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465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眩晕是指以头晕眼花为主的一种病证,轻者闭目休息片刻即可缓解,重者如坐舟 车之中,旋转不定,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晕欲倒。西医学中认为眩晕为主症的疾病主 要是由如内耳迷路病(眩晕综合症、迷路炎等)、脑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低血压、神经官能 症和其他某些脑部疾患引起,在治疗方面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由于西药的副作用较大,长期 服用在抑制眩晕症的同时也给身体的其他器官带来较大的伤害。祖国医学认为,眩晕一症,属虚症者多,实症者少,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故 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因此中医认为眩晕主要有风火上 扰、痰浊中阻、阴虚阳亢、中气不足、肾精亏虚等原因引起,在治疗上以清风息火、祛痰化湿、 滋阴平肝、补中益气、补肾填精为主要治疗手段。实际临床中,发现多数患者虚则痰浊,痰阻 而风动,以目前的中药组方治疗或清风,或祛痰,或益气,难以在根本上全面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对眩晕症发病机理的认识进行药物的组合,从清风、祛 痰、益气三方面着手,已解决目前中药组合物治疗单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 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有一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胆草5-12、菊花 10-20、生地 10-20、甘草 3-9、桅子 10-20、知母 10-20、元参 10-20、泽泻 10-20、麦冬 10-20、 龙骨20-40、牡蛎20-40、石决明20-40、柴胡10-20、香附10-30、丹皮5-15、牛膝10-30。本发明所提供的原料药物中的胆草,其性凉,味苦,具有清热,健脾,清肺止咳功效,治黄疸,风热咳嗽,风湿,蛔虫病等症;菊花,其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功效,用于风热 感冒,头痛眩晕,M肿痛,眼目昏花等症治疗;生地,其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 壮热神昏,口干舌绛等症治疗;甘草,其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 和诸药之功,用于MMJtli,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等症治 疗;桅子,其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功效,用 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等症治疗;知母,其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功效,用于外感热 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治疗;
元参,其性味甘、咸、微苦,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清热、泻火解毒、 软坚散结功效;泽泻,其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功效,用于小便不 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趙等症治疗;麦冬,其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功效,用于肺 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等症治疗龙骨,其性味甘、涩,平,具有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功效,用于夜卧盗 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等症治疗;牡贩,其性味咸湿,凉咸湿,凉,入肝、肾经,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 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等症治疗;石决明,其件味咸平,具有平肝熄风,潜阳,除热明目功效,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目玄 晕、虚劳骨蒸、吐血、青盲内障等症治疗;柴胡,其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用于治疗感冒 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香附,其性味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经,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功效,用于肝郁 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等症治疗;丹皮,其性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功效。牛膝,其性味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功效,用 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等症治疗;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取菊花的清风散热、石决明的平肝熄风之 功、柴胡的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抑制风火上扰,取桅子、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之功 促菊花、石决明、柴胡之效;取胆草、甘草、香附、泽泻、丹皮、元参的清肺止咳、理气解郁、泄 热通淋、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功效进行化痰解淤;通过麦冬、龙骨、牡蛎的养阴生津、涩精止 血功效补中益气。通过清风、祛痰、益气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已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本发 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原料易得,服用时按照常规中药煎制的方法取其药汁一日两次服用即 可。该中药组合物对眩晕症的治疗效果彻底,治疗后不易复发,患者服用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男,45岁,症状头晕涨痛,烦躁易怒,面赤耳鸣,同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纳少,面 色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症状,诊断为主要由于风火上扰、心脾血虚引起眩晕。药物组合取胆草8g、菊花15g、生地15g、甘草6g、桅子15g、知母15g、元参15g、泽泻15g、麦 冬15g、龙骨30g、牡蛎30g、石决明30g、柴胡15g、香附20g、丹皮10g、牛膝20g作为一剂。服用方法将上述药物按照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进行煎制,得药汁300_400ml,每日早晚服用 一次,每日一剂。治疗效果
服用5天、5剂后,眩晕症状消失。实施例2 男,55岁,头晕头重,胸膈满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肢体沉重,舌苔白腻,并伴有 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症状,诊断为主要由痰浊中阻、肾精亏虚引起眩晕。药物组合取胆草5g、菊花20g、生地10g、甘草9g、桅子10g、知母20g、元参10g、泽泻20g、麦 冬log、龙骨40g、牡蛎20g、石决明40g、柴胡10g、香附30g、丹皮5g、牛膝30g作为一剂。服用方法将上述药物按照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进行煎制,得药汁300_400ml,每日早晚服用 一次,每日一剂。治疗效果服用30天、30剂后,眩晕症状消失。实施例3女,60岁,头晕涨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并伴有气短喜卧,劳累后加 重,倦怠懒言症状,诊断为主要由风火上扰及中气不足引起眩晕。药物组合取胆草12g、菊花10g、生地20g、甘草3g、桅子20g、知母10g、元参20g、泽泻10g、 麦冬20g、龙骨20g、牡蛎40g、石决明20g、柴胡20g、香附10g、丹皮15g、牛膝IOg作为一剂。服用方法将上述药物按照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进行煎制,得药汁300_400ml,每日早晚服用 一次,每日一剂。治疗效果服用20天、20剂后,眩晕症状消失。实施例4男,50岁,头晕涨痛,烦躁易怒,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耳鸣,盗汗,手足心热,诊断为 由风火上扰、痰浊中阻及阴虚阳亢引起的眩晕一症。药物组合取胆草10g、菊花12g、生地18g、甘草5g、桅子18g、知母12g、元参18g、泽泻12g、 麦冬18g、龙骨25g、牡蛎35g、石决明25g、柴胡18g、香附15g、丹皮12g、牛膝18g。作为一剂。服用方法将上述药物按照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进行煎制,得药汁300_400ml,每日早晚服用 一次,每日一剂。治疗效果服用20天、20剂后,不良症状消失。实施例5男,32岁,头晕眼花,劳累后加重,心悸神疲,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诊断为由心脾血 虚、痰浊中阻引起眩晕。药物组合
取胆草8g、菊花18g、生地12g、甘草8g、桅子12g、知母18g、元参12g、泽泻18g、麦 冬12g、龙骨35g、牡蛎25g、石决明35g、柴胡12g、香附25g、丹皮8g、牛膝25g作为一剂。服用方法将上述药物按照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进行煎制,得药汁300_400ml,每日早晚服用 一次,每日一剂。治疗效果服用42天、42剂后,不良症状消失。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原料药物在所提供的配比的 范围内进行加减,该中药组合物经过160例眩晕症患者的服用,治愈率达95%,总有效率达 98%。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有一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胆草5-12、菊花10-20、生地10-20、甘草3-9、栀子10-20、知母10-20、元参10-20、泽泻10-20、麦冬10-20、龙骨20-40、牡蛎20-40、石决明20-40、柴胡10-20、香附10-30、丹皮5-15、牛膝10-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胆草5-12、菊花10-20、生地10-20、甘草3-9、栀子10-20、知母10-20、元参10-20、泽泻10-20、麦冬10-20、龙骨20-40、牡蛎20-40、石决明20-40、柴胡10-20、香附10-30、丹皮5-15、牛膝10-30。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根据中医认为眩晕主要有风火上扰、痰浊中阻、阴虚阳亢、中气不足、肾精亏虚等原因引起的理论进行原料药物的组合。该中药组合物对眩晕症的治疗效果彻底,治疗后不易复发,患者服用无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02GK101869659SQ20101019421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日
发明者李蕾蕾 申请人:李蕾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