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口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多个进液口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 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 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其中,腹腔引流管的使用最为普遍,现行外科临床普 遍使用的腹腔引流管为普通橡胶软管,管径约8mm,长度为100cm。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 普通硅胶管只有末端一个进液口,使得引流管的位置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常常因为末端 进液口的堵塞而导致引流功能失效,不得不让医生来回反复拔或插,进行疏通,严重时甚至 需要更换引流管,费时费力,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针对上述不足,需探索一种新型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管的引流顺畅,安放位置相对 灵活,安全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口引流管,使其在安放后能够防止末 端进液口因堵塞而失效,而且引流效果更好,进液口的安放位置相对灵活,避免医务人员反 复疏通,省时省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口引流管,包括管体,靠近 管体一端管口的管体上设置通孔。进一步,所述通孔的中心与管体近端口的距离1为3 — 4cm ;进一步,所述通孔为长轴沿管体轴向的椭圆形,长轴a为1一 1.5cm;进一步,所述通孔为至少两个,且沿管体轴向分布,通孔之间的轴向中心距b为 2——3 cm ;进一步,所述通孔在管体的圆周方向错位分布;进一步,所述管体由硅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多口引流管,与传统的引流管相比,由于在 靠近进液口一端的引流管管体上设置了通孔,增加了进液口的数量,在管体末端进液口堵 塞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液体的正常引流;进液口的安放位置相对灵活,不在受单个进液口对 安放位置的限制;避免医务人员反复疏通,省时省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口引流管,包括管体1, 靠近管体一端管口的管体上设置通孔2,通孔2的中心与管体近端口的距离为3cm。由于在 靠近进液口一端的引流管管体上设置了通孔,增加了进液口的数量,在管体末端进液口堵 塞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液体的正常引流;进液口的安放位置相对灵活,不在受单个进液口对 安放位置的限制;避免医务人员反复疏通,省时省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为长轴沿管体轴向的椭圆形,长轴a 为1cm。采用椭圆形通孔有利于增大在引流管轴向的开孔,有利于扩大引流范围。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2为至少两个,沿管体轴向分布,通孔 之间的轴向中心距b为3cm,而且通孔2在管体的圆周方向错位分布。沿轴向和圆周方向错 位设置通孔2,有利于扩大进液范围,提高引流效果。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1由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无毒无 害,易消毒,不会对伤口造成感染,而且柔软,随意摆放,满足患者术后多动的需求。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多口引流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靠近管体一端管口的管体上设置通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口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的中心与管体近端口 的距离为3_k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口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长轴沿管体轴向 的椭圆形,长轴a为1一 1.5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口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为至少两个,且沿管 体轴向分布,通孔之间的轴向中心距b为2 — 3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口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在管体的圆周方向错 位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口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由硅胶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口引流管,包括管体,靠近管体一端管口的管体上设置通孔;由于在靠近进液口一端的引流管管体上设置了通孔,增加了进液口的数量,在管体末端进液口堵塞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液体的正常引流;进液口的安放位置相对灵活,不在受单个进液口对安放位置的限制;避免医务人员反复疏通,省时省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1912602SQ2010206907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郝迎学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