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36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肠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肠炎的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油食品)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 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 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它是党参、白头翁、赤芍、川连、 灸黄芪、桃仁、灸甘草组成。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党参30-50份、白头翁20-30份、赤芍 30-40份、川连20-40份、灸黄芪25-40份、桃仁20-25份、灸甘草10-20份。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党参40份、白头翁20份、赤芍30份、 川连20-份、灸黄芪25份、桃仁20份、灸甘草10份。本发明配方合理,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川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灸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灸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调和诸药这些中药加冷水文火煎成。本发明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草药各组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慢性肠炎,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经动物急、慢性,毒性检验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其主要脏器也无明显改变,药物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它由党参、白头翁、赤芍、川连、灸黄芪、桃仁、灸甘草组成,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党参30-50份、白头翁20-30份、赤芍30-40份、川连20-40份、灸黄芪25-40份、桃仁20-25份、灸甘草10_20份。优选的按下列重量称取原料药党参40份、白头翁20份、赤芍30份、川连20-份、灸黄芪25份、桃仁20份、灸甘草10份
制备方法是取上述原料药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一小时,加冷水 3500ML文火煎一个半小时,煮取500ML,日分3次,饭后服,十二日为一个疗程,忌吃香蕉、柿子、油腻。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治疗慢性肠炎的效果,经临床试验结果如下马某,男,35岁,青岛市人,慢性肠炎五年,时重时轻,没太注意,大便5-8次,里急后重,大便经常带血,多方治疗一直未愈,经服用本药后三个疗程,便脓血,基本消除。李某,男,46岁,蓬莱市人,大便秘结,羊屎样,排便不畅、不尽,甚则数日内不能通大便,长期腹泻史,伴有腹痛、经服用本药15余天症状明显好转。孙某,女,40岁,长岛县人,脾胃气虚,化源不足,致面色萎黄,疲乏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均属脾胃虚弱型慢性肠炎服药三个疗程后,基本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药物党参、白头翁、赤芍、川连、灸黄芪、桃仁、灸甘草加冷水文火煎成,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党参30-50份、白头翁20-30份、赤芍30-40份、川连20-40份、灸黄芪25-40份、桃仁20-25份、灸甘草10_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党参40份、白头翁20份、赤芍30份、川连20-份、灸黄芪25份、桃仁20份、灸甘草10 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它是由党参、白头翁、赤芍、川连、灸黄芪、桃仁、灸甘草加冷水文火煎成,本发明具有标本兼治,能有效治疗慢性肠炎,见效快,效果显著,治愈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治愈率达到95%以上,对慢性肠炎的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P1/00GK102429969SQ20101050653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杨晓杰 申请人:杨晓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