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85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注射器,尤其是一种可安全回缩注射针于筒体内的回缩结 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注射器大部份皆为传统式,包括注射针都是不带有任何安全装置, 非但可以重复使用,且容易造成药物及血液污染,加上注射针的裸露,更造成医护人员及清 洁人员的刺伤,加深传染病的流行。针对上述习知注射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 种可避免重复使用而造成二次污染的注射器,实使用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是相关业者须 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先前申请的ZL2008201079735注射针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其 特色主要是在于一针座的外缘预定位置开设有L形槽,其中该L形槽是概分为横槽段及纵 槽段,且筒体内部对应针座的L形槽凸设有固定凸点,固定凸点恰配合导滑组入于L形槽的 横槽段及纵槽段;惟,此种习知结构型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该 习知的安全注射器内部主要是单针座形式搭配筒体及推杆组成,然而当应用在可换针式注 射针时,常在抽取药液后更换较细小的注射针时,因更换注射针过程里由注射器前端旋转 拆卸注射针所产生的径向力及轴向力,而令该针座与筒体的密合性及卡合性遭到破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可 有效提高针座与筒体的密合性及卡合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包括一筒体、上针座、下针座及推杆;其中该筒体 内部容室一端形成有开口端,而该上针座是滑动限位于筒体的开口端,该下针座是密闭环 组于上针座,该推杆是预定区段设有折断处并一端设有卡掣端,前推时该卡掣端是密闭嵌 卡于下针座或上针座定位,使上针座、下针座及推杆三者间彼此呈轴向连动状态;该筒体与 上针座之间的任一相对位置设有限转单元,其中该限转单元是包含有限转座及卡挡面,以 及嵌入于限转座挡止于卡挡面的限转片;下针座与筒体之间的任一相对位置设有L形锁扣 单元,该L形锁扣单元是包含有L槽状的开放部及限位部,以及导滑于前述开放部及限位部 的导块;推杆与下针座之间的相对位置设有快速导引制动单元,其包含有旋转座及旋转槽, 前述二者间至少包含有三组以上恰相对紧密交错啮合的旋爪及卡沟,且各旋爪及卡沟的各 端末分别设有易于啮合对位的导斜面。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针对习知注射针回缩式安全注射器所存在的当应用在可换针式注射针时, 常在抽取药液后更换较细小的注射针时,因更换注射针过程里由注射器前端旋转拆卸注射 针所产生的径向力及轴向力,而令该针座与筒体的密合性及卡合性遭到破坏问题点加以改良突破。借由L形锁扣单元及快速导引制动单元,而能使推杆的旋转座能快速对位啮合于 相对针座的旋转槽,方便使用者进行下一步环转推杆及针座对位,以呈开放回缩注射针模 式,且借由推杆与相对针座的快速导引制动单元的紧密啮合接触,而能大幅减少药液残留, 进而使本发明可达到安全、环保质量的提升,以及注射针在回缩使用上的便利及实用进步 性。


图1为本发明安全注射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安全注射器的分解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动作示意图一,其显示该推杆于筒体内朝针座顶推的状态;图4为本发明动作示意图二,其显示该推杆嵌合针座于筒体内部的状态;图5为本发明动作示意图三,其显示该推杆未旋动状态;图6为本发明动作示意图四,其显示该推杆旋动后状态;图7为本发明动作示意图五,其显示该推杆回缩后折断的状态;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注射针与上针座的分解剖视图;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其显示该推杆于筒体内朝针座顶推 的状态;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其显示该推杆嵌合针座于筒体内部 的状态;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三,其显示该推杆旋动后的状态;图1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四,其显示该推杆回缩后折断状态;图1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筒体(10)、容室(11)、开口端(12)、上针座(20)、注射针(21)、组接端(22)、0形 环(23)、卡掣槽(24)、下针座(30)、容槽(31)、组接槽(32)、通孔(33、挡缘(34)、止卸环 (35)、推杆(40)、折断处(41)、胶塞(42)、调动端(43)、延伸片(44)、卡掣端(45)、斜锥缘 (451)、环肩部(452)、限转单元(50)、限转座(51)、卡挡面(511)、限转片(52)、L形锁扣单 元(60)、开放部(61)、限位部(62)、导块(63)、旋转座(70)、旋爪(71)、卡沟(72)、导斜面 (73)、旋转槽(75)、旋爪(76)、卡沟(77)、导斜面(78)、盖帽(80)、筒体(IOA)、容室(IlA)、 开口端(12A)、上针座(20A)、注射针(21A)、组接端(22A)、0形环(23A)、伸孔(24A)、连结 部(26A)、下针座(30A)、容槽(31A)、限制挡缘(32A)、开放通口(33A)、组接缘(34A)、止卸 环(35A)、逆止阀片(36A)、推杆(40A)、折断处(41A)、胶塞(42A)、调动端(43A)、延伸片
4(44A)、卡掣端(45A)、伸长段(46A)、旋转座(70A)、旋爪(71A)、卡沟(72A)、导斜面(73A)、 旋转槽(75A)、旋爪(76A)、卡沟(77A)、导斜面(78A)。请参阅图1 7所示的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包括一筒体(10)、上针座(20)、下 针座(30)及推杆(40),且于本实施例该注射针(21)是为黏针式注射针(21)型态。其中一筒体(10)内部容室(11)前端形成有开口端(12)。一上针座(20)是限位于筒体(10)的开口端(12),且该上针座(20)前端黏设有注 射针(21)及帽盖(80),末端处设有凸环缘形态的组接端(22),以及组接端(22)内部形成 有卡掣槽(24),该卡掣槽(24)内端具一穿孔连通于注射针(21),而该组接端(22) —侧套 设有0形环(23)。一下针座(30)内设有密闭环组于上针座(20)的0形环(23)的容槽(31),容槽 (31)邻端连通有一组接槽(32),该组接槽(32)是紧密环嵌套合于上针座(20)的组接端 (22),令下针座(30)可相对密闭紧贴于上针座(20)环转,不会使药液残留于组接槽(32), 而该组接槽(32)邻侧设有通孔(33)及通孔(33)外侧的挡缘(34),又该下针座(30)的外 缘套设有止卸环(35),以密闭导滑于筒体(10)。一推杆(40)的外环缘预定段套设有胶塞(42),用以密闭导滑于筒体(10),且该推 杆(40)的杆体部份为圆柱中空状(或再加肋条),使推杆(40)在环转过程中不会产生扭转 变形,而能达到确实的转动条件,而该推杆(40)后端面设具较大片体形态的调动端(43), 且调动端(43)邻侧偏移配置有同片体形态的延伸片(44),借由调动端(43)及延伸片(44) 的二侧缘面能增加手持旋调面积,以利于使用者方便旋调该推杆(40)转动,又该推杆(40) 对应该下针座(30)的通孔(33)位置凸设有提供穿设的卡掣端(45),其中卡掣端(45)外环 面具有斜锥缘(451),当推杆(40)朝前推进时,利用卡掣端(45)的斜锥面可顺利迫紧导入 下针座(30)的通孔(33),而该卡掣端(45)另端形成有环肩部(452),当卡掣端(45)进入通 孔(33)后得进一步使环肩部(452)挡止于下针座(30)的挡缘(34),进而达到推杆(40)、 下针座(30)与上针座(20)三者间彼此呈轴向连动状态。而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该筒体(10)及上针座(20)之间的相对位置设有限转单元(50),且该限转单元 (50)是包含有一匚形限转座(51)及恰可插置于限转座(51)内的限转片(52),其中该限转 座(51)于本实施例是环状布设于上针座(20)的外环缘壁面,该限转座(51)于后端处设 有封闭卡挡面(511),再者该限转片(52)是环状布设于筒体(10)的开口端(12)处内环壁 面,当上针座(20)的各限转座(51)朝筒体(10)的开口端(12)前进时,各限转座(51)恰 可一一插组于筒体(10)的各限转片(52),令上针座(20)与筒体(10)得以呈环转连动,以 及上针座(20)与筒体(10)间的轴向限位。继而该下针座(30)及筒体(10)的相对位置设有L形锁扣单元(60),且该L形锁 扣单元(60)是包含有一 L槽中纵轴方向的开放部(61)及横径方向的限位部(62),以及恰 可导滑于前述开放部(61)及限位部(62)的凸状导块(63);其中该L槽状中的纵轴开放 部(61)及横径限位部(62)是槽状布设于下针座(30)的外环壁面预定位置,而相对滑组于 前述开放部(61)及限位部(62)的导块(63)则是凸设于筒体(10)内壁相对下针座(30) 位置,借此,令导块(63)得经由下针座(30)的纵向开放部(61)的开口端导滑进入,当导 块(63)滑推至开放部(61)底边后,再进一步朝限位部(62)方向旋位推至底限,使该导块(63)连同该筒体(10)轴向限制于下针座(30)的限位部(62),亦即该下针座(30)达到轴向 限位于筒体(10)内的目的,进而使下针座(30)与上针座(20)得以稳固限锁于筒体(10)的 开口端(12)处。当下针座(30)朝L形锁扣单元(60)的开放部(61)旋转时,该筒体(10) 内部的导块(63)则会环转对位至下针座(30)的开放部(61),使上针座(20)的注射针(21) 得连同下针座(30)于筒体(10)开口端(12)回缩位移至筒体(10)内部。推杆(40)及下针座(30)之间相对位置设有快速导引制动单元,且该快速导引制 动单元是包含有易于对位啮合的旋转座(70)及旋转槽(75),其中该旋转槽(75)于本实 施例是设于下针座(30)的末端内部,且该旋转座(70)设于推杆(40)对应该旋转槽(75) 的相对位置,前述二者之间至少包含有四组恰相对紧密交错啮合的旋爪(76,71)及卡沟 (77,72),且各四旋爪(76,71)及四卡沟(77,72)的各端末分别设有易于啮合对位的导斜面 (78. 73),用以快速导引其相对啮合位置并作二者环转连动,且借由该推杆(40)的旋转座 (70)与下针座(30)的旋转槽(75)的紧密啮合,可消除二者的之间隙进而减少药液残留, 以使推杆(40)前推时该筒体(10)的内部药液可几乎达到完全注射,使注射快完成时,推杆 (40)旋转座(70)自动滑顺导入下针座(30)的旋转槽(75);另该快速导引制动单元的旋转 座(70)及旋转槽(75)于本实施例是为可正、逆双向环转啮合连动形态,其主要构成方式是 该旋爪(76,71)、卡沟(77,72)及导斜面(78,73)互为对称的模式呈连续环状布设。借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发明的使用作动情形请参阅图3 7说明如 下当使用者在使用该注射器时,该上针座(20)是预先限位于筒体(10)的开口端 (12),且该下针座(30)是借由L形锁扣单元(60)扣合限位于筒体(10)内并挡止于上针座 (20)后端,当推杆(40)呈注射推进时,该推杆(40)的卡掣端(45)的斜锥缘(451)是借由 迫入下针座(30)的通孔(33),待卡掣端(45)进入该通孔(33)后,该卡掣端(45)是全面接 触套合于上针座(20)的卡掣槽(24)以减少药液残留,且该卡掣端(45)进入通孔(33)后 其环肩部(452)是挡止限位于下针座(30)的挡缘(34),以使推杆(40)及下针座(30)构成 轴向连动状态,且同时当推杆(40)的旋转座(70)欲啮合于下针座(30)的旋转槽(75)时, 若该旋转座(70)的旋爪(71)与旋转槽(75)的卡沟(77)未正确对位,借由旋转座(70)的 旋爪(71)的导斜面(73)与旋转槽(75)的旋爪(76)的导斜面(78)的彼此快速斜面导引 功能,而令二者的旋爪(76,71)可自动旋位导入于所欲交错啮合的卡沟(77,72)位置,以利 于使用者不需费时去对位啮合,且该推杆(40)的旋转座(70)是紧密啮合于下针座(30)的 旋转槽(75),而该上针座(20)的组接端(22)是紧密环嵌于下针座(30)的组接槽(32),又 该推杆(40)的卡掣端(45)是紧密容置于上针座(20)的卡掣槽(24)内,令推杆(40)可将 药液完全注射于外。请参阅图5 6所示,当注射后欲回缩注射针(21)进入筒体(10)内时,需先手动 旋调推杆(40),令手部握持于推杆(40)后端的调动端(43)及延伸片(44)旋转,借由旋转 座(70)及旋转槽(75)的各斜锥面斜推,而使推杆(40)的旋转座(70)可快速对位并紧密 啮合于下针座(30)的旋转槽(75),当二者紧密啮合时该旋转座(70)的复数旋爪(71)即交 错嵌入啮合于旋转槽(75)的复数卡沟(77),且各旋转座(70)的复数卡沟(72)是嵌卡啮合 于各旋转槽(75)的旋爪(76),前述二者的复数旋爪(76,71)端末及卡沟(77,72)之间的所 形成的导斜面(78,73)亦相对紧密贴合接触,可减少药液残留,使该推杆(40)可借由外力转动而同步连动下针座(30)环转,经外力环转后而使筒体(10)的导块(63)由原本对位于 下针座(30)的限位部(62)转换对位于下针座(30)的开放部(61),而使用者可再进一步后 缩推杆(40),令推杆(40)的卡掣端(45)的环肩部(452)挡止于下针座(30)的挡缘(34), 以及下针座(30)的组接槽(32)环嵌于上针座(20)的组接端(22)连动后缩位移,待推杆的折断处(41)后缩并露出于筒体(10)外后,再施力折断该折断处(41)(如第7图所 示),令推杆(40)断截成二段后,进而达到下针座(30)及上针座(20)所黏设的注射针(21) 留置于筒体(10)内的安全目的。另该推杆(40)与下针座(30)在作啮合对位时,容易因快速导引制动单元的导斜 面(78,73)令下针座(30)环转,因该上针座(20)与筒体(10)的相对位置设有限转单元 (50),再借由上针座(20)的组接端(22)与下针座(30)的组接槽(32)是属于环状嵌卡组 态,以使该下针座(30)仅能相对上针座(20)产生环转动作,用以防止使用者在推进该推 杆(40)注射接近底限时,该推杆(40)的旋转座(70)会借由导斜面(73)的导引功能,令推 杆(40)的旋转座(70)旋转啮合于下针座(30)的旋转槽(75),当下针座(30)经由对位并 旋转,该下针座(30)亦极容易牵动上针座(20)及注射针(21)旋转,进而容易发生注射针 (21)在人体内注射转动的意外,故借由上针座(20)与筒体(10)间的限转单元(50)设计, 而能有效解决此问题。借此,本发明借由L形锁扣单元(60)及快速导引制动单元,而能使推杆(40)的 旋转座(70)能快速对位啮合于相对针座的旋转槽(75),方便使用者进行下一步环转推杆 (40)及针座对位,以呈开放回缩注射针(21)模式,且借由推杆(40)与相对针座的快速导 引制动单元的紧密啮合接触,而能大幅减少药液残留,进而使本发明可达到安全、环保质量 的提升,以及注射针(21)在回缩使用上的便利及实用进步性。另外补充说明的是,该限转 单元(50)的限转座(51)亦可布设于筒体(10)的开口端(12)内壁环缘位置,且该限转片 (52)亦可布设于上针座(20)外壁环缘且相对于筒体(10)的限转座(51)位置。请参阅图8所示,其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黏针式注射器的下针座(30) 与筒体(10)间所相对设置的L形锁扣单元(60)的L槽限位部(62)及开放部(61),亦可布 设于筒体(10)的开口端(12)内壁,并令开放部(61)的开口槽端对位于筒体(10)末端,且 该导块(63)亦可布设于下针座(30)的外壁面,使用者可借由下针座(30)的导块(63)进 入L形锁扣单元(60)的开放部(61)底边,再朝限位部(62)方向旋转至底限呈轴向挡止状 态,而可达到下针座(30)与上针座(20)同步轴向限位于筒体(10)的开口端(12)的目的。请参阅图9所示,其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中该推杆(40)与下针座(30)之 间所设的快速导引制动单元的旋转座(70A)与旋转槽(75A)形态,可为仅正向或逆向的单 向环转引导啮合对位,所述的旋转座(70A)及旋转槽(75A)互为正向或逆向的单向环转引 导啮合对位的方式,可为该旋转座(70A)及旋转槽(75A)的各旋爪(76A,71A)、卡沟(77A, 72A)及导斜面(78A,73A)为非对称的模式呈连续环状布设。请参阅图10 16所示,其是本发明亦可为可换针注射器型态的第四实施例,其中 该上针座(20A)前端内缘壁面设有用以组合可换针式注射针(21A)的连结部(26A),且连结 部(26A)内设有管状形态的长形伸孔(24A),其中该连结部(26A)内缘形成有内螺纹区段, 以供可换针式注射针(21A)的连结端(211A)螺入该上针座(20A)的连结部(26A)内,而该 长形伸孔(24A)外环面亦可供可换针式注射针(21A)的迫紧而组合,而该下针座(30A)相
7对该伸孔(24A)内缘位置剖设有倾斜具弹性的逆止阀片(36A),该逆止阀片(36A)对应上针 座(20A) —端则设有限制挡缘(32A),另端则设有开放通口(33A),且该上针座(20A)相对 嵌卡组合下针座(30A) —端的外缘则设有组接端(22A),下针座(30A)相对该组接端(22A) 的内缘嵌卡定位位置则设有组接缘(34A),其中该上针座(20A)的组接端(22A)外套设有0 形环(23A),且该上针座(20A)外壁环缘面相对筒体(IOA)内壁环缘面设有限转单元(50), 其中该限转单元(50)的限转座(51)是布设于上针座(20A)的外壁环缘,且该筒体(IOA) 的开口端(12A)内壁环缘对应上针座(20A)的限转座则布设有限转片(52),本实施例的可 换针式注射针主要是借由限转单元(50)搭配L形锁扣单元(60),可有效防止因使用人员的 不当操作而造成注射器的损坏,如卡合性及密封性破坏等,且可换针式注射针(21)在抽 取药液于筒体(IOA)内后,须更换较细小的注射针(21)注射人体,借由限转单元(50)可防 止因旋转更换拆卸注射针(21)时,所产生的径向及轴向力而令注射器的密封性及卡合力 遭到破坏。承上述,该下针座(30A)相对上针座(20A)设有可密闭环组于0形环(23A)的容 槽(31A),容槽(31A)邻侧连通有旋转槽(75),且该下针座(30A)外壁面相对筒体(IOA)内 设有L形锁扣单元(60),其中该L形锁扣单元(60)的L形槽开放部(61)及限位部(62)是 布设于下针座(30A)的外环缘壁面,且导块(63)是布设于筒体(IOA)相对该L形锁扣单元 (60)的内环缘壁面位置,另该推杆(40A)对应下针座(30A) —端依序设有旋转座(70)、伸 长段(46A)及环肩部(45A),当推杆(40A)推进组入于下针座(30A)及上针座(20A)时,其旋 转座(70)是紧闭啮合于下针座(30A)的旋转槽(75),且该推杆(40A)的伸长段(46A)是穿 套于上针座(20A)的伸孔(24A)内,又该环肩部(45A)具有斜锥缘可顺利通过具弹性的逆 止阀片(36A)的开放通口(33A),并挡止限位于另端的限制挡缘(34A),令伸长段(46A)可 顺利进入伸孔(24A)后使其环肩部(45A)卡挡于伸孔(24A)外端的限制挡缘(32A),且该快 速导引制动单元是设于推杆(40A) —端与下针座(30A)的相对位置,其中该快速导引制动 单元是包含有设于推杆(40A)前端的旋转座(70),以及设于下针座(30A)的旋转槽(75), 前述二者是包含有四组恰相对紧密交错啮合的旋爪(76,71)及卡沟(77,72),且各四旋爪 (76,71)及四卡沟(77,72)的各端末分别设有易于啮合对位的导斜面(78,73),用以快速导 引其相对啮合位置并作二者环转连动,且借由该推杆(40A)的旋转座(70)与下针座(30A) 的旋转槽(75)的紧密啮合;另该快速导引制动单元的旋转座(70)及旋转槽(75)于本实施 例是为可正、逆双向环转啮合对位形态,其主要构成方式是该旋爪(76,71)、卡沟(77,72) 及导斜面(78,73)互为对称的模式呈连续环状布设。请参阅图17所示,其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其中该可换针式注射器的下针座 (30A)与筒体(IOA)间所相对设置的L形锁扣单元(60)的L槽限位部(62)及开放部(61), 亦可布设于筒体(IOA)的开口端(12A)内壁,并令开放部(61)的开口槽端对位于筒体 (IOA)末端,且该导块(63)亦可布设于下针座(30A)的外壁面,使用者可借由下针座(30A) 的导块(63)进入L形锁扣单元(60)的开放部(61)底边,再朝限位部(62)方向旋转至底 限呈轴向挡止状态,而可达到下针座(30A)与上针座(20A)同步轴向限位于筒体(IOA)的 开口端(12A)的目的。
权利要求
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包括一筒体、上针座、下针座及推杆;其中该筒体内部容室一端形成有开口端,而该上针座是滑动限位于筒体的开口端,该下针座是密闭环组于上针座,该推杆是预定区段设有折断处并一端设有卡掣端,前推时该卡掣端是密闭嵌卡于下针座或上针座定位,使上针座、下针座及推杆三者间彼此呈轴向连动状态;其特征在于该筒体与上针座之间的任一相对位置设有限转单元,其中该限转单元是包含有限转座及卡挡面,以及嵌入于限转座挡止于卡挡面的限转片;下针座与筒体之间的任一相对位置设有L形锁扣单元,该L形锁扣单元是包含有L槽状的开放部及限位部,以及导滑于前述开放部及限位部的导块;推杆与下针座之间的相对位置设有快速导引制动单元,其包含有旋转座及旋转槽,前述二者间至少包含有三组以上恰相对紧密交错啮合的旋爪及卡沟,且各旋爪及卡沟的各端末分别设有易于啮合对位的导斜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转单元、L 形锁扣单元及快速导引制动单元的连接结构可使用于黏针式注射针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转单元、L 形锁扣单元及快速导引制动单元的连接结构可使用于可换针式注射针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转单元可 为筒体的容室内壁接近开口端处设有限转片,而该上针座的外壁面相对限转片则设有提供 限位及限制转动的限转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限转单元可 为筒体内壁接近开口端处设有限转座,而该上针座外壁面相对限转座则设有提供限位及限 制转动的限转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下针座外壁面预定 位置可为设有L槽状的开放部及限位部,且该筒体内壁对应该L槽状的开放部及限位部设 有可供导滑于内的导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下针座外壁面 预定位置可为设有导块,且该筒体内壁对应该下针座的导块可为设有提供导滑于内的L槽 状开放部及限位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快速导引制 动单元的旋转座及旋转槽互为正、逆双向环转啮合连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快速导引制 动单元的旋转座及旋转槽互为仅正向或仅逆向的单向环转引导啮合对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安全注射器的回缩结构,尤指一种可安全回缩注射针于筒体内的创新设计;主要由一筒体、一上针座、一下针座、一推杆、一限转单元、一L形锁扣单元及快速导引制动单元的组构而成;借此,使本发明借由L形锁扣单元及快速导引制动单元,而能使推杆的旋转座能快速对位啮合于相对针座的旋转槽,方便使用者进行下一步环转推杆及针座对位,以呈开放回缩注射针模式,且借由快速导引制动单元的紧密啮合接触,而能大幅减少药液残留,进而使本发明可达到安全、环保质量的提升,以及注射针在回缩使用上的便利及其实用进步性。
文档编号A61M5/31GK101898002SQ20091014535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6日
发明者张淑茗 申请人:张淑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