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疏枝刺柳珊瑚中提取出的咪唑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456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疏枝刺柳珊瑚中提取出的咪唑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的生物碱,具体来说涉及从疏枝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pseudossapo)提取的咪唑类生物碱中一类3H-pseudozoanthoxanthin生物碱,另外还涉及 这种生物碱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抗病毒方面的应用。 疏枝刺柳珊瑚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柳珊瑚目刺柳珊瑚属,国 内外对疏枝刺柳瑚瑚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仅见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篇文献(见文献1 苏镜娱;龙康侯;简志刚.中国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V)——疏枝刺甾醇的分离及鉴 定.1984,23(1) :97_101),从中分离到了疏枝刺甾醇(echissaposterol)和咖啡碱两个 化合物。3H-pseudozoanthoxanthin类生物碱属于咪唑类生物碱中zoanthoxanthin类生 物碱,文献报道一些珊瑚虫纲六放珊瑚亚纲群体海葵目(Zoanthidea)的少数物种中存在 zoanthoxanthin这类黄色荧光物质,且这类化合物有抗肿瘤、阻断钠离子通道等活性(见 文献 2: Jimenez C, Crews P. J Nat Prod,1993,56 :9_14 ;文献 3 :Komoda Y, Shimizu M, Kaneko S,et al. ChPhm Bull,1982,30 :502),但不曾见有其抗病毒活性的报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疏枝刺柳珊瑚分离出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碱,另一个 目的是提供该生物碱的制备方法,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该生物碱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多种常压柱层析及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波谱,从南海疏枝刺柳珊瑚中 分离得到新的3H-pseudozoanthoxanthin类生物碱,该生物碱对单纯疱疹病毒HSV-I和呼 吸道合胞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从疏枝刺柳珊瑚提取出的生物碱,特征是其结构用下述通式(1)表示 其中r 是-0ch2ch2ch2ch3 或 _ch2ch2ch2ch2ch2c00h 或 _ch2ch = chch2ch2ch2cooh, -ch2ch = chch2ch2ch2cooh 中的双键为反式构型。当通式(1)中的r是-0ch2ch2ch2ch3时,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 pseudozoanthoxanthinlll,外观为黄色无定型粉末,下面简称化合物1,结构用式(2)表
当通式(1)中的R是-CH2CH2CH2CH2CH2COOH,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 pseudozoanthoxanthin IV,外观是黄色无定型粉末,下面简称化合物2,结构用式(3)表 示
式(3)当通式(1)中的R是_CH2CH = CHCH2CH2CH2C00H时,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 pseudozoanthoxanthin V,外观是黄色无定型粉末,下面简称化合物3,结构用式(4)表示 化合物1,2,3在紫外灯254nm波长下有紫外吸收,在360nm波长下都显强蓝色荧 光,在薄层层析板上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剂(具体为氯仿和甲醇体积比为10 1的混合 溶液2mL,然后加一滴甲酸)展开时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比移值(Rt)约为0. 3 0. 4。本发明用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的步骤(1)将疏枝刺柳珊瑚用甲醇、乙醇、二氯甲烷、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或乙醇 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提取,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粗提取物;(2)将粗提取物悬溶于水,先用氯仿或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氯仿层或乙酸乙酯层后 水层再用正丁醇萃取,浓缩得到正丁醇层,将正丁醇层进行常压或中压硅胶柱层析,用氯仿 和甲醇的混合溶剂或氯仿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或氯仿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为洗脱剂,体积 比从10 0到0 10变化进行梯度洗脱,薄层层析TLC追踪合并组分,取其中一个能用体 积比10 1的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剂展开,且在紫外灯下呈现多个蓝色荧光斑点的组分进 一步经常压硅胶柱层析,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从体积比12 1到9 1按梯度洗脱, 经薄层层析TLC点板合并得到3个小组分F1,F2,F3,这三个组分在薄层层析板上用体积比 9 1氯仿-甲醇都能展开,但其中主点看起来不同,且跑在最上端的点的比移值RfFl> RfF2 > RfF3 ;(3)将F1组分经常压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10 1的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溶剂进行冲洗,分离纯化得到通式⑴的化合物,其中R是_0CH2CH2CH2CH3,即化合物1,或 将F2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用体积比50 50的甲醇和水冲洗,收集在紫外波 长约221,257,304,362nm处有吸收的一个主峰的洗脱液,即得到通式(1)的化合物,其 中R是-CH2CH2CH2CH2CH2C00H,即化合物2,或将F3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用体积比 50 50的甲醇和水冲洗,收集在紫外波长约220,256,305,360nm处有吸收的一个主峰的洗 脱液,即得到通式(1)的化合物,其中R是-CH2CH = CHCH2CH2CH2C00H,双键为反式构型,即 化合物3。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时,在固定的洗脱条件下,由于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色 谱柱型号的不同,将使得每次制备目标化合物2和3的出峰时间稍有不同,可参考上述介绍 的目标化合物2和3的紫外波长吸收特征、薄层层析展开比移值(Rf)来进一步确认目标化 合物2和3。除了用上述介绍的分离方法外,化合物1的纯化还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中 压色谱柱分离、葡聚糖色谱柱分离、重结晶等方法,化合物2和化合物3也可用常压硅胶柱 层析、中压色谱柱分离、葡聚糖色谱柱分离、重结晶等方法。本发明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药物。本发明的通式(1)表示其中R是-CH2CH2CH2CH2CH2C00H的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抗呼 吸道合胞病毒药物。通过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2对HSV-1的生长有较好抑制作用,它对宿主 Vero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Q为100 u g/mL,此浓度下抑制Vero细胞病变(CPE)的指数 为“ + ”(表示1 % 25 %的细胞病变),在浓度50 u g/mL时抑制Vero细胞病变的指数为 “++”(表示26% 50%的细胞病变);化合物3对HSV-1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它对宿主 Vero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Q为200 u g/mL,此浓度下抑制Vero细胞病变的指数为“++” ; 化合物1对HSV-1的生长有微弱抑制作用。此外,发现化合物2有较好的体外抗呼吸道合 胞病毒作用,它对宿主Hela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Q为62. 5 y g/mL,此浓度下可完全抑制 细胞病变,在浓度31. 25 y g/mL时抑制细胞病变的指数为“ + ”(表示1 % 25 %的细胞病 变)。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 通式(1)中R = -0CH2CH2CH2CH3的化合物1的制备以湿重5. 5kg的疏枝刺柳珊瑚为原料,冷冻干燥切碎后用体积比2 1的乙醇和 二氯甲烷的混合有机溶剂(约25L)提取3次,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粗提取物。将粗提取物 悬溶于水,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每次500mL),分离乙酸乙酯层后水层合并,用正丁醇萃取 3次(每次500mL),减压浓缩得正丁醇层10g。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剂将正丁醇层溶解拌 硅胶,用约500mL氯仿拌约300克硅胶进行湿法装柱,以氯仿-甲醇(体积比从10 0到 0 10变化)溶剂系统梯度洗脱,薄层层析TLC(GF254)追踪合并得9个组分。将在TLC(GF254) 上能用氯仿-甲醇(体积比10 1)溶剂系统展开、且在紫外灯下呈现多个蓝色荧光斑点 的组分,进一步经常压硅胶柱层析,用氯仿-甲醇溶剂系统从12 1到9 1按梯度加大 极性洗脱,经薄层层析TLC点板合并得3个小组分(Fl,F2,F3),这三个组分在薄层层析板
5上用体积比9 1氯仿-甲醇都能展开,但其中主点看起来不同,且跑在最上端的点的比移 值&有些区别[Rf(Fl) >Rf(F2) >Rf(F3)],故将3个小组分分开来做进一步的分离;其中 F1再经常压硅胶柱层析,用约250毫升体积比10 1氯仿-甲醇的混合溶剂拌约90克硅 胶进行湿法装柱,柱子为4X80cm玻璃柱,用体积比10 1的氯仿-甲醇溶剂系统冲洗,得 式(2)化合物的粗品,将该粗品用氯仿-甲醇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纯的式(2)化合物,数 据如下ESIMS谱在329 [M+H]+处显示准分子离子峰,结合高分辨HRESIMS和13C匪R(DEPT) 谱,推出其分子式为C17H24N60。NMR谱显示有一对1,2-二取代双键[6h7. 33(1H, d, J = 10. 3Hz),7. 26 (1H, d, J = 10. 4Hz],5 个甲基吸收峰 8 H3. 20 (3H, s),3. 33 (6H, s),2. 74 (3H, s),0. 95 (3H, t, J = 7. 5Hz),3 个亚甲基吸收峰 5 H4. 03 (2H, t, J = 6. 5Hz),1. 65 (2H, m), 1.45(2H,m)。在13C NMR和DEPT中可以观察到化合物有5个甲基(S c14. 0,23. 4,29. 7, 38. 7,38. 7),3 个亚甲基(8 c20. 1,32. 6,68. 9),2 个次甲基(8 c133. 0,119. 5),七个季碳 (134. 5,143. 3,148. 1,153. 3,154. 7,161. 1,162. 1)。以上波谱数据表明本产物可能含有 3H-pseudozoanthoxanthin>3H-zoanthoxanthin ^ 4H-pseudozoanthoxanthin 结构^ 711 (1、Jimenez C. ,Crews P. J. Nat. Prod. , 1993,56,9—14 ;2、Y.Komoda,M. Shimizu,S. Kaneko, M. Yamamoto, andM. Ishikawa,C h.Phm. Bull.,1982,30,502)。HMBC 谱显示以下相关信号:Me-9 ( 8 H2. 74)与 C_3a ( S c134. 5)、C_9a ( S c154. 8)、 C-7( S c119. 5)、C-8( S c133. 0)、C-9 ( 8 c148. 1)相关,H-7 ( 8 H7. 33)与 C_6a(Sc 143.3)、 C-8 ( 8 c133. 0), C-9 ( 8 c148. 1)、C_3b ( 8 c153. 3)相关,H_8 ( 8 H7. 26)与 C_6a ( 8 c143. 3)、 C-7( 8 c119. 5)、C-9a ( 8 c154. 8)、C_9 ( S c148. 1)、Me-9 ( 8 c23. 4)相关,这说明本产 物应含有一个 3H-pseudozoanthoxanthin 结构单元,而排除了 3H_zoanthoxanthin 和 4H-pseudozoanthoxanthin 两个结构单元的存在。此外,Me-2 ( 8 H3. 20,3H)与 C-2(6c161. 1)相关,Me-5(SH3. 33,6H)与 C_5 ( S c 162. 1)相关,这说明有一个甲基与 C_2 上N原子相连,2个甲基与C-5上N原子相连。进一步分析HMBC 图谱发现H-l' ( S H4. 03)与 C-2 ‘ ( S c32. 6)、C_3 ‘ ( 8 c20. 1) 相关,H-2' ( SH1. 65)与 C-l' (Sc68.9)、C-3'、C-4' ( S c14. 0)相关,H_3' ( S Hl. 65)与 C-l' (8c68. 9),C-2'、C-4' ( S c14. 0)相关,H_4' ( S H0. 95)与 C_2'、C_3'相关,由此 推测本产物中存在一个-0-CH2-CH2-CH2-CH3侧链。咕-力C0SY图谱中H-2 ‘与H_1 ‘、H_3 ‘ 相关,H-3'与H-4'相关,这进一步论证了侧链-0-CH2-CH2-CH2-CH3&存在。由于目前本产 物基本骨架中除C-2上N原子外,只有3位N原子可再连接侧链,因此-0-CH2-CH2-CH2-CH3 侧链只能够连接在3位氮原子上。该推断也能从在正离子ESI-MS中得到支持,由于该连接 稳定性较差,N-0键断裂,峰值最高的碎片离子峰257. 1 (100% )(化合物paragtacine I的 分子量),而分子离子峰329.4[M+H]峰值很低(3%),其^ NMR和13CNMR数据见表1,其中 的氢谱和碳谱都是以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分别在500MHz和125MHz的核磁共振仪上测 定,其中化合物1和2溶于氘代氯仿,化合物3溶于氘代吡啶,化学位移以ppm为单位,偶合 常数J以Hz为单位。实施例2 上述通式(1)中R = -CH2CH2CH2CH2CH2C00H的化合物2的制备将实施例1中F2小组分再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用Waters 600控制器连有 Waters 996 光电二极管检测器,Luna C18 (2)柱,250mmX10mm i.d,室温,体积比 50 50的甲醇-水冲洗,流速5mL/min,收集在紫外波长约221,257,304,362nm处有吸收的一个主 峰(出峰时间t约为26分钟)的洗脱液得到黄色无定形粉末产物,经结构鉴定证明是通式 ⑴的化合物,其中R是-CH2CH2CH2CH2CH2C00H基团,即式(3)表示的化合物2,数据如下高分辨HRESIMS和13C NMR(DEPT)谱,推出其分子式为C19H26N602。本产物的屮和 13C NMR谱与pseudozoanthoxanthin III的很相似(见表1和表2),区别在于本产物中多 出2个亚甲基,且pseudozoanthoxanthin III中一个端甲基在本产物中被氧化为羧基。分 析HMBC谱进一步论证了本产物含有与pseudozoanthoxanthin III相同的基本骨架(与上 述有关pseudozoanthoxanthinlll的结构推测类似,此处不重复),只是N_3位上侧链有变 化。HMBC 图谱也显示以下相关信号H-l' (SH3.20)与 C-2' ( 6 c29. 7) X~3' ( 6 c26. 9) 相关,H-2' ( SH1. 54)与 C-l' ( S c39. 9)、C-3'、C_4' ( S c26. 3)相关,H_3' ( 8 Hl. 35) 与 C-l' ( 8 c39. 9) X~2'、C-4'、C_5' ( S c36. 7)相关,H_4' ( S Hl. 65)与 C_3'、C_5'、 C-6' (Sc171.4)相关,H-5' ( S H3. 21)与 C_3'、C_4'、C_6' ( S c171. 4)相关,由此推 测本产物中存在一个-CH2-CH2-CH2-CH2-CH2-C00H侧链。屮-屯COSY图谱中H-2'与H_1'、 H-3'相关,H-4'与 H-3'、H-5'相关,这进一步论证了侧链-CH2_CH2-CH2-CH2-CH2-C00H 的 存在。该推断也能从在正离子ESI-MS中得到支持,由于该侧链连接稳定性较差,峰值最高 的碎片离子峰257. 2(100% )(化合物paragtacine I的分子量),而分子离子峰370. 2 [M] + 峰值很低(1%),其1H NMR和13CNMR数据见表1,,其中的氢谱和碳谱都是以四甲基硅烷 (TMS)为内标分别在500MHz和125MHz的核磁共振仪上测定,其中化合物1和2溶于氘代氯 仿,化合物3溶于氘代吡啶,化学位移以ppm为单位,偶合常数J以Hz为单位。实施例3 通式(1)中R = -CH2CH = CHCH2CH2CH2C00H(其中双键为反式构型)将实施例1中F3小组分再经高效液相色谱柱,用Waters 600控制器连有Waters 996光电二极管检测器,.LunaTMC18(2)柱,250mmX10mm i.d,室温,体积比50 50的甲 醇-水冲洗,流速5mL/min,收集在紫外波长约221,257,304,362nm处有吸收的一个主峰 (出峰时间t约为27分钟)的洗脱液得到黄色无定形粉末产物,经结构鉴定证明是通式(1) 的化合物,其中R是-CH2CH = CHCH2CH2CH2TO0H基团,其中的双键为反式构型,即上述式⑷ 表示化合物3,数据如下高分辨HRESIMS和13C NMR(DEPT)谱,推出其分子式为C2(1H26N602。本产物的屮和 13C NMR谱与pseudozoanthoxanthinlV的很相似(见表1和表2),区别在于本产物中少1 个亚甲基,而多出一对 1,3-二取代双键[8h5. 59 (1H, m),5. 50 (1H, m),S c130. 9,131. 9]。 分析HMBC谱同样可论证本产物含有与pseudozoanthoxanthin III相同的基本骨架,只是 N-3位上侧链有变化。HMBC谱也显示以下相关信号H-1' ( 6 H4. 14)与C_2' ( 6 c 130. 9)、 C-3' ( 8 c131. 9), C-4' ( S c 27. 7)相关,H-2' ( S H5. 59)与 C_1' ( S c58. 6)、C_3 '、 C-4'相关,H-3' (SH5.50)与 C-1' ( S c58. 6)、C-2 '、C_4 '、C_5 ' (Sc25.9)相关, H-4' (SH2. 14)与 C-3'、C-5'、C_6' ( S c34. 3)相关,H_5' ( S Hl. 69)与 C_2'、C_3'、 C-4'、C-6'相关,H-6' (SH2.31)与 C-4'、C_5'、C_7' ( S c177. 6)相关,由此推测本 产物中存在一个-CH2-CH = CH-CH2-CH2-CH2-C00H 侧链。屮-屯 C0SY 图谱中 H-2'与 H-1 ‘、 H-3'相关,H-4'与H-3'、H-5'相关,H_5'与H_6'相关,这进一步论证了侧链_CH2_CH =CH-CH2-CH2-CH2-C00H的存在。其中H-2'和H-3'之间的偶合常数为16Hz,但分别由于 H-1'和H-4'对它们的偶合,H-2'和H-3'在氢谱中显示为多重峰。该侧链的存在也能从在正离子ESI-MS中得到支持,由于该侧链与基本骨架连接稳定性较差,峰值最高的碎片离 子峰256. 9 (100%),而分子离子峰381. 1[M_H] +峰值很低(1%),其屮NMR和13C NMR数据 见表1,其中的氢谱和碳谱都是以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分别在500MHz和125MHz的核磁 共振仪上测定,其中化合物1和2溶于氘代氯仿,化合物3溶于氘代吡啶,化学位移以ppm 为单位,偶合常数J以Hz为单位。表1 化合物1,2,3的1H NMR和13C匪R数据
( 实施例4 细胞病变效应法(CPE法)测试化合物1-3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实 验通过采用MTT法观察样品对宿主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病变效应法(CPE 法)观察药物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对Vero细胞产生细胞病变(CPE)的作用,了解化合物1 3的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作用,结果见表2,其中完全抑制- 25% + ;26% 50%为++ ;51% 75%为+++ ;76% 100%为++++ ;HSV-1对照组为++++ ;工作浓度是指 将某一药物的最大无毒浓度依次倍比稀释所得到的各个药物浓度,工作浓度1即指最大无 毒浓度,对化合物1和2而言,工作浓度1 5分别指100,50,25,12. 5,6. 25 u g/mL,对化合 物3而言,工作浓度1 5分别指200,100,50,25,12. 5 u g/mL。表2化合物1,2,3对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5 细胞病变效应法测试化合物2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实验通过采用MTT 法观察样品对宿主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病变效应法(CPE法)观察药物抑制呼 吸道合胞病毒对Hela细胞产生细胞病变的作用,了解化合物2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结果表明化合物2有较好的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它对宿主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 TC0为62. 5 y g/mL,此浓度下可完全抑制细胞病变,在浓度31. 25 y g/mL时抑制细胞病变的 指数为“ + ”(表示 25%的细胞病变),在浓度15. 625 u g/mL时抑制细胞病变的指数 为“++”(表示26% 50%的细胞病变),在浓度7. 8125 u g/mL时抑制细胞病变的指数为 “+++”(表示51% 75%的细胞病变)。
9
权利要求
下述通式(1)的化合物其中R是-OCH2CH2CH2CH3或-CH2CH2CH2CH2CH2COOH或-CH2CH=CHCH2CH2CH2COOH,-CH2CH=CHCH2CH2CH2COOH中的双键为反式构型。FSA00000152909600011.tif
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的步骤(1)将疏枝刺柳珊瑚用甲醇、乙醇、二氯甲烷、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或乙醇和二 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提取,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粗提取物;(2)将粗提取物悬溶于水,先用氯仿或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氯仿层或乙酸乙酯层后水层 再用正丁醇萃取,浓缩得到正丁醇层,将正丁醇层进行常压或中压硅胶柱层析,用氯仿和甲 醇的混合溶剂或氯仿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或氯仿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为洗脱剂,体积比从 10 0到0 10变化进行梯度洗脱,薄层层析TLC追踪合并组分,取其中一个能用体积比 10 1的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剂展开,且在紫外灯下呈现多个蓝色荧光斑点的组分进一步 经常压硅胶柱层析,用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从12 1到9 1梯度洗脱,经薄层层析TLC 点板合并得到3个小组分F1,F2,F3,这三个组分在薄层层析板上用体积比9 1氯仿-甲 醇都能展开,但其中主点看起来不同,且跑在最上端的点的比移值RfFI > RfF2 > RfF3 ;(3)将步骤(2)得到的Fl组分经常压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10 1的三氯甲烷-甲醇 混合溶剂进行冲洗,分离纯化得到权利要求1的通式(1)的化合物,其中R是-OCH2CH2CH2CH3 基团,或将步骤(2)得到的F2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用体积比50 50的甲醇和水 冲洗,收集在紫外波长约221,257,304,362nm处有吸收的一个主峰的洗脱液,即得到权利 要求1的通式⑴的化合物,其中R是-CH2CH2CH2CH2CH2C00H,或将步骤⑵得到的F3组分 经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用体积比50 50的甲醇和水冲洗,收集在紫外波长约220,256, 305,360nm处有吸收的一个主峰的洗脱液,即得到权利要求1的通式(1)的化合物,其中R 是-CH2CH = CHCH2CH2CH2C00H,其中的双键为反式构型。
3.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药物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的式(1)表示的其中R是-CH2CH2CH2CH2CH2C00H的化合物在制备抗呼吸 道合胞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从疏枝刺柳珊瑚中提取出的咪唑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征是该生物碱的结构用下述通式(1)表示,其中R=-OCH2CH2CH2CH3或-CH2CH2CH2CH2CH2COOH或-CH2CH=CHCH2CH2CH2COOH,其中的双键为反式构型。本发明生物碱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疏枝刺柳珊瑚用有机溶剂提取得粗提取物,再依次用氯仿或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的正丁醇层进行硅胶柱层析,取其中一个能用体积比10∶1的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剂展开,且在紫外灯下呈现多个蓝色荧光斑点的组分进一步经常压硅胶柱层析,得到3个小组分,分别经常压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得到上述通式(1)的3个化合物。本发明生物碱可用于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文档编号A61P31/22GK101863890SQ20101019223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漆淑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