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麻醉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34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持续麻醉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导管的改进,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 可持续麻醉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利用气管导管插入人体气管建立人工气造是临床麻醉、急救治疗中常用的方法。 插管时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往往需要实施气管内表面麻醉。目前医院使用的气管导管,主 要由导管、环形气囊和充气管构成,环形气囊套设在导管上,充气管与环形气囊的内腔相连 通。使用时仅能对病人进行单次气管内表面麻醉,而单次内表面麻醉仅能作用20 40分 钟,对于处在手术苏醒阶段或者需要长时间留置气管导管的病人,需进行二次麻醉,增加了 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延长了手术时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受药面均勻、能够持续地进行麻醉的 可持续麻醉的气管导管。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持续麻醉的气管导管,由 导管、环形气囊和充气管构成,在导管前端设有通气孔,导管的后端为呼吸机接嘴,充气管 的管腔的一端与环形气囊的囊腔相连通,另一端设有充气阀门,其特征在于在导管的侧壁 外表面上缠绕上螺旋管,螺旋管的后端设有注液阀门,在螺旋管的外壁上设有等距排列的 注药孔,在螺旋管的外侧以及导管的外侧包有吸湿棉布层,环形气囊固定在吸湿棉布层的 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的气管导管相比,由于采用螺旋管和吸湿棉 布层进行施药,使用方便,可以使与之接触的气管粘膜得到充分的麻醉,保证气管内表面受 药的连续性,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为病人的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局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可持续麻醉的气管导管,由导管1、环形气囊2和 充气管3构成,在导管1前端设有通气孔4,导管1的后端为呼吸机接嘴9,充气管3的管腔 的一端与环形气囊2的囊腔相连通,另一端设有充气阀门5,其特征在于在导管1的侧壁外 表面上缠绕上螺旋管6,螺旋管6的后端设有注液阀门10,在螺旋管6的外壁上设有等距排 列的注药孔7,在螺旋管6的外侧以及导管1的外侧包有吸湿棉布层8,环形气囊2固定在 吸湿棉布层8的外表面上,使用时,通过充气阀门5将环形气囊2内充满气,使病人气管内 表面与之紧密相接,防止导管1在病人气管内滑动,通过注液阀门10往螺旋管6中灌注微
3量的麻醉药液,使麻醉药液通过注药孔7缓慢渗透到吸湿棉布层8上,吸湿棉布层8能够将 麻醉药液均勻分散,使与之接触的气管粘膜得到充分的麻醉,同时避免麻醉药液成滴滴入 病人气管内,引起病人呛咳。
权利要求一种可持续麻醉的气管导管,由导管(1)、环形气囊(2)和充气管(3)构成,在导管(1)前端设有通气孔(4),导管(1)的后端为呼吸机接嘴(9),充气管(3)的管腔的一端与环形气囊(2)的囊腔相连通,另一端设有充气阀门(5),其特征在于在导管(1)的侧壁外表面上缠绕上螺旋管(6),螺旋管(6)的后端设有注液阀门(10),在螺旋管(6)的外壁上设有等距排列的注药孔(7),在螺旋管(6)的外侧以及导管(1)的外侧包有吸湿棉布层(8),环形气囊(2)固定在吸湿棉布层(8)的外表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持续麻醉的气管导管,由导管(1)、环形气囊(2)和充气管(3)构成,在导管(1)前端设有通气孔(4),导管(1)的后端为呼吸机接嘴(9),充气管(3)的管腔的一端与环形气囊(2)的囊腔相连通,另一端设有充气阀门(5),其特征在于在导管(1)的侧壁外表面上缠绕上螺旋管(6),螺旋管(6)的后端设有注液阀门(10),在螺旋管(6)的外壁上设有等距排列的注药孔(7),在螺旋管(6)的外侧以及导管(1)的外侧包有吸湿棉布层(8),环形气囊(2)固定在吸湿棉布层(8)的外表面上。该可持续麻醉的气管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使用方便、受药面均匀、能够持续地进行麻醉。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1744048SQ20102029342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
发明者刘萍, 张强 申请人:张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