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06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传感针,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定量测量中医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冲击力和提插手法垂直力参数的微型传感针。
背景技术
头皮针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针刺大脑功能区在头皮的相应投影部位,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近40多年来,头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疗效确切,深受欢迎。其实头皮针能有如此好的疗效,与其独特的“飞针”直刺手法密切相关。该手法进针疾速,其势如飞,故名“飞”针。由于飞针直刺手法对头皮针针刺疗效影响显著,因此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医生频繁使用该手法使受针者达到针刺得气状态。然而中医关于得气状态的描述非常模糊,主要靠医生手下的感觉和经验以及受针者对针感的描述。由于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量效关系的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对其效应的观察,即定性的研究上,缺乏定量的实验数据。所以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客观定量分析和研究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疗效的微型动态检测传感针,为科研、教学和临床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国内外类似的微型动态检测使用的传感针,由于其内部使用的传感器本身选型和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均仅限于动态测量传统针灸的提插、捻转等基本针刺手法操作,不能实时检测出在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操作过程中,人体皮肤和组织受到针体垂直冲击力作用时的生物力学转换信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 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包括柔性薄膜压阻传感器、传感器压力调节螺杆、上端盖、下端盖、压簧,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传力杆、头皮针固定夹头和头皮针;上端盖和下端盖相互扣合;上端盖内部中空设有内螺纹,底部下表面对应柔性薄膜压阻传感器压力传感区域中心处开设有贯穿上端盖底部的第一通孔,对应输出接线端子处凹设有上凹槽;下端盖为内空的凹形结构,其顶部上表面凹设有凹槽,凹槽中对应柔性薄膜压阻传感器压力传感区域中心处开设有贯穿下端盖顶部的第二通孔,下端盖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配合形成传感器定位槽,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定位槽中;传感器压力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所述上端盖,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接触所述传感器;所述头皮针固定于头皮针固定夹头内,头皮针尾部环形针柄端露出头皮针固定夹头;传力杆为中空管,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头皮针固定夹头与传力杆一端螺纹连接; 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与传力杆另一端螺纹连接,且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接触头皮针露出头皮针固定夹头的尾部环形针柄端;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的螺栓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接触所述设置于传感器定位槽中的传感器;压簧套设于传力杆外周,一端接触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的螺栓头,另一端接触下端盖的底部;传力杆从下端盖底部的第三通孔伸出下端盖。设置于传感器定位槽中的传感器为柔性薄膜压阻传感器。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设置于传感器定位槽中的传感器连接有输出接线端子。所述输出接线端子连接有力学测试分析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实现了头皮针飞针直刺和提插操作过程中针体垂直受力数据的实时定量采集;当采用飞针直刺和提插手法操作头皮针时,头皮针受到人体皮肤和组织随时间变化的垂直力作用,该变化通过传感器上端固定的压力调节螺杆、下端传力杆及其调节螺栓、压簧共同作用,引起传感器压力传感区域发生相应的弹性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同步变化,该应变阻值输出信号由输出接线端子通过导线引出。本发明具有结构轻便、体积小、灵敏度高的特点,与其配套的测试分析技术非常成熟和完善,可供科研、临床教学使用。

图1是本发明微型传感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1沿B-B线的剖视图;图中1为传感器压力调节螺杆;2为上端盖;3为传感器定位槽;4为输出接线端子;5为下端盖;6为压簧;7为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8为传力杆;9为头皮针固定夹头;10 为头皮针;11为柔性薄膜压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包括传感器压力调节螺杆1、上端盖2、下端盖5、 压簧6,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7、传力杆8、头皮针固定夹头9、头皮针10和柔性薄膜压阻传感器11。上端盖2为平面凹形结构,底部外表面对应传感器压力传感区域中心处有一直径等于该传感器压力传感区域直径的第一通孔;上端盖2内设有内螺纹,可与传感器压力固定调节螺杆1相配合。下端盖5为一个内有阶梯孔的凹槽形结构,其顶部外表面有传感器定位槽,在定位槽对应传感器压力传感区域中心处有一贯穿下端盖5顶部的第二通孔,其直径等于传感器压力传感区域的直径;压簧6和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7在第二通孔内可自由转动和上下直线运动;下端盖5的底部设有一第三通孔,传力杆8可在第三通孔内自由转动和上下直线运动。传力杆8是中空圆柱体,采用超轻高强度尼龙纤维管制作而成,两端内径分别与调节螺栓7和头皮针固定夹头9螺杆部分外径相同,并有内螺纹,可分别与调节螺栓7和头皮针固定夹头9螺杆上的螺纹相配合。压簧6紧密套接在传力杆8外部,固定在调节螺栓7的螺盖下方与下端盖5的阶梯孔平面之间。传感器选用可自由弯曲的柔性薄膜压阻传感器11。装配时一、装配头皮针10先将头皮针10插入固定夹头9中,露出头皮针10尾部针柄端,再将头皮针固定夹头9螺杆部分全部旋入传力杆8 一端,直至头皮针固定夹头9螺盖与传力杆8端部平面紧密接触为止;二、装配传力杆8将固定调节螺栓7旋入传力杆8的另一端,旋入至固定调节螺栓7接触头皮针10 露出的尾部针柄端为止,在传力杆8外部套接压缩弹簧6后,从下端盖5的第二通孔插入, 使压簧6固定在调节螺栓7的螺栓头下方与下端盖5的底部之间;三、安装传感器将传感器接输出接线端子4后,放入下端盖5的传感器定位凹槽中;四、安装上端盖将上端盖2与下端盖5通过卡扣闭合后,从上端盖2顶部旋入传感器固定压力调节螺杆1,通过传感器压力传感区域的下端面接触的传力杆调节固定螺栓7、压簧6等部件, 调整压簧6弹性形变至本微型传感针所外接的力学测试分析装置显示为零时止。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后,施针者进行飞针直刺和提插手法操作时,头皮针所受人体皮肤和组织的垂直力作用随时间发生相应变化,该力通过传感器固定压力调节螺杆1、传力杆8、固定螺栓7和压簧6,使得传感器压力传感区域产生弹性变形,引起其阻值发生同步变化,该压变阻值变化信号通过输出接线端子4,由导线引出至外部测试分析装置。本发明实现了头皮针飞针直刺和提插操作过程中针体受力的实时定量化测量,为头皮针上述手法的研究和针刺疗效的客观描述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实验手段和科学依据。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压力调节螺杆(1)、上端盖O)、下端盖(5)、压簧(6)、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7)、传力杆 (8)、头皮针固定夹头(9)和头皮针(10);上端盖( 和下端盖( 相互扣合;上端盖O)内部中空设有内螺纹,底部下表面对应输出接线端子4处凹设有上凹槽;下端盖(5)为内空的凹形结构,其顶部上表面凹设有下凹槽,下凹槽中开设有贯穿下端盖( 顶部的第二通孔,下端盖( 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配合形成传感器定位槽C3),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定位槽 ⑶中;传感器压力调节螺杆(1)螺纹连接所述上端盖O),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接触所述传感器;所述头皮针(10)固定于头皮针固定夹头(9)内,头皮针(10)尾部针柄端露出头皮针固定夹头(9);传力杆(8)为中空管,其内部设有内螺纹;头皮针固定夹头(9)与传力杆(8) —端螺纹连接;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7)与传力杆(8)另一端螺纹连接,且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7) 接触头皮针(10)露出头皮针固定夹头(9)的尾部针柄端;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7)的螺栓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接触所述设置于传感器定位槽 (3)中的传感器;压簧(6)套设于传力杆(8)外周,一端接触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7)的螺栓头,另一端接触下端盖( 的底部;传力杆(8)从下端盖( 底部的第三通孔伸出下端盖 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传感器定位槽(3)中的传感器为柔性薄膜压阻传感器(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量化测量中医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冲击力和提插手法垂直力参数的微型传感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传感器定位槽(3)中的传感器连接有输出接线端子G)。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线端子(4)连接有力学测试分析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头皮针飞针直刺手法力学参数的微型传感针,包括传感器压力调节螺杆、上端盖、下端盖、压簧、传力杆固定调节螺栓、传力杆、头皮针固定夹头和头皮针;通过设置一连接头皮针的传感器,当采用飞针直刺和提插手法操作头皮针时,头皮针受到人体皮肤和组织随时间变化的垂直力作用,该变化通过传感器上端固定的压力调节螺杆、下端传力杆及其调节螺栓、压簧共同作用,引起传感器压力传感区域发生相应的弹性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同步变化,该应变阻值输出信号由输出接线端子通过导线引出。本发明具有结构轻便、体积小、灵敏度高的特点,与其配套的测试分析技术非常成熟和完善,可供科研、临床教学使用。
文档编号A61H39/08GK102274121SQ20111016152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
发明者黄洋清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