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型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92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椅子型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就坐于座部的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的部位进行施疗的施疗单元的椅子型按摩机。
背景技术
近几年,基于扩大施疗对象部位的需求,人们提议在具有座部和靠背部的椅子型按摩机中设置能从侧面方向按压被施疗者的上半身而进行施疗的结构(参见专利文献1、 2)。这种椅子型按摩机中,设有施疗单元,呈从靠背部的左右的侧部向前方突出的形态,并且设有空气袋,通过向左右的施疗单元的相向部分给排气而膨胀收缩。给排到该空气袋的空气通过空气管道从大体设置在座部下方的给排气装置供给到施疗单元。然而,大批量搬运成品椅子型按摩机时,如果将椅子型按摩机拆分为多个单元并以这种状态搬运,在送达目的地之后重新组装起来,那么对向车辆中装货这点而言具有很好的便利性。此外,为了保证向普通家庭交货时也能通过其尺寸具有一定限制的房屋出入口,优选该椅子型按摩机在交货时也能拆分为多个单元。此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可将施疗单元自由拆装于靠背部的结构(参见专利文献1的图6)。此外,为了不受被施疗者身型差异的影响而对适当的部位进行施疗,优选能够对施疗单元的位置进行调节。此外,基于以上观点,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施疗单元可在沿着靠背部的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的结构(参见专利文献1的图6),专利文献2公开了左右的施疗单元可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摇动的结构(参见专利文献2的图6)、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结构(参见专利文献2的图3)、以及可向前后方向移动的结构(参见专利文献2的图4)寸。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5-19260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7-313253号公报
发明内容发明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的结构,其左右的施疗单元形成为一体并且大型化、重量化,因此将该施疗单元安装于靠背部或者对其进行位置调节就很不方便。此外,该专利文献 1并未明确公开用于将施疗单元固定于靠背部的结构(参见专利文献1的图6、及第0049 至0051段),无法知晓其使安装作业或位置调节简便化的方法。另一方面,对于专利文献2 的结构,虽然可以向各个方向调节施疗位置,但并未公开相对于靠背部可拆装的结构,不能实现椅子型按摩机搬运、交货时的便利性。此外,对椅子型按摩机进行搬运、交货时,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将其拆分为多个单元而使作业变得简单,但是对于座部和靠背部等,却很难在装货时或者交货时进行拆分、重新组装。因此,虽然上述专利文献1、2中并未对这一问题进行任何表述,但是我们希望将座部和靠背部一体化的同时能使其小型化。[0010]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椅子型按摩机,其在不使用时能使施疗单元后退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方面,本发明的椅子型按摩机按照以下方式构成,在具备座部和靠背部的椅子型按摩机中,所述靠背部具有背部框架,通过靠垫支承被施疗者的上半身;施疗单元,安装在该背部框架的侧部,从侧方对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的部位进行施疗;其中,所述施疗单元构成为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在不使用时能够后退。此外,所述施疗单元可以设置为位于最前方时,朝向于被施疗者的上半身的侧面,位于最后方时,处于所述背部框架的侧方。此外,所述施疗单元可以构成为位于最后方时处于所述背部框架的侧方,该施疗单元的前端与该背部框架的前表面基本位于一个平面。此外,所述背部框架可以设置为其侧部形成有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凹陷的凹部。这里,如果结合另一椅子型按摩机能够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讨论,那么必须谈到专利文献1中图6所示的结构,其虽未明确公开将施疗单元固定于靠背部的结构(参见专利文献1的第0049至0051段),但是如果将施疗单元固定于靠背部的结构、以及可以改变施疗单元相对于靠背部的配置状态的结构彼此独立设置,则该椅子型按摩机就会变得大型化,并非理想方式。此外,如果设置为彼此独立的结构,则每个结构的操作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对操作者而言其可操作性也不理想。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图6所示的结构中,并未具体公开将施疗单元连接于靠背部时是怎样连接施疗单元侧的空气管道与靠背部侧(给排气装置侧)的空气管道的,所以有必要设置一种能够简易地进行施疗单元与靠背部的连接、以及施疗单元与给排气装置的连接的结构。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左右的施疗单元可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摇动的结构,但是,从根据被施疗者的体型来调节左右的施疗单元的位置的观点看,与施疗单元能够摇动相比,设置施疗单元能向彼此靠近或者背离的方向滑动是更为理想的。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施疗单元拆装于靠背部并且改变其配置状态、并且能够防止大型化、提高拆装作业以及配置状态变更的可操作性的椅子型按摩机。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易地进行施疗单元与靠背部的连接、以及施疗单元与给排气装置的连接的椅子型按摩机,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上述椅子型按摩机中通过施疗单元向左右方向的滑动动作就能进行施疗单元的配置变更的结构。如果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本发明涉及的另一椅子型按摩机包括从后方支承就坐于座部的被施疗者上半身的靠背部、可以自由拆装于该靠背部并且对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的部位进行施疗的施疗单元、以及将该施疗单元固定于所述靠背部的锁固机构,该锁固机构具有将所述施疗单元固定于所述靠背部以及从所述靠背部解锁的操作部,通过对该操作部进行操控,除了所述固定以及解锁作用之外,还能改变所述施疗单元相对于所述靠背部的配置状态。根据以上结构,能够通过固定施疗单元的锁固机构改变施疗单元相对于靠背部的配置,因此防止椅子型按摩机的大型化的同时,还能通过同一操作实现固定及配置变更的效果,对被施疗者来说易于操作,具有优良的便利性。此外,还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锁固机构包括与所述操作部共同设置于所述施疗单元并且通过该操作部进行进退动作的卡合突起、以及设置于所述靠背部且卡合于伸出的所述卡合突起的多个被卡合孔,由于所述卡合突起总会卡合于任一所述被卡合孔,所以所述施疗单元能够固定于所述靠背部,通过改变卡合所述卡合突起的被卡合孔能够改变所述施疗单元的配置状态。通过以上结构,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实现施疗单元的固定与配置变更。此外,适当地设置被卡合孔的个数及配置,能够实现施疗单元的固定位置的多样化。此外,还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操作部具有通过拉拽操作就能使所述卡合突起后退的杠杆部,以使从所述靠背部卸下所述施疗单元的方向与所述杠杆部的拉拽方向基本一致。通过以上结构,由于卸下施疗单元时的拆卸方向与杠杆部的操作方向基本一致,所以能够简易地完成施疗单元的拆卸作业。此外,还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靠背部上设有腔室部,来自于给排气装置的空气能被供给到该腔室的内部,所述施疗单元设有通过空气的给排能够膨胀或收缩的第1空气袋、以及用于流通给排于该第1空气袋的空气的空气管道,该空气管道设置为长度方向与拆卸所述施疗单元的方向一致,所述腔室部设有沿着长度方向能够自由插入或拔出所述空气管道的开口部,所述空气管道能够随着所述施疗单元拆装于所述靠背部而插入或者拔出于所述腔室部。通过以上结构,将施疗单元安装于靠背部时,无需另行设置其他作业即可实现施疗单元与给排气装置之间的连接,所以,能够简化将施疗单元安装于靠背部的操作。此外,还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开口部上设置由挠性部件构成的圆环状的密封部件,用于密封开口部与插入该开口部的所述空气管道之间的间隙,该密封部件上位于外缘部及内缘部两者之间并且比外缘部及内缘部还薄的部分形成为薄片状。通过以上结构, 由于密封部件的薄片部分能够轻易弯曲,密封部件的内缘部能够轻松地随动于空气管道的移动,所以能够保证空气管道外表面与密封部件内缘部之间的气密性。此外,还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空气管道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基本一致,所述空气管道能在插通到所述腔室部的状态下绕着轴心旋转,沿着与所述空气管道的轴心方向、以及以该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方向设置多个所述被卡合孔。通过以上结构,能在排列于空气导管的轴心方向的多个被卡合孔中变换用于卡合所述卡合突起的被卡合孔,使施疗单元沿着所述轴心方向、即沿着椅子型按摩机的左右方向滑动以进行位置调节。另外,由于空气管道能够绕着轴心旋转,并且沿着以所述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方向设有多个被卡合孔,所以还能使施疗单元以空气管道的轴心为中心旋转并进行位置调整。此外,还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施疗单元以向所述靠背部的前方突出的状态连接于该靠背部的左右的侧部,所述第1空气袋构成为供给有空气时其前端部比基部的膨胀程度大,并且其基部比前端部更靠近所述靠背部,分别设置于左右的施疗单元之间的相向的面上,能够通过所述第1空气袋的膨胀从大致前方按压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的部位。通过以上结构,能从正面侧对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进行按压施疗或者按压保持。 此外,由于所述部位存在被称作肩内陵的穴位,所以对其进行刺激能够获得改善前臂到大拇指之间麻木现象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靠背部上安装有所述施疗单元的左右位置的附近设置第2空气袋,从后方按压被施疗者背部的左右部分,并且进一步设置控制部,用于控制空气向所述第1空气袋及所述第2空气袋的给排,以使左右任一侧的第1空气袋与另一侧的第2空气袋同时膨胀。通过以上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同时膨胀右侧的第1空气袋与左侧的第2空气袋,使被施疗者的上半身向右侧扭动地进行施疗,相反地,可以通过同时膨胀左侧的第1空气袋与右侧的第2空气袋,来使被施疗者的上半身向左侧扭动地进行施疗。此外,还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靠背部上安装有所述被施疗单元的左右的附近设有第2空气袋,从后方按压被施疗者背部的左右部分,并且进一步设置控制部,用于控制空气向所述第1空气袋及所述第2空气袋的给排,以使左右任一侧的第1空气袋与另一侧的第2空气袋同时膨胀。通过以上结构,能以从正面侧及背面侧夹持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的部位的方式进行按压施疗或者按压保持。此外,所述部位的正面侧存在一种叫做肩内陵的穴位,且所述部位的背面侧存在一种叫做天宗的穴位。因此,通过刺激天宗能够获得改善肩部到上臂之间麻木现象的效果。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一种椅子型按摩机,该按摩机能够轻松地进行将可拆装的施疗单元安装到靠背部的安装作业,能在安装有施疗单元的状态下调节对被施疗者进行施疗的位置,并且,在取下施疗单元的状态下实现小型化。并且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一种能够在不使用时使施疗单元后退从而实现小型化的椅子型按摩机。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椅子型按摩机的功能模块图。图3是用于表示施疗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将靠背部和左右施疗单元分离开的状态。图4是表示从斜前方观察左侧的施疗单元时其结构的立体图,上侧表示施疗单元从底座分离的状态、下侧表示两者相连接的状态。图5是表示从斜后方观察左侧的施疗单元时其结构的立体图,上侧表示施疗单元从底座分离的状态、下侧表示两者相连接的状态。图6是具体表示锁固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左侧的施疗单元的立体图,也是用于对能使施疗部向左右方向动作的机构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施疗单元取下主体壳时的立体图,也是用于对能使施疗部向上下方向动作的位置调节机构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图8所示施疗单元的分解图。图10是表示椅子型按摩机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从与图10不同的方向观察椅子型按摩机时其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用于表示施疗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将靠背部和左侧的施疗单元分离开的状态。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施疗单元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锁固机构的可动单元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可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0047]图16是施疗单元的外观立体图,示出从单元主体取下外侧罩之后主体壳内的状态。图17是表示锁固机构的固定单元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其中,图(a)表示从某一方向观察时的外观,图(b)表示从另一方向观察时的外观。图18是图17所示固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表示将可动单元插入、拔出于固定单元的工序的图。图20是表示对施疗单元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置调节动作的图,其中,图(a)表示单元主体的空气袋安置面位于相对下方的状态,图(b)表示位于上方的状态。图21用于对采用了施疗单元的施疗动作进行说明,是表示从上方俯视就坐于椅子型按摩机的被施疗者的状态的模式图,其中,图(a)表示进行夹持揉搓按摩的状态,图 (b)表示进行扭动按摩的状态。图22用于对采用了施疗单元的施疗动作进行说明,是使靠背部向后方倾倒而可以斜靠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模式图,其中,图(a)表示向同一方向扭动上半身及下半身并进行施疗时的动作,图(b)表示向相反方向扭动上半身及下半身并进行施疗时的动作。图23是椅子型按摩机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正面模式图,其中,仅示出背部框架及施疗单元。图M是图23所示椅子型按摩机的俯视图。图25是表示使空气袋膨胀时作用于施疗单元及背部框架的力的俯视模式图。图沈是表示椅子型按摩机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结构的正面模式图,其中,仅示出背部框架及施疗单元。图27是图沈所示椅子型按摩机的俯视图。图观是表示椅子型按摩机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结构的正面模式图,其中,仅示出背部框架及施疗单元。图四是图观所示椅子型按摩机的俯视图。图30是表示右侧的施疗单元的结构的立体模式图,其中,图(a)表示从后方对上臂及肩部附近进行施疗时的状态,图(b)表示从侧方进行施疗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椅子型按摩机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椅子型按摩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主要包括被施疗者就座的座部2 ;支承该被施疗者的上半身的靠背部3 ; 支承脚的脚载置部4;支承臂部的扶手部(置臂部)5。应予说明,以下说明中所采用的方向概念与就坐于座部2的被施疗者所观察到的方向概念一致,其他情况将会适当说明。座部2在与地面接触的基台加上设有未图示的框架结构,并且,为了能将上表面作为座面2b使用,大致平坦地形成有座面部2c,该座面部2c设置于上述框架结构的上部。 此外,座面2b其前部与后部相比位于上方从而形成倾斜面,能从下方支承就座的被施疗者的臂部及大腿部。[0067]座部2的前方设置有用于对被施疗者的脚掌、脚腕、以及腿肚子进行施疗的脚载置部4。脚载置部4用于支承被施疗者的腿部的下腿(即从膝盖到脚腕的部位),具有位于下腿的背面的背面部4a、连接于该背面部如的左右的侧部并且位于左右下腿外侧的外侧面部4b、以及设于左右的外侧面部4b、4b之间用于分隔左右下腿的分隔部如。此外,背面部如、外侧面部4b、以及分隔部如其下部连接有平板状的脚掌支承部4d,用于支承被施疗者的脚掌。根据以上脚载置部4,从后方以及左右的侧方支承被施疗者的左右下腿的同时, 还能从下方支承脚掌。此外,脚载置部4能够上下分割为上侧脚载置部如和包括脚掌支承部4d的下侧脚载置部4f,上侧脚载置部如和下侧脚载置部能够相对靠近或者背离。座部2的两侧设有扶手部5固定地支承于座部2的基台加。该扶手部5在座部 2的两侧从比座部2的后端更靠后的位置延伸设置到座部2的前端位置附近。并且,扶手部5的上表面形成有后半部分向后方下降的后倾面5a,前半部分形成有向前方下降的前倾面恥,这样,被施疗者可以将前臂置于该后倾面fe或者前倾面恥从而作为肘载置部使用。 该左右扶手部5其内侧面5c (即彼此对向的面)从俯视观察时都沿着前后方向彼此大致平行,并以尺寸Dl间隔且对向,其中Dl与座面2b的宽度大致相同。此外,扶手部5的外侧面设有手施疗机6。该手施疗机6大致呈筒状,就座的被施疗者可以从后部将手插入,由以下所述设置于内部的空气袋9 (参见图幻对手及手腕进行按压施疗。座部2的后方设有支承被施疗者上半身的靠背部3。该靠背部3从正面观察呈大致长方形,其大小设定为在正常体型的成年男性就座于椅子型按摩机1时,从按摩机的外部无法看到该成年男性身体的一部分。更具体地,靠背部3的宽度尺寸D2设定为与上述扶手部5的内侧面5c、5c的间隔尺寸Dl大致相同,或者略小于D1。靠背部3的左右侧部设置有对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进行施疗的施疗单元7A。该施疗单元7A可以拆装自如地连接在比靠背部3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略高的位置,比接触于上半身的背面的靠背部3的前表面3a更向前方突出。此外,关于该施疗单元7A,会在后面进一步详细说明。图2是如上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1的功能模块图。如图2所示,椅子型按摩机1 具有载置于座部2的下部的控制部10,由泵及电磁阀构成的给排气装置15经由驱动部11 连接于该控制部10,该给排气装置15上通过空气管道连接有多个空气袋9。驱动部11根据来自于控制部10的指令驱动给排气装置15,从而使每个空气袋9膨胀或收缩。这些空气袋9设置于椅子型按摩机1的各个部位。更具体地说明,在座部2上,座面部2c的前侧左右部分和后侧左右部分共设有4个空气袋9,能够通过膨胀和收缩对就坐的被施疗者的臀部的左右部分及各大腿部施加按压刺激。此外,在脚载置部4上,背面部如、外侧面部4b、分隔部4c、以及脚掌支承部4d均设有空气袋9。此外,能够通过设置于上侧脚载置部如的空气袋9分别从侧方对左右下腿进行夹入式的按压施疗及支承,从背面侧对腿肚子施加按压刺激。此外,能够通过下侧脚载置部4f从侧方夹入脚腕并进行按压施疗及支承,从后方对脚腕施加按压刺激,并从下方对脚掌施加按压刺激。设置于扶手部5的侧方的手施疗机6上设有2个空气袋9,通过膨胀和收缩,能够将从手掌延长的部分及从手指甲延长的部分夹入,对插入手施疗机6的被施疗者的手腕附近进行按压。[0074]靠背部3中,下侧的左右部分、及用于施疗上臂和肩部附近的施疗单元7A的安装处附近设有空气袋9 (参见图幻。设置于下侧的左右部分的空气袋9通过膨胀和收缩能够从背面侧对被施疗者腰部的左右部分施加按压刺激。此外,设置于施疗单元7A的安置处附近的空气袋9通过膨胀和收缩对被施疗者的肩胛骨附近施加按压刺激。此外,左右的施疗单元7A上也设有空气袋9。这些空气袋9通过膨胀和收缩能够从侧方及大致前方按压并支承上臂和肩部附近,关于这些空气袋9见以下详述。此外,如图2所示,控制部10通过驱动部12与直动式致动器16、17连接。该直动式致动器16、17收容于座部2内,直动式致动器16能够基于来自控制部10的指令通过驱动部12进行伸缩动作,使靠背部3倾倒。更具体地,靠背部3的下部枢支于座部2的后部附近,通过直动式致动器16进行伸缩动作,靠背部3能以该枢支处为中心向前后方向摇动, 从图1所示的竖立状态后倾直至靠背部3的前表面3a与椅子型按摩机1的触地面基本平行,或者前倾直至靠背部3的前表面3a嵌入左右的扶手部5、5之间、接触于或者临近于座部2的座面加。此外,如上所述将靠背部3前倾至左右的扶手部5、5之间是通过直动式致动器执行的,这里也可以进行替换,断开靠背部3和直动式致动器16之间的连接,通过手动使靠背部3前倾。另外,直动式致动器17也能基于来自控制部10的指令通过驱动部12进行伸缩动作,使脚载置部4摇动。更具体地,脚载置部4的上部枢支于座部2的前部附近,通过直动式致动器17进行伸缩动作,从而可以使脚载置部4以该枢支处为中心,在从图1所示的垂下状态到脚载置部4的背面部如达到与触地面基本平行的状态的范围内向前后方向摇动。 此外,对于因上述直动式致动器16、17而引起的靠背部3的倾倒动作以及脚载置部4的摇动动作,已经公开于多项公知技术中,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中,可以采用上述公知技术。此外,内置于脚载置部4的伸缩机构18经由驱动部13连接于控制部10。该伸缩机构18由未图示的马达、齿条以及齿轮,或者马达以及导电弓机构等构成。并且,基于来自控制部10的指令通过驱动部13进行伸缩动作,在从图1所示的邻接状态到两脚载置部如、 4f以特定距离背离的背离状态的范围内改变上侧脚载置部4e和下侧脚载置部4f的相对位置。对于上述伸缩机构18的结构及动作,已经公开于公知技术,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中,可以采用该公知技术。此外,机械式的背部用施疗机19经由驱动部14连接于控制部10。该背部用施疗机19收容于靠背部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其左右臂向靠背部3的前表面侧延伸并且前端安装有施疗件。并且,基于来自控制部10的指令通过驱动部14的驱动,能使左右的施疗件进行三维动作,对被施疗者的背部进行搓揉按摩、敲打按摩、以及指压按摩。此外,通过收容于靠背部3中且未图示的致动器,能够沿靠背部3进行升降动作,除了能在腰部到肩部的范围内调整上述各种按摩位置之外,还能使施疗件在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下进行升降动作, 从而对被施疗者的背部进行滚压按摩。此外,对于上述背部用施疗机19的结构及动作,已公开于公知技术,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中,可以采用该公知技术。此外,由被施疗者进行操控的操作器20连接于控制部10。该操作器20除了设有用于启动椅子型按摩机1的电源开关之外,还设有用于选择以及确定上述各种动作的多个开关,通过被施疗者对这些开关进行操控,可以使椅子型按摩机1执行所选择的动作。[0081][施疗单元的结构]下面,对连接于靠背部3将上臂和肩部附近作为施疗对象的施疗单元7A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表示施疗单元7A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将靠背部3与左右的施疗单元7A分离开的状态。如图3所示,靠背部3具有大致呈矩形框状且为树脂成型品的背部框架3,图 1所示的靠背部3在上述背部框架北的前面配设有长方形的背部靠垫3c (参见图1所示的双点划线)。并且,上述背部用施疗机19配置于背部框架北的中央部位的开口 3d内。背部框架北的左右部位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后方凹陷的凹部:3e,通过安装于该凹部3e的底座(单元连接部)101能够可拆装地将施疗单元7A安装于背部框架北。在图3 中,右侧的底座101呈从背部框架北分离的状态,左侧的底座101呈安装于背部框架北的状态。图4是表示从斜前方观察左侧的施疗单元时其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斜后方观察左侧的施疗单元时其结构的立体图。并且,在该图4及图5中,分别在上侧表示施疗单元7A分离于底座101的状态,在下侧表示两者相连接的状态。如该图4及图5所示,施疗单元7A具有主体壳(基部)102,该主体壳102包括 侧壁以环绕梯形底板周缘部的状态竖立设置的外侧罩103 ;用于封闭该外侧罩103的开口的内侧罩104。该主体壳102构成为内侧罩104相对于外侧罩103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心侧。 并且,主体壳102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从后方的基部向前方的前端部逐渐减小,从侧面观察呈梯形,且基部安装有连接台105可拆装地连接于底座101。连接台105形成为其前后方向的厚度尺寸较小的竖长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其上下方向的尺寸略小于主体壳102的基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并且,底座101从外观上看其尺寸与连接台105相同,都是前后方向的厚度尺寸较小的竖长的长方体形状。此外,底座101 及连接台105的彼此对向的面即连接面101a、10 均为大致平坦的面,一旦连接台105连接到底座101,则两连接面IOlaUOfe能够紧密结合。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中设有锁固机构110用于将施疗单元7A 拆装自如地连接于靠背部3 (参见图5的下侧图)。该锁固机构110主要由设置于施疗单元 7A的连接台105上的导正销(支承突起)111和解锁杠杆(操作部)112、以及设置于底座 101上的锁固臂(卡止部)113构成。下面,参见对锁固机构110进行详细表示的立体图6, 对该锁固机构110进行详细说明。[锁固机构]如图4及图5所示,圆棍状的导正销111突出设置于连接台105的连接面10 并朝向底座101 (即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方向)。亦如图6所示,该导正销111形成为其截面直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向前端逐渐减小的尖细形状,前端附近形成有环绕式的槽状凹部111a。并且,连接台105内导正销111的后方收容有解锁杠杆112。如图6所示,该解锁杠杆112由沿左右方向延长的棒状体构成,其前端部形成连接于锁固臂113的杆侧连接部112a。该杆侧连接部11 的前端俯视时呈圆弧状。并且,解锁杠杆112的前端部附近向后方突出设置有梯形的操作突起112b。该解锁杠杆112在收容于连接台105内的状态下,其杆侧连接部11 从形成于连接面10 上的开口 10 露出(参见图4),并且,其操作突起112b从形成于连接台105的后表面的大致中央的操作窗105c露出(参见图幻。此外,更具体地说,解锁杠杆112的杆侧连接部11 呈从连接面10 的开口 10 略突出的状态。此外,收容于连接台105内的解锁杠杆112,其基部112c枢支于连接台105,并且在与操作突起112b相对应的位置通过配设于解锁杠杆112的前方的施压装置即压缩弹簧 114向后方施压。因此,透过操作窗105c用指尖将操作突起112b向前方按压,就能使前端的杆侧连接部11 向前方摇动,将指尖从操作突起112b拿开,就能由压缩弹簧114将杆侧连接部11 拉回到后方。另外,如图5所示,底座101的后部形成有向前方凹陷并向左右方向延长的收容槽 101b,该收容槽IOlb中收容有锁固臂113。如图6所示,锁固臂113由沿左右方向延长的棒状体构成,其基端部设有卡合于上述杆侧连接部11 的臂侧连接部113a。该臂侧连接部113a形成为前后分叉的双腿形状,杆侧连接部11 可以内嵌于该双腿之间所形成的凹陷处。并且,锁固臂113的前端部形成有向前方弯曲并呈楔形爪状的卡止爪11北,该卡止爪 113b能够卡合于形成在导正销111的前端附近的凹部111a。所述锁固臂113其臂侧连接部113a从形成于底座101的连接面IOla的开口 IOlc 露出并收容于收容槽101b。这里,本实施方式中,锁固臂113的臂侧连接部113a与底座101 的连接面IOla相比更靠近开口 IOlc的内侧方向,不会从连接面IOla向外侧突出。锁固臂 113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可以在收容于收容槽IOlb的状态下实现枢支,臂侧连接部 113a及卡止爪11 可彼此反向地向前后方向摇动。此外,底座101其连接面IOla上形成有在上述开口 IOlc的前方开口的插通孔 101d。该插通孔IOld形成为与收容槽IOlb平行,与施疗单元7A连接时,导正销111可插通于该插通孔101d。并且,上述收容槽IOlb中左右方向的内侧部位形成有连通到插通孔 IOld的内部的连通孔(未图示),锁固臂113的卡止爪11 能够穿过该连通孔相对于插通孔IOld的内部进退。下面,对施疗单元7A和底座101之间的拆装进行说明。将施疗单元7A靠近底座 101,则导正销111插通于底座101的插通孔101d,连接台105的连接面10 与底座101的连接面IOla相抵接。此时,从连接面10 略微突出的解锁杠杆112的杆侧连接部11 内嵌于锁固臂113的臂侧连接部113a并卡合。这里,解锁杠杆112由压缩弹簧114(参见图6) 施压,杆侧连接部11 能在无外力施加的状态下位于后方,因此卡合于杆侧连接部11 的臂侧连接部113a也能相对地位于后方,卡止爪11 则位于前方。因此,卡止爪11 从收容槽IOlb伸入到插通孔IOld的内部,卡合于位于此处、形成于导正销111上的凹部111a。 从而,导正销111能够通过卡止爪11 卡止,施疗单元7A能以连接于底座101的状态被固定(锁固)。另外,在施疗单元7A固定于底座101的状态下,透过操作窗105c向前方按压解锁杆112的操作突起112b,则解锁杠杆112能够对抗压缩弹簧114的施压力向前方摇动。从而,杆侧连接部11 与臂侧连接部113a共同向前方移动,与此同时卡止爪11 后退并从凹部Illa脱落。从而,导正销111的固定状态(卡止状态)被解除,所以能从左右方向的外侧取下施疗单元7A。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中,只需通过将施疗单元7A安装于底座101的操作,就能由该底座101将施疗单元7A简便地连接并固定于靠背部3,拆卸时也只需按压操作突起112b就能解除固定状态,因此,比较容易进行施疗单元7A的拆装作业。此
11外,由于施疗单元7A形成为左右分离体,所以能够对左右的施疗单元7A分别进行上述拆装作业,实现作业的简易化,同时也能将各施疗单元7A小型化,从而搬运起来比较容易。此外,在卸下施疗单元7A的状态下,底座101的连接面IOla是平坦的,该连接面 IOla上不会形成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物。因此,卸下施疗单元7A时能够减小靠背部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D2(参见图1),从而使靠背部3前倾至嵌入到左右的扶手部5、5之间,在使椅子型按摩机1小型化的状态下进行搬运。并且,这里补充说明,靠背部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D2(参见图1),更准确地说,是左右的底座101安装于背部框架北时,该左右的底座101的连接面IOla之间的距离。[施疗部]如图3所示,上述施疗单元7A设有施疗部120,能够通过给排气而膨胀收缩,对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的部位进行按压施疗。该施疗部120在施疗单元7A固定于靠背部3的状态下能够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动。下面,对该施疗部120进行说明。图7是左侧施疗单元7A的立体图,用于对使施疗部120向左右方向移动的机构进行说明。施疗部120包括形成为平板状的可动板121、及将该可动板121支承于内侧罩104 的旋转台122。旋转台122安装在内侧罩104的基部附近位于连接台105的前方,详细地说,在指定的角度范围内围绕左右方向的轴可旋转地安装于内侧罩104。旋转台122具有板支承部123,该板支承部123具备向左右方向的内侧方向开口的开口 123a并且形成为竖长的盒状。该板支承部123的前壁部的上部及下部形成有切口 12 向左右方向延长并且一端连通于开口 123a,上下切口 123b之间的前壁部上形成有切槽部123c连通于开口 123a连通。另外,可动板121与主体壳102同样形成为其上下方向的尺寸从后侧的基部向前侧的前端部越来越小的大致梯形形状,其基部形成有连接于板支承部123的连接基部125。 该连接基部125包括从可动板121的基部进一步向后方延长并呈竖长的长方形形状的延长板12 ;竖立地设置于该延长板12 的上端及下端的端部板12 ;从延长板12 的后端翻折的折板125c。这里,分隔且对向地设置上下的端部板12恥、125b,使其距离与板支承部123的上下的切口 123b、12 的间隔尺寸基本相同,并且设置为分别从延长板12 的上端及下端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及后侧延长。上述可动板121以上下的端部板12 的后部可插入上下的切口 12 的方式连接于板支承部123。并且,板支承部123内螺合有向上下方向延长的圆柱形的支承销126,上下的端部板12 的后部枢支于该支承销126的上端及下端。此外,支承销1 上卷绕有扭转弹簧(扭簧)127。该扭转弹簧127其一侧的钩127a支承于板支承部123的后壁部,另一侧的钩127b贯通于切槽123c并支承于可动板121的延长板12 及折板125c之间,该扭转弹簧127能使可动板121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施压。因此,可动板121能够以支承销1 为中心、前端部向左右方向摇动,并且向靠近内侧罩104的外侧施压。图8是施疗单元7A取下主体壳102后的立体图,用于对能使施疗部向上下方向动作的位置调节机构进行说明。此外,图9是图8所示的施疗单元7A的分解图。如图9所示, 旋转台122上左右方向的外侧部分设置有台支承圆柱130,形成为圆柱形、轴心大致朝向于左右方向。即旋转台122由上述形成为盒状且相对位于内侧方向的板支承部123与相对位于外侧方向的台支承圆柱130相互连接而形成。该台支承圆柱130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轴芯彼此一致的旋转轴131,并且,中间间隔着该旋转轴131突出设置有2个导向突起132。内侧罩104的基部附近形成有可插入上述旋转轴131的轴孔104a、及可插入导向突起132的2个导向孔104b,该导向孔104b呈以轴孔10 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因此, 轴孔10 及导向孔104b上可以分别插入旋转轴131及导向突起132,如果将旋转台122从内侧安装于内侧罩104,则旋转台122能够在导向突起132于导孔10 内可以移动的范围内以旋转轴131为中心旋转。此外,如果将旋转台122安装于内侧罩104,则旋转轴131及导向突起132能够共同从内侧罩104的外表面突出。从内侧罩104的外表面突出的2个导向突起132上套有突起帽133。该突起帽133 由一端向内侧开口的2个筒状收容部133a、及将上述2个筒状收容部133a的一端连接起来的连接板13 构成。其中,筒状收容部133a可以通过上述开口使导向突起132插入,在连接板13 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133c。此外,如果从内侧罩104突出的2个导向突起132 套入该突起帽133的2个筒状收容部133a,则旋转轴131能够插入到中央部的贯通孔133c 中。此外,突起帽133上通过分别外嵌于2个筒状收容部133a的压缩盘簧135安装有长方形形状的弹簧压紧板136。该弹簧压紧板136在两端部形成有可以插通筒状收容部 133a的贯通孔136a,并且在中央部形成有直径略小的贯通孔136b。下面对上述位置调节机构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将内侧罩104从外侧方向安装于旋转台122的台支承圆柱130。此时,旋转轴131及导向突起132从内侧罩104 的轴孔10 及导孔104b向外侧方向突出。然后,将突起帽133以套上筒状收容部133a的方式从外侧方向安装于突出的2个导孔104b,则旋转台122和突起帽133能从左右方向夹紧内侧罩104。此外,令压缩盘簧135呈外嵌于各筒状收容部133a的状态,并且将筒状收容部133a插入贯通孔136a,从外侧方向安装弹簧压紧板136。此时,旋转轴131插入弹簧压紧板136的中央部的贯通孔136,其前端部向弹簧压紧板136的外侧方向突出。最后,该前端部的外周形成有螺纹牙,通过垫片与螺母137螺合,从而完成位置调节机构的组装(参见图8)。此外,如图9所示,内侧罩104的基部形成有另一贯通孔138,通过将突出设置于连接台105的外侧端面的螺栓139a插入该贯通孔138并用螺母139b螺合,能够连接内侧罩 104与连接台105。通过上述方式组装起来的位置调节机构中,压缩盘簧135的弹力能够通过弹簧压紧板136及旋转轴131传送至旋转台122,将该旋转台122向外侧方向、即靠近内侧罩104 的方向施压。通过该压力,在旋转台122的台支承圆柱130与内侧罩104的接触面上产生静摩擦力,能使旋转台122对内侧罩104的相对姿势保持不变。另外,如果通过手动等方式施加外力,对抗该静摩擦力使旋转台122以旋转轴131为中心旋转,则能在导向突起132的可动范围内旋转,如果撤掉外力,则再度由静摩擦力将旋转后的姿势保持住。[空气配管]可以通过位置调节机构旋转的旋转台122上支承有如上所述能向左右方向摇动的可动板121。如图7所示,该可动板121与内侧罩104之间、以及可动板121的表面(即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方向的面)均设有空气袋9,可以通过配管向该空气袋9供给空气,其中,所述配管连接于椅子型按摩机1的座部2的下部所设有的给排气装置15(参见图2)。对该配管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如图3所示,背部框架北的凹部!Be形成有向前后方向贯通的配管孔201,穿过该配管孔201引出有挠性的空气管道。并且,下面在对配管进行说明所参见的各附图中,以虚线200对通过空气管道而提供的空气的流通路径进行模式性表示。然后,如图5所示,安装于靠背部3的底座101其后壁面突出设置有管状的连接管 202,从配管孔201引出的空气管道连接于该连接管202。底座101的连接面IOla上插通孔IOld的上方形成有向左右方向的内侧方向凹陷的凹部101e,该凹部IOle的底面形成有插孔203。并且,底座101内铺设有配管(未图示)一端连通于连接管202、另一端连通于插孔203。此外,图中未示出的0型环与压板140共同嵌入上述凹部101e,形成于压板140 上的贯通孔140a及0型环的孔均连通于插孔203。如图4所示,施疗单元7A的连接台105其连接面10 上与插孔203对应的位置突出设置有管状的插销204。因此,通过将连接台105连接到底座101,能使插销204插入插孔203,彼此连通。此外,上述0型环采用其内径略小于插销204外径的环,插孔203和插销204间可以气密性连接。然后,如图9所示,连接台105的外侧端面突出设置有管状的插销205,设置于连接面10 的插销204与该插销205连通,连接台105内铺设有图中未示出的配管。连接于连接台105的外侧端面的内侧罩104上与插销205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104d,如果连接台105与内侧罩104连接,则插销205穿过贯通孔104d向主体壳102(参见图4)内突出。此外,空气软管的一端连接于该销205。内侧罩104的前端部附近及中央部分形成有贯通孔l(Me、104f,一端连接于插销 205的空气软管在主体壳102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贯通于前端侧的贯通孔104e,另一部分贯通于中央部位的贯通孔104f,分别向内侧罩104的表面侧延长。并且,从贯通孔l(Me延长出来的空气软管连接到配设在内侧罩104及可动板121之间的空气袋9(参见图7),从贯通孔104f延长出来的空气软管通过形成于可动板121的前端部附近的贯通孔121a被引出,连接到配设于可动板121的表面侧的空气袋9 (参见图7)。此外,如图9所示,可动板121的背面侧(即配设于可动板121和内侧罩104之间的空气袋9与可动板121之间)配设有由氨基甲酸乙酯等形成的衬垫141 (也参见图7)。 该衬垫141呈与可动板121基本相同的梯形,具有指定的厚度尺寸,中央部分形成有向前后方向延长的配管用凹槽141a。并且,从内侧罩104的贯通孔104f向可动板121的贯通孔 121a延长的空气软管埋设于该配管用凹槽141a内。通过以上结构,能够在靠背部3安装有施疗单元7A的状态下,从给排气装置15供给空气,经由底座101及连接台105内的配管,通过从主体壳102内延长出来的空气软管, 向内侧罩104及可动板121之间的空气袋9、以及配设于可动板121的表面侧的空气袋9输送上述空气。并且,通过内侧罩104及可动板121之间的空气袋9的膨胀收缩,可动板121 能以支承销126(参见图7)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摇动,通过配设于可动板121的表面侧的空气袋9的膨胀收缩,能够改变对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的部位施加的按压力。此外,通过使可动板121以旋转轴131为中心旋转,能够调节施疗部12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改变对被施疗者的按压位置。(实施方式2)下面,对椅子型按摩机1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结构进行说明。[0122][椅子型按摩机的整体结构]图10是表示椅子型按摩机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从与图10不同的方向观察椅子型按摩机时其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主要包括被施疗者就坐的座部2 ;支承该被施疗者的上半身的靠背部3 ;支承脚的脚载置部4 ;支承臂部的扶手部(置臂部)5。此外,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的整体结构除施疗单元7B外,均与已经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中,对应于实施方式1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的部分、以及具有同样结构的部分,均使用同一种符号,所以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也具有图2的模块图所示的结构和功能,所以也可以在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相同的位置处设置空气袋9。[施疗单元的结构]下面,对连接于靠背部3、以上臂及肩部附近为施疗对象的施疗单元7B进行说明。 图12是用于表示施疗单元7B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将靠背部3和左侧的施疗单元7B分离开的状态。此外,这里省略右侧的施疗单元7B,但是两施疗单元7B是左右对称的结构,所以下面只对左侧的施疗单元7B进行说明。此外,图13是表示施疗单元7B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靠背部3具有大致矩形框架状的背部框架北,图10所示的靠背部3 构成为在该背部框架北的前表面配设有长方形形状的背部靠垫3c。此外,背部框架北的中央部分的开口 3d内配设有上述背部用施疗器19。施疗单元7B具备具有空气袋9的单元主体30、以及将该单元主体30拆装自如地连接并固定于背部框架北的锁固机构31,并且该锁固机构31由设置于单元主体30上的可动单元32、以及设置于背部框架北上的固定单元33构成。[单元主体]如图13所示,单元主体30,设置其侧壁以环绕长方形形状的底板的周缘部的方式竖立,具有中空的主体壳35,该主体壳35包括连接到背部框架北时向左右方向的中心开口的外侧罩36、以及用于封闭该外侧罩36的开口的内侧罩37。该主体壳35具有与上述侧壁的高度尺寸相当的厚度尺寸,安装有空气袋9的前侧部分的上端的厚度尺寸D2比下端的厚度尺寸Dl大。因此,内侧罩37上,安装有空气袋9的空气袋安置面37a形成为倾斜面以从下端向上端更靠近左右方向的中心。空气袋安置面37a上安装有3个重叠的空气袋9。各空气袋9具有收缩时呈平坦的长方形形状的中空的膨胀部9a、以及从该膨胀部9a的一个长边部的两侧部延长的板状的基部%,两基部9b、9b之间安装有连通到膨胀部9a内部空间的管状的套筒9c。并且,上述空气袋9通过间隔物38安装于空气袋安置面37a。间隔物38呈正方体形状,形成有贯通左右表面的贯通孔38a,并且,等间隔且平行地形成有3个切槽38b以垂直相交于该贯通孔38a,并使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前表面均具有开口。重叠的3个空气袋9其板状的基部9b能够插入各切槽38b,从而各基部9b之间的空间保持一定,并且通过1根螺栓(未图示)连接于空气袋安置面37a,该螺栓贯通于间隔物 38的贯通孔38a和形成于各基部9b上的贯通孔9d。此外,虽然图13中仅示出用于固定一个基部9b的间隔物38,但也可采用同样的间隔物38固定另一个基部%。[可动单元]图14是表示可动单元32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可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4所示,可动单元32具有枢支于圆棍状的杠杆销40上的杠杆部(操作部)41。该杠杆部41包括矩形板状的把持部42 ;从该把持部42的两端向背面侧竖立地设置的矩形板状的立板部43 ;突出设置于把持部42的背面且前端形成有贯通孔4 的拉杆支承部44。此外,上下的立板部43的前部形成有销孔43a,该销孔43a、43a之间轴心一致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立板部43b的后部形成有半圆形形状的锁挡装置43b,沿着立板部 43的表面方向向左右方向的中心侧突出。图16是施疗单元7B的外观立体图,对从单元主体30取下外侧罩36之后主体壳 35的内部进行表示。如该图16所示,主体壳35的内侧罩37的后部竖立地设有上下共2个凸缘37b朝向于主体壳35内部,通过该凸缘37b支承杠杆销40的两端。并且,对于上述杠杆部41,通过将以上状态的杠杆销40插入销孔43a中,能以杠杆销40为中心摇动操作把持部42。此外,杠杆销40上设置有未图示的施压装置,该施压装置向对抗于杠杆部41的拉拽操作(向外侧摇动的操作)的方向施压,只要被施疗者松手,杠杆部41就能回到锁挡装置 43b抵接于内侧罩37的背面的位置。如图14及图15所示,可动单元32进一步具备通过操作拉杆45连接于杠杆部 41的卡合爪46 ;收容操作拉杆45及卡合爪46的长形筒状的导向盒47。如图15所示,导向盒47形成为前后分割的结构,通过将后侧的保护壳49安装于前侧的导向盒主体48,可以形成具有内部空间的中空筒状的导向盒47,该导向盒47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截面呈圆弧状。此外,导向盒主体48其前端附近形成有贯通于导向盒47内外的长方形形状的狭孔48a,其基端部设置有椭圆形状的凸缘48b。导向盒47通过设置于该凸缘48b的螺栓孔眼48c能够竖立设置于单元主体30的内侧罩37的后部表面(参见图13)。此外,如图15所示,凸缘48b上形成有连通于导向盒47的内部空间的贯通孔48d, 并且配设有操作拉杆45能够通过该贯通孔48d贯通于导向盒47的内外。该操作拉杆由金属丝状的金属构件构成,且两端部45a、^b弯曲。此外,操作拉杆45中位于导向盒47的外侧的端部4 通过内侧罩37上的贯通孔37c向单元主体30内突出(参见图16),并且,卡止于杠杆部41的拉杆支承部44的贯通孔44a,位于导向盒47内的端部4 上安装有卡合爪46。卡合爪46其向左右方向延长的主体部46a的基端部(左右方向的外侧端部)上形成有支承部46b可以挂住操作拉杆45的端部45b,该支承部46b的附近设有向上下方向延长轴部46c。此外,主体部46a的前端部设有向前方突出的大致梯形形状的卡合突起46d,并且,主体部46a的前端部设有向后方延长的片簧状的施压部46e。此外,由上述主体部46a、 支承部46b、轴部46c、卡合突起46d、以及施压部46e构成的卡合爪46通过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型。上述卡合爪46,在收容于导向盒47内的状态下,由突出设置于导向盒47的保护壳49的内表面的轴承部49a支承其轴部46c,并且能以该轴部46c为中心向前后方向摇动。 此外,导向盒47内的卡合爪46通过片簧状的施压部46e推压导向盒47的保护壳49的内表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向前方施压,从而卡合突起46d能够从导向盒主体48的狭孔48a
16向外侧方向(前方)突出(参见图14)。对于上述可动单元32,如图15所示对杠杆部41的把持部42进行拉拽操作,则其作用力就会通过操作拉杆45传递至卡合爪46的支承部46b,卡合爪46前端的卡合突起46d 就会以轴部46c的轴心为中心向后方摇动。从而,卡合突起46d从向狭孔48a外侧方向突出的状态后退到狭孔48a内。另一方面,如果将手从杠杆部41拿开、解除拉拽操作,卡合爪 46前端的卡合突起46d就会通过施压部46e的施压力以轴部46c的轴心为中心向前方摇动。从而,卡合突起46d再次从狭孔48a向外侧方向突出。此外,如图14及图15所示,可动单元32具有沿着导向盒47的长度方向向左右方向延长的空气管道50。该空气管道50包括管道部50a,截面为圆形并且比导向盒47略短;凸缘50b,设置于该管道部50a的基端部;管状的套筒部50c,从该凸缘50b突出设置,朝向于与管道部50a相反的方向,并且与管道部50a呈同轴形状。此外,沿着管道部50a及套筒部50c通用的轴心50e形成有通气路径50d,从管道部50a的前端贯通到套筒部50c的基端。空气管道50其凸缘50b通过螺栓(未图示)等连接于主体壳35的内侧罩37的后部从而被固定,固定状态下的套筒部50c从内侧罩37突出到单元主体30内(参见图16)。 此外,上述导向盒47的导向盒主体48的表面48c (卡合突起46d突出一侧的面)呈以管道部50a为中心的大致圆弧形的面。如图16所示,该空气管道50的套筒部50c上连接有挠性的橡胶管51的一端。橡胶管51从套筒部50c延长地设置到单元主体30内,穿过贯通于内侧罩37前侧的空气袋安置面37a的贯通孔37d(同样参见图13),一直配设到单元主体30的外部。并且,橡胶管51 的另一端连接有未图示的分路接头,从该分路接头延长的3根软管连接于各空气袋9的套筒9c (参见图13)。因此,空气管道50内的通气路径50d与空气袋9c彼此连通。[固定单元]下面,对安装于背部框架北的固定单元33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固定单元33 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其中,图(a)表示从某一方向观察时的外观,图(b)表示从另一方向观察时的外观。此外,图18是图17所示固定单元33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7所示,固定单元33包括矩形平板状的折边55 ;设置于该折边55前侧(即表面5 侧)的有底圆筒状的腔室部56 ;设置于该腔室部56的更前侧的有底筒状的连接台57。上述折边55、腔室部56、以及连接台57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如图18所示,腔室部56具有朝向于左右方向的外侧方向的开口 56a,周壁部形成有通气孔56b贯通到折边55的背面55b。如图17所示,折边55的背面5 上突出设置有管状的套筒^c,上述通气孔56b连通于该套筒55c。该套筒55c上连接有具有挠性的空气管道(未图示),可以将给排气装置(参见图幻所提供的空气给排于腔室部56内。此外,如图18所示,腔室部56的开口 56a内嵌有2个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圆环状的密封部件60,该2个密封部件60夹有圆筒状的垫圈61,并且,紧固帽62具有与密封部件60同心状的贯通孔6 并且通过螺钉63连接于开口 56a的周缘部,从而密封部件60收容于开口 56a内。此外,密封部件60包括接触于开口 56a的内周面的外缘部60a ; 如下所述接触于空气管道50的外周面的内缘部60b ;位于两者之间、厚度尺寸比外缘部60a 及内缘部60b还小的薄片部60c。因此,薄片部60c弯曲,则内缘部60b能够沿着轴心方向以若干距离改变位置。
17[0148]如图18所示,连接台57与可动单元32的导向盒47 (参见图14)同样形成为中空的筒状,其与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截面为圆弧形并且形成有内部空间57a,还具有开口 57b 与腔室部56的开口 56a的开口方向一致。此外,该内部空间57a更详细地说呈以腔室部56 的轴心56c为中心的圆弧状,能够在轴心56c的外围方向留有剩余空间,并且形成能够收容导向盒47的形状。并且,连接台57的前侧壁部贯通式地形成有多个被卡合孔57c。该被卡合孔57c为矩形形状,分别设置在沿着上述轴心56c的方向以及环绕轴心56c的方向,呈矩阵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轴心56c的方向设置5列,在环绕轴心56c的方向设置3列,合计共设置15个被卡合孔57c。[施疗单元的插入、拔出及位置调节]图19是表示将可动单元32插入固定单元33或从其中拔出的工序的图。如图19 所示,使安装于施疗单元7B的可动单元32从左右方向的外侧方向向固定单元33靠近并连接到固定单元33(参见图19中的上图)。此外,可动单元32以其导向盒47插通于固定单元33上的连接台57的内部空间57a的方式、以及空气管道50的管道部50a能够经由紧固帽62的贯通孔6 插通于固定单元33上的腔室部56内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单元33。此时,从导向盒47的狭孔48a突出的卡合突起46d被连接台57的内壁面推压而后退,卡合突起46d到达与被卡合孔57c对向的位置时再次突出并与被卡合孔57c彼此卡合。因此,可动单元32能够固定地连接于固定单元33 (参见图19的下图),从而完成将施疗单元7B安装到靠背部3的操作。另外,将施疗单元7B从靠背部3分离时,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对杠杆部41进行拉拽操作。由此,如上述说明,卡合突起46d后退,与被卡合孔57c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因此能够将施疗单元7B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拉拽并从靠背部3分离。此外,根据以上说明可知,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中,杠杆部41的拉拽操作方向与将施疗单元7B从靠背部3 拽出的方向一致,因此能够简易地进行分离施疗单元7B的作业。此外,调节施疗单元7B的左右方向的位置时,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对杠杆部41进行拉拽操作。由此,卡合突起46d及被卡合孔57c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因此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施疗单元7B的单元主体30。此外,卡合突起46d与任一被卡合孔57c位于相向的适当位置,停止杠杆部41的拉拽操作,从而,卡合突起46d会再次卡合于被卡合孔57c,可动单元32能在该位置处连接于固定单元33,施疗单元7B在左右方向调节了位置的状态下固定于靠背部3。图20是表示对施疗单元7B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置调节动作的图,其中,图(a)表示单元主体30的空气袋安置面37a位于相对下方的状态,图(b)表示位于上方的状态。如图 20所示,也是通过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对杠杆部41进行拉拽操作来改变施疗单元7B的方向。 从而,卡合突起46d与被卡合孔57c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单元主体30能以空气管道50的轴心50e(参见图1 为中心在指定的范围内在上下方向转动。此外,卡合突起46d与任一被卡合孔57c位于相向的适当位置,停止杠杆部41的拉拽操作,从而,卡合突起46d会再次卡合于被卡合孔57c,可动单元32能在该位置处连接于固定单元33,施疗单元7B能在上下方向调节了位置的状态下固定于靠背部3。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其将施疗单元7B安装于靠背部3、从靠背部3取下、进行左右方向的位置调节、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调节等操作都能通过杠杆部41的拉拽操作这种单一性的操作来完成。因此,进行上述作业时无需记住多项操作方法,能够提升给被施疗者带来的便利性。此外,由于对施疗单元7B既可以进行左右方向的位置调节又可以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置调节,所以能够根据被施疗者的体型或者其期望的施疗位置对调整施疗单元7B的配置灵活地进行精细调整。此外,如上所述,单元主体30连接于靠背部3,则可动单元32的空气管道50与固定单元33的腔室部56连通。因此,能从给排气装置15 (参见图21)经过腔室部56以及空气管道50向施疗单元7B的空气袋9供给空气,通过给排气装置15的驱动使该空气袋9膨胀或收缩。此外,该空气袋9通过空气的供给其前部会比后部膨胀的要大。此外,施疗单元7B在连接到靠背部3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因为能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进行位置调节,所以其位置可以改变,此时,空气管道50沿着轴心50e(参见图15) 滑动,或者绕着轴心50e旋转。这里,如以上说明所述,插有空气管道50的腔室部56由2 个密封部件60气密性密封。并且,如以上结合附图18进行的说明所述,通过弯曲密封部件 60的薄片部60c,内缘部60b能够改变位置从而随动于进行滑动或者旋转动作的空气管道 50,内缘部60b及空气管道50的外周面之间的气密性能够得到保证。[按摩动作]图21用于说明采用了施疗单元7B的施疗动作,是从上方俯视就坐于椅子型按摩机1的被施疗者的状态的模式图,其中,图(a)表示进行夹持揉搓按摩的状态,图(b)表示进行扭动按摩的状态。图21 (a)所示的夹持揉搓按摩中,从给排气装置15向施疗单元7B的空气袋9 (以下称作空气袋9A)、以及靠背部3上施疗单元7B的安置处附近的空气袋9 (以下称作空气袋9B)供给空气,使空气袋9A、9B呈同时膨胀的状态。由此,能够从前后方向夹入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的部位来进行按压,刺激位于该部位正面侧的称作“肩内陵”的穴位、以及位于该部位背面侧的称作“天宗”的穴位。 应予说明,通过刺激肩内陵,能够获得改善前臂至大拇指麻木现象的效果,通过刺激天宗, 能够获得改善肩部至上臂麻木现象的效果。此外,图21 (b)所示的扭动按摩中,使左侧的空气袋9A与右侧的空气袋9B呈同时膨胀的状态,使右侧的空气袋9A与左侧的空气袋9B呈收缩的状态。由此,被施疗者的左半身由空气袋9A及靠背部3保持不动,右半身由空气袋9B推压至前方,从而能使被施疗者以上半身向左侧扭动的方式获得按摩。此外,与上述方式相反,使右侧的空气袋9A及左侧的空气袋9B呈同时膨胀的状态,使左侧的空气袋9A及右侧的空气袋9B呈收缩的状态,则能以上半身向右侧扭动的方式进行按摩。此外,还可以将图21(a)的夹持揉搓按摩及图21(b)的扭动按摩结合起来。例如, 使左侧的空气袋9A、9B及右侧的空气袋9B在呈同时膨胀的状态,则夹持被施疗者左半身的肩内陵及天宗并对其进行刺激的同时,能将右半身推向前方进行扭动按摩。此外,相反地, 使右侧的空气袋9A、9B及左侧的空气袋9B呈同时膨胀的状态,则夹持被施疗者右半身的肩内陵及天宗并对其进行刺激的同时,能将左半身推向前方进行扭动按摩。图22用于说明采用了施疗单元7B的施疗动作,是使靠背部3向后方倾倒而可以斜靠的椅子型按摩机1的模式图,其中,图(a)表示向同一方向扭动上半身及下半身并进行施疗时的动作,图(b)表示向相反方向扭动上半身及下半身并进行施疗时的动作。此外,如图2的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1中,座部2的后部的左右及前部的左右配设有空气袋9,在图22中,将以上配设于后部的左右的空气袋9表示为空气袋9C,将配设于前部的左右的空气袋9表示为空气袋9D。首先,对于图22 (a)所示动作进行说明,如附图左侧所示,右侧的施疗单元7B的空气袋9A、设置于靠背部3左侧的空气袋9B、以及设置于座部2左侧的空气袋9C、9D通过从给排气装置15(参见图幻供给空气呈同时膨胀的状态。从而,被施疗者的上半身的右侧部分(右肩及右胸附近)能够通过膨胀的空气袋9A向靠背部3侧推压并保持不动,在这种状态下,上半身及下半身的左侧部分能够通过空气袋9B、9C、9D向上推压而扭动。相反,如图 22(a)的附图右侧所示,通过使左侧的空气袋9A、及右侧的空气袋9B、9C、9D呈同时膨胀的状态,能使被施疗者上半身的左侧部分保持不动,同时向上推压上半身及下半身的右侧部分而实现扭动。此外,通过交替地进行图22(a)的附图左侧的状态和右侧的状态,能够同时向右侧及左侧交替地扭动被施疗者的上半身和下半身。下面,对于图22 (b)所示动作进行说明,如附图左侧所示,右侧的施疗单元7B的空气袋9A、设置于靠背部3左侧的空气袋9B、以及设置于座部2右侧的空气袋9C、9D通过从给排气装置15供给空气呈同时膨胀的状态。从而,被施疗者的上半身的右侧部分被推压在膨胀的空气袋9A及靠背部3之间并保持不动,在这种状态下,上半身的左侧部分由空气袋 9B向上推压,下半身的右侧部分由空气袋9C、9D向上推压,因此能够将上半身和下半身向彼此相反侧扭动。相反地,如图22(b)的附图右侧所示,通过使左侧的空气袋9A、及左侧的空气袋9C、9D呈同时膨胀的状态,能使被施疗者上半身的左侧部分保持不动,同时分别向上推压上半身的右侧部分及下半身的左侧部分而实现扭动。此外,通过交替地进行图22 (b) 的附图左侧的状态和右侧的状态,能够反复进行使被施疗者的上半身及下半身同时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扭动的按摩动作。此外,图22(a)、(b)中,座部2设有4个空气袋9C、9C、9D、9D时,虽然对使左侧的 2个空气袋9C、9D或者右侧的2个空气袋9C、9D同时膨胀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取而代之地仅使左侧或者右侧的空气袋9C、9D中的一侧空气袋膨胀,特别地,还可以仅使靠近被施疗者腰部的左侧或者右侧的空气袋9C膨胀。S卩,以图22(a)的附图左侧为例进行说明,则使右侧的空气袋9A及左侧的空气袋9B、9C膨胀,不使空气袋9D膨胀亦可。此外,以上按摩动作可以实现于实施方式1、2的任一椅子型按摩机1中。(实施方式3)图23是椅子型按摩机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正面模式图,其中,仅示出背部框架北及施疗单元70。此外,图M是图23所示椅子型按摩机的俯视图。该图23及图M所示的椅子型按摩机能够使施疗单元70沿着背部框架北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升降动作,并且,具有能够适当地支承由被施疗者施加到施疗单元70上的推压力的结构。下面,就对这种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对所示,背部框架北的侧部背面形成有向正面侧凹陷且向上下方向延长的背面侧凹部71,该背面侧凹部71上安装有沿着该背面侧凹部71向上下方向延长的齿条 72a(同样参见图23)。该齿条7 配设为齿列朝向于后方。此外,背部框架北的侧部正面形成有向背面侧凹陷且向上下方向延长的正面侧凹部73,该正面侧凹部73上安装有沿着该正面侧凹部73向上下方向延长的导轨74a(同样参见图2 。该齿条7 及导轨7 设置为彼此平行。
20[0171]另外,如图M所示,施疗单元70俯视观察呈大致“F”形状,包括向前后方向延长的侧壁体75 ;从该侧壁体75的后端部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延长的背面支承体76 ;从侧壁体75的前后方向的中部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延长的正面支承体77 ;安装于侧壁体75的前部内表面的空气袋9。背面支承体76呈与背面侧凹部71基本匹配的形状,其正面部分支承有小齿轮72b,从后方啮合于上述齿条72a并且能够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旋转。该小齿轮 72b上连接有马达78的旋转轴,通过马达78的旋转驱动能够沿齿条72a向上下方向滚动。 此外,正面支承体77呈与正面侧凹部73基本匹配的形状,其背面部分设置有辊筒74b,从左右方向的中央侧抵接于上述导轨74a,并且能够沿着该导轨74a向上下方向滚动。此外,虽然图23及图M并未进行表示,但是背部框架北的前侧设置有图10所示的背部靠垫3c,用于覆盖施疗单元70的正面支承体77的前表面。上述施疗单元70,通过马达78的旋转驱动可使小齿轮72b在齿条7 上滚动,从而沿着背部框架北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升降动作。此外,使空气袋9膨胀、从侧方按压被施疗者的上半身时,其反作用力将作用于施疗单元70,施疗单元70上施加有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外力。本实施方式中,能在背部框架北上适当地支承作用于该施疗单元70的反作用力。下面对这点进行说明。图25是表示使空气袋9膨胀时作用于施疗单元70及背部框架北的力的俯视模式图。如图25所示,通过空气袋9的膨胀,施疗单元70的侧壁体75的前部作用有力Fl朝向于左右方向的外侧。由此,可向同一方向对辊筒74b进行施压,导轨7 上也作用有力F2 朝向于左右方向的外侧。这里,侧壁体75的空气袋9的安装位置位于动力点,辊筒74b位于支点,此时小齿轮72b位于阻力点。因此,小齿轮72b以辊筒74b为支点向转动的方向施压,被该小齿轮 72b推压的齿条7 上作用有力F3朝向于大致前方。因此,通过作用于该导轨7 及齿条 7 上的力F2、F3,背部框架北的侧部作用有力偶M1,相对于侧部的端部能使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向前方靠近。然而,由于背部框架北上作用有因被施疗者的上半身向后倚靠而产生的朝向于后方的推压力F4,所以能够通过该推压力F4抵消力偶Ml。这样,能由背部框架北及被施疗者承受使空气袋9膨胀时作用于施疗单元70的力F1。此外,产生力偶Ml的力F3与因被施疗者而产生的推压力F4能够隔着背部框架北作用于彼此对向的方向,因此没有必要大幅度提高背部框架北的刚性来承受上述力F3、 F4,从而可以适当地承受因空气袋9的膨胀而产生的反作用力F1。此外,由于作用于小齿轮72b的作用力F3朝向于推压齿条72a的方向,所以能够防止施疗单元70进行升降动作时齿条7 从小齿轮72b分离而造成齿轮脱扣。(实施方式4)图沈是表示椅子型按摩机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结构的正面模式图,其中,仅示出背部框架北及施疗单元80。此外,图27是图沈所示椅子型按摩机的俯视图。该图沈及图27所示的椅子型按摩机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安装于背部框架北侧部的施疗单元80,并且具有在不使用时能使施疗单元80后退的结构。下面,对这种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沈所示,背部框架北的侧部形成有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凹陷的单元收容凹部81。此外,如图27所示,该单元收容凹部81的后方设置有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方向延长且形成单元收容凹部81后表面的气缸支承壁82,该气缸支承壁82上向前方延长地设置有后端部固定且伸缩自由的气缸83。气缸83的前端部安装有施疗单元80,随着气缸83的伸缩动作能向前后方向移动。此外,单元收容凹部81的侧面(即朝向于左右方向的外侧方向的面)的上部及下部安装有前后方向尺寸较长的导轨84a,施疗单元80的内侧面(即朝向于左右方向的中心侧的面)的上部及下部安装有前后方向尺寸较长的导杆84b对应于导轨 84a。导杆84b能够沿着导轨84a向前后方向相对地移动,由导轨8 及导杆84b构成导向装置84用于引导施疗单元8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此外,在图沈及图27中,导杆84b 构成为从施疗单元80的内侧面突出地设置,但仍然可以设置其并不突出。此外,还可以将导杆84b设置在施疗单元80的外侧面,这种情况下,导轨8 可以设置为例如从气缸支承壁8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端部向前方延长。从而,能够防止导杆84b干扰到被施疗者。通过以上结构,气缸83伸缩则施疗单元80就能由导向装置84引导并向前后方向滑动。并且,施疗单元80位于最前方时,朝向于被施疗者的上半身的侧面,位于最后方时, 处于背部框架北的侧方,因此施疗单元80的前端与背部框架北的前表面基本位于一个平面。此外,气缸83上经由驱动部连接有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部,能够根据该控制部的指令控制其伸缩动作。(实施方式5)图观是表示椅子型按摩机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结构的正面模式图,其中,仅示出背部框架北及施疗单元90。此外,图四是图观所示椅子型按摩机的俯视图。该图观及图四所示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施疗单元90,通过移动该施疗单元90能够选择性地从外侧方向或者后方对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进行施疗。下面,对这种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观及四所示,背部框架北的侧部正面形成有向后方凹陷且从正面观察呈矩形形状的单元收容凹部91,该单元收容凹部91收容有由向左右方向延长的螺杆92以及螺合于该螺杆的驱动螺母93构成的致动器94。此外,螺杆92具有与单元收容凹部9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基本相同的长度,能够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马达的驱动绕自身的轴心旋转。此外, 驱动螺母93上连接有施疗单元90。图30是表示右侧的施疗单元90的结构的立体模式图,其中,图(a)表示从后方对上臂及肩部附近进行施疗时的状态,图(b)表示从侧方进行施疗时的状态。此外,左侧的施疗单元90也具有同样的结构,所以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如该图30所示,施疗单元90从正面观察呈与单元收容凹部91基本相同的矩形形状,由主单元95及辅单元96构成。主单元95大致呈矩形盒状,与被施疗者相对的对向面 95a上设置有能够膨胀收缩的空气袋等施疗器97。此外,主单元95上形成有贯通孔95d,在左右方向从基部9 贯通到前端部95c,能够插通螺杆92。该主单元95的基部95b上连接有上述驱动螺母93。驱动螺母93大致呈长方体形状,配设于主单元95的基部95b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此外,驱动螺母93上形成有向左右方向贯通并且螺合于螺杆92的螺孔93a,在图30(a)所示的状态下,即螺孔93a及贯通孔95d插有螺杆92的状态下,主单元95和驱动螺母93左右平行。此外,驱动螺母93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端部9 及主单元95的基部%b之间悬空地架有金属线98,使两者之间留有若干空隙地连接起来(参见图30(b))。另外,辅单元96由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上侧部件96a及下侧部件96b构成,分别设置于主单元95的基部9 的上侧及下侧,从而中间间隔有驱动螺母93。此外,上侧部件96a 及下侧部件96b都通过铰链等由向上下方向延长的枢轴96c连接于主单元95的基部95b, 主单元95能够相对于辅单元96向前后方向转动。下面,对上述施疗单元90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30(a)所示,驱动螺母93位于螺杆92中间某一位置时,贯通孔95d上插通有螺杆92,主单元95使施疗器97朝向于正面 (前方),像图观及图四的右侧施疗单元90那样,该施疗单元9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侧部收容于背部框架北的单元收容凹部91内(图观及图四中,示出的是全部收容的状态)。 此时,施疗器97朝向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的背面,通过使施疗器97动作能够对该部位进行施疗。另外,旋转螺杆92使驱动螺母93左右移动,则施疗单元90也跟着移动,能在驱动螺母93沿着螺杆92可移动的范围内进行施疗单元9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调节。此外,还能使施疗器97 —边向左右方向移动一边动作。下面,驱动螺母93到达螺杆92的前端附近,则螺杆92从主单元95的贯通孔95d 脱落,主单元95能够相对于辅单元96绕枢轴96c自由转动。并且,驱动螺母93向外侧方向移动到达螺杆92的最前端,则主单元95被驱动螺母93推压,主单元95以枢轴96c为中心向前方转动。此外,在主单元95弯曲并向前方突出直至基本与辅单元96垂直相交的状态下,主单元95的基部95b的端面(图30(b)所示状态下的后端面)抵接于驱动螺母93 的前面,呈图30(b)所示状态(同样参见图观及图四所示左侧的施疗单元90)。此时,施疗单元90的施疗器97朝向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的外侧面,通过使施疗器97动作能够对该部位进行施疗。此外,使用空气袋作为施疗器97时,其膨胀时推压于被施疗者的反作用力会作用于施疗单元90,但是如上所述,由于驱动螺母93的前面抵接于主单元95的基部95b的端面,所以能由驱动螺母93承受该反作用力,主单元95能够保持图 30(b)所示的状态。此外,如图四所示,背部框架北的前侧配设有具有缓冲性的背部靠垫3c,如图四的左右的施疗单元90所示,无论主单元95呈图30 (a)、30 (b)所示任一状态,枢支于主单元 95的辅单元96都会由背部靠垫3c的后方收容于单元收容凹部91内。因此,被施疗者将上半身倚靠在靠背部3上时,其上半身产生的压力会通过背部靠垫3c作用于辅单元96,所以该辅单元96及主单元95的位置比较固定,特别地,能够限制其绕螺杆92的轴心旋转的方向的错位。此外,从图30(b)的状态开始旋转螺杆92,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移动驱动螺母93, 则通过金属线98将其与驱动螺母93连接的主单元95以枢轴96c为中心向后方转动。此外,安装于主单元95的施疗器97朝向正面,贯通孔95d朝向于左右方向,之后,该主单元95 进一步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移动,则贯通孔95d上插入螺杆92,回到图30(a)所示状态。此外,还可以在辅单元96与单元收容部91的壁部之间设置导向装置,以在左右方向上限制辅单元96的移动方向。从而,无论倚靠于靠背部3上的被施疗者施加给辅单元96 的压力如何,都能较为稳定地保证施疗单元90的位置。此外,也可在辅单元96上设置空气袋等施疗器97。工业可利用性本发明适用于能够容易进行将可拆装的施疗单元安装于靠背部的安装作业、在安装有施疗单元的状态下能够对被施疗者的施疗位置进行调节、并且在卸下施疗单元的状态下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椅子型按摩机。并且,本发明适用于能够在不使用时使施疗单元后退从而实现小型化的椅子型按摩机。符号说明[0198]1椅子型按摩机[0199]2座部[0200]3靠背部[0201]3b背部框架[0202]4脚载置部[0203]5扶手部[0204]7A、7B、70、80、90 施疗单元[0205]9空气袋[0206]30单元主体[0207]31锁固机构[0208]32可动单元[0209]33固定单元[0210]41杠杆部(操作部)[0211]46卡合爪[0212]46d卡合突起[0213]48a狭孔[0214]50空气管道[0215]56腔室部[0216]57连接台[0217]57c被卡合孔[0218]60密封部件[0219]101底座[0220]105连接台[0221]110锁固机构[0222]111导正销(支承突起)[0223]112解锁杠杆(操作部)[0224]113锁固臂(卡止部)[0225]102主体壳(基部)
权利要求1.一种椅子型按摩机,具备座部和靠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具有背部框架,通过靠垫支承被施疗者的上半身;施疗单元,安装在该背部框架的侧部,从侧方对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的部位进行施疗;所述施疗单元,设置为能在前后方向移动,位于最前方时,朝向于被施疗者的上半身的侧面,位于最后方时,处于所述背部框架的侧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疗单元,位于最后方时处于所述背部框架的侧方,该施疗单元的前端与该背部框架的前表面基本位于一个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框架,其侧部形成有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凹陷的凹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椅子型按摩机,其可拆装的施疗单元安装于靠背部的安装作业比较简单,能够在安装有施疗单元的状态下对被施疗者的施疗位置进行调节,还能在卸下施疗单元的状态下实现小型化。椅子型按摩机(1)具备座部和靠背部,所述靠背部具有背部框架,通过靠垫支承被施疗者的上半身;施疗单元,安装在该背部框架的侧部,从侧方对被施疗者的上臂及肩部附近的部位进行施疗;所述施疗单元,设置为能在前后方向移动,位于最前方时,朝向于被施疗者的上半身的侧面,位于最后方时,处于所述背部框架的侧方。
文档编号A61H15/00GK202069828SQ20099010047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2日
发明者四宫大介, 权代朗彦, 福山美文, 金明植 申请人:发美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