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3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一次性尿布等通常被认为是吸收身体废液的吸收性物品的实例。在其生产线上, 将沿输送方向连续地输送的片材的连续体连续地按例如正弦曲线的折曲样式与弹性构件的连续体附接。作为上述附接方法的实例,专利文件1公开了通过将沿与片材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摆动的摆动臂设置在片材的输送路径附近,并且使线状的弹性构件穿过摆动臂的摆动端上的通孔来摆动它,从而将弹性构件附接到片材上。此外,如图IA的透视图所示,专利文件2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使滚动辊203沿转移辊201的旋转轴C201的方向往复运动来将弹性构件221设置到滚动辊203周围,滚动辊 203围绕转移辊201的外周表面滚动,然后弹性构件221按例如正弦曲线的折曲样式被吸附并保持在转移辊201的外周表面上,并且然后使片材231接触转移辊201的外周表面以将弹性构件221转换至片材231并且附接到其上。引证表专利文件专利文件1 JP-A-2004-159866专利文件2 JP-T-2003-51788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在使用如上所述弹性构件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带构件(下文还称为弹性带构件)的情况中,利用上述专利文件1中的方法,弹性带构件当通过摆动端等中的通孔时被折叠,并且从而,很难使弹性带构件面接触片材并且附接到其上。另一方面,利用专利文件2中的方法,弹性构件221设置在滚动辊203的外周表面的周围,因此甚至在弹性构件221为弹性带构件的情况中,弹性带构件221可以维持平坦状态并且被传送至转移辊201处,并且从而,弹性带构件221可以面接触片材231并且附接到其上。然而,例如如图IB所示,当沿正交于输送方向的⑶方向设置一对弹性带构件221、 221并且按其中所述弹性带构件221、221相互局部地交叉的布置样式将其附接到片材231 上时,如图IA所示,所述滚动辊203、203沿转移辊201的圆周方向定位在相同位置上,导致当其沿CD方向往复运动时相互碰撞。结果,不能按所述布置样式附接弹性带构件221。考虑到上述传统问题而研发了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其中当一对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中的每个至少按预定的折曲样式面接触并附接到片材的连续体上时,能够可靠地实现至少该对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与片材的连续体的面接触,并且其中可以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按弹性带构件相互局部地交叉或接近的布置样式将所述弹性带构件附接到片材上。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上述优点的发明的一方面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按预定的折曲样式将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沿输送方向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连续体上,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接合,通过经由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来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所述第一摆动臂以第一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以及第二接合,通过经由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来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所述第二摆动臂以第二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其中,第一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一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一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的第一转轴部侧辊,其中,第二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二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二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的第二转轴部侧辊,其中,在第一接合中,相继将通过第一供应路径供应给第一转轴部侧辊的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一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 并且,在由第一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其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在第二接合中,相继将通过第二供应路径供应给第二转轴部侧辊的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二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 并且,在由第二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其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利用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一放置位置和利用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二放置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相互不同。此外,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设备,按预定的折曲样式将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沿输送方向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连续体上,所述设备包括第一导引构件,其通过经由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来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所述第一摆动臂以第一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以及第二导引构件,其通过经由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来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所述第二摆动臂以第二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其中,第一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一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一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的第一转轴部侧辊,其中,第二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二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二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的第二转轴部侧辊,
其中,相继将通过第一供应路径供应给第一转轴部侧辊的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一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在由第一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其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相继将通过第二供应路径供应给第二转轴部侧辊的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二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在由第二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其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利用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一放置位置和利用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二放置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相互不同。发明的有利效果根据本发明,当至少一对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中的每个按预定的折曲样式面接触并附接到片材的连续体上时,能够可靠地实现至少该对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与片材的连续体的面接触,并且可以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按弹性带构件相互局部地交叉或接近的布置样式将所述弹性带构件附接到片材上。


图IA是一种按预定的折曲样式相对于片材231的连续体来附接弹性带构件221 的连续体的已知方法的透视图,并且图IB是弹性带构件221的另一布置样式的说明性视图。图2A是尿布1的局部剖面的平面图,并且图2B是尿布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尿布1的透视图,尿布1具有如此设置的弹性带构件21、22,以使弹性构件 21,22在各折曲样式的返回部分处相互交叉。图4A是显示该实施例的局部剖开的制造设备30的透视图,并且图4B是沿图4A 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靠近图4A中的输送辊50的那部分的放大视图。图6是第一摆动臂61和第二摆动臂161的另一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7是第一摆动臂61和第二摆动臂161的另一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8是第一摆动臂61和第二摆动臂161的另一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说明性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的描述,至少以下事项明朗化了。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按预定的折曲样式将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沿输送方向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连续体上,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接合,通过经由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来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所述第一摆动臂以第一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以及第二接合,通过经由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来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所述第二摆动臂以第二转轴
7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其中,第一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一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一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的第一转轴部侧辊,其中,第二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二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二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的第二转轴部侧辊,其中,在第一接合中,相继将通过第一供应路径供应给第一转轴部侧辊的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一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 并且,在由第一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其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在第二接合中,相继将通过第二供应路径供应给第二转轴部侧辊的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二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 并且,在由第二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其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利用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一放置位置和利用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二放置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相互不同。利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放置位置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放置位置沿片材的输送方向相互不同,以便当摆动时可以避免第一弹性带构件和第二弹性带构件之间的干涉。结果,即使其中第一弹性构件通过第一摆动臂附接至片材的折曲样式和第二弹性构件通过第二摆动臂附接至第二弹性构件的折曲样式局部地相互交叉或相互靠近的布置样式,也可以没有任何问题地附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构件。此外,在利用第一摆动端侧辊和第二摆动端侧辊使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沿移动方向反转之后,将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各自放置到片材上。然后,当反转之后,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构件被按预定的卷绕角度缠绕在第一和第二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上,并且通过外周表面,各所述弹性构件保持为平坦形状,并且从而按平坦形状保持在第一和第二放置位置。因此,第一和第二弹性构件能够可靠地面接触并且被接合至片材。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优选,其中,按预定的缠绕角将片材的连续体缠绕在输送辊的外周表面上并且输送,所述输送辊以沿输送方向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来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其中,将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放置位置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放置位置两者都设置在缠绕角的范围内,其中,将第二放置位置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一放置位置的下游侧,其中,将第二摆动臂设置在以下位置,即在该位置处,围绕平行于输送辊的旋转轴的假想轴线仅以预定的旋转角(除了 0°和360°之外)沿圆周方向将第一摆动臂旋转地移动到了下游侧。通过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可以成功地实现使所述制造方法的制造设备变紧凑并且提高第一弹性带构件和第二弹性带构件在片材上的接合位置精度两者。详细内容如下。将第二摆动臂设置在将第一摆动臂围绕假想轴线旋转地移动了所述旋转角的位置处。因此,既可靠地避免了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之间的干涉,也可以使避免干涉所需的空间的尺寸变小。结果,可以使制造方法的制造设备变紧凑。此外,通过旋转地移动,基本上维持了第一摆动端侧辊和输送辊之间以及第二摆动端侧辊和输送辊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可以将第一摆动端侧辊和第二摆动端侧辊两者各自邻近地设置到输送辊上,因此,可以高精度地将第一弹性带构件和第二弹性带构件两者附接至片材上的目标接合位置。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优选旋转角为30°到150°的范围内的任意值。通过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可靠可以成功地实现使所述制造方法的制造设备变紧凑并且提高第一弹性带构件和第二弹性带构件在片材上的接合位置的精度两者。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优选,其中按预定的缠绕角将片材的连续体缠绕在输送辊的外周表面上并且输送,所述输送辊以沿输送方向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来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其中将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放置位置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放置位置两者都设置在缠绕角的范围内,其中使第一摆动臂的第一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在以输送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为法向方向的假想平面中面向相互交叉的方向。通过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可以如此设置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以便在所述假想平面中相互交叉。因此,既可靠避免了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之间的干涉,又可以使避免干涉所需的空间的大小变得更小。结果,可以使制造方法的制造设备变紧凑。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优选,其中按预定的缠绕角将片材的连续体缠绕在输送辊的外周表面上并且输送,所述输送辊以沿输送方向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来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其中将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放置位置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放置位置两者都设置在缠绕角的范围内沿圆周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上游侧的区域中。利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可以沿输送辊的圆周方向广泛地获得在输送辊上将第一弹性带构件和第二弹性带构件重叠并且压在片材上的区域,并且从而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可以被牢固地接合到片材上。—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优选,其中第一供应路径是沿第一摆动臂的第一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的,其中第二供应路径是沿第二摆动臂的第二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的。通过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沿第一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将第一弹性带构件供给至第一转轴部侧辊。因此,可能由于第一摆动臂的摆动而产生的第一弹性带构件在交叉方向上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定位在第一转轴部侧辊的上游侧的第一弹性带构件的那部分的扭转并且在其中被吸收,并且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弹性带构件从第一转轴部侧辊上掉落。类似地,沿第二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将第二转轴部侧辊供给第二弹性带构件。因此,可能由于第二摆动臂的摆动而产生的第二弹性带构件在交叉方向上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定位在第二转轴部侧辊的上游侧的第二弹性带构件的那部分的扭转并且在其中被吸收,并且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二弹性带构件从第二转轴部侧辊上掉落。—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优选,其中第一摆动臂的第一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与第一摆动臂的第一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接触,其中第二摆动臂的第二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与第二摆动臂的第二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接触。通过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第一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与第一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接触。因此,当然沿第一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给第一转轴部侧辊供给第一弹性带构件。结果,可能由于第一摆动臂的摆动而产生的第一弹性带构件在交叉方向上的运动当然表现为定位在第一转轴部侧辊的上游侧的第一弹性带构件的那部分中的扭转并且在其中被吸收,并且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弹性带构件从第一转轴部侧辊上掉落。类似地,第二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与第二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接触。因此,当然沿第二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给第二转轴部侧辊供给第二弹性带构件。结果,可能由于第二摆动臂的摆动而产生的第二弹性带构件在交叉方向上的运动当然表现为在第二转轴部侧辊的上游侧的第二弹性带构件的那部分中的扭转并且在其中被吸收,并且结果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二弹性带构件从第二转轴部侧辊上掉落。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优选,其中片材的连续体按预定的缠绕角缠绕到以沿输送方向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转动的输送辊的外周表面上并且被输送,其中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放置位置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放置位置两者都设置在所述缠绕角的范围内,其中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摆动端侧辊和第一转轴部被设置成一起夹住输送辊的旋转轴,其中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摆动端侧辊和第二转轴部被设置成一起夹住输送辊的旋转轴。通过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利用第一摆动辊和第二摆动辊使第一弹性带构件和第二弹性带构件中每个的移动方向反转,并且随后可以将各弹性带构件缠绕到输送辊的外周表面上。因此,第一弹性带构件和第二弹性带构件两者都可以维持平坦状态,并且被放置到片材上,并且结果,各弹性带构件当然可以面接触并附接至片材。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设备,按预定的折曲样式将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沿输送方向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连续体上,所述设备包括第一导引构件,其通过经由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来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所述第一摆动臂以第一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以及第二导引构件,其通过经由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来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所述第二摆动臂以第二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其中,第一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一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一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的第一转轴部侧辊,其中,第二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二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二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的第二转轴部侧辊,其中,相继将通过第一供应路径供应给第一转轴部侧辊的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一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在由第一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其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相继将通过第二供应路径供应给第二转轴部侧辊的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二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在由第二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其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利用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一放置位置和利用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二放置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相互不同。通过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设备,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放置位置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放置位置沿片材的输送方向相互不同,以便当摆动时可以避免第一弹性带构件和第二弹性带构件之间的干涉。结果,甚至在其中利用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附接至片材的折曲样式和利用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附接至片材的折曲样式局部地交叉或相互靠近的布置样式中,可以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附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带构件。此外,在通过第一摆动端侧辊和第二摆动端侧辊使第一弹性带构件和第二弹性带构件中的每个沿移动方向反转之后,将其放置到片材上。当反转时,使第一和第二弹性带构件中的每个按预定的缠绕角缠绕在第一和第二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上,以便利用所述外周表面来保持各弹性带构件处于平坦形状,并且从而按平坦形状保持在第一和第二放置位置。因此,第一和第二弹性带构件当然可以面接触并接合至片材。本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例如被用于一次性尿布1 (相当于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尿布1图2A是尿布1的局部剖面的平面图,并且图2B是尿布的分解透视图。两个图都显示了其中短裤型尿布1的侧襟部分中的前腰围部位Ia和后部腰围部位Ic分开的展开状态。该尿布1具有纵向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其是相互垂直的,并且沿尿布1的纵向方向限定出前腰围部位la、胯下部位Ib和后部腰围部位lc。此外,尿布1在厚度方向上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材2、不透液性的背面片材3和设置在片材2、3之间的吸液性的吸收性本体4。表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在从吸收性本体4的外周边缘向外延伸的部分处重叠,并且通过例如热熔融粘接剂相互接合。从而,沿纵向方向前后形成了端部边缘部分翼片 11,并且沿宽度方向的左右形成了侧部边缘部分翼片12。注意到,在侧部边缘部分的翼片 12的胯下部位Ib中,形成了腿围凹入部分10,该凹入部分沿宽度方向向内弯曲地形式,并且尿布1是基本上砂漏形的外廓形状。例如,对于表面片材2,使用透液性的塑料薄膜或无纺织物。背面片材3具有面向表面片材2的内部片材3a、面向内部片材3a的外部片材3b, 并且所述片材3a、!3b两者相互都为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大小,并且通过粘附或熔接而接合。作为内部片材3a,使用不透液性的塑料薄膜或无纺织物,并且作为外部片材:3b,使用透气性的无纺织物。前、后腰围部位la、lc的端部边缘部分翼片11中的每个与按展开状态放置在表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之间的腰围弹性构件16接合。此外,胯下部位Ib及其附近设有前部弹性带构件21和背部弹性带构件22,其沿尿布1的宽度方向横过尿布。例如,对于所述弹性带构件21、22,使用具有拉伸性的无纺织物或带状橡胶等。所述弹性带构件21、22各自按预定的折曲样式沿宽度方向延伸,该预定的折曲样式是按凸出形状朝将尿布1沿纵向方向基本上分成前后两半的中心线CL弯曲的样式,并且弹性带构件21、22设置在构成背面片材3的内部片材3a和外部片材北之间,并且例如按伸展状态接合至外部片材北的内表面。所述前、后弹性带构件21、22配合来赋予腿围凹入部分10以弹性。注意到,这里,作为所述弹性带构件21、22的折曲样式的一个例子显示为正弦曲线,但是可以适当地改变折曲样式,以便腿围凹入部分10可以有效地穿戴到尿布的穿用者的腿部周围。此外,如图3所示,为了增进基本上向腿围凹入部分10的整个长度周围的装配性, 弹性带构件21、22可以在各自的折曲样式的返回部分处设置成彼此交叉,并且还为了削弱交叉区域R中的弹性,可以分开弹性带构件21、22属于交叉区域R的那部分。顺便提及,因为如果在吸收性本体4的部分存在弹性,则会在吸收性本体4中形成褶皱,并且恐怕其吸液性可能变差,所以削弱该交叉区域R的弹性。该实施例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30通过在生产线中连续地流入的尿布1的基层材料等与多种结构部件的接合来完成所述尿布1。根据该实施例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30执行所述工艺之一。也就是说,这里,在按上述折曲样式将作为上述前部弹性带构件21的弹性带构件121的连续体(相当于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此处也称为第一弹性带构件121)和作为上述背部弹性带构件21的弹性带构件122的连续体(相当于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此处也称为第二弹性带构件12 附接至作为上述背面片材3的外部片材北的片材10 的连续体(此处称为片材10 )的工艺中,应用所述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30。图4A是显示该工艺的局部剖开的制造设备30的透视图,并且图4B是沿图4A的 B-B截取的剖视图。此外,图5是图4A中的输送辊50附近的放大视图。注意到,在下文中,制造设备30的宽度方向被称为CD方向或前侧-后侧。此外, 垂直于⑶方向的方向被称为MD方向。也就是说,MD方向是垂直于⑶方向的平面内的任意方向。此外,如图4A所示,关于MD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被称为上下方向(竖直方向)和左右方向(水平方向)。顺便提及,如图4B所示,CD方向也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在水平方向上与左右方向处于垂直关系。该制造设备30包括(1)输送辊50,其通过按预定的缠绕角缠绕片材10 并转动来沿MD方向(相当于输送方向)输送片材10 ; (2)切开设备40,其设置在输送辊50的左侧并且沿CD方向在中央将片材构件120分成两部分并且形成第一和第二弹性带构件121、 122,所述片材构件120是由从左边连续地输送的弹性带构件制成的原始片材;(3)第一导引构件60,其按伸展状态将第一弹性带构件121连续地放置到片材10 缠绕到输送辊50 的外周表面上的那部分上并且接合它们;和(4)第二导引构件160,其按伸展状态将第二弹性带构件122连续地放置到同一片材10 的那部分上并且接合它们。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引构件60、160各自沿MD方向朝片材10 供给其负责的弹性带构件121、122,并且沿⑶方向(相当于交叉方向)往复移动弹性带构件121、122中的每个。因此,弹性带构件121、122中的每个被重叠在片材10 的片材表面上并且接合,而与片材10 的接合位置沿CD方向时时刻刻连续地变化。结果,片材10 的片材表面以计划的折曲样式(例如正弦曲线)按面接触状态与一对弹性带构件121、122附接。顺便提及,不用说的是,在将弹性带构件121、122中的每个接合至片材10 之前, 通过未显示的粘结剂施加设备将热熔粘接剂等施加到弹性带构件121、122中的每个上。在下文中,描述了各个结构元件40、50、60、160。注意到,在以下的描述中,除非明确地陈述,否则根据制造设备30的各结构装置通过垂直支承壁92 (即,嵌板)经由未显示的适当的支架悬臂伸出,该垂直支承壁沿制造设备30的整个长度在MD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如图4B所示,在CD方向的后侧(图4A中纸面的后侧)处沿基本上平行于MD方向的方向(基本上平行于纸面的方向)设置支承壁92。该支承壁92的垂直壁表面沿各结构装置的CD方向的后侧的部分受到支承,并且前侧的部分处于无支承状态。(1)输送辊 5O输送辊50具有作为主体的带沿水平的CD方向的旋转轴C50的圆柱体,并且在作为圆周方向Dc的沿MD方向的一个方向按预定的圆周速度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例如,从右侧基本上水平地为该输送辊50供给片材10北。通过输送辊50的上部的大约12点钟的位置作为缠绕开始位置I3S,从位置I^s处按例如180°到200°的缠绕角将片材10 缠绕到输送辊50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反转其输送方向。最终,通过输送辊50的下部的大约6点钟的位置作为缠绕结束位置Pe,按基本上水平方向将片材10 供给至右边。该输送辊50可以被构造成利用适当的电动机等作为驱动源来可旋转地驱动的驱动辊,或者可以被构造成由片材10 可旋转地驱动的随动辊。(2)切开设备40切开设备40沿⑶方向居中具有顶部和底部一对的盘状的可转动刀片40a、40b。 当通过所述可转动刀片40a、40b时,作为弹性带构件121、122的原始材料的片材构件120 被分成两半,并且因此生产出一对弹性带构件121、122,即第一弹性带构件121和第二弹性带构件122。第一弹性带构件121被供给至第一导引构件60,并且第二弹性带构件122供给至第二导引构件160。(3)第一导引构件60第一导引构件60具有设置在输送辊50上方的板状的第一摆动臂61。第一摆动臂61具有纵向方向,并且通过使该纵向方向沿水平方向的左右而被这样设置,以便沿水平方向的左右横过输送辊50的旋转轴C50。然后,通过将比旋转轴C50更靠左地定位的转轴部65(下文也称为第一转轴部6 作为旋转支轴,可以使比旋转轴C50更靠右地定位的摆动端61a沿⑶方向摆动。此外,第一转轴部65例如是轴本体65,该轴本体65从第一摆动臂61的顶面整体地向上突出,并且经由轴承67可转动地支承在外部圆筒形构件66内部。外部圆筒形构件 66经由未显示的合适的支架被固定到支承壁92上,并且从而第一摆动臂61被支承成能够围绕第一转轴部65的垂直旋转中心轴线C65旋转。此外,第一摆动臂61的驱动机构70是与曲柄机构74相结合的电动机72。曲柄机构74沿MD方向中的上下方向在电动机72的驱动旋转轴线7 上具有已经被整体地并同心地固定的圆盘构件75和连接圆盘构件75与第一摆动臂61的动力点PP的杆状的连杆构件76。然后,圆盘构件75中的从驱动旋转轴线7 偏心的位置通过接合销78等与连杆构件76的端部接触。因此,每当圆盘构件75转动一次,连杆构件76仅沿其纵向方向往复运动一次,并且第一摆动臂61通过该一次往复运动而仅执行一次摆动。在底面上围绕水平旋转轴C63、C64中的每个可旋转地支承一对辊63、64,该底面是第一摆动臂61的与输送辊50对置那侧的表面。一个辊63是设置至摆动端61a的第一摆动端侧辊63,并且另一辊64是设置至比第一摆动端侧辊63更靠近第一转轴部65的位置的第一转轴部侧辊64。因此,从上述切开设备40供给的弹性带构件121、122中的第一弹性带构件121首先沿水平方向被从左向右供给,在匹配第一摆动臂61的第一转轴部65的旋转中心轴线C65 的平面位置的位置处,通过反转辊90沿竖直方向向上改变所述移动方向,并且第一弹性带构件121到达第一转轴部侧辊64并且被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辊64的外周表面上。然后, 通过辊64,第一弹性带构件121被引导至比输送辊50更靠右的摆动端61a,其后在摆动端 61a处被缠绕到第一摆动端侧辊63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在通过缠绕沿基本上向左的移动方向被反转之后,被从输送辊50的右上方放置到片材10 的缠绕范围I^s-Pe。然后,在上述放置期间,第一摆动端侧辊63由于摆动端61a的摆动而沿⑶方向往复运动,因此第一弹性带构件121通过沿⑶方向连续地改变其在片材10 的片材表面中的接合位置而按所要求的折曲样式被接合至片材10 的片材表面。此外,在该放置时, 通过围绕第一转轴部侧辊64的外周表面和第一摆动端侧辊63的外周表面缠绕来保持第一弹性带构件121为基本上平坦形状,以使第一弹性带构件121按面接触状态连接至片材 103b (相当于“第一接合”)。这里,优选是,如图5所示,将位置Pl (下文也称为第一放置位置Pl)在上述缠绕范围I^s-Pe中沿圆周方向Dc设置到比中间位置Rii更靠上游侧的区域中,该位置Pl是第一摆动臂61向片材10 上放置第一弹性带构件121的位置。通过该设置,可以沿圆周方向 Dc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用于在重叠并压靠第一弹性带构件121到输送辊50的片材10 上的区域,从而可靠地将第一弹性带构件121接合到片材10 上。注意到,为了详细说明上述第一放置位置Pl,第一放置位置Pl是指从第一摆动臂61的第一摆动端侧辊63处供给的第一弹性带构件121首先接触片材10 的位置。顺便提及,如图4B所示,第一摆动端侧辊63和第一转轴部侧辊64中的每个设置在连接摆动端61a和第一转轴部65的旋转中心轴线C65的直线Ll上。此外,第一摆动端侧辊63被如此固定到第一摆动臂61上,以使其至第一摆动臂61的方向在外周表面面向第一转轴部65的旋转中心轴线C65的状态下是不可改变的,而第一转轴部侧辊64也被如此固定到第一摆动臂61上,以使其相对臂61的方向在辊64的外周表面面向第一摆动臂61 的摆动端61a的状态下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利用该结构,按照第一摆动端侧辊63的往复运动,第一转轴部侧辊64的外周表面总是面向第一摆动端侧辊63,因而,当然可以可靠地向第一摆动端侧辊63供给第一弹性带构件121。结果,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弹性带构件121从第一摆动端侧辊63上脱落等,并且可以实现第一弹性带构件121的移动状态的稳定性。此外,按照上述结构,第一摆动端侧辊63的旋转轴C63和第一转轴部侧辊64的旋转轴C64总是保持平行状态,与第一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无关。因此,当然可以减轻在第一摆动臂61摆动运动时可能发生的施加于第一弹性带构件121的宽度方向两端边缘的张力差异,并且结果,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弹性带构件121从第一摆动端侧辊63或者第一转轴部侧辊64上脱落。为了进一步稳定移动状态,如图4A所示,第一弹性带构件121至第一转轴部侧辊 64的供应路径R121 (在下文中还称为第一供应路径R121)与第一转轴部65的旋转中心轴线C65沿直线对准,并且如此设置辊64,以使第一转轴部侧辊64的外周表面与第一转轴部 65的旋转中心轴线C65接触。因此,可能随第一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而发生的第一弹性带构件121沿CD方向的运动主要表现为第一弹性带构件121在第一转轴部侧辊64上游侧的那部分121a中的扭转并且在其中被吸收,并且结果,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弹性带构件121 从辊64上脱落。此外,如上所述,第一转轴部侧辊64的外周表面与第一转轴部65的旋转中心轴线 C65接触,以便可以使可能随第一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而发生的辊64沿CD方向的运动量基本上为零,并且还通过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弹性带构件121从第一转轴部辊64上脱落。(4)第二导引构件160第二导引构件160是大致具有与上述第一导引构件60相同的结构的构件。如图 4B所示,第二导引构件160沿⑶方向设置成比第一导引构件60更靠后侧。因此,该第二导引构件160负责的第二弹性带构件122在CD方向上比第一弹性带构件121附接至更后侧并且从该处并行,弹性带构件121通过第一导引构件60附接至片材10北。然而,取决于一次性尿布1,如图3(或图1B)所示,第一和第二弹性带构件121、 122的如下布置样式是可能的,其中第一弹性带构件121(221)和第二弹性带构件021)部分重叠。在该种情况下,如果第一摆动臂61和第二摆动臂161平行设置,则所述摆动臂61、 161将相互碰撞而不能形成上述样式。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上述碰撞,如图4A所示,使第二摆动臂沿输送辊50的圆周方向Dc的位置不同于第一摆动臂61。也就是说,第二摆动臂161设置成比第一摆动臂 61沿圆周方向Dc转移至下游侧。这样,如图5所示,第二摆动臂161将第二弹性带构件 122放置到片材10 上的第二放置位置P2沿圆周方向Dc定位在比第一摆动臂61的第一放置位置Pl更靠下游侧。因此,还可以避免在放置位置Pl、P2处的第一和第二弹性带构件 121、122之间的干涉。顺便提及,与第一放置位置Pl的定义类似,上述第二放置位置P2是指已经被从第二摆动臂161的第二摆动端侧辊163供给的第二弹性带构件122首先接触片材103b的位置。
15
下文中,详细描述第二导引构件160的结构。如图5所示,第二摆动臂161处于以下位置,其中第一摆动臂61沿圆周方向Dc仅围绕与输送辊50的旋转轴C50平行的假想轴线可旋转地移动预定的转角θ a至下游侧,在所示实例中,所述转角θ a为90°。通过该90°的转动,第二摆动臂161被设置到第一摆动臂61和输送辊50的左边, 并且此外第二摆动臂161在竖直方向上横过输送辊50的旋转轴C50地设置,而使其纵向在竖直方向上。将定位成比旋转轴C50更低的第二转轴部165作为旋转支轴,定位在旋转轴 C50上面的摆动端161a被如此构造,以便能够在⑶方向上摆动。如图4所示,用于摆动的驱动机构170是结合有曲柄机构174的电动机172,如在第一导引构件60的情况。此外,第二转轴165是从第二摆动臂161的左侧面向左整体地延伸的轴本体165,类似于第一导引构件60的情况,并且该轴本体165经由轴承167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外部圆筒形构件166上。注意到,外部圆筒形构件166被固定到支承壁92上。这里,第二转轴部165沿其旋转中心轴线C165的方向形成有通孔165h,并且与通孔16 相当,第二摆动臂161也在左右方向上形成有通孔161h。所述通孔16^、61h起到至稍后描述的第二弹性带构件122的第二摆动臂161的供应路径R122的作用。此外,一对辊163、164中的每个围绕基本上水平的旋转轴C163、C164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摆动臂161的右侧表面上,该右侧表面是与输送辊50相反的那侧的表面。一个辊 163是设置在摆动端161a上的第二摆动端侧辊163,并且另一辊164是设置成比第二摆动端侧辊163更靠近第二转轴部165的第二转轴部侧辊164。因此,从切开设备40供给的第二弹性带构件122沿水平方向被从左向右地供给, 而沿CD方向平行地紧挨着被发送给上述第一导引构件60的第一弹性构件121。然后,弹性带构件122穿过第二转轴部165中的通孔65h并且从第二摆动臂161的右侧的表面引出。 然后,通过围绕安装在同一表面上的第二转轴部侧辊164的外周表面放置,弹性带构件122 被引向上方的摆动端161a,并且其后,在摆动端161a处缠绕到第二摆动端侧辊163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在移动方向通过缠绕被基本上向下反转之后,弹性带构件122被从输送辊50 的左上方放置到片材10 的卷绕范围I^s到Pe。然后,在上述放置期间,第二摆动端侧辊163由于摆动端161a的摆动而沿⑶方向往复运动,因此第二弹性带构件122通过沿⑶方向连续地改变其在片材10 的片材表面中的接合位置,而按所要求的折曲样式被接合至片材10 的片材表面。此外,在该放置时, 通过围绕第二转轴部侧辊164的外周表面和第二摆动端侧辊163的外周表面缠绕来保持第二弹性带构件122成为基本上平坦形状,以使弹性带构件122按面接触状态接合至片材 103b (相当于“第二接合”)。这里,优选是,类似于第一弹性带构件121的第一放置位置Pl的情况,第二弹性带构件122的第二放置位置P2设置在上述缠绕范围I3S-Pe内的圆周方向Dc的中间位置Rn 上游侧的区域中(参见图幻。如果第二放置位置P2按这样的方式设置,输送辊50的将第二弹性带构件122叠覆到片材10 上并将其压靠到上面的区域可以沿圆周方向Dc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并且结果,第二弹性带构件122可以被牢固地接合到片材10 上。此外,上述旋转角θ a(参见图5),即,第一摆动臂61和第二摆动臂161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旋转角θ a优选自除了 0°和360°以外的角度,更优选是,选自于30° -150°的范围,此外优选自45° -135°的范围,并且甚至更优选自0° -110°的范围。如果P2设定为所述范围内的任意值,虽然第一摆动端侧辊63和第二摆动端侧辊 163两者都设置在输送辊50附近,但是可以使制造设备30所占据的空间很小。例如,在旋转角不符合上述范围的情况中,也就是说在旋转角9&为0°,如图6中所示,制造设备30a的结构虽是紧凑的,但是第二摆动端侧辊163不能靠近输送辊50设置。 此外,同样在其中旋转角不符合所述范围的图7的情况中,也就是说,在旋转角θ a为180° 的情况中,第一和第二摆动端侧辊63、163两者可以靠近输送辊50设置,但是制造设备30b 的结构变大了。也就是说,在图6和图7的实例的任何一个中都不能顺利地实现摆动端侧辊63、163的接近配置以及使制造设备30紧凑。与该形成对比,在如图4A中旋转角θ a为90°并且旋转角处于上述旋转角ea的优选范围的情况中,和在如图8中旋转角ea为45°的情况中,第一和第二摆动端侧辊63、 163两者都可以靠近输送辊50设置,并且可以将制造设备30、30c制造得紧凑。也就是说, 可以顺利地实现摆动端侧辊63、163的接近配置以及使制造设备30紧凑。顺便说及,摆动端侧辊63、163中的每个应当接近输送辊50设置的理由是,因为如果其没有接近地设置,则弹性带构件121、122中每个的摆动相对于摆动臂61、161中每个的摆动的追随性质变差。即,在辊未接近地设置的情况中,弹性带构件121、122中的每个的一部分从摆动端侧辊63、163中的每个朝片材10 松开,当摆动反转时象鞭子样弯曲,并且从摆动端侧辊63、163中每个的运动延迟变大了,并且结果,片材10 的实际接合位置轻易地从弹性带构件121、122中每个的目标接合位置移位。注意到,以下列举了接近配置的原则。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例示了,在摆动臂 61(161)的直线Ll面向与MD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情况中,使弹性带构件121(122)从摆动端侧辊63 (163)的外周表面上松开的位置P3(P4)和已经从接触输送辊50的位置P3处脱开的弹性带构件121 (122)的位置Pl (P2)之间的距离大于30mm并小于80mm。顺便说及,第二摆动臂161相对于第一摆动臂61的上述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如下来表不。第一摆动臂61的第一转轴部65的旋转中心轴线C65和第二摆动臂161的第二转轴部165的旋转中心轴线C165面向在假想平面(平行于图4A或者图5的纸面的平面)中彼此交叉的方向,所述假想平面以输送辊50的旋转轴C50方向作为法向方向,并且第二摆动臂161相对于第一摆动臂61如此设置,以使旋转中心轴线C65和旋转中心轴线C165的交叉角0b为90°。这里,作为交叉角9 b的优选范围,假设为除了 0°和360°之外的角度,更优选假设为30° -150°的范围,还更优选假设为45° -135°的范围,并且甚至更优选假设为 80° -110°的范围。然后,如果所述角度设置为所述范围内的任意值,如上所述,则可以顺利地同时实现摆动端侧辊63、163的接近配置以及使制造设备30紧凑。顺便提及,图6中的结构实例相当于上述交叉角0 13为0°或者360°的情况,图7中的结构实例相当于所述交叉角9b为180°的情况,图8中的结构实例相当于所述角为45°的情况,并且图4A中的结构实例相当于所述角为90°的情况。以上已经描述了第二导引构件160的结构,并且以下(a)到(c)中所示的结构全都与第一导引构件60的相同,并且因此省略了其详细说明。
(a)第二摆动端侧辊163和第二转轴部侧辊164中每个设置在连接第二摆动臂 161的摆动端161a和第二转轴部165的旋转中心轴线C165的直线上。(b)第二摆动端侧辊163被这样固定到第二摆动臂161上,以便其外周表面以其相对于第二摆动臂161的定向不能改变的方式,面向第二摆动臂161的第二转轴部165的旋转中心轴线C165,并且第二转轴部侧辊164也被这样固定到第二摆动臂161上,以便其外周表面以其相对于第二摆动臂161的定向不能改变的方式,面向第二摆动臂161的摆动端 161a0(c)第二弹性带构件122至第二转轴部侧辊164的供给路径R122与第二转轴部 165的旋转中心轴线C165成直线地对准,并且第二转轴部侧辊164被如此设置,以便第二转轴部侧辊164的圆周表面接触第二转轴部165的旋转中心轴线C165。其他实施例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并且以下改进是可能的。在上述实施例中,片材10 按预定的缠绕角缠绕到输送辊50上并且输送,并且第一弹性带构件121和第二弹性带构件122被放置到10 上已经被缠绕并接合的那部分上,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片材10 无需在弹性带构件121、122中的每个的放置位置P1、P2的每一处缠绕到输送辊50上。也就是说,如在所示实例中,第一和第二放置位置P1、P2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线性片材103b的输送路径中。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摆动臂61、161,但是摆动臂的数量只是多个,S卩,数量可以等于或者大于三个。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短裤型尿布1的制造步骤,但是其不限于此,并且发明可以用来制造敞开型尿布(一种其中当穿戴时通过带式紧固件保持固定前腰围区域Ia和后腰围区域Ic的尿布)。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其中摆动臂61(161)具有摆动端侧辊63 (16 和转轴部侧辊64 (164)的两个辊的结构,但是其不限于此,并且在摆动端侧辊63 (163)和转轴部侧辊 64(164)之间可以设置一个辊。注意到,在该情况中,额外设置的辊的旋转轴可平行于转轴部侧辊64 (164)的旋转轴C64 (C164)。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第一导引构件60的第一转轴部65的旋转中心轴线C65按上下方向(竖直方向)定向,第二导引构件160的转轴部165的旋转中心轴线C165 按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定向,并且输送辊50的旋转轴C50按CD方向(水平方向)定向。 然而,其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导引部分60或第二导引部分160的转轴部65(165)的旋转中心轴线C65(C165)与输送辊50的旋转轴C50处于相互垂直的关系即可。在上述实施例中,摆动端侧辊63 (16 的旋转轴C63(C16;3)和转轴部侧辊64 (164) 的旋转轴C64处于大致水平方向。原因是,相对于旋转轴C50沿水平方向的输送辊50,以稍微扭转的大致平坦形状来承接弹性带构件121 (122),该水平方向为CD方向。因此,摆动端侧辊63 (16 和转轴部侧辊64 (164)的旋转轴C63 (C163)、C64 (C164)的定向无论如何不限于大致水平方向,并且可以根据其中输送辊50的旋转轴C50面向的方向而变化。也就是说,摆动端侧辊63 (163)的旋转轴C63(C16;3)和转轴部侧辊64 (164)的旋转轴C64 (C164) 可以这样设置,以便旋转轴C63(C16;3)、C64(C164)与摆动臂61 (161)摆动所形成的表面平行于输送辊50的旋转轴C50。此外,摆动端侧辊63(16 和转轴部侧辊64 (164)可以如此设置,以便旋转轴C63(C163)、C64(C164)垂直于与输送辊50的旋转轴C50处于垂直关系的转轴部65 (165)的旋转中心轴线C65 (C165)。在上述实施例中,横过辊的宽度方向(CD方向)地具有扁平圆周表面的扁平骨辊被用作摆动端侧辊63 (163)和转轴部侧辊64(164),但是无论如何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凸面辊。该凸面辊是指辊的最大直径部分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的辊。利用该辊,通过外周表面的最大直径部分沿辊的宽度方向朝中央部给予放置在外周表面上的弹性带构件121(122)以向心力,以便对于弹性带构件121(122)很难从辊上脱落。作为所述凸面辊的实例,例如,可能有仅在外周表面的中央部处沿圆周方向形成有环形肋的辊,或者可能有从外周表面的端部朝中央部逐渐增大半径的辊。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粘合剂施加设备将热熔性粘合剂施加到弹性带构件121、 122上,但是无论如何不限于此,只要可以将片材10 和弹性带构件121、122接合到一起即可。例如,可以仅将粘合剂施加到片材10 上,或者施加到弹性带构件121、122和片材 103b两者上。附图标记说明1 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Ia前腰围部位,Ib胯下部位,Ic后腰围部位,2表面片材,3背面片材,3a内部片材,北外部片材,4吸收本体,10腿围凹入部分,11端部边缘部分翼片,12侧部边缘部分翼片,16腰围弹性构件,21前部弹性带构件,22后部弹性带构件, 30制造设备,30a制造设备,30b制造设备,30c制造设备,40切开设备,40a可转动刀片,40b 可转动刀片,50输送辊,60第一导引构件,61第一摆动臂,61a摆动端,63第一摆动端侧辊, 64第一转轴部侧辊,65第一转轴部,66外部圆筒形构件,67轴承,70驱动机构,72电动机, 72a驱动旋转轴,74曲柄机构,75圆盘构件,76连杆构件,78接合销,90反转辊,92支撑壁, 103b片材(片材的连续体),120片材构件,121第一弹性带构件(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121a部分,122第二弹性带构件(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160第二导引构件,161 第二摆动臂,161a摆动端,161h通孔,163第二摆动端侧辊,164第二转轴部侧辊,165第二转轴部,165h通孔,166外部圆筒形构件,167轴承,170驱动机构,172电动机,174曲柄机构, CL中心线,C50旋转轴,C63旋转轴,C64旋转轴,C65旋转中心轴线,C163旋转轴,C164旋转轴,C165旋转中心轴线,R121第一供应路径,R122第二供应路径,Pl第一放置位置,P2第二放置位置,P3位置,P4位置,I^s缠绕开始位置,Pe缠绕结束位置,Rii中间位置,PP动力点,R区域,Dc圆周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按预定的折曲样式将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到沿输送方向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连续体上,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接合,通过经由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该第一摆动臂以第一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以及第二接合,通过经由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该第二摆动臂以第二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其中,第一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一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一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的第一转轴部侧辊,其中,第二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二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二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的第二转轴部侧辊,其中,在第一接合中,将通过第一供应路径向第一转轴部侧辊供应的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相继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一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在由第一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在第二接合中,将通过第二供应路径向第二转轴部侧辊供应的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相继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二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在由第二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利用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一放置位置和利用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二放置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相互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按预定的缠绕角将片材的连续体缠绕在输送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进行输送, 所述输送辊以沿输送方向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来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其中,将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放置位置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放置位置两者都设置在缠绕角的范围内,其中,将第二放置位置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一放置位置的下游侧, 其中,将第二摆动臂设置在以下位置,即在该位置处,围绕平行于输送辊的旋转轴线的假想轴线仅以预定的旋转角沿圆周方向将第一摆动臂旋转地移动到了下游侧,该预定的旋转角是除了 0°和360°之外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 其中,旋转角为30°到150°的范围内的任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按预定的缠绕角将片材的连续体缠绕在输送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进行输送, 所述输送辊以沿输送方向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来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其中,将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放置位置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放置位置两者都设置在缠绕角的范围内,其中,使第一摆动臂的第一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在以输送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为法向方向的假想平面中面向相互交叉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按预定的缠绕角将片材的连续体缠绕在输送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进行输送, 所述输送辊以沿输送方向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来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其中,将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放置位置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放置位置两者都设置到在缠绕角内沿圆周方向位于中间位置上游侧的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 其中,第一供应路径沿着第一摆动臂的第一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 其中,第二供应路径沿着第二摆动臂的第二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一摆动臂的第一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与第一摆动臂的第一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接触,其中,第二摆动臂的第二转轴部的旋转中心轴线与第二摆动臂的第二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片材的连续体按预定的缠绕角缠绕到输送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进行输送, 该输送辊以沿输送方向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转动,其中,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放置位置和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放置位置两者都设置在所述缠绕角的范围内,其中,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摆动端侧辊和第一转轴部被设置成一起夹住输送辊的旋转轴,其中,第二摆动臂的第二摆动端侧辊和第二转轴部被设置成一起夹住输送辊的旋转轴ο
9.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设备,其按预定的折曲样式将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沿输送方向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连续体上,所述设备包括第一导引构件,其通过经由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所述第一摆动臂以第一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以及第二导引构件,其通过经由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进给并面接触至片材的连续体,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至片材的连续体,所述第二摆动臂以第二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其中,第一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一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一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的第一转轴部侧辊,其中,第二摆动臂包括设置到第二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的第二摆动端侧辊和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的第二转轴部侧辊,其中,将通过第一供应路径供应给第一转轴部侧辊的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相继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一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在由第一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将通过第二供应路径供应给第二转轴部侧辊的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相继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二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在由第二摆动端侧辊沿移动方向反转时,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且附接到其上,其中,利用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一放置位置和利用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二放置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相互不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按预定的折曲样式相对于沿输送方向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连续体接合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合,其经由以第一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摆动的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供给并面接触到片材的连续体上来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第二接合,其经由以第二转轴部作为旋转中心沿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摆动的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供给并面接触到片材的连续体上来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接合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其中在第一接合中,相继将向第一摆动臂的第一转轴部侧辊供给的第一弹性带构件放置到第一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一摆动臂的第一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在利用第一摆动端侧辊在移动方向反转后,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接合到其上,其中在第二接合中,相继将向第二摆动臂的第二转轴部侧辊供给的第二弹性带构件放置到第二转轴部侧辊的外周表面和第二摆动端侧辊的外周表面周围,并且在利用第二摆动端侧辊在移动方向反转后,将第二弹性带构件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并接合到其上,其中利用第一摆动臂将第一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一放置位置和利用第二摆动臂将第二弹性带构件的连续体放置到片材的连续体上的第二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相互不同。
文档编号A61F13/49GK102378608SQ20108001494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日
发明者中村太志, 奥田淳, 石川慎一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