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刺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675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穿刺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骨穿刺活检针
技术领 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织穿刺活检针,特别涉及一种骨穿刺活检针。
背景技术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组织活检可用于了解病情发展及检验治疗效果。因此如何快速准确便捷地取出活检组织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对骨组织取样的活检针参见图1 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的骨穿刺活检针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骨穿刺活检针的分解图。如图所示骨穿刺活检针是一种带手柄的空心针,包括针芯1、针鞘2、手柄3。针芯具有尖锐的针头,针芯略长于针鞘以使针头突出于针鞘。针鞘的开口处开刃,用于穿刺或切割病灶组织。手柄上设置有针芯的锁紧装置,使用者操作手柄锁紧或松开针芯。在穿刺过程中, 针鞘随针芯一起穿刺入骨组织内。在即将到达预定病灶取样部位时拨出针芯。使用者继续推动或旋转手柄,针鞘进入病灶组织。由于针鞘其开口处开刃并具有中空管状结构,随着针鞘旋入病灶组织,其中空结构切割病灶组织,并且使切割下的病灶组织进入中空管状结构中。当操作者完成取样后拔出手柄。留存在针鞘中的病灶组织随针鞘取出。但这种骨穿刺活检针存在明显的缺点由于针鞘内壁光滑,即使针鞘穿刺进入病灶组织,仅仅依靠针鞘的轴向切割以及针鞘光滑内壁的微小的摩擦力,很难取出病灶组织或取到足够量的病灶组织,特别是期望取出骨性或硬性等较难离断的病灶组织时更甚。根据临床经验,对病灶骨组织取出的成功率仅为60%左右。一旦不成功就必须再次或多次穿刺,直到成功取出足量的骨组织为止,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增加了组织损失、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穿刺活检针,包括针芯、针鞘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鞘内表面靠近开口处设置有摩擦件。优选地,所述摩擦件为螺纹结构。或者优选地,所述摩擦件为中空的椎台,其下底固定于针鞘内表面临近开口处,其上底直径大于或等于针芯的直径。较优选地,所述摩擦件的侧面不连续或部分不连续。较优选地,所述摩擦件具有弹性。较优选地,所述摩擦件不连续或部分不连续的侧面呈下底开口小、上底开口大。较优选地,所述摩擦件的内表面为螺纹结构。最优选地,所述针鞘开口处为锯齿状。采用依照本发明的骨穿刺活检针,由于针鞘内表面靠近开口处具有不光滑的螺纹结构,对于骨性或硬性结构的病灶组织,随着针鞘旋入病灶组织,切割下的病灶组织的表面形成与螺纹结构配合的螺纹,因此通过手柄拨出针鞘时,针鞘内表面的螺纹结构与病灶组织表面形成的螺纹相互配合,又由于针鞘内表面的螺纹结构而增大了病灶组织运动的摩擦力,因此针鞘中可以留存足够量的病灶组织。另外,由于针鞘内表面靠近开口处设置有中空的、下底固定于针鞘内表面临近开口处的椎台,对于软性的,即骨性结构已被破坏、或被质软的肿瘤组织替代的病灶组织,随着针鞘旋入病灶组织,针鞘切割下的病灶组织进入针鞘内,由于椎台从下底到上底的直径逐渐缩小,椎台不断挤压病灶组织。当预定长度的病灶组织进入针鞘内后,病灶组织超出椎台的上底,被持续挤压的病灶组织突然膨胀, 椎台上底对病灶组织的夹持限制而只允许病灶组织进入针鞘而不能拨出。因此通过手柄拨出针鞘时, 针鞘中留存足够量的病灶组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病灶组织取出的成功率。


图1为现在技术的骨穿刺活检针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骨穿刺活检针的分解图;图3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骨穿刺活检针的针鞘开口处的示意图;图4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骨穿刺活检针的针鞘开口处的示意图;以及图5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骨穿刺活检针的针鞘开口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第一实施方式参见图3,图3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骨穿刺活检针的针鞘开口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骨穿刺活检针包括针芯1,针鞘2,手柄3。在针鞘2开口处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结构4。在穿刺过程中,针鞘2随针芯1 一起穿刺入骨组织内。在即将到达预定病灶取样部位时拨出针芯1。使用者继续推动或旋转手柄3,针鞘2 进入病灶组织。由于针鞘2其开口处开刃并具有中空管状结构,随着针鞘2旋入病灶组织, 切割下的病灶组织的表面形成与螺纹结构4配合的螺纹,并且使切割下的病灶组织进入中空管状结构中。当操作者完成取样后拔出手柄3。针鞘2内表面的螺纹结构4与病灶组织表面形成的螺纹相互配合,又由于针鞘2内表面的螺纹结构4而增大了病灶组织运动的摩擦力,留存在针鞘2中的病灶组织随针鞘2取出。因此手柄3拨出针鞘2时,因此针鞘2中可以留存足够量的病灶组织。参见图4,图4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骨穿刺活检针的针鞘开口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骨穿刺活检针在针鞘2内表面靠近开口处设置椎台5,椎台5距离开口 3mm。椎台5为中空结构,高度2_5mm,椎台5的下底固定于针鞘2 内表面,上底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针芯1的直径,以允许针芯1通过。在穿刺过程中,针鞘2 随针芯1 一起穿刺入骨组织内。在即将到达预定病灶取样部位时拨出针芯1。使用者继续推动或旋转手柄3,针鞘2进入病灶组织。由于针鞘2其开口处开刃并具有中空管状结构, 随着针鞘2旋入病灶组织,切割下的病灶组织进入针鞘2内,由于椎台5从下底到上底的直径逐渐缩小,椎台5不断挤压病灶组织。当预定长度的病灶组织进入针鞘2内后,病灶组织超出椎台5的上底,被持续挤压的病灶组织突然释放而膨大,椎台5上底对病灶组织的夹持限制而只允许病灶组织进入针鞘2而不能拨出。因此通过手柄3拨出针鞘2时,针鞘2中留存足够量的病灶组织。
参见图5,图5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骨穿刺活检针的针鞘开口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骨穿刺活检针在针鞘2内表面靠近开口处设置有椎台5。椎台5为中空结构,其下底固定于针鞘2内表面。椎台5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备。且侧面不连续,显然侧面也可以为部分不连续的。下底开口小、上底开口大。当针芯1 在针鞘2内时,针芯1使椎台5抵靠针鞘2的内表面。在穿刺过程中,针鞘2随针芯1 一起穿刺入骨组织内。在即将到达预定病灶取样部位时拨出针芯1。具有弹性的椎台的上底失去针芯1的挤压,而伸向针鞘2的轴心。类似于“夹持手”。当病灶组织进入椎台5后,凭借 “夹持手”的夹持而进一步增大了对病灶组织的夹持限制。因此通过手柄3拨出针鞘2时, 针鞘2中留存足够量的病灶组织。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结构及运用,如本发明的骨穿刺活检针,针鞘2内表面可以设置有任何能够增大病灶组织运动摩擦力以及增加对进入针鞘2的病灶组织的夹持的结构或装置;进一步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的修改,可以把本发明的骨穿刺活检针用于对其他组织的穿刺取样。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
1.一种骨穿刺活检针,包括针芯、针鞘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鞘内表面靠近开口处设置有摩擦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穿刺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为螺纹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穿刺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为中空的椎台,其下底固定于针鞘内表面临近开口处,其上底直径大于或等于针芯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穿刺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的侧面不连续或部分不连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穿刺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具有弹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穿刺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不连续或部分不连续的侧面呈下底开口小、上底开口大。
7.如权利要求3 6中任一所述的骨穿刺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的内表面为螺纹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穿刺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鞘开口处为锯齿状。
全文摘要
骨穿刺活检针。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细菌生物膜感染动物模型的植入物以及方法。所述植入物为中空管状物,其一端的端部尖锐,用于刺穿待造模动物的皮肤。以及使用所述植入物建立细菌生物膜感染动物模型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植入物以及方法不需要开放性的手术,操作简便,不仅适用于较大的动物,如兔、豚鼠、大鼠等,还可以用于小白鼠;创面小,动物能够快速恢复。因而,能够有效限制手术操作等人为因素对实验动物的不良影响,提高对模型建立过程中条件的控制。
文档编号A61B10/02GK102217955SQ201110115139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单建林 申请人:单建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