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标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74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髌骨标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髌骨标准固定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折固定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髌骨标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0002]目前在医学领域的骨科手术中,髌骨骨折多采用内固定术式。而常用的术式为骨 科界公认的通行的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的方法。该术式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固定符合骨折 固定生物力学原理。因为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操作该手术的医疗器械,再加上有些操作 者的经验不足,导致常常需要多次反复试针才能寻求到比较理想的克氏针进针点。这样反 复在髌骨内穿针,会给髌骨及其周围组织带来很大的损伤,有时会造成髌骨折块复位欠佳, 髌骨关节面不平等问题,严重影响术式的治疗效果。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置针准确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000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包括钳型部,所述钳型部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钳臂和第 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的交叉处设有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前端固定 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钳臂前端固定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向下延伸出两个 第一延伸部,所述两个第一延伸部的前端均设有第一钳头,所述第二夹持部对应于第一夹 持部的位置也延伸出两个第二延伸部及第二钳头,所述两个第一延伸部分别设有数量相等 的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每个第二延伸部在与第一延伸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相同的固定孔, 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上互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孔组成一组固定孔。[0006]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孔部分共型。[0007]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孔内固定有圆筒形导向套。[0008]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一组固定孔内穿设有两端带尾帽的空心固 定套筒。[0009]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空心固定套筒的筒体两端分别穿设有齿形 垫片,所述齿形垫片向空心固定套筒的轴向延伸出锯齿。[0010]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插销,所述第二夹持部的 对应位置设有插孔,所述插销插入插孔固定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0011]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空心固定套筒包括内套筒与套在内套筒上 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包括尾帽及固定于尾帽上的圆筒,所述内套筒包括尾帽、固定于尾帽 上的第一筒体、内接于第一筒体的第二筒体。[0012]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形状不同。[0013]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两个第二钳头的形状不同。[0014]上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钳头为梯形,所述梯形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梯形的斜面与水平面呈20-45°。[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0016]1、本实用新型髌骨标准固定装置,由于延伸部上设有固定孔,该固定孔可以导向, 使入针标准、规范。[0017]2、本实用新型髌骨标准固定装置,由于延伸部上设有至少两组固定孔,能够针对 不同大小的髌骨确定入针点,使入针更加准确、入针效果更佳。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髌骨标准固定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是图1中C-C线的剖视图。[0020]图3是第一夹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1]图4是第一夹持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0023]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钳臂1 和第二钳臂2,所述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的尾端设有指套,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 2的交叉处设有销轴,所述第一钳臂1的前端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钳臂2的前端设有 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平行于第一钳臂1设有一平面,该平面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端 连接有一个垂直向下延伸的倒U形,该倒U形的两条臂为两个第一延伸部,每条臂上均设有 两个固定孔11,设于同一条臂上的两个固定孔11较佳部分共型,呈8字形;该第二夹持部 上对应于第一夹持部的位置也设有固定孔11,该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上位置相对应的 两个固定孔11的连线平行于水平面,该两个相互对应的固定孔11组成一组固定孔11,每组 固定孔11确定入针路径;该两个第一延伸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钳头10,该两个第二延 伸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钳头,该第一钳头10为一个梯形,该梯形的两条相互平行的面 平行于水平面,该梯形的斜面与水平面呈20-45°,该第二钳头与第一钳头10对称设置。[0024]该梯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较佳呈30-45°。[0025]同一条臂上设有两个固定孔11,能够使入针点根据需要固定的髌骨大小选取较佳 的入针点。为了选择更佳的入针点,可以在U形臂长度的允许范围内,设置更多的固定孔 11。固定孔11共型的设计能够节省固定孔11所占用的U形臂的空间。[0026]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带外螺纹的导向套 4,第一夹持部的固定孔11内设有内螺纹,导向套4通过自带的外螺纹旋进带内螺纹的固定 孔11。[0027]该导向套4较佳为金属材料,例如为铜。该导向套4能够更好地导引入针,提高入 针效率。[0028]实施例三如图1所示,其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于第 一夹持部的侧面设有两个插销,该两个插销平行于水平面,该第二夹持部相对于第一夹持 部的侧面对应于两个插销的位置,设有两个插孔5。[0029]当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时,第一夹持部上的两个插销插入第二夹持部上的插孔5,固定住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不会产生 左右相对位移。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更多的插销与 插孔5,强化固定效果。也可以采用卡扣与卡槽的方式固定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0030]实施例四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该两个第一延伸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 一个水平方向向第二夹持部延伸的长方体,该长方体的端部连接有一个斜四棱锥,该斜四 棱锥的底面连接于长方体的端面,一个侧面平行于水平面,与之相对的一个侧面与水平面 呈30-60°的夹角,与平行于水平面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呈50-90°的夹角。[0031]与水平面呈夹角的侧面较佳呈40-50° ;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较佳呈70-90°。[0032]实施例五如图3、4所示,其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钳头10的底面 与垂直面之间通过一个斜面相连接,该斜面与地面的夹角为20-45°。该斜面与地面的夹 角较佳为30-45°。[0033]实施例六其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钳头6结构如图1、2所示,该两 个第二延伸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平方向向第一夹持部延伸的长方体,该长方体的端 部连接有一个斜四棱锥,该斜四棱锥的底面连接于长方体的端面,一个侧面平行于水平面, 与之相对的一个侧面与水平面呈10-25°的夹角,与平行于水平面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 之间呈30-50°的夹角。与水平面呈夹角的侧面较佳呈15-20° ;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较佳 呈 40-50° 。[0034]实施例七其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钳头3结构如图1、2所示,该两 个第二延伸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平方向向第一夹持部延伸的长方体,该长方体的端 部连接有一个斜四棱锥,该斜四棱锥的底面连接于长方体的端面,一个侧面平行于水平面, 与之相对的一个侧面与水平面呈25-45°的夹角,与平行于水平面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 之间呈60-80°的夹角。与水平面呈夹角的侧面较佳呈30-40°,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较佳 呈60-70°的夹角。[0035]实施例八如图1、2所示,其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该两个第二延伸部的端 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平方向向第一夹持部延伸的长方体,该长方体的端部连接有一个斜四 棱锥,该第二钳头6端部的斜四棱锥的底面连接于长方体的端面,一个侧面平行于水平面, 与之相对的一个侧面与水平面呈10-25°的夹角,较佳为15-20° ;与平行于水平面的侧面 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呈30-50°的夹角,较佳为40-50° ;该第二钳头3端部的斜四棱锥底 面连接于长方体的端面,一个侧面平行于水平面,与之相对的一个侧面与水平面呈25-45° 的夹角,较佳为30-40° ;与平行于水平面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呈60-80°的夹角,较 佳为 60-70°。[0036]实施例九其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带尾帽的空心固定套筒,该空心 固定套筒包括一个内套筒9及一个外套筒8,该内套筒9包括一个圆环形的尾帽,固定于该 尾帽平面上的圆柱形的第一筒体,一端内接于该第一筒体的第二筒体,该第二筒体的外径 等于该第一筒体的内径,外套筒8包括一个圆环形的尾帽及固定于该尾帽平面上的圆柱形 第一筒体,外套筒8上的第一筒体套于内套筒9的第二筒体,使外套筒8与内套筒9固定, 形成空心固定套筒。[0037]实施例十其与实施例九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套筒8及内套筒9的第一筒体上均 穿设有一个锯齿垫片7,该外套筒8的锯齿垫片7包括一个圆环形底座,该圆环形底座朝向内套筒9的一面沿着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出锯齿,该锯齿较佳为环形排列于底座的外环边 沿,该内套筒9的锯齿垫片7与外套筒8的锯齿垫片7对称设置。[0038]使用较佳结构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对髌骨进行固定,采用以下几个步骤[0039](1)握住指套,转动第一钳臂1、第二钳臂2,使第一钳头10与第二钳头将需要固定 的髌骨夹持住,此时,第一夹持部的插销插入第二夹持部的插孔5。[0040](2)根据需要固定的髌骨的大小,选择位于第一延伸部上的固定孔11,并将导向 套4旋进该固定孔11,确定入针点。[0041](3)将带钻头的钻杆插入导向套4,在需要固定的髌骨上钻孔,钻头从第二延伸部 上对应的固定孔11钻出。[0042](4)取下钻头,将外套筒8穿过第二延伸部的固定孔11,伸入髌骨孔内,套在钻杆 上。[0043](5)从外套筒8的尾帽的孔中插入钢丝,从第一延伸部的固定孔11中穿出,并取出 导向套4及钻杆。[0044](6)将内套筒9从第一延伸部的固定孔11伸入至髌骨孔内,外套筒8的第一筒体 完全套在内套筒9的第二筒体上,完成安装。[0045](7)在另一个第一延伸部上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另一个空心固定套筒及钢丝的安装。[0046](8)将两条钢丝交叉固定。[0047]采用上述方法固定骨折的髌骨,能够根据对象髌骨的大小灵活的选择最佳入针 点,并且固定孔11及导向套4能够有效地对钻头及空心固定套筒导向,使入针位置准确;并 且,置入套筒后,固定物上下端暴露于软组织内金属部分极少,更加利于功能锻炼,减少异 物造成的疼痛;因钢丝从套筒中间穿过,无钢丝松动的可能;更由于套筒之间的滑动更加 稳定流畅,突出了髌骨张力带的特点,可促进骨折愈合。[0048]而如果需要处理的髌骨是粉碎性骨折等特殊骨折时,可以在插入内、外套筒8的 时,在其筒体上加入锯齿垫片7,固定后,该锯齿垫片7上的锯齿能够很好地抓住需要固定 的髌骨,使骨折固定效果更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包括钳型部,所述钳型部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钳臂和第二 钳臂,所述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的交叉处设有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前端固定有 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钳臂前端固定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向下延伸出两个第 一延伸部,所述两个第一延伸部的前端均设有第一钳头,所述第二夹持部对应于第一夹持 部的位置也延伸出两个第二延伸部及第二钳头,所述两个第一延伸部分别设有数量相等的 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每个第二延伸部在与第一延伸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相同的固定孔,所 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上互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孔组成一组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孔部分 共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内固定有 圆筒形导向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固定孔内穿 设有两端带尾帽的空心固定套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固定套筒的筒体 两端分别穿设有一个齿形垫片,所述两个齿形垫片相对的一面向空心固定套筒的轴向延伸 出锯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 有插销,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对应位置设有插孔,所述插销插入插孔固定第一夹持部与第二 夹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固定套筒包括内 套筒与套在内套筒上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包括尾帽及固定于尾帽上的圆筒,所述内套筒 包括尾帽、固定于尾帽上的第一筒体、内接于第一筒体的第二筒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头与第二 钳头的形状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钳头彼此的 形状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头为梯形,所 述梯形相互平行的两个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梯形的斜面与水平面呈20-4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髌骨标准固定装置,包括钳型部,所述钳型部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的交叉处设有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前端固定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钳臂前端固定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向下延伸出两个第一延伸部,所述两个第一延伸部的前端均设有第一钳头,所述第二夹持部对应于第一夹持部的位置也延伸出两个第二延伸部及第二钳头,所述两个第一延伸部分别设有数量相等的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每个第二延伸部在与第一延伸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相同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上互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孔组成一组固定孔;该结构的髌骨标准固定装置能够确保准确的进针点。
文档编号A61B17/82GK201814648SQ2010205759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申庆民, 赵文 申请人:申庆民, 赵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