质量检查
1、 外观;外观均匀、整洁、无破损、渗漏、粘连、变形等现象。
2、 稳定性试验
本发明祛斑软胶囊在加速条件下(4(TC, RH75%)放置6个月后考察其稳定性,质量符 合2005版中国药典中软胶囊项下的各项规定,性质稳定可考,无崩解迟缓现象发生。数据 见表2。
表2加速条件下(40°C, RH75%)稳定性数据
时间 0月l月2月3月4月5月 6月
崩解时限(分钟 10.2 16.3 20.5 25.6 28.2 30.6 31.4
当归鉴别 正反应正反应正反应正反应正反应正反应 正反应
白芍鉴别 正反i^Z正反应正反应正反应正反应正反应 正反应
结论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按一次3粒, 一闩3次的用法,疗程为90天,临床治疗黄褐斑疗效如表3所示。
表3祛斑疗效的临床数据统计
病程年龄组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3个月以下174387%
IO年以内30-40194485%
40-50135482%
疗效标准显效祛斑达到80%以上, 一年内无复发;有效祛斑达到50%以上, 一年 内无复发;无效祛斑达到30%以下,或在一年内复发。
通过以上的临床试验统计,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祛斑有效率为82%以1:,具有标本兼治、
不易复发、见效快、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
8
权利要求
1、一种稳定的中药祛斑软胶囊,由药液和囊壳构成,其特征是a、所述药液的药物有效成份按重量份的原料构成为柴胡2-8份、当归2-8份、红花1-4份、桃仁1-4份、白芍2-7份、白术1-5份、甘草1-8份;b、所述药液中药物有效成份提取物与药用辅料按重量份的构成为粉状药物有效成份提取物15-45份、稀释剂10-60份、助悬剂1-6份;c、所述囊壳按重量份的原料构成为明胶1份、甘油0.1-0.6份、抗氧剂0.0001-0.0003份、水0.9-1.5份;所述抗氧剂选自特丁基对苯二酚、二丁基羟基甲苯或两者的组合;所述特丁基对苯二酚和二丁基羟基甲苯是按重量份2∶1的比例组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祛斑软胶囊,其特征是所述稀释剂为植物油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助悬剂为蜂蜡。
3、 一种权利要求l所述中药祛斑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a、 取柴胡、当归、红花、桃仁、白芍、白术、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縮成稠膏,干燥,粉碎成药物细粉;b、 将助悬剂加入稀释剂中,加热60-7(TC至熔融,混匀,再加入步骤a所得药物细粉,搅拌均匀、并在室温中静置得药液;c、 按重量份取抗氧剂1份加入到10份浓度为95%的乙醇中,以功率为120W,频率为40kHz的超声处理30分钟,制得抗氧剂溶液,将所述抗氧剂溶液加入在水中,制得抗氧剂水溶液;d、 所述抗氧剂水溶液与明胶及甘油共同加热在40-60'C得胶皮溶液;e、 将所述步骤d制得的胶皮溶液与所述步骤b制得的药液注入软胶囊机中,再经干燥得祛斑软胶囊。
全文摘要
一种稳定的中药祛斑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软胶囊内容物由柴胡、当归、红花、桃仁、甘草、白芍、白术为原料提取制得,其囊壳中加入了抗氧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二丁基羟基甲苯。本发明软胶囊具有疏肝解郁、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黄褐斑的治疗。同时该软胶囊克服了中药软胶囊普遍存在的崩解迟缓而导致的产品不合格的不足,在有效期内无崩解迟缓现象,体内吸收迅速、完全,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1559116SQ20091011677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
发明者永 刘, 李刘辉, 杜冬生, 军 田, 邹莹莹 申请人: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