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药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74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药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药水。
背景技术
婴幼儿感冒时,由于不懂事,服药非常困难,而打针或静脉注射既不安全,更增加幼儿的痛苦。市面现有的退热贴仅仅是采用物理散热的方法降温,目的在于退热而没有从根本上治疗感冒。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用于治疗婴幼儿感冒的外用退热药水。本发明的退热药水,按质量计其组成为具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的中药提取液40-60,薄荷油2-10,紫苏叶油2-10,酒精30-50。其中的具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中药提取液是以荆芥、麻黄、柴胡、防风各1份加5-20份水经过熬煮和过滤取得的2 份药液。在上述的退热药水中,还可按-5%的质量百分比加入对乙酰氨基酚。使用时,将退热药水倒在具有吸附性的纱布或餐纸上,使其轻微湿润,然后覆盖在患儿额头上,或轻擦腋下,药水干了时可补充药水保持湿润。本发明采用透皮吸收技术,就单一成分而言,荆芥、麻黄、柴胡、防风为辛温解表, 驱寒散热的中药,薄荷具有解表功效,对乙酰氨基酚是退热常用药。结合使用时,薄荷油能够促进对乙酰氨基酚的透皮吸收;紫苏叶油能够促进其他成分的透皮吸收,自身也容易被透皮吸收后产生驱寒解表功效。而酒精溶液既是其他成分的溶剂,能够帮助其他成分进行透皮吸收,同时使用后能够在皮肤上产生物理降温的作用。所以,本发明的退热药水,既具有物理降温退热效果,并能够以中药辛温解表,驱寒散热,内(药物清热)外(物理降温) 退热,标本同治,对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的感冒发热具有明显疗效,有效率在90%以上,而且由于采用透皮吸收,不需内服,特别适合于婴幼儿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口服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常使用生姜,但外用透皮吸收时使用生姜会导致用药处的皮肤发热,感觉不舒服,特别是对于处在发热状态的幼儿更是不可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1、选取荆芥、麻黄、柴胡、防风各1公斤,切碎后在10公斤水中浸泡3小时,加热煮 3小时,倒出药液,再加入5公斤水煮1小时,倒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过滤去药渣。再将药液静置3小时让其沉淀,取上面清液。再将清液加热使药液蒸发,当药液蒸发至约2公斤时停止,冷却至室温备用。2、在1。6公斤的酒精中,加入0。2公斤的紫苏叶油和0。2公斤的薄荷油,搅拌使充分溶解。再将上述第1所取得的2公斤中药液加入,充分混合,得到约4公斤的药水。3、将所制得的药水装在密封玻璃瓶中,即为本发明的外用退热药水。实施例2:在第1实施例第2步骤所取得的退热药水中,加入0。1公斤的对乙酰氨基酚,充分混合溶解后再进行装瓶。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药水,按质量计其组成为具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中药提取液40-60,薄荷油2-10,紫苏叶油2-10,酒精3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药水,其中所述具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中药提取液是以荆芥、麻黄、柴胡、防风各1份加5-20份水经过熬煮和过滤取得的2份药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药水,在所述外用药水中,还按-5%的质量百分比加入对乙酰氨基酚。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药水,提取荆芥、麻黄、柴胡、防风等中药成分,加上薄荷油、紫苏叶油、酒精等制成药水。本发明采用透皮吸收技术,使用时将退热药水倒在具有吸附性的纱布或餐纸上,使其轻微湿润,然后覆盖在患儿额头或轻擦腋下,既能够具有物理降温退热效果,并能够以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后,具有辛温解表,驱寒散热作用,内治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而且透皮吸收,不用内服,特别适合于婴幼儿使用。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2204957SQ201010295538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2日
发明者徐柔云 申请人:徐柔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